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大全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朱元璋成爲了我生活中的老師,他教會了我果斷、冷靜、堅持、自信等等必會的本領,他彷彿和我說:亂世之中本身是沒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種本領,你就是一定會成功,本領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峯。不妨看看《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大全

  【篇一:《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不知不覺中,我結識了一個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朋友。於是,我就成爲了當年明月,也就是《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的又一個“粉絲”。

這本書,從朱元璋起義開始講起,用幽默的語氣,講述了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直到明末朱由檢自殺爲止。事實上,這本書就是我瞭解明朝的唯一途徑。我知道這不太好,但我還是相信當年明朝的實力的。

每看完一部《明朝那些事兒》後,我都會迫切地期待着下一部“出爐”。我很欣賞當年明月這種寫作風格。要不然,我這個區區六年級的學生怎能看懂?

我認爲這本書不僅僅只講述了明朝的整個歷史,還告訴了我們許多的道理。首先,做皇帝就像開公司,經營不善就會破產。但人家破產可以重來,一個王朝“破產”,估計“老闆”生存的可能性爲零。就像大結局中的結束語: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回頭。因爲如此,我也不想當皇上。萬一哪天國家出了事,自己能力又不怎樣,豈不完蛋?還是共產主義好啊,有得選舉,能力不好不用你當,當個老百姓活得實實在在纔好。

其次,就是“禍從口出”的問題。想唐伯虎當年由於口出狂言,在科舉交卷後當着大家的面說自己必中會元,使大家猜疑他作弊而他則被逐出考場。俗話說得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哪天隨便說出來的話可能就會毀了你。所以,當心啊!

最後,就是對待人生的態度問題。當年明月在書中寫道:我要告訴你,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沒錯,正是這樣。當你匆匆地過完了一生,贏得了許多榮譽和名利。然而當你在臨危時再想這些東西,會覺得有意義嗎?有,但不是指這個。死而無憾,這纔是人生的意義。或者,也是《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後一章的結束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寫完了。我知道僅憑這篇文章,是不能表達我的全部情感的。可我還是要寫,因爲,這是對我的一種滿足,僅此而已。

  【篇二:《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歲月不饒人,明朝時期的事情發生了種種事情,看完了這兩本書,我深有感觸。這部書是當年明月,也就是石悅寫的明朝“通史”。這書從明朝開國的朱元璋說起對當時的十七帝王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了全景展示,充分的體現出當時政治思想與當時開國皇帝建立的帝國進行了詳述。

第一部中寫的是朱元璋生於亂世當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沒有背景,沒有依靠,沒有後臺。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爭取得來的。他歷盡千辛萬苦,一次次的從死神的魔掌中掙脫,一次次從死人堆裏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後繼續戰鬥,一直堅持着。

也可以說在當時最優秀的統帥非朱元璋莫屬。

駕崩後傳位於長子朱標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臺就要削潘。後燕王朱棣以“倩難之役”的名義奪位。

在讀到第二部結尾時我的感覺只是當時的濛濛淒涼,它講到鄭和下西洋,修着《永樂大典》南下討平南安等,後來永樂帝於北伐蒙古歸來的路途上病逝。明朝在經歷了比較清明的“仁宣之治”後開始進入了動盪時期。讀到這裏我也只是覺得當時的“悲慘”,也只是慢慢的看下去。大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爲而導致了二十萬大軍在土木堡喪於一旦幸虧忠臣于謙奮力救回了明帝國,但隨即又有兩位皇帝爭奪王位的“奪門之變”後都被害身亡了。讀到這裏我才曉得了什麼叫歷史小說的精彩與其對此使讀者的眼球應接不暇,欲罷不能。

也是這兩部歷史小說我感覺到告訴了我影月之殤影歌的感傷。明朝的言官也告訴了我們直諫者未必忠。貪官們告訴我們貪wu者未必奸。皇帝嘛,呵呵,真活的不是人~朱元璋的身世告訴了我們要自食其力,像他這樣沒有依靠沒有後臺沒有背景的人都能當上皇帝我們又何樂而不爲呢!!!

  【篇三:《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爲什麼會正兒八經的開始看這部書,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因爲厭倦了所謂的正統,所謂的學究吧。

歷史本身的事情是很有趣的,就像史記裏面的很多故事,百讀不厭,很有趣味。只是不知道爲什麼,傳統的涉入歷史的角度,有人選擇搞學究,有人選擇戲說,要麼太正經,要麼瞎胡說。

喜歡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有史實,也有自己的理解,既進行了研究,又不要讀者也跟着闆闆正正,將歷史像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有血有肉,很真實。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感覺,就是這樣一本書。

看似調侃一般的語言,卻呈現真實的歷史事件,讓人輕鬆的就能進入那些曾經或輝煌或暗淡或榮耀或恥辱的歲月,去了解去認識那些曾活躍在歷史歲月中的人。

當然,也可能是鄙人才疏學淺,看不懂太學究的東西,所以覺得這種文體比較好接受。但是,我記得白居易先生寫文章有個習慣,寫完之後會拿給街上的老太太看,他的用意很明顯:爭取讓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看得懂。正所謂:通俗易懂。

再有就是今天很流行的大家上講臺---百家講壇,也是在普及歷史,讓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輕鬆的瞭解歷史。

所以我覺得,今天有人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歷史,很難得。

不過,客觀的講,不會不朽。

但是,不簡單。

  【篇四:《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一口氣讀完《明朝那些事兒六》(簡稱明六),有感而發,不吐不快。

明六主要是寫了張居正死後,萬曆十年(1582)至天啓六年(1626)朝廷中發生的政治、權利爭鬥,邊界的入侵,百姓的生活。主要描寫了東林黨的崛起和覆滅,魏忠賢的陰謀及勢力的擴張,努爾哈赤的強大和對明朝的入侵,最後以袁崇煥領導的艱苦卓絕的寧遠大捷和努爾哈赤的死亡作爲結局。

明六已經是才子當年明月的第六部作品了,風格不改,幽默、耍寶、充滿智慧,雖然已經沒有初次拜讀明一的驚豔,沒有其後五部的歎爲觀止,但是出於對明朝系列發自肺腑的喜愛,還是對明六充滿讚賞,對作者充滿欽佩。

讀完明六,相比前五部,感覺能讓人記住的可圈可點、才華橫溢、名垂千古的名臣、名將明顯少了,不是作者的寫作枯竭,而是——真的沒有了,明末那些像楊一清、李東陽、徐階、張居正等那些很牛很牛的人死光了,接班人要麼是天資平庸要麼歷練尚淺,況且朝廷面臨前所未有的黑暗:作爲老闆的能力太差,奸佞魏忠賢等的素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空前絕後的低。沒有很牛很牛的能力,想在這樣一個亂七八糟、妖風肆虐、黑暗無比的時代明哲保身、肩負重任,幾乎,是不可能的。

天啓年間,太亂。書中的幾句對現實的細節描寫真的讓我毛骨悚然:某財主故意殺人,七品縣官判其死罪,財主找關係,此人是魏忠賢之流,索要一萬兩,財主予之,附加條件因知縣判刑,殺知縣,允。沒有天理了……慶幸自己沒活在那個時候。

雖然沒有可圈可點的人物,還是被一個天資平凡的人感動了——楊漣,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偉大的人,一個值得名垂千古、載入史冊的人,當我看到黑暗中死囚楊漣的絕密遺書和絕筆還有素不相識、文化水平不高、道德水平未必好的監獄看守不顧生死、不顧地獄的折磨留存,尋找機會昭示天下的時候,我真的流淚了,我知道不管多殘酷,高尚的操守終能喚醒良知!

閱罷明六,感悟良多,如果是我,出於黑暗的天啓年間,若身居高位,我是選擇尚有操守和良知的東林,還是明哲保身的沉默?面對天啓年間權監魏忠賢不顧家國天下,任人投靠即給官給權的拉攏與誘惑,我想,能直面魏忠賢的東林黨人,即便有很多缺點,也可稱作不朽,因爲,他們尚存良知,尚悲天下!

  【篇五:《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最近,我閱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作者風趣幽默的話語令我十分喜愛這部書。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對鬥爭的描述淋漓盡致,對情節的把握爐火純青,真的很令我欽佩。在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個出身於農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當上皇帝。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bai統治之苦,家中十分貧苦,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能直接帶領千軍萬馬爭奪王位,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對於這種情況,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靜的湖面,練不出不畏風浪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寧靜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成爲一個偉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時期的艱苦經歷磨鍊了朱元璋,使他變得老成而有心計。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種本領:果斷、讓朱元璋能在危險的情況下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冷靜、能讓他有準確的策略。這三樣寶物、合起來,能讓你在戰場上完美地指揮出應敵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備果斷、冷靜和堅持會讓你在困境中發現機會。在這三個本領前,相信無論怎樣的困難都回迎刃而解,最後將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還教會了我自信,他曾經說過“我相信我是對的”。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只有一把才能打開那扇勝利之門。當你引領大軍作戰,當百萬生靈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當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沒有多少人能不緊張,而在戰爭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卻在關鍵時刻毫不緊張,他相信了自己的決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朱元璋成爲了我生活中的老師,他教會了我果斷、冷靜、堅持、自信等等必會的本領,他彷彿和我說:亂世之中本身是沒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種本領,你就是一定會成功,本領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峯。

  【篇六:《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我一直在問我看完這本書收穫了什麼?毫無疑問,這本書是一本好書。

知道《明朝》這本書的時候,大致是2008、2009年的時候,不幸的是,被當時的我斥責爲:無聊的網絡小說。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自我的成長,慢慢的我,開始涉獵很多以前從未的涉獵過的書籍。而《明朝》也在這個時候進入了我的讀書計劃。

毫無懷疑的`是《明朝》顛覆了我的很多歷史觀念。

戚繼光,是民族英雄,但也並不是神,相反在當時並不是一個能夠左右時代的人!海瑞,是清官,但卻不是能幹事的官員。崇禎,明末一帝,卻不是商紂王似的昏君!

同時,在我批判過去自我的同時,《明朝》也印證了現在的我的想法。

要想能幹事,就必須先融入這個社會,夢想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東林黨“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非但未能促進明朝的興盛,反而在客觀上,製造出了明朝最強大的敵對勢力: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加速了明朝的衰亡。徐階,在嚴嵩面前,十幾年裝孫子,做了很多不願做又不能不做的事情,他本可以潔身自好,遠離朝廷這潭渾水,然而他沒有;當十幾年的隱忍之後,終於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悲觀!

翻看七本書,明朝十七帝,很多人在《明朝》前幾頁還是執天下之牛耳,後幾頁就一無所有,甚至身首異處。張居正、徐階、李東陽等等都是如此。終於,我明白了,電視劇裏的大團圓是美好的,但並不是現實,於是,現在的我基本上不再看電視劇。最近熱播的《花木蘭》、《精忠岳飛》一集都沒看過。因爲我知道,那些都是虛假的。

希望!

千年來,時代變了,衣服變了,技術變了,但人心未變,千年後也是一樣。岳飛還是會被秦檜害死,當官的貪wu還是會繼續,老百姓造反也是避免不了的。爲什麼?因爲,所選擇的的這條路,是沒有辦法回頭的,有開始就會有結束。

突然發現,那些在黑暗裏發出最嘹亮的聲音的人,以前我總以爲是最樂觀的人,現在才發現他們是最悲觀的人,但是,他們並沒有消沉,看到了黑暗,卻沒有與之妥協,他們用他們自己的身軀去追尋黑暗裏的光亮。

人生苦難重重,他們認識到了;苦難中成就自己,他們的選擇。

最後的結尾:老實做人,勤奮做事!

  【篇七:《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一系列的書,叫做《明朝那些事兒》。顧名思義,這是一本講明朝歷史的書。接下來,我就要給大家介紹這本書的第一卷。第一卷講述了明太祖朱元璋開國的艱苦過程。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決戰,火光沖天,氣勢非凡。更有徐達、常遇春這些常勝將軍幫助朱元璋打敗張士誠以及大明最大的對手——北元。他們不僅是武力的較量,還有謀士劉基幫助朱元璋出謀劃策,更徹底的打敗了元朝。

因爲在朱元璋小時候,他的父母就是被那些貪wu受hui的人害死的,所以在朱元璋當皇帝的那段期間,貪wu的人都要嚴懲,甚至處死,每次有了一個新的大案件,都要處死很多人。正因爲這樣,許多官都不想做了,但是這又是誹謗朝廷,罪加一等。於是有人開始裝瘋,特別在洪武四大案的期間,裝瘋的人更加多了。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駭人聽聞的洪武四大案:

胡惟庸案件:因爲朱元璋藉口說胡惟庸謀反,所以把胡惟庸以及他的同黨還有未經過證實是胡惟庸的同黨的一些好人全都殺了。

空印案:朝廷每年都要到各個省對賬,而對的帳錯了一個數字就要重對,還要蓋上印纔有效。因此,大家就想了一個辦法——把蓋過印的空白文冊帶過去對。朱元璋發現了,又殺了很多人。

郭恆案:郭恆將太平、鎮江等府的賦稅私吞了;他私吞了浙西秋糧四百五十萬石中的二百多萬石;他在徵收賦稅時,創造性的多徵收了水腳錢、車腳錢、口食錢、庫子錢等。算出來,他和他的同黨一共貪wu了兩千四百多萬石糧食。這次朱元璋殺了三萬多人,一個部裏最多隻剩下三個人。

藍玉案:朱元璋說藍玉要謀反,共殺了一萬五千多人。

在整本書的最後,是朱棣不滿朱元璋把皇位封給了朱允炆,發起的靖難之役,最終奪得了皇位。

《明朝那些事兒》既有趣,又普及了歷史知識,還是正史,是一本好書。

  【篇八:《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一部講述一個朝代從崛起到滅亡的長篇小說。翻開這本書,你便會被幽默的語言、風趣的調侃吸引,會被深不可測的帝王心術、爾虞我詐的後宮爭寵、殺聲震天的驚險戰爭深深地帶入這段歷史中,去感受從明朝開國“洪武四大案”的血腥與殺戮,到結束時清軍入關帶給他們的絕望與悲涼。故事精彩,使人彷彿身臨其境。

這部書從朱元璋講起。朱元璋爲隔壁的地主放了16年的牛,生活十分艱苦。雖然只有一牆之隔,但卻明顯地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殘酷與黑暗。又因17歲時的一場饑荒,朱元璋的親人們一一死去。在當時的困境下,朱元璋懷着復仇的怒火和討口飯吃的僥倖心理,帶兵起義。朱元璋頗具軍事天賦,歷經無數戰役,在與陳友諒決一死戰後,最終問鼎天下。朱元璋作爲一代帝王,一生殺人如麻,他所製造的“洪武四大案”使多少無辜的人喪命啊。不過,他始終是大明王朝的締造者,在歷史的長河中,終究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白駒過隙,光陰似箭。明朝歷史上還有許多令人無法忘卻的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用一首《石灰吟》表明了他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徐階、張居正,輔佐朝政,在亂世中堅守着自己的信念;楊繼盛,一個微不足道、史書都不曾提及的人,卻用那堅定的彈劾——死劾來揭示奸臣的罪惡,讓嚴嵩的真面目曝光於天下……

從劉瑾、王振到嚴嵩、嚴世藩、魏忠賢,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貪婪、懦弱和恬不知恥,他們加速了這個王朝的覆滅。從徐達、常遇春到袁崇煥、戚繼光,我明白了什麼是赤膽忠心,什麼是爲國捐軀,無怨無悔。從方孝孺、海瑞到王守仁,我體會到了他們的清正廉潔,一身傲骨,不管是奸臣當道還是民不聊生,他們永遠都堅持自己的信念,永遠爲老百姓着想。還有李時珍,腳穿草鞋,身背藥簍,翻山越嶺,訪醫採藥,鑄就了《本草綱目》這一鉅著。這些熟悉的名字,都代表着一個個的故事,這些故事不是史書中泛黃的書頁,而是歷史長河中的朵朵浪花,帶給我們思索,帶給我們啓示!

明朝,只是中國歷史很短的一個部分,但通過讀《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我看到了人性的善惡與永恆的信念,這些點點滴滴,都將永遠鐫刻在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