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圍城》讀後感3000字大綱

《圍城》讀後感30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圍城》讀後感3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圍城》讀後感3000字

  《圍城》讀後感3000字 篇1

《圍城》講的是什麼,講的是情,其實再說深一點,就是以情說人生,大家都知道的那一句,“婚姻如圍城,城中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人生諸事,大抵如此,拿感情說事,通用性比較好,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有人想唱歌,有人想跳舞,有人愛紅妝,有人愛武裝,可是但凡是人,那心中總有感情,無論是情場老手,還是得道高僧,也都有過當年,估計錢老深諳其道,所以講述了一個叫方鴻漸的人的情感經歷。

《圍城》的主角就是方鴻漸,他一共遇到四個女人: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和孫柔嘉,這其中和鮑小姐是屬於一夜風流,和餘下三個纔有感情糾葛。這三位女性,三種類型。

先說蘇文紈,蘇文紈就是現在的白富美,老爸是當官的,自己是博士,還是國外的博士,優秀到不要再優秀,一般人都覺得這種女人一定是要嫁牛人的了,就連方鴻漸家裏的一向自負老太爺都說自己的兒子配不上她,可其實衆人有所不知,有些這種什麼都不缺的女人選擇對象的時候反而不會過分挑剔財富與地位,因爲她自己家就有嘛,她看中什麼呢,因人而異吧,就蘇文紈而言,估計是看上了方鴻漸那種有點迂腐的正直,加上有點才學,同時爲人比較隨和吧。

不過她沒看出方鴻漸最重要的一個特點,這個待會再說。就方鴻漸跟其“競爭對手”趙辛楣相比,應該是趙辛楣勝出,但趙辛楣相對比較高傲,趾高氣昂,這可不是蘇大小姐所喜歡的,所以苦追卻是追不到。

再說唐曉芙,書中最完美的女性,被稱爲“時代的罕物”,但又是作者筆墨最少的一位,就現實而言,理想化的東西不會存在,所以作者無法多加筆墨,因爲越加越假。就本人個人觀點,唐曉芙事實上是方鴻漸唯一愛上的女人,這個也待會再評。唐曉芙是什麼類型呢,換做今天的說法,就是有點傾城,有點傾國,卻不爲世俗污染,仍然明媚的女子。

儘管唐曉芙的父母說自己女兒是交際明星,但估計唐曉芙本人很純,因爲她說過一句很牛的話:“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唐曉芙既然能說出這句話,說明她自己應該沒有過去,所以才說這麼有底氣的一句話。她所謂的交際明星,就是不斷地去結識朋友,估計男性居多,但她只是一般來往,從中找那個自己要找的人,終於,她發現了方鴻漸,可惜最後卻無疾而終。箇中原因,待會再說。

最後登場的是孫柔嘉,那個最後成爲方鴻漸妻子的人。相對於前面兩位,孫柔嘉就顯得有點失色,沒有那麼顯赫的背景,不傾城,不傾國,也不那麼明媚,她本是三個當中綜合得分最低的,卻和方鴻漸走到了一起。孫柔嘉從平庸到一開始根本沒有進入到方鴻漸的眼簾,到最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男人,本來算是功成圓滿,可是小說最後卻是雙方的爭執與離開結束。

現在回過頭來細說一下三位,先說方鴻漸遇到蘇文紈,方鴻漸自己很早就說“自己和蘇文紈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也走不到一起”,其實就是說只可以做朋友,沒辦法做戀人。說白了,就是沒感覺。

這讓我想到一句愛情經典語:如果戀人分手後還能做朋友,要麼是當初大家都只是玩玩而已,要麼有人在默默忍受,還有你常聽到的一句話she is just not that into you,這種,其實就是沒感覺。至於方鴻漸爲什麼會沒感覺呢,這個愛情問題是否需要理由呢?對於當事人來說,沒感覺不需要理由,對於旁觀者來說,還是要分析一下子的。

個人認爲,方鴻漸對蘇文紈沒感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蘇文紈不是方鴻漸喜歡的類型,蘇文紈是那種沒辦法給男人小鳥依人的感覺,雖然蘇也在方鴻漸面前裝過可愛,可是在方看來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

二、蘇文紈太優秀,讓方的潛意識裏感到自卑和不安;

三、蘇文紈性格太強勢,這對於傳統觀念很強的方鴻漸以及他的家人來說是非常受不了的,在《圍城》後面說孫柔嘉來到方家的時候,其父母特別是妯娌就特別看不慣孫的大小姐作風,要知道,孫柔嘉可是三位女主角中對方鴻漸夠百依百順的了,這樣的尚且看不慣,那蘇文紈更是爲方家上下所不容了。所以,綜上所述,蘇文紈這樣的貴族名校大小姐就被比下去了。

再說第二位,唐曉芙同學,唐曉芙對於方鴻漸來說,可謂是一見鍾情,用現在的話說,方鴻漸腦子裏有一個對夢中情人描述的列表,當他看到唐曉芙的時候,就發現那張列表寫的人就是唐曉芙,所以,方鴻漸可以說一來就愛上了唐曉芙。可是愛情和婚姻是兩碼事,愛是愛,並不代表可以走到一起,方鴻漸最終和唐曉芙分手告終,何故呢?一般人都看出至少有兩點:

一,方鴻漸太過於軟弱,方鴻漸一個軟弱的男人,遇到唐曉芙合得來還是因爲他年長唐曉芙很多,不然一樣的被強勢,另外,唐曉芙還有個超級強勢的姐姐蘇文紈,方鴻漸實在不知道該怎樣去面對;其次,方鴻漸其實內心被唐曉芙的那句名言戳中了痛點,自認爲自己這樣老牛吃嫩草的行爲有點不妥,更何況自己還有過一段風流史,更覺得臉上無光,之前蘇文紈沒有把這事告訴唐曉芙自己還可以瞞天過海,現在總不至於掩耳盜鈴吧,所以還是算了。除了這兩點理由我覺得還有更實際的東西,對方鴻漸來講,唐曉芙這樣一個活潑的少女,當真正到了婚姻的柴米油鹽,真的還能像戀愛時打打網球那樣嗎,而對於唐曉芙來說,方鴻漸這麼一個談吐機智的大叔,卻不善在職場發展,那拿什麼來保證衣食無憂呢。

最後到了孫柔嘉時間,其實我個人不喜歡孫柔嘉,所以每次說到孫都有點不想多寫,不過還是得把方鴻漸對孫的感覺寫清楚,不然對不起讀者的支持了。爲什麼方鴻漸會選擇孫柔嘉?主要就在對方鴻漸的態度上,孫對方鴻漸是最好的,最上心的,大有願意爲對方付出以及想盡辦法討方的歡心,這到讓我想到我們常說的態度決定一切,有時候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往往強者覺得不屑結果反而沒做好,而弱者一來就覺得自己弱,努力了反而做成了。上面兩位大小姐,雖說都愛過方鴻漸,不過她們心裏面始終有一個觀念,追求姑奶奶的人多了去了。

想想蘇文紈,光是在小說出現的就有趙辛楣這樣的牛人,唐曉芙也是一羣男人追,到了孫柔嘉,只剩下一個陸子瀟這種猥瑣男喜歡她,所以她可以放下身段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方鴻漸,這就是孫柔嘉獲得勝利的原因,她的手段以及態度,非常適合方鴻漸這樣軟弱而骨子裏又十分傳統的小生,所以她勝利了,不過好景不長啊,方鴻漸回到上海的落魄使得孫柔嘉也受不了了,想來也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孫柔嘉也是女人,於是對方鴻漸的不滿日益明顯,兩人的矛盾在孫柔嘉的姑媽的攛掇下爆發,最後孫柔嘉離家去了姑媽家,方鴻漸也計劃離開上海去重慶,小說結束。

小說結束,不過讀者多會有兩問,一是方鴻漸與孫柔嘉的未來如何,二是方鴻漸的人生如果可以重來,應該選擇誰。

對於方鴻漸的婚姻的未來,其實錢鍾書先生故意給了一個模棱兩可的情況,任由讀者去猜想,我個人認爲方鴻漸不會因此就跟孫柔嘉分手,還是就這樣過,雖然作品上面寫到孫柔嘉被姑媽接回家了,方鴻漸又想去重慶工作,但是不要忘了細節,一是方鴻漸離家而去的時候仍然想回去道歉好了,而且孫柔嘉回姑媽家的時候還在安排方鴻漸第二天的早飯,所以兩人分手到不至於,只是不幸福罷了。再說了,舊時的人,對婚姻還是有幾分尊重,不到最後一刻,不會說離就離。

第二個問題是方鴻漸應該選誰,在我看來,應該選蘇文紈,方鴻漸自己傻,以爲找孫柔嘉自己就能夠保住形象和顏面了,實在是可笑,自己沒本事,遲早會被妻子罵沒用,要敢面對現實,還不如一來就選擇蘇小姐,一樣地在妻子面前沒多大面子,但是生活質量和社會地位要高很多,何樂而不爲。也許有人覺得這番說法過於現實,但是本來方鴻漸也不愛孫柔嘉啊,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如選蘇文紈。這時候又有人說,那唐曉芙呢,兩人這麼要好,寫信都是一堆一堆的,克服一下不還有真愛麼,我只能用一句歌詞來說,“印象中愛情好像頂不住那時間”,婚姻跟愛情還是有很多不同,不懂的人自己去成長。

末了,想再說一下圍城理論,我覺得無論做事什麼,無論你在城中或是城外,儘量做好眼前就是了,人生本來如白駒過隙,任何一段時間,都是無法回去的屬於你自己的唯一經歷,且行且珍惜。

  《圍城》讀後感3000字 篇2

“婚姻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而裏面的人卻又想出來。”這句話早已是人人皆知,在我以前的印象中《圍城》是一本愛情小說,道盡了愛情與婚姻、理想與現實的無奈困局。學生時代一直沒有太在意這本書,工作後雖然下載過電子書看了幾段就覺得無趣沒看下去。直到最近聽到得到APP裏解讀版才直到其中所寫遠不是愛情小說那麼簡單,正好去年雙十一買了本書,用了半個月左右看完。結合過往經歷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以前我每看到一本給自己帶來全新體驗的書都會想:要是早點看到此書該多好。隨着經歷增加這種想法越來越淡,原因是我越來越感覺到自我認知不足即使看了很多東西也很難體會到。如以前看過好幾遍《水滸傳》,總愛看各位英雄好漢攻城拔寨大殺四方的情節,一直不懂宋江爲何要不惜一切代價找朝廷招安。後來長大了,也聽了很多解讀方纔知道其中奧妙。對於《圍城》我現在纔看其實挺好,早些年估計不能體會到其中很多細節。

  一、從方鴻漸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看本書過程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其中,不知不覺地認爲自己就是主人公方鴻漸。爲他每一次遇到人和事而着急,着急他爲何如此不爭氣,總想說應該這樣或那樣做啊,怎麼他會一次次下臭棋搞得狼狽不已。當然每次有這樣的想法很快就意識到自己是入戲太深又用上帝視角來想事,結合自身經歷未必會比他做得好。

縱觀全書方鴻漸就是在逃脫一個圍城而進入另一個圍城,循環往復最終弄得啥也沒得到,愛情如此、事業如此、人生如此。在歐洲留學經歷就讓人既可笑又可憐,他是因爲包辦婚姻的未婚妻意外死亡才得未來岳父資助留學,原本要進入包辦婚姻圍城的他可以逃脫。可惜他得意太早沒好好求學,在大學裏從社會學轉哲學再轉中國文學,他興趣廣泛,四年換了三所大學足跡遍佈倫敦巴黎柏林,各種課都聽卻不專。四年過去一無所成,博士證書也是礙於岳父和家人面子才購買的假的文憑。這一段埋下了深深伏筆,本以爲可以藉此瞞天過海的他將來會爲此付出慘痛代價。

看到這段我想到了自己以爲上了大學就能輕鬆渡過,終於能痛痛快快的打遊戲了,偶爾掛個科也補考一下敷衍了事。等三年後積重難返要留級時才知道自己已經落後太多,此時再想追趕已經不易,心態也崩了責怪家人各種攛掇我來讀醫學院,上其他學校根本不用這麼辛苦。後來雖多方因素作用讓我勉強畢業,在工作後才知道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自己考執業醫師就花了4年而同齡人都已經在晉中級職稱。雖說自認學渣但還是悔不當初,正如方鴻漸在事業屢屢受挫後也肯定後悔當初自己不該不珍惜留學機會。

  二、四段愛情四種不同的愛

錢鍾書先生特意爲方鴻漸安排了四段不同的愛情經歷,反映出世間四種不同類型的愛。在留學歸來的船上與熱情開放的鮑小姐曖昧數日,初償情愛的方先生正被迷得神魂昏顛倒卻被好好潑了一盆冷水。同船的蘇小姐在回國後與自己門當戶對,卻因過度高冷甚至挑撥情敵與之爭鬥而讓人望而卻步。與唐小姐一見鍾情卻因蘇小姐報復而互相誤會,方鴻漸又由於性格缺陷未能挽回。

最後卻稀裏糊塗地和各種條件都一般的同事孫小姐結婚,婚後卻整日陷於雞毛蒜皮而整日爭吵。得到解讀版裏將其歸納爲:情慾之愛、門當戶對、求之不得、不可擺脫四種愛。

錢先生夫人楊絳女士在談到此書所寫人物原型時對這四位小姐有很精彩的分析,都是錢先生所見所遇人物組合加工後形成的。這四種愛每一種都讓人感慨,人人都想擁有美好的愛情,可惜往往現實卻無情打臉。越是追求完美之愛越容易碰得頭破血流,或許正是沒有完美的愛情才讓生活豐富,放眼我們周邊的人又有誰敢說自己收穫了完美的愛。

在愛情裏方鴻漸是個很失敗的人,既沒有爲愛去盡力爭取也不肯放下那所謂的知識分子做派,每次都是被動得狼狽。試想唐小姐與之誤會後他能放下身段盡力挽回也許就不會抱憾了,但轉念一想他與孫小姐婚後爭吵的日子還是把這段美好愛情留在回憶裏最好。

  三、三座圍城

除了我們所熟悉的婚姻圍城,書中還有兩座圍城,這就是事業圍城和自我圍城。(得到解讀版觀點)本書最後一章基本上是方鴻漸和孫小姐吵架對話,其實從兩人訂婚回家就開始爭吵了,都是爲一些生活瑣事而吵。如孫小姐不肯給方家祖宗磕頭、孫小姐姑母看不起方鴻漸、在上海租房購置傢俱、方鴻漸兩個弟媳挑撥姑嫂關係等等,看到最後的結局也不奇怪了。

我們可能注意到很多人戀愛時如膠似漆,婚前小吵婚後大吵,以至於總有人搬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之類的話來感嘆。其實談戀愛時雙方都儘量表現得很好盡力掩飾缺點,孫小姐開始看着挺斯文禮貌,婚後卻瞧不上方鴻漸薪水只有自己一半、方家保守封建落後,自己要把方鴻漸訓得服服帖帖才行。方鴻漸平時唯唯諾諾,最終積怨太深而爆發。本質上他們的婚姻悲劇源於:兩家互相看不上眼、兩人都是知識分子清高做派、生活太拮据而留洋享受思維重。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兩人在當時生活比大多數人都好,只是他們並不認爲這是應有的生活。

事業圍城直接影響了婚姻質量。方鴻漸作爲民國時期留學海歸,第一份工作在資助他的岳父銀行,還住別人家吃別人家好不自在。在與岳父岳父起矛盾後,又經歷唐小姐戀愛經歷痛苦,決心前往湖南小縣大學任教。滿懷信心創一番事業的他,漸漸發現這所國立大學其實是各路人馬拉幫結派的大染缸。他一無學歷二無背景三無圓滑世故,最後被弄得掃地出門。攜妻子回到上海,不得不在不待見自己的岳父引薦下才在報社謀得一份工作,本以爲可以寫文章開啓民智,做的卻是寫《家庭與婦女》這樣的雜誌。後來再想去重慶找大學同事謀發展卻被妻子反對而大吵一架,妻子希望他去姑母的廠裏做事,他卻不能忍受被孫家鄙視。

造成事業和婚姻圍城循環的還是方鴻漸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方鴻漸始終無法找到內心真正的“自我”,而是一直想要迎合他人的期待。對於“歸屬感”和“認同感”的盲目渴望,讓他無論怎樣也掙脫不了被束縛的命運。錢鍾書先生通過此書讓讀者認識到“對自我的封閉”纔是世界上最難衝破的一座圍城。方鴻漸總是試圖表現得更符合別人的期待,對包辦婚姻默認、買假的文憑、離開岳父銀行、在大學裏受排擠而不敢言、對蘇小姐的愛意不敢拒絕、對唐小姐誤會不敢解釋挽回、對孫小姐的套路不敢躲開、對妻子與家人矛盾不敢面對、對孫家鄙視逃避。

他想證明自己可惜每次都是失敗,他想握緊手中的沙子卻每次都流失得更快,活在別人目光裏的他似乎如一個孩子始終期許別人來表揚。可惜他生活在成人世界還是那個傳統與現代社會高度碰撞、國家戰亂、人人求自保的時代,生逢亂世偏偏還如此天真結局不慘反而不正常了。

時至今日我們每個人依然需要尋找內心真正的“自我”,依然要面對婚姻、事業、自我圍城。生活中有無數個方鴻漸,有的人突破自我封閉過得要更好一些,有的人陷入圍城怪圈不能自拔。沒有人能教我們怎麼突破,只有自己去經歷去感受去總結反思,不斷積累經驗才能在下一次挑戰來臨時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