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哈姆雷特》讀後感(通用6篇)大綱

《哈姆雷特》讀後感(通用6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哈姆雷特》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哈姆雷特》讀後感(通用6篇)

  《哈姆雷特》讀後感1

暑假的閒暇時間,我閱讀了《哈姆雷特》這本莎士比亞寫的世界名著,深有體會。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上與歷史的傳說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爲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

劇中人霍拉旭所說: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爲,冥冥中的判決,意外的屠戮,藉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曲折選宕的情節,緊緊圍繞着復仇

而展開。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臺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

這樁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爲,並要他爲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這是一本值得被大家閱讀的書籍,其中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

  《哈姆雷特》讀後感2

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

《哈姆雷特》因爲恨而導致了悲劇,因爲恨而導致了湮滅,這是令人哀嘆的。可這悲劇可以避免嗎?殺父之仇,向來是不共戴天的,忍耐下去,不如自裁。

唯一可以避免這場悲劇的方法,只有克勞狄斯當初抑制住自己內心的貪婪,不去對自己的兄長下毒手,但他與王后的感情能讓他不那麼做嗎?

王后的背叛令人不齒,但先王如若不是好大喜功、終日忙於征戰的話,自己的愛人又會愛上一個不如自己千萬分之一的男性嗎?這些都是不可考證的。

但智慧的莎翁還是給了一些提示,他安排了福丁布拉斯這個角色,與哈姆雷特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樣是王子,前者本要忤逆王意、發動戰爭,但最終凱旋而歸;後者則先後失去了自己父親、愛人、母親。

劇本最後,福丁布拉斯說道:“把哈姆雷特像個軍人似的擡到臺上,因爲他要能登上王位,一定會成爲一位賢明的君主……”這讓筆者不由得浮想聯翩:對於悲劇的主角哈姆雷特來說,是否存在另一條不同的道路呢?

劇本里的“現實”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哈姆雷特》讀後感3

紛紜的大千世界中有鮮花,也有毒草,有真善美,也有假惡醜。

《哈姆雷特》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真善美與假惡醜的故事。《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筆下最偉大的悲劇之一,它不僅只是一出復仇悲劇,而且是一出反映時代矛盾的偉大悲劇。故事的主要內容是講述哈姆雷特的傳奇一生。哈姆雷特王子是一個有理想、有報負的人。

在他的心中和眼中父親是一個賢明的君主,但是父親的暴死使他難以接受,當他得知是他的叔叔殺害了自已的父親,謀權篡位坐上了王位,哈姆雷特便下定決心要替自己的父親報仇。

哈姆雷特先後被他的叔叔“請”出丹麥,送到英國,並讓英國國王殺死哈姆雷特,可是哈姆雷特得救了,他上了一艘海盜船,船長是挪威王子福京普拉斯,哈姆雷特將自已的身世細說,雙方都得到了對方的認可。

挪威王子幫助哈姆雷特回到丹麥,但哈姆雷特在與雷蓋茲的戰鬥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當然最終也把奸王推翻,報了父仇。哈姆雷特勇敢、機智和頑強的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耀眼的燦爛明珠。

  《哈姆雷特》讀後感4

戲劇中出現的戲中戲的環節,讓人印象深刻。

通過再現老王被殺的情景,不僅試探出叔叔的內心,也表現了哈姆雷特的憤怒,將矛盾推向更尖銳的地步,進而推動情節和故事的高潮。

與此同時,莎士比亞也巧妙性的將自己的戲劇觀點,通過哈姆雷特之口,在指導伶人表演之時呼出,“你應該接受你自己的常識的指導,把動作和言語相互配合起來。

特別要注意到這一點,你不能越過自然的常道;因爲任何過分的表現都是和演劇的原意相反的,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

《哈姆雷特》之所以成爲莎土比亞四大悲劇之首,不僅僅在於作品最後的悲慘結局讓人難以忘懷,還在於作品帶給人們沉重的反思,對哈姆雷特命運的反思,對當時文藝復興時期社會背景的反思,對人性本身的反思。而主人公哈姆雷特最後的結局,則是整個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其犧牲也是他個人發展的最終結局。

悲劇不幸,卻演繹了不一樣的美。哈姆雷特值得久讀深思。

  《哈姆雷特》讀後感5

看完這本書,不自覺的想起一本書,就是沈從文的《邊城》。

記得當時再寫這本書的讀後感時,發了點牢騷,過後也在心裏嘀咕,爲什麼網評都是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的經典,到我這確實如此這般不夠格?再讀完了這本《哈姆雷特》後,也許慢慢的明白了一點,原來應該是我們自己不夠格。

說真的,其實這本書也讀的`稀裏糊塗,衝着經典去的,買到手是比較早的,一直處於各種原因,纔在最近開始品讀。打開書時一看,哦?原來是戲劇啊。啥叫戲劇?啥叫話劇?馬上找度娘瞭解了一下,才知曉一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讀這本書。

全書由三部分組成,哈姆雷特,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各類的悲情故事,夾雜着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想說的不是書的內容,而是撐不起來的感受。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文化底蘊,讀書籍的積累不夠,是讀不明白的,就如同本人讀邊城,讀哈姆雷特,不是書的問題,更多的是人的問題,是人的存量不夠,纔會有此感覺。

慶幸覺察較早,人生還有餘量,慢慢品讀,增加存量,去感受一部部真實的書籍,真實的人生。

  《哈姆雷特》讀後感6

可能在家不知道,曾有過的《哈姆雷特》這本書。

不過,我也是勿圇吞棗,亂讀了一次而已,不在乎它有什麼內容,直到爸爸指出了我的錯誤,我才認真地讀了一遍。看了這本書,讓我覺得哈姆雷特這個人既勇敢,又懦弱。

在面對雷歐提斯的挑戰的時候;在面對父親的靈魂出現的時候;在刺死波洛涅斯的時候,他是勇敢的。但同時他又是懦弱的,對於復仇的猶豫不決。

對於他母親的愛很交織,面對他叔父即位,迎娶他母親,哈姆雷特十分的不滿,心中詛咒,卻無可奈何,任憑事情發生。恰在此時,鬼魂告訴了他的真相,於是,哈姆雷特憤怒了,也開始覺悟了,他決定報仇。

哈姆雷特是英雄,他是人,不是神,他也有人性和情愛。正因爲如此,他對母親發出心底的憤怒,面對奧菲利婭的死,他悲傷欲絕,而當他面對自已的仇人時,善良的本性又使他猶豫不決,遲遲不願行動。如今讀來,我仍能感受到他自已當時內心的矛盾和通知的掙扎。什麼纔是英雄?我認爲,這纔是真正的英雄。

讀完《哈姆雷特》讓我覺得如果哈姆雷特沒死,他一定是一個最得人心,最仁慈,最寬容的丹麥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