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大學生《文明論概略》讀後感

大學生《文明論概略》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文明論概略》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文明論概略》讀後感

大學生《文明論概略》讀後感1

在全書的末篇,福澤諭吉分析了西洋文明和日本文明的來源。他認爲西洋文明在羅馬帝國滅亡後,處於不斷地變化和發展之中,近千年的歷史孕育了西洋文明的民主自由因素。日本文明則不同。日本的歷史雖有2500多年,卻始終在一個模式之中,這就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對立。這種局面造成了日本社會的分裂,智力的分割,在世界發生巨大變化時,這種局面影響了日本的改革和進步。所以,福澤諭吉認爲,日本必須向西方學習,這樣可以改變日本人民的智德,改變社會風氣。福澤諭吉雖很讚賞西洋文明,但他並不認爲西洋文明盡善盡美,他不崇洋媚外,他是一位純粹的愛國者。福澤諭吉清醒地認識到在列強環伺的國際環境下,日本必須依靠向西方學習才能在對外交往上維護國家利益,才能保證日本的真正獨立。這是日本向西方學習的終極目的,也是他著書的目的。

福澤諭吉在近代日本享有很高的聲譽,原因是衆多的。其中一點應該歸功於他的大量的著譯作品。他的作品面向大衆,極爲普及。作爲他的代表作,《文明論概略》可謂通俗易懂。全書僅十餘萬字,共分十章,每一章雖文字不多,但堪稱短小精悍。全書的十章既是一個整體,又是十個部分,每一章都能獨立成文,閱讀起來十分方便。福澤諭吉的文筆不像小說家那樣充滿激情,他的文章樸實平和,善於用衆所周知的事實(特別是歷史上的典故)說明深刻的道理,,文筆之中處處體現着他作爲一名思想家的理性和智慧。

福澤諭吉出身於下級武士家庭,雖然家中條件並不寬裕,但他仍然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特別是閱讀了許多經典的漢書籍,熟知漢文化。據他自己說,他通讀《左傳》十一遍。他說“我便基本上成了一個小小的漢學家”。《文明論概略》一書中,福澤諭吉多次提到古代中國和中國的文化,特別是孔孟,對於孔孟他有自己的理解。福澤諭吉認爲中國和日本的文化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他常拿中日文明和西洋文明作比較。對於中日文明的不同之處,他試着分析原因。總的來說,他對中國歷史和傳統的儒家文化多持批判和否定態度。他承認孔孟之道在維護人心、加強個人修養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指出孔孟的政治學說不合時宜,與其倫理學部分脫節。福澤諭吉視韓愈爲十足的僞君子,認爲儒教的傳播導致中國人的智德降低,阻礙了文明的進步。福澤諭吉毫不留情的批判了中國人的虛僞,“中國自古以來稱爲禮義之邦,但如無其實,也不會有其名。其人情風俗的卑鄙低賤,可以說暴露了亞洲國家的原形。所以,中國不能叫做禮義之邦,而只能說是禮義人士所居住的地方。”作爲一名日本人,福澤諭吉很難完全讀懂中國,他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批評自有不當之處。我們不能指責他,也不應苛求他。在筆者看來,《文明略概略》一書對中國人也極有價值,它有助於國人正視自身,反思自己的文明。

《文明論概略》問世已百年有餘,現在的日本已經成爲世界舞臺上一個重要的角色。日本的發展正如福澤諭吉所期盼的`那樣,它的成就令世界矚目。而這一切,離不開福澤諭吉的啓蒙,這也正是這位思想家的偉大之處。

大學生《文明論概略》讀後感2

《論我國之獨立》是福澤諭吉《文明論概略》中的最後一章,談論的是日本當時所面臨的真正困難----對外關係,以及日本如何獨立的問題。下面就以我的理解來論述一下這一章的主題思想以及我的感想。

從文中可知當時的日本已經認識到自己的文明落後於西洋,日本學者把其原因歸咎於舊的風氣。故而廢藩置縣,諸侯降爲華族,武士降爲平民,廣開言路,登用人才。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等級制度不再森嚴。日本國民以爲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貧窮,致使社會變成了錢之所向,天下無敵的社會。日本國民的精神也隨之有所懈怠。也有有識之士明白此時日本不應該休息。所以部分學者開始辦學育人,

印書刊於世。但這只是一廂情願罷了,國民已然麻木,這些措施不見顯著功效。這必然引起了學者與政府的反思,但他們將這種情況的出現歸咎於“人心不古”。故而就出現了皇學派主張國體論,洋學家主張推行耶穌教,漢學家則主張實行堯舜之道的現象。都試圖致力於維繫人心,統一思想,以保衛日本的獨立。但是這些都沒有收到成效,所以說這些都不能實質上改變當時日本的國情,使之獨立。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福澤諭吉是一個邏輯思維很強的人,他論述每個問題的時候都很有條理並且邏輯感很強。從原因、目的、手段、結果各方面論述,環環相扣,很能說服讀者。就從他對解決日本人心不古這一例子來說。“凡是討論事物,首先要弄清楚事物的名義和性質,然後才能找到處理的方法。”這句話作者在文中強調了很多遍。當時日本政令推行無礙,人民並非無智,官吏並非愚昧而營私,就好像日本只是人心不古而已,但是作者卻透過這些現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質。那就是當時日本的對外關係困難。

在當下每個人都知道弱國無外交這一道理,那爲什麼日本當時自知文明落後於西洋,卻看不透自己外交困難且存在被西洋侵略壓迫的現實呢?我認爲這就是時代的侷限性。畢竟當時的日本國民沒有經歷過世界大戰的洗禮,也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信息網絡,都還天真的以爲國與國之間是友好和平的,也可能根本就沒想過國與國之間的平等問題。福澤諭吉也認識到了這一問題。所以說當時的日本國民目光短淺甚至說是不開化的民族也不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