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圍城讀後感3000字左右

圍城讀後感3000字左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導語:《圍城》裏面引經據典之貼切,簡直妙到豪顛。古今中外之經典,全部信手拈來,卻又揮灑自如。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圍城》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圍城讀後感3000字左右

  圍城讀後感3000字【1】

“他的逝世我想得開,再高傲、再高級的人物總是要死的,不過,我以爲前顯示這位人物真不平常,讀那麼多書都記得住,作了大發揮,認認真真不虛度時光地勞作,像這樣的人剩下的不多了”——黃永玉這樣評價錢鍾書(北向之痛——悼念錢鍾書先生)。

本書是一篇長篇小說,所謂小說呢?小說是文學的一大樣式。它以敘述爲主,具體表現人物在一定環境中互相關係、行動和事件以及相應的心理狀態等,從不同角度反映社會生活。小說根據篇幅容量的大小可分爲長篇、中篇、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是其中結構規模最大的一種,一般在十幾萬字以上到幾十萬字,甚至幾百萬字。長篇小說能在較爲廣闊的範圍內多方面地反映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一般來說,長篇小說人物較多,個性表現較爲充分,反映生活的程度較其他敘事性文學更爲深入,有一個或多個主題並存;展示多方面的矛盾衝突,情節結構更爲複雜。優秀的長篇小說被視爲歷史的巨幅畫卷,成爲衡量一個國家和名族文學成就的主要標誌。

《圍城》小說的基調就是諷刺。除了情節布排,小說的諷刺更直接更有殺傷力的主要來自於作者幽默的表現手法。本書是錢先生唯一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現代文學經典。有論者認爲是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圍城》內涵充盈,兼以理勝於情,是小說中的宋詩。所謂“圍城”,如書中人物所說,是脫胎於兩句歐洲成語。英國人說:“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法國人的說法是:結婚猶如“被圍困的城堡forrag,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本書的主人公方鴻漸本來不知道有“圍城”之說,然而,當他聽人說到“圍城”,並且經過後來的坎坷,便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想法。”“圍城”是對一種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對一種心理意態的巧妙把捉。“圍城”所描繪的,乃是人類理想主義和幻想破滅的永恆循環。古往今來,多少人都是從自以爲天佑神助開始,而從意識到造化弄人結束。《圍城》中時起時伏,處處申說的,都是理想的不斷升騰和一再破滅。經常是事將成矣而毀即隨之,浪拋心力而已。許多人終身處於“圍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圍城”完全可以作爲人類身處困境、屢遭挫折的象徵。錢鍾書先生旁觀浮生,思慮沉潛;指點世態,寄慨遙深,以形而下示形而上,使讀者對人生恍然如有所知。本書風格幽默,妙譬可人,讀之頗可領略漢語文字的豐贍粹美。

“紅海早過了。船在印度洋麪上開駛着。但是太陽依然不饒人地遲落早起侵佔去大部分的夜。夜彷彿是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着酡紅。到紅消醉醒,船艙裏的睡人也一身膩汗地醒來,洗了澡趕到甲板上吹海風,又是一天開始。”小說的一開始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太陽之耀眼並且引出下文。 “那女人平日就有一種孤芳自賞、落落難合的神情--大宴會上沒人敷衍的來賓或喜酒席上過時未嫁的少女所常有的神情--此刻更流露出嫌惡,黑眼鏡也遮蓋不了。孩子的母親有些覺得,抱歉地拉皮帶道:“你這淘氣的孩子,去跟蘇小姐搗亂!快回來。--蘇小姐,你真用功!學問那麼好,還成天看書。孫先生常跟我說,女學生像蘇小姐纔算替中國爭面子,人又美,又是博士,這樣的人哪裏去找呢?像我們白來了外國一次,沒讀過半句書,一輩子做管家婆子,在國內唸的書,生小孩兒全忘了--嚇!死討厭!我叫你別去你不幹好事,準弄髒了蘇小姐的衣服。”作者諷刺手法,點明人物,突出中心。

如此調侃,活畫出主人公自欺人的阿q相。正如作者所說“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虛,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在談到方老爺給孫兒取名“阿醜”時,作者也要引經據典戲謔一番:“人家小兒要易長育,每以賤名爲小名,如犬羊狗馬之類,又知道司馬相如小字犬子,桓熙小字石頭,范曄小字磚兒,慕容農小字惡奴,元叉小字夜叉,更有什麼斑獸、禿頭龜兒、獾朗等等,才知道兒子叫‘阿醜’還算有體面的。”從中看出方遯翁父子的迂腐、是典型的封建“遺老”、“遺少”。

在調侃鮑小姐“只穿緋霞色抹胸,海藍色貼肉短褲,漏空白皮鞋裏露出塗紅的指甲”時,說她是“熟食鋪子”,因爲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列陳;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爲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爲“局部真理”。⑹寫出了鮑小姐的行爲放蕩,惹得“那些男學生滿腔邪火,傷害及中國國體”。

諷刺的對象相當廣泛,無所不包,集中、概括、典型的對知識階層進行強烈的諷刺。

深沉的思想在幽默的語言的包圍下更顯得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那句被人用濫的“婚姻像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想出來”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圍城》裏不僅說了婚姻和愛情,更說的是人生。在小說裏,無論是道貌岸然的小丑,還是孤芳自賞的留洋小姐,亦或是喜歡爭風吃醋的妯娌,哪個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圍城裏呢?小說的視角乍看挺小,是以方鴻漸這個不通事務又無能懦弱的小人物的眼光看世界,但是卻觸及了政治,經濟,教育,銀行,新聞,等社會的方方面面。各種各樣的諷刺手法也用得淋漓盡致,讓人在笑過之後又能思索到很多。

小說的結尾最是令我欣賞。男主角方鴻漸和他老婆孫柔嘉大吵一架,孫去了姑父家,方獨自一人在深夜躺在牀上昏昏欲睡。那個一直走時不準的鐘敲響了六下——六點鐘,那是五個鐘頭以前。“那時候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勸他別再爲昨天的事弄得夫婦不歡;那時候,柔嘉在家裏等鴻漸回來吃晚飯,希望他會跟姑母和好,到她廠裏做事。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對人生包含的諷刺和悵惘,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爲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爲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圍城讀後感3000字【2】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時代震撼智慧的學論,啓迪民智的典籍,打動心靈的作品;均應功在當時,利在千秋,傳之久遠。而《圍城》大概就是隻屬於那個時代的真實與滄桑,記載着只屬於他們的世事沉浮,但最終只獨留下語言幻化成的空花泡影罷了。

《圍城》是錢鍾書諸多作品中唯一的長篇小說,它以諷刺性的筆調,通過對方鴻漸等一批留學生生存的艱難與愛情的不如意的描寫,揭示了他們從生存到靈魂的全面困窘,同時也諷刺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冷漠和虛僞,鞭撻了知識分子庸俗、懶惰、虛榮等人性的弱點和人心的頹敗。小說以平實的語言,細膩的.描寫,獨到的風格,展現了知識分子在婚姻、家庭、事業等諸多方面的圍城心態,給人以深刻的哲學性思考,讓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它是一部感時局之艱危,傷人生之困厄,嘆人性之缺陷的憂世傷生之作。

初識《圍城》,是聽別人在介紹這本書。有了印象,便去借了這本書來看。我是抱着1種平常心態去讀它的,讀完後只覺得好似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鬆了一口氣。站在“圍城”的城外,轉了一圈,如1個局外人,冷眼旁觀,但終究還是逃不開它的枷鎖,被其觸動了心靈。“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圍城”就是這樣的吧!讀它的故事,讀它的語言,緩緩翻開書頁,細細品味,深深沉溺其中,想要發現什麼,抑或是想找到些什麼。我與《圍城》的緣分都還在繼續,我看到了心中的“哈姆雷特”,我的“圍城”。

“圍城”是什麼?不過是錢老先生筆下的方鴻漸等知識分子在追求和實現自我價值過程中的艱難曲折和每次努力過後的失敗,最終只能1步步向絕望的深淵走去,向1個個圍城裏走去。它淋漓盡致地揭示了現代人孤獨的心靈和一無去處的現實困境。其實“圍城人生”,不過是進城、出城,衝進去、逃出來,周而復始,永無了局。無論怎樣努力地衝進,逃出,最終都是無奈的。人生總有諸多不得意之處,人生終究不可能按照自己原來的意願行進。所謂的掙扎,所有的矛盾,亦不過是一場困獸之鬥,只會有1個結局,逃不了,避不掉,掙不脫,只能是一出悲劇。兒人生最大的悲哀不過是還未開始便已知道結局。

文中的主人公方鴻漸就是這樣的1種悲哀,一出悲劇。我是不大喜歡他的,覺得他太過矛盾。他既善良又迂執,痛恨奸惡之事卻又迂腐得不行;他既正直又軟弱,明辨是非卻不得不屈服於現實;他既不諳世事又玩世不恭,不會耍陰謀詭計卻時刻謹慎。他的性格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一部分較正直的知識分子的困厄和遭遇。他就是那個時代的部分知識分子的縮影,1個時代的悲劇。方鴻漸最大的性格特點就是來自本性的怯弱。在他的世界裏,只有隨遇而安。他心安理得地接受未來老丈人的饋贈去享樂;他沒有能力去反抗爸爸、去爭取婚姻的自由;他只有在不得已回國前爲了虛榮和交差而去買假學位來欺騙家人;他不會爲心愛的人放棄一切去追逐縹緲的幸福。他的顧慮太多,面對現實的壓力,情場的失意,事業的危機,他選擇了方鴻漸式的方法——怯弱地躲避、逃離。他也曾經想擺脫一切束縛,過1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可在現實的大山面前,他依舊忍不住後退,內心極度的掙扎下,他無可避免地1步步走進家庭、婚姻和事業的圍城,從1個圍城到另1個圍城中,不可自拔。在家庭的圍城中,他始終逃不開爸爸的掌控,依父之言許諾娶從小定親的女子;在事業的圍城中,他幾度就職,兜兜轉轉依舊一事無成;在婚姻的圍城中,讓自己陷入孫柔嘉僞裝的柔情中不可自拔。無疑,他是1個讓人既可憐又可恨的人物,我無法容忍他身上的一切人性弱點卻又真實地認識到他是1個真實活着的人。他只是在通往光明前黑暗的犧牲品。這樣1個真切且生動的人物,如此矛盾卻更讓人將這個具有諷刺意味的小人物深深記住。

在《圍城》中,不僅寫了方鴻漸的家庭、愛情和事業,還寫了他與趙辛楣之間深刻的友情。趙辛楣,做爲襯托方鴻漸的配角,在我看來是具有其人格魅力的。他是1個有能力有主見的人,相比之下顯得方鴻漸越發懦弱。他對方鴻漸的影響是巨大的,他牽動着整個故事的發展,在方鴻漸的人生中,他是不可或缺的。他與方鴻漸的相識緣於蘇文紈,他最初是將方鴻漸當做情敵對待的。在蘇文紈另嫁他人之後,趙辛楣與方鴻漸在旅途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我是極佩服辛楣的,能二十年如一日地愛着蘇文紈,在徹底失去她之後,仍能坦然面對而不崩潰。他有他自己的靈魂,豪爽而不失儒雅,浮誇又不乏精明。在事業上,他是無可挑剔的,但在愛情上他卻是一敗塗地。試問有幾個人能20年只守護1個人,等着1個人?誰能忍受自己愛的人只是把自己的愛意用做維護她的虛榮上?趙辛楣大概是書中唯一沒有深刻諷刺意味的人物吧!是《圍城》中不可或缺的較之純淨的精神。《圍城》還描寫了各種知識分子的嘴臉:自恃清高,虛僞做作的蘇文紈;工於心計,善於僞裝的孫柔嘉;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高鬆年;外形木訥內心狡詐的假洋博士韓學愈;混跡學校的舊官僚汪處厚;吹牛拍馬,淺薄猥瑣的小人陸子瀟;宵小之徒李梅亭、顧爾謙等人。

有人說:“在一切語言甚至最普通的言語之中,都有着某種歌唱的韻味,是打開心靈的窗戶。”《圍城》裏的語言讓人細細斟酌,也頗有意味。錢老先生筆下的語言,讓人讀過不禁深思,最終只得頷首。如“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裏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裏未淨的刺,會給人1種不期待的痛。”很哲學式的話語,讀罷卻覺得很新鮮,既然是忠厚老實人又怎會有惡毒呢?又怎麼會帶給人傷痛呢?又如“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裏的鳥想飛出去,籠子外的鳥想飛進去,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永無了局。”1個婚姻的圍城,即使包裹着金漆也掩蓋不了它是1個牢籠的事實。“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困住的是誰、逃避的是誰?人生就是在這樣1個圍城裏,周而復始。誰又能真正逃開圍城,越過高高的城牆呢?在城裏城外徘徊的人啊!到底是迷失了自己還是迷失了他人?尋尋覓覓,或許這恰恰就是人生吧!

人在旅途,經歷得多,看得越多,心自然就越透徹。旅途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值得銘記的。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恰到好處的心情,只有恰如其分的旅程。” 《圍城》裏恰好就有一段旅行,是我最爲喜歡的。方鴻漸一行五人由上海到就任學校旅途的經歷讓我記憶猶新。他們走得十分艱難,幾經輾轉纔到達目的地。在途中,發生了許多事情:方、趙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路費用完;李梅亭偶遇俏寡婦;行路的艱苦與風霜;生活的困窘等。讀罷這一段,我也不禁爲他們艱苦的旅程所打動。其中有一段描寫他們幾人一同擠車的情節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短短几百字竟將各種各樣的人搭乘公車的各種姿態描繪出來,表現出車子上的人擁擠非常: “乘客們都蜷曲波折,彎成幾何學上有名的角度”。看到這樣的語言,讓我不得不佩服錢老的寫作功底。這樣精妙的語言,耐人尋味的文字,纔會引起讀者的共鳴。他的文字總有能使畫面再現的本事,總能讓人感到真實的活着的人和物。文中許多形象的描寫都讓人驚歎不已,明明是很普通的事情,用他的語言說出來就是有不同的韻味,在心底泛起一道道漣漪。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平實樸素真實更能撼動人心。

  圍城讀後感3000字【3】

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所以讀書就應該從名著開始。今年暑假我閱讀了錢鍾書先生寫的長篇小說《圍城》。

小說描寫了三十年代一羣知識分子的工作、生活。以妙趣橫生的筆調記敘了留學回國後的幾位知識青年的社交,生活。

讀後讓我感到驚異的是作者對素材有着非凡的提煉能力。

按理說,《圍城》是一部小說,事件、人物、心理都是虛構的,可是小說向我們呈現的世界卻逼人的真實。《圍城》裏的很多的事情,就像是發生在身邊;我們一邊閱讀一邊會從這些虛構人物身上看到真人的影子。小說中人物的心情,就像是從自己胸腔裏掏出來,貼切的讓人吃驚!彷彿一個苦悶的人一下子被人看破隱祕的一角,有幾分難堪,卻還有幾分佩服。圍城中展現的一切,都讓人身臨其境,歷歷在目。

圍城讀後更讓人吃驚的是它對人生事理的洞察力。

“圍城”取自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事業,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

書中方鴻漸陷入與多位女子的感情糾葛,常常因自己的怯懦,難以進展,想要擺脫,卻又難以自拔。這座感情的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心嚮往之,走進之後又深感城中的寂寞。

而三閭大學又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利益糾紛,令方鴻漸無所適從。但當他離開那裏,卻要面對家庭、事業的社會大圍城,讓他更加難以忍受。他極力想主宰自己的命運,可是能力有限,意志薄弱,也只能忍辱負重。總之,每個人都深陷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

諷刺人生的醜態,魯迅也是高手。魯迅的風格像一把鋒利的匕首,一刺見血;錢鍾書的風格像灸針,輕鬆行進,讓你感到舒暢,不知不覺中手到病除。兩者異曲同工。

《圍城》的語言幽默風趣,充滿智慧。例如:在諷刺社會的貧富分化,人心冷漠時是這樣寫的“因爲窮人只在大街鬧市行乞,不會到財主的幽靜住宅區去,只會跟着步行的人要錢,財主坐的流線型汽車是趕不上的。貧民區逐漸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塊癬。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幾乎天天發生。有志之士被壓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線,向地下發展,地底下原有的那些陰毒曖昧的人形爬蟲,攀附了他們自增聲價。鼓吹中日和平的報紙每天發表新參加的同志名單,而這些“和姦”往往同時在另外的報紙上聲明不問政治。”

在寫蘇小姐的相貌時說“她長得婉約如宋詞”比喻按理應該是以形象做喻體,而這裏卻用抽象的宋詞來描摹人物的形象,展示出特有的一種魅力風韻。不得不佩服他對比喻的理解的精深,他的語言的創造力,和源自於骨髓的機智、風趣。

特別是描寫鮑小姐的形象,“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爲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爲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爲局部的真理。”笑的背後,實際上是在諷刺鮑小姐的不學無術。

作家的創作,多少都有自己的影子。所以書就是人,從作品中我們可以探知作者的性情,思想,精神。圍城中,對社會現象諷刺針砭較多。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清高的境界。從另一方面看,也說明他有一顆大愛之心。恨得越深,愛得越切。對現實人生的不滿,更能表現出對社會殷切的期待。

《圍城》是本深入人心的好書,因爲時至今天它對我們仍有借鑑意義。當代社會,競爭激烈:職場、商場、官場處處都是圍城。“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是普遍的狀況。有的人老是覺得別人的工作如何好,跳槽成癮。總是在怪圈中循環,長此就會深感苦悶。而這一切,都被錢鍾書收在八十年前的這部書中,他以智慧的筆觸,指出人類的弱點,讓我們反觀自省,獲得生命的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說,好書能夠度人,好書的作者就是佛陀。

毫無疑問《圍城》的創作是非常成功的。書評家夏玉清說“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這樣的評價是當之無愧的。

值得慶幸,在可貴的暑假裏能讀到這樣一部啓迪心智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