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5篇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5篇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1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寫的,它又有趣又感人,寫了“我”的家人對待叔叔于勒的故事。故事寫了,“我”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爸爸媽媽的收入都很少,家裏還有兩個姐姐,于勒叔叔就到外地去做生意。他本來是愛賭博的壞人,但後來他就改邪歸正了。他出去了好長時間也沒回來,說他在外國發了財,所以我們看到一艘艘輪船開來時都希望于勒叔叔能在船上。後來,我們出去

旅遊,在一艘船上吃牡蠣。賣牡蠣的人渾身髒髒的,衣服都破了,當爸爸媽媽發現並確認他是于勒叔叔時,爸爸媽媽就感到害怕,怕他會拖累我們,我們就躲開了他。從那以後,我們就再也沒有見到過於勒叔叔了。故事告訴我們,對弱者要關愛,人們要有親情和

友情。不能像“我”的家人一樣看待有錢的親人就很期盼他來,看待身無分文的親人卻躲的遠遠的。我覺得他們家的人都很可憐,特別是于勒叔叔,竟被家人拋棄了,我們不應該對親人冷漠。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2

《我的叔叔于勒》是世界著名小說家莫泊桑的名篇。它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于勒·達勿朗詩因爲用完了自己所得的遺產,並且損害了哥哥的利益,逃到了美洲打拼。不久,傳回消息,說他工作很好,希望不久後能發財回家,與哥哥家一起過日子。這個消息使生活並不寬裕的哥哥一家大受鼓舞。他們計劃着于勒回來後的生活,甚至打算買一幢小別墅,家中待嫁的二女兒也因此確定了婚事。誰知在辦喜事的那天,他們在船上見到了于勒,一個兜售牡蠣的小販。隨後,哥哥一家急忙避開,生怕自己被于勒認出。

這篇小說的主題在文中沒有出現,但讀完全文後略加思索就可以得出:當時的小資產者大都十分愛慕虛榮,追逐名利。整篇小說幾乎都在爲此主題服務:達勿朗詩一家明明不是很寬裕,一家人走路去碼頭準備坐船旅遊時,卻都“挺直了脊樑,伸直了腿,鄭重地走,彷彿一樁極其重要的事件要靠着他們的這種態度才能完成一樣”;母親原本十分厭惡于勒,但當她聽說于勒發了財後,卻說:“將來好心眼的于勒回來後,我們的景況自然不同了。那是一個很能幹的人!”在得知于勒就是那小販時,她又說:“我一向懷疑這個扒手做不成一點好事,並且有一天他又會落在我們脊樑上來的!一個姓達勿朗詩的怎能夠指望在他的身上盼望一點什麼!”

然而,在文末,這個家庭又似乎有些可恨了:都已明確知道那憂怨肅索、衰老可憐、生活窘困的小販就是于勒後,達勿朗詩一家卻不上前與之相認,還生怕于勒認出自己,當初的“福星”變成了“衰神”。他們在回程時乘了另一艘遊輪,就只是怕自己有這樣一個窮兄弟的消息被人知道,或多了一個需要照顧的人。不需要冗長的介紹,不需要明確指出,一個十分虛榮,在旁人看來可笑的小資產家庭就出現了。我們在生活中千萬不要像達勿朗詩先生一樣,愛慕虛榮,這樣的人是很可惡的。

莫泊桑被譽爲“短篇小說之王”,年少時師從法國文學大師福樓拜。福樓拜當初教給他的主要是寫作要肯吃苦,勤練習,善於發現。從這篇作品來看,莫泊桑的確做到了:比如,在文中有這樣一句很短小的話:“爲了我失落了鈕釦和撕破了褲子,他們就對我大嚷大鬧。”文中的“我”便是于勒的侄子。這對於一名兒童來說是很正常的事,可以說只是一個細節,但莫泊桑卻把它寫了下來,並藉此一下突出了達勿朗詩夫婦超乎一般的愛慕虛榮而又並不富裕;還有,文中達勿朗詩先生知道那小販就是于勒後,連說話都“面無人色了,啞着嗓,瞪着眼睛,一個字一個字慢吞吞地說”,這樣的姿態一般人是不大會有的,由此又突出了達勿朗詩先生非同一般的虛榮心。這樣的句子還有許多。

莫泊桑構思的精巧、肯吃苦、勤練習、關於發現的特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3

這是一篇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揭露與鞭撻的文章。

本文主要講的是于勒由於把自己應得的那部分遺產吃得一乾二淨之後,還大大佔用了哥哥應得的那一部分之後,成了壞蛋、流氓、無賴。正因爲如此,他被打發到了美洲。而後,于勒的哥哥菲利普一家接到消息—于勒在美洲已有所作爲。這時的于勒在菲利普家變成了有有良心、善良的人,他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于勒寫來的書信也成了福音書。可由於在旅行的過程中,菲利普夫婦看到了貧窮的于勒時變暴怒了。開始咒罵于勒,怕于勒回來拖累他們,于勒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又一落千丈!爲了躲避于勒,菲利普一家再回去時便坐了另一條船。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讓我感受到了文中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菲利普夫婦的前後變化讓我聯想到當今社會,在現在的社會中,也有這樣的人。比如:某公司職位較低的人便向職位較高的人百般的討好、賄賂,可當這些人因爲某些原因而降職後,他們卻對這些人不理不睬。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我們現在的社會需要大家團結一致,才能更好的發展,而不是對自己有利就討好,無利就拋棄。我們應該一視同仁。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讓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團結一致、互相幫助、互相關愛的社會吧!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4

這個寒假裏,我讀了著名的“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

小說中講了叔叔于勒的故事,一封來自美洲的書信,徹底改變了菲利浦一家對於勒的看法。當他揮霍掉自己甚至大部分菲利浦的財產時,他是“敗家子”、“無賴”、“混帳東西”,是“毫無用處的廢物”。而當於勒在信中說自己賺了錢希望日後彌補菲利浦的損失後,近搖身一變成了他們口中的“正派的人”、“有良心,誠實可信的人”。“等我們的好於勒回來,家裏情況就會大大改觀。這一家子,總算出息了一個人!”母親這樣講。父親看到從遠處歸來的輪船時,總是滿懷希望地說:“嘿!如果於勒在船上,那多叫人驚喜啊!但是後來他們在輪船上發現,衣衫襤褸、又老又髒的老水手是于勒,翹首盼他歸來的心情一掃而空,罵他是“騙子”、“無賴”。連“我”因爲他是親叔叔的'親戚關係給他十蘇小費也受到責罵。最後,他們因爲怕受到連累而匆匆離去。

讀完全文,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截然不同的態度。導致態度變化如此之大的“神奇”的東西是什麼呢?金錢!他們用金錢和利益權衡了于勒和他們之間的親情和他的品質。“禍星”“騙子”到“正直的人”“誠實的人”和後來又改爲“無賴”的稱呼的巨大落差,能看出他們的膚淺和庸俗,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隨着于勒的財富而不斷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他們自私貪婪的本性,文中還說“那個年輕人最終決定向二姐求婚,也是因爲有一天晚上,我們給他看了于勒叔叔的那封信。”這也揭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勢力統治下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虛僞,用金錢衡量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風氣。

文中的“我”給了窮老頭一百蘇銀幣和給於勒叔叔十蘇小費,說明“我”是很有同情心的,這也是在菲利普一家中唯一的一個正面人物。人間有很多東西都是金錢無法取代的:友情、親情、愛情、快樂……我們應該像文中的主人公“我”一樣擁有同情心和愛心,並且淡化金錢,不要被金錢所迷惑,用真誠的心感受人間美好的情感。

我不禁再次翻開書,翻到寫着“我的叔叔于勒”的標題那一頁。這篇諷刺了資本主義社會不良風氣和對小人物的無奈、同情的短篇小說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該珍惜親情、淡泊名利,對弱者擁有同情心,不被金錢和權利迷惑,腳踏實地地努力!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範文5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國的“短篇小說之父”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講述的是一個炎涼世態下資本主義小市民家中發生的曲折故事。在這個拮据的家中有膽小懦弱的父親——菲利普;潑辣蠻橫的母親——克拉麗斯;兩個到了年齡卻遲遲未嫁的姐姐;及未時世事的“我”。但儘管如此,每逢週日,全家都要穿戴整齊去迎接家中曾經的敗家子,被送到美洲後偶然發財,寫信來說要補償父母當年損失的叔叔——于勒。于勒的信好比福音書,在看了這封信後,終於有人上門提親二姐,家人就匆匆把二姐嫁了出去。

父母親高興的不得了,組織全家到澤西島旅行。途中父親看到有人優雅的吃着牡蠣,虛榮頓起,也故作大方請客吃牡蠣。走近一看,卻發現賣牡蠣的潦倒船員像極了于勒!在小心翼翼的向船長打聽後證實了這個消息,父親嚇呆了,母親怒火沖天的步步指示:讓“我”把姐姐們帶回來,把牡蠣錢付清,她和父親躲到對面船頭去。我十分同情于勒叔叔給了他半法郎消費,並對父母不認親人的行爲困惑不解……

金錢和地位對於大人真的如此重要,勝過血濃於水的親情?讀到這兒,心都不由寒了!不禁意間又聯想到另一個故事——

有個餓了好幾天的小乞丐在風雨中乞討,遇上了好心的多爾先生給了他一美元。他連聲謝過多爾先生後,轉身又消失在風雨中。過了一會兒後,多爾先生又在一家花店中遇上了那個小乞丐:他正掏出磨得亮晶晶的硬幣,買下一束菊花,並要求店員寫上“祝媽媽生日快樂”。多爾先生笑笑,沒有多想。在他回火車的路上,第三次遇上了那個小乞丐:在風雨中,他捧着那束菊花,莊嚴而莊重的向不遠前的那片墓地走去……多爾先生的視線模糊了……

我的視線也模糊了。兩個對比如此強烈,震動着我的靈魂。少年心纔是世界上最美的東西,最純粹的東西?長大後真情難道就要被抹滅?

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其實原本的題目是“情僅存於”,但來回想想,實在不喜歡“僅”這個字,因爲我希望情是共存的,存在於每個人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