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婚姻生活手冊《呼吸課》讀後感

婚姻生活手冊《呼吸課》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文章導讀】這便是平庸生活的真相。這真相沉悶難看,撲倒所有身處平庸境地的普通人。這裏述說着婚姻、家庭、青春和衰老,裝滿我們的過去、現在、或者將來, 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呼吸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婚姻生活手冊《呼吸課》讀後感

  【篇一】呼吸課讀後感

這似乎是每一個家庭都會碰到的細碎瑣事。只要某件事一旦發生,那它將永遠刻在每一日的家庭生活中。一有口角之爭,便被翻出來反覆爭執。愛情和婚姻也許便在這日復一日的瑣碎中給磨滅了。

安•泰勒是美國當代著名小說家、文學評論家,更是寫婚姻、家庭關係的好手,擅長還原日常細節,成功塑造普通人的形象。《呼吸課》一書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本書從瑪吉去參加閨蜜塞琳娜丈夫的葬禮爲基點,開篇就塑造出瑪吉迷糊大意與艾勒理智冷靜的鮮明對比,以此引發兩人之間的矛盾直至擴大到家庭層面。路途中穿插的回憶以及關於兒子傑西和兒媳婦菲奧娜的爭論,形象生動的將兩代人之間的代溝以及兩個家庭之間的矛盾展現在讀者面前。

一直試圖讓兒子與兒媳婦複合的瑪吉,總是自欺欺人,作繭自縛,正如艾勒所說,“她覺得改變別人的生活沒什麼不對。她喜歡誰,就把他們想得太好,接着就會去做安排做調整,把事情變得符合她心裏的樣子。”但是,很可惜,沒有一個人願意讓自己被擺佈,已經做奶奶的瑪吉,卻一直不肯放手孩子們的生活,一意孤行的按自己的想法走着,最後,終於還是被現實打敗。家庭中,孩子們一點點長大,一點點的有了自己的思想,父母就該一點點的放手,儘管這個放手是那麼痛苦。但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果斷放手,做他們堅強的後盾就好。瑪吉的性格決定了她的放不了手,也讓我們看到我們自己在書中人物身上的投影。

書中每個人物好似都能讓我們聯想到身邊的人甚至自己,原來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是這樣的,斤斤計較於每一件小事,耿耿於懷不肯放開,最終困住的只有自己和自己最親近的人,甚至於最後在這樣的瑣碎中忘記了自己是愛着他的。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我們終日計較着,只不過是想找到最初的那份愛戀的感覺,卻忘記了這愛就如呼吸,其實一直縈繞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卻沒發現,急於尋找以致錯失。

隨他們去吧,不管願不願意,統統剪下扔掉。不肯放手只是對自己生命的浪費。我們要把那些全部扔掉,只要記得愛。

因爲,“28年裏,他們也重複着同樣的玩笑,同樣的情話,默契到只要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心照不宣地傳達支持和安慰。”

  【篇二】呼吸課讀後感

有一種婚姻叫瑪吉和艾勒,安·泰勒筆下的瑪吉和艾勒是一對有着多年婚姻的平凡夫妻,一雙兒女,缺乏激情的工作,瑣碎乏味的生活, 如同大多數舊照片沒什麼兩樣。激情褪了色,瑕疵和不滿便紛紛從角落裏竄了出來,日子就跟一號公路上的景色一般,單調且令人焦躁。

《呼吸課》正是從一號公路開始。瑪吉和艾勒要去參加賽琳娜丈夫的葬禮,上路伊始,準確的說是從上路之前的準備開始,二人間就磕碰不斷,叫人的神經繃成一根弦,生怕一個不注意,那弦就斷了。紙張交替,故事鋪開,情節極其簡單,但是安·泰勒用了大量筆墨描寫細節與瑣事,並以插入的方式帶出回憶,背景、前情、現狀因此豐滿起來,讓讀者瞭解了他倆的婚姻生活狀態——何時相遇,如何相愛,又如何在疲憊中老去,當愛人相對變成了左手摸右手,是否成了相看兩相厭?婚姻最後就只能這麼着,扯着拖着嫌棄着走下去嗎?

瑪吉熟悉艾勒的一言一行,從這個內向、厭惡交際的丈夫口中哼唱的小調就可以知道此刻他的心理活動和想法;艾勒也熟悉瑪吉的喜怒哀樂,並對她一貫的毛毛躁躁、過分外向熱情(至少在艾勒看起來如此)以及無法理解的掌控和偏執報以不贊同的包容。在讀者看來他們互相抱怨、不滿,多數時候更像湊合在一起生活,但依然各過各的,而這,是不是挺像呼吸的?呼吸,呼,失去,吸,得到,作者以呼吸二字凝盡婚姻精髓。不知是誰說的,婚姻就是把愛情變成親情,當愛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對你來說如同呼吸一般習以爲常,甚至常常被忽略掉的時候,愛情和婚姻是否還擔的起珍視這個詞?恰如呼吸,這是人類肌體的本能,因爲其與生俱來且不耗精力,我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呼吸,反而是注意着外在的一切和呼吸比起來都那麼微不足道的事,可有可無的顧客,不再粘人的孩子,漸漸疏遠的老友……作者對於女性心理描寫和生活的描寫真實到位,寫實的讓人有些心生絕望,卻又會在適當的時候代入一些提點,令人心懷希望。

激情、愛情、親情即是婚姻所走的道路,也是人生擁有的財富,心境和環境在不停變換,我們所嘗試所擁有的體驗也不可能只有積極的或是隻有消極的。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方式,人類試圖證明自己的個性和能動性,而悲哀的是我們不得不遵從那些自然界的、生物界的客觀規律,其實原也無需不服氣或是認命,只要坦然面對,坦然就好。事物具有兩面性,既可以是鼓勵也可以是打擊;人亦如此,渴望依賴又嚮往獨立;婚姻亦如此,卑微如同呼吸,珍貴如同呼吸。

  【篇三】呼吸課讀後感

生活中有許多重要的事物卻總是被無視,比如說頭上的藍天和呼吸的空氣,只有在霧霾的時候我們纔會懷念藍天,只有在胸悶的時候纔會想起氧氣。來自美國的安·泰勒的《呼吸課》想要講述的也是這樣一個重要到會被我們忽視的問題——婚姻的困境和出路。

書名和封面很有誘惑力,封面上綠意瑩瑩的樹林間矗立着紅黃相間的美式獨棟小別墅,藍色的家用轎車正準備緩緩入庫,一個生機勃勃、清新活潑的四人家庭立刻浮現眼前,配以《呼吸課》的名稱,你差點以爲這是一部家庭郊遊的歡樂情景劇。然而,事實總是打臉的。

就像憧憬愛情的少女總是哂笑“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是中年人的愛情墓誌銘,中年人也同樣懷疑年少時的自己何來的自信和勇敢。關於愛、關於婚姻、關於夫妻,家庭這個社會最小單位的組合總能像萬花筒一樣給你無窮的煩惱和啓示。《呼吸課》就像是一根針,深深的刺入夫妻間看似平靜的日常,以身試毒的去查驗肌理深層究竟是愛濃於水還是已經病入膏肓。

年紀輕輕已經當上爺爺奶奶的墨蘭夫婦決定遠行去參加朋友丈夫的葬禮,全部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前後不到三天的往返行程中。錢鍾書在《圍城》說“旅行時最勞頓、最麻煩、叫人本相畢現的時候,經過長期苦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纔可以結交朋友……結婚以後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同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僕僕以後,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沒有吵嘴翻臉,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因爲旅行的過程幾乎是全域生活的一個縮影,如果你夠細心,對方的處事能力、應變能力、耐心程度等等都會一覽無餘。選取這樣一個短程旅行作爲標本,是作者的聰明之處,但如何在繁瑣的細節中突出重圍、擴張成書,也是不小的考驗。

墨蘭夫婦的性格配對十分典型,丈夫艾勒是典型的直男癌,直接、易怒、討厭一切麻煩的事物,妻子瑪吉掌控慾望強烈、情緒化、冒失、嘮叨、愛子如命。是的,並不是只有中國母親纔會溺愛孩子,美國媽媽也不總是對待孩子都像是理性的法官一樣總能適時適度,母親的通病沒有國界。甫一上路,因爲瑪吉的冒失撞車和忘帶地圖,夫妻倆之間的氣氛就劍拔弩張起來,這樣的場景簡直不能更熟悉,它就像我們周身的每個毛孔,任何一點點的刺激都會引起痛癢。事實上,儘管多數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情緒化,但我們也並不想任由生活墜入情緒的深淵,而這些無關痛癢的小事總是像針尖一樣一點點的深入直到戳痛你的神經。在婚姻生活中,長年累月、日復一日的重複下,沒有一件小事會真正過去,每個新的小事就像是日記本中的索引,能迅速指引你找到發生過的類似事情。在這種情形下,是絕望還是前行呢?就像瑪吉費盡心力把出走的兒媳婦和孫女接回家以期她們與兒子重修舊好,最終卻不歡而散時意識到的那樣“瑪吉覺得自己這輩子就是個圈,它周而復始、不斷重複,沒有出頭之日。”

說到“出頭之日”,學者吳飛在其著作《浮生取義——對華北某縣自殺現象的文化解讀》中曾做過一次有趣的家庭政治解讀,

即家庭成員圍繞着獲取“道德資本”的方式對權力資本展開爭奪,以此獲得更大的發言權,或至少得到更多的尊重。這樣的解讀看似無意義,把小問題複雜化,但正是這種複雜化讓人們看清,讓我們煩惱的婚姻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當愛情歸於寂靜,是什麼在操縱和維繫着家庭這個團體的運轉?坦白說,家庭政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論你喜歡或是討厭,長期的共同生活已經讓對方和他的優缺點像呼吸一樣深入你的每個毛孔成爲你自身不可脫離的一部分。“同樣的爭吵,同樣的指責,同樣的玩笑,同樣的情話,……同樣的怨恨年復一年的被翻出來,沒有一樣能夠真正忘記。”但也同樣的“沒有第二個人能通過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心照不宣的傳達支持和安慰”。這,大概就是婚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