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發現母親讀後感範文(精選28篇)

發現母親讀後感範文(精選2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發現母親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發現母親讀後感範文(精選28篇)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1

母親,是一個偉大的稱呼如何認識母親這個重大角色,《發現母親》一書,給了我們的解釋。

作者認爲,人的生產是一切生產中最重要的生產,母親纔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雖然她在體力上抵不上一個男子,可她可以把孩子培養成品德高尚的優秀人才,同時她也可以把孩子教唆成無惡不作的殺人犯。在孩子的成長上,母親的作用佔90%以上。只要母親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對孩子帶來毀滅性的損害和打擊。仔細觀察,我們能夠發現成功人士的身後往往有一位優秀的母親:

宋代的賢相張浚,幼時喪父,母親計氏矢志苦守,孤兒寡母,度日艱難。但張母端正平直,治家教子有方。張浚剛會說話,母親就讓他誦讀父親生前寫的文章,到他能記事,就告訴他父親的言行,“無頃刻失教”。所以張浚幼時就行止端正,走路腰板挺直,目不斜視,說話不打誑語,他20歲剛行冠禮,就進了國子學,母親送他遠行時哭泣着說:“我們孤兒寡母,門戶寒微,你只能靠自己成才立業了,你應當把你祖父和父親的事業時刻掛在心上。”並書寫了數十條誡語送給張浚。後來張浚一生不斷進取,愛國重賢,官至宰相。他力主抗金,重用岳飛、韓世忠等。紹興八年,金使以招諭爲名南下議和,他不顧自己遭貶永州的逆境,連上五十疏表示反對,爲後人所推崇。

一個寡母帶着孩子,其生活之艱苦,可爲世人所想象,卻能在如此之逆境中把孩子培養得如此之優秀,可值得現今爲人母者去思考。現在有很多母親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職責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母親對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極其重大的影響。

莫扎特是成功的,但卻絕不幸福,他的父親逝世以後,他便過着乞丐般的生活,35歲便早逝了。帕斯卡是成功的,但卻絕不幸福,他自己也說:“我18歲起沒有一天不苦惱。”約翰羅斯金是成功的,但卻絕不幸福,他自己概括說:“一般來說,我所接受的教育是錯誤的,是一件不幸的事情。”日本教育家黑田郎對此曾評論說:“藝術或學術的天才們,在父母的期待下接受了極端的天才教育,結果變得偉大。但是,許多人也因此而遭受災禍,身心健康受到損害,使終生不幸。”這些天才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本身卻是不幸福的,之所以如此,是人類在注意智力的同時忽視了更本質的精神的培養。因此,井深大說:“20年過去了,社會發生了變化。我強烈地感到,迄今的教育僅把教育焦點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卻了培養精神或樹人的‘另一半的教育’。如果從早期開始進行智力教育,肯定會培養出英才或秀才。但是,我發現,如果從增強智力的目的出發進行‘幼兒教育’則是錯誤的。總之,最重要之處,並非培養以知識爲中心的智力,而應以培養精神、培養品德開始。我要再三強調的是,要把忘卻了的‘另一半教育’置於首位,而可以把智力教育放在第二位”。

中國古代一直有一個“三不朽”說,即立言、立功、立德,立言是最低層次的,而立德則是的要求。進入立德這種境界,人會對這個世界抱一種感恩的心理:因爲有千千萬萬人的創造,纔會有我今日的一切;是因爲有千千萬萬年的歷史,才讓我經歷了這個大千世界。每一個黎明,都會感謝上蒼又多給了自己一天的創造,每一個夜晚,都會感到一種慰藉的滿足。每一天都是以欣喜的心情經過,每一件事情都是以宗教的態度對待,他就還會爲任何外界的誘惑所幹擾,因此他一定會創造出的事功。對於立德來說,成才僅是結果,而決非目的。到了這種境界,便如老子所說:“聖人無積。既以爲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弗爭”。有了這種幸福觀,莫扎特也許不會潦倒,帕斯卡也許不會早逝,尼采也許不會瘋狂。他們會像馬斯洛所選出的自我實現的愛因斯坦一樣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樣,早期教育不再是智力教育,而是這三者合一的教育,是保證人生幸福的教育,讓人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都有一個如馬克思讚頌林肯那樣的一個幸福*的人生:

所以就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本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讓人更深刻地認識到母親的職責,認識到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乃至在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處的地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爲天才的母親。”此書是母教的一次自我反思,具有豐富的思想和信息,立論嚴謹、觀點新穎,可讀性、啓迪性也很強,作者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名人的精彩案例,遣詞造句十分精煉,完全可以當做一部文學作品來欣賞。

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教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深的學問,也是令許許多多父母困惑的一個大問題。《發現母親》爲困惑的父母解答了這一問題,給全天下的父母以及將成爲父母的人上了一堂最重要的家教必修課。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2

做了十幾年教師,已是四歲孩子的媽媽,一直覺得自己懂教育,可拜讀了王華東的《發現母親》後,我如坐鍼氈,因爲我又發現了自己的淺薄。一般會被認爲,《發現母親》是一本講早期教育的書,倒不如說它是講全面教育的書,更確切點說是講根本教育的書。作者以理想主義的熱情,發現了母親的偉大作用——“母親的素質決定着民族的未來和命運”,或者說:“左右國民命運的是母親的教育”,“母親,只有母親,纔是創造歷史的正直動力”。他用詩一般的語言概括爲:“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多年來,我一直關注着學校教育,對兒子的學前教育自我感覺也良好。可《發現母親》不僅讓我看到了自己荒廢了許多對兒子早期教育的大好時光,而且也讓我找到了那些學校教育頑疾難以治癒的癥結——家庭教育的薄弱。《發現母親》讓我對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不能忘卻的悲劇令人心酸的往事。王華東出生於1963年,出生後不到半年,便因母親的長病被送到了外祖父家,一住就是十年。等他再次返回父母身邊時,迎接他的家庭氣氛比當時全國的氣氛還要沉悶。父親是被*的走資派,父母微薄的工資要養活包括他在內的三個男孩子,本來就很低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一個“費衣費鞋只會吃飯不會做事”的飯桶。更糟糕的是由於外公外婆多年的溺愛,使他更難“入家隨俗”了,他攪亂了原有的家庭秩序。從被父親“打服”的那一天開始,他就在心靈深處對抗着這個家,對抗着父母。“家是令我恐懼的地獄!家的外面永遠是美麗的,離家越遠,這種美麗越動人!”“隨着年歲的增長,這種敵對不僅沒有消除,相反更加仇恨”“我考大學的烈動因,就是要遠遠的離開這個家”。

爲了減輕心中的壓抑,我不想繼續整理那些悲劇。其實,天底下的許多悲劇,都是可以避免的,特別是由教育不當產生的悲劇。提高教育水平是提升人類素質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正在進行這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全國上下從教材到教育理念,從教育方法到教育設備等都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教育的確在改變,而且已初見成效。但是,受王華東老師的啓發,我認爲我們的教育改革,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家庭教育。我們不妨做個試驗,把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學習生涯中的老師換一換(可以換換班級),也就是換成同時代的其他教師,我想結局一般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爲同樣環境下,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都是統一的,老師的素質雖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會很大,每位老師最低標準也要擁有教師資格證。而如果把一個剛生下來的孩子送到一個不同環境的家庭裏去養育,孩子將來的結局肯定會與親生姐弟大相徑庭。我們都能看到,從一個家庭裏走出來的幾個孩子都有驚人的相似,除了遺傳素質的影響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後天接受了相同家庭教育的影響。

目前,我們的學校教育有各級的政治機構、專業機構在引領,有衆多的家長和監督部門在監督,這些都促進了學校教育的質量。可家庭教育呢,有哪個專業機構和部門在監督評價檢查每個家庭的教育情況呢?父母教育水平提升只是一種自發行爲,有多少不具備做父母資格的人正在爲人父母呢?其家庭教育的效果自然相差懸殊。所以,我國的家庭教育的水平不足,已經嚴重影響到學校教育的發展,影響着人的素質的提升。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下,人才才能大批地涌現,教育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價值,否則,再好的學校教育也像一個蹺腳走路的殘疾人,它永遠難以發揮出速度和水平!

《發現母親》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用他自序中的話:“願天下人共讀之,不僅僅是讀這本書,甚至就不是讀這本書--而是讀父親、母親這樣的大書,而是讀做人、做高尚的人這樣的大書。因此,不僅願天下人共讀之,更願天下人共勉之、共行之。”

最後,我用此書後記最後一句作結:“每一個母親都有一個好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好母親”!

寒假期間讀了《發現母親》這本書,把80萬字的書讀完,應該也需要一番功夫,但我還是非常着迷的把它“啃”完了,細細回味,覺得它確實值得一讀。一是敬佩作者不但文才好,而且更重視通過事實、實例和各種實驗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讓人不得不信服;二是感覺自己這方面瞭解的太少,看到這本書有些晚了,錯過了教育孩子的時期,(三歲決定人的一生)但不管怎樣說,因爲畢竟我們是做教師的,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學生當成是我們的孩子般的來愛護、教育。讀了此書,有3點很值得共享。

一、所謂讓孩子玩,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同樣是搭積木,在開始是讓孩子訓練手的靈巧性,在稍大之後可以告訴每一塊積木的作用,一個5歲的孩子和一個3歲的孩子在搭積木時不應該是一個層次上的,但現在孩子卻是如此,這就是如同孩子在上課,而老師每天只讓孩子念同樣的課文,因此,孩子的玩不應該是“瞎玩”,至少不應該全部是“瞎玩”,應該是有目的的,是睜着眼睛的玩。做爲一名母親,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觀點就是讓孩子盡情的“玩”吧,“玩”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務,這我很贊同,讀了《發現母親》的書,我開始意識到“玩”的真正意義和價值。自己的生活中,也立志做個好母親,好好的陪孩子玩,還要賦予“玩”豐富的內容,我想我會做到的。

二、鈴木鎮一認爲要改掉壞習慣是不可能的,能做的便是培養正確的習慣以超越它。

確實是,一個壞習慣是很難改正的,他是學生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特別是壞習慣往往有它優越舒適的特性,很難讓學生一次改正,但我們可以給學生一個過程,經常的在孩子的耳邊提醒,以督促他們形成好習慣,超越壞習慣,我想經過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也許就能體會到自己的成功與進步了。

三、家校結合的方法:冷靜的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錯誤,啓發孩子理解老師的心情,指出老師是關心和愛護他的,老師雖然生氣,只要他認真改正錯誤,老師就會歡迎,同時,母親要把孩子改正錯誤的決心轉告老師,讓老師對孩子不抱成見。對孩子的進步充滿信心。

做爲一名教育者,我們要經常的跟家長打交道,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良方,有時會把孩子的錯誤毫無保留的告訴家長,而很多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直接就在老師面前揍孩子了,有的回到家裏訓,有的則能處理的很科學。所以,我們還有義務去感化,甚至是教育家長,正確的面對孩子的錯誤,用科學的家校結合的方法去管理和培養孩子。

書中倡導的好:教育應該同孩子一道成長!教師是教育的執行者之一,我們也該一道成長了,給自己的孩子做個榜樣,更給身邊的孩子做個榜樣!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3

當我接觸到這本書時,我就被其中的內容深深地震撼了。這本書值得每一位女性共讀。更是一部天下人都應該共讀之的書,而不僅僅是母親。

閱讀之後讓人的心久難平靜回味無窮,因爲教育與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與國家的強盛興衰密不可分。“江山是銀,母親是金。”母親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質塑造的第一老師。“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讀罷這本書,這兩句話久久在我心中迴響,作爲教師同時又作爲孩子的母親,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閱讀的過程就如同是在瀏覽一座關於女性關於教育的博物館,作者像一名講解員,深入細緻的講解女性作爲母親在教育方面對人類歷史發展過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現代女性應該怎樣肩負起對孩子教育的責任,同時也分析了現代教育中的一些問題。在這本書中,我深刻認識到了作爲母親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也從這本書中學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論。養牛、養鳥、養魚、養花都要懂得專門的方法,而養孩子呢?王老師的反問正道出我國育兒的欠缺之處。我們什麼時候想到要爲即將到來的一個生命去打電話諮詢,去購買一本書籍,去拜訪一個教育成功的母親呢?

在今天,什麼都在講品牌,可是誰注意到了這個世界的本質,誰注意到了這個世界——母親這個本質呢?孩子是活的,教育也應該是活的,它應該同孩子一道成長,孩子成長的箏線應牢牢地捏在母親手中。把孩子送進寄宿制學校學習,原來是自己沒時間照顧孩子,或者說爲了孩子上寄宿制學校而拼命忙於掙錢,這不僅不表明你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恰恰相反,卻表明了你對孩子教育的無知。如果說自己沒時間教育孩子,那就是說自己沒時間做人。

因爲自己的做人正是教育孩子的教科書。寫的太好了,讀到這些時,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現實,有多少家長不是自己圖省事把孩子送來,把對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給了學校,交給了老師,縱然再高明的老師也無法替代一個母親的位置啊!

越讀我越想建議我班甚至我校乃至全社會的家長朋友們都來讀讀這本書。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4

在《發現母親》一書裏,我突然覺得很對不起兒子,在我還不懂怎樣教育、開發你的潛能時生了你,讓你沒有那麼優秀,那麼完美,你會埋怨媽媽嗎?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做一個合格且優秀的媽媽,讓你也成爲獨一無二的優秀男子漢,我們共同努力吧!

我突然想起一句話: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我們父母可以成爲孩子的伯樂嗎?發現他的優點,發現他的特點,發現他的與衆不同嗎?我在努力的路上,您出發了嗎?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母誤子半輪,子誤己一生。母親耽誤孩子6年,孩子就會耽誤自己一生,這真是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童了!要怎樣不耽誤孩子呢?就是我們做父母應該思考的。

我想應該遵循一個標準。什麼標準呢?家庭教育中的8個優先於:

1、理念(優先於)方法。

2、興趣(優先於)知識。

3、狀態(優先於)能力。

4、品德(優先於)分數。

5、空間(優先於)幫助。

6、感受(優先於)道理。

7、習慣(優先於)聰明。

8、關係(優先於)期望。

這個標準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自己感覺應該是尊重吧。尊重孩子這個個體,他不是我們任何人的附屬品,也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我們不能隨便的把我們的愛好、喜好,強加給他。尊重他的喜好,尊重他的意見,尊重他的存在。我想這就是他想要的,也是我們內心深處想要的。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5

前段時間,讀高萬祥老師的教育隨筆《我的教育苦旅》,得知這本書《發現母親》;我看了高萬祥老師推薦後,那時恨不得馬上去圖書館借來。

當我在圖書館,靜靜的閱讀,我的心靈被震撼,被作者那種有先見之明所折服。剛開始我和其他同學一樣以爲這是一本教人如何做母親的書,我身邊的許多同學見我看這麼厚一本書(差不多600頁)很驚訝。這麼早就開始關注母親的事:如何做母親,如何教育小孩。

可是當我看完整本書,我發現其實我們當初的想法都錯了,作者在全書中幾乎沒有論述過如何作何做母親,告訴你做母親的細節,而是提倡一種理念:讓我們關注母親,關注母親教育,母親教育的重要性,及我們國家母親教育的落後,我們如何轉變這種觀念等等。

作者在書中說,我們國家的許多職業都要經過學習、培訓,要考試:會計專業、計算機、電工、鉗工等等,特別是現在提倡專業化的時代,各行各業都要經過專業人員經過大學期間認真學習。而我們母親呢,很多人都是憑經驗,沒有學習過,接受系統的母親教育。很多人都是“無證上崗”。做了母親之後都不知道如何做母親,即使是我們許多做老師的,都如此。都停留在感性階段,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栽花的人需要懂得的栽花方法,花才能養好;養蜜蜂的人先要懂養蜜蜂的方法,蜂才能養好……養蠶,養豬,養羊都如此,而我們養、教育孩子的母親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對教養孩子的方法,事先沒有準備,事後又很少人去研究……真是個奇怪的事”。

在這我想起我國著名社會學家潘光旦說過“我們國家的師範教育也一樣的很不着邊際,它只教人如何做人家的兒女的老師,沒人教如何母親,做自己兒女的老師”。我還想補充作者在書中的一句話,讓我刻骨銘心那就是:“我們的師範學生總是被諄諄告之要獻身教育培養人類,可是卻沒有個人教授他們:教育學生應該先教育自己的孩子開始”當我讀到兩句話,我覺得他們說的偏激,當靜心想時,的確如此,不但這樣,即使我們現在的師範教育也是很多不合理的,很落後;我們在大學裏要學習許多課程:有專業課;有公共課:馬哲等等;和公共師範生教育:心理學,教育學,教育評價學,現代教育技術等,還有大學英語或者還有其它。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師範生教育的課程有多少,佔我們的大學四年學習課程比例有多大?當我靜心想時,發現二十分之一的比例都沒有。

我們師範生在將來是教書育人的教師。教書就是教我們的專業知識或者還有其它,育人要我們懂地教育學生,在專業知識對於我們來說在大學的課程裏還算挺多的,但是在教育類課程少的得可憐;而我們做老師的不但要教好我們將來的專業課,還有懂得育人,育人需要我們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等。也許有人說,這些我們不是學過嗎?是的,我們學習過,但是我想對於我來說,我都很客氣還給老師了,其他同學我不知道如何?你們還精通嗎?這段時間我在看《人文教育:理念與實踐》《現代心童心理學》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讓我深感到我們師範教育專業設置的不合理性、不科學,在這我也許是真的無病呻吟了,但我想引用前段時間看的特級教師吳非的教育隨筆《前方是什麼》的一句話“是杞人憂天?是無事生非?是大驚小怪?事關教育,當然是大事”(書中192頁)。

將來,我想做個好老師,有思想的老師:我必須要不斷讀書和思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信我的未來不是夢。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6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在我奶奶去世以後,我讀過一篇讀者文摘上的文章,最後一句話就是這個,我哭了好幾天。剛看到了這句話還是很心酸。可能我的戀母對象是我的奶奶和姑姑吧。對有媽媽的孩子來說,媽媽就是精神支柱吧。我希望自己做好我兒子的精神支柱,努力成爲兒子的驕傲,也讓兒子成爲自己和我的驕傲。

在《發現母親》第五章裏面:教育,母親是孩子的大老師。向“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發問:

“第一任老師”是最容易當的嗎?

“第一任老師”是誰都可以勝任的嗎?

“第一任老師”是有任期的嗎?

“第一任老師”是可以推卸責任的嗎?

“第一任老師”的職責僅僅限於“老師”嗎?

“第一任老師”說不能狀母親職責之萬一:母親教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師教的是別人的孩子──母親是孩子的大老師。

我也會捫心自問,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嗎?人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以償。每當這個時候,許多人說自己運氣不好沒有養個好孩子。但是真的是孩子不好嗎?是不是我們自己不好,把孩子教成這樣得呢?爲人父母的問過自己嗎?我們都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好習慣定終生。可是養成一個好習慣,這個習慣,是取決於孩子嗎??還是取決於自己呢?在我看來,取決於父母。父母的好習慣,孩子會繼承,比較容易堅持。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7

當我看完《發現母親》之後,我才深深地感情到,母親是那麼的偉大,的確是一部天下都應該共讀之的書,而不僅僅是母親。“江山是銀,母親是金。”

我們都應該體諒一下母親對我們的關心和成長,讓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總是想,無率我人壽了什麼事,或受到了批評,都不用母親一直維護着我,保護着我,因爲我的一生不是一直在母親的身邊,總有一天會分開,所以遇到困難,都要一個人自己扛着。不然母親會忙前忙後的替我們擔心和害怕。

世界上所有的母親都比教皇更偉大,比聖徒更無私!母親的力量是無私的。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8

朋友推薦後,有時間就看看,有些感觸。

書中的觀點:我們應從小就修煉自己,才能對孩子有好的影響;重要的是我們“做”了什麼,而不是我們“教”了什麼。所以我們會發現有些優秀的孩子的父母並沒有刻意地去教什麼,只是自己有很好的品行、很好的習慣。我們愛孩子,我們希望他(她)成才,希望他們快樂,希望他們健康,那麼,我們自己就要先做到。

這一點說着容易做着難,但看你怎麼想,既然自己都做不到,又憑什麼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不要要求孩子達到完美,不要讓孩子來實現你自己未實現的願望,而讓他們自己來決定該做什麼。我們父母活好自己,也要讓孩子有自由,也活好自己。

一點體會,願父母們共勉之。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9

在上小學的五年裏,我看了許許多多大小不同的講座,然而這一次與以前不同的是讓我對父母改變了觀點。

“母親”一個多麼親切的詞語呀!這次講座的題目就是“發現母親”。母親在我們身邊時無微不至的。關心着我們健康成長,教育我們做有用的人。

雖然每個人的爸爸媽媽不一定都是一個樣子的,但是在他們心中你一定是最聰明,最勇敢的人,在他們的心中你一定是最完美的化身,當你衝破銅牆鐵壁的時候他們一定會爲你感到驕傲。在你受委屈或是被欺負時,爸爸媽媽永遠會是第一個來保護你的。在你摔倒哭泣時,來扶你的不是別人,就是母親。

媽媽你辛苦了,我會做一個好兒子。我愛你媽媽!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10

這週五,我們五年級同學一起到階梯教室,聽王強老師作報告《發現母親》。

報告是用幻燈片來演示的,看完片子,我們眼睛裏都充滿了淚水。

這些淚水,有我們因爲自己做了愧疚的事情而流下後悔的淚水;有母親爲我們做了太多太多事情我們卻無法回報而流下愧疚的淚水;也有想到了將來可能還未能報答母親的恩情,母親就已經離開人世而流下傷心的淚水。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11

有些人已經長大了,應該出去工作養活自己,但卻不知道努力,還讓母親不停地勞動或者向父母要錢花。這種人根本就是寄生蟲,不需要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社會也不需要這樣沒用的人。他們父母養大他們付出了多少心血,父母含辛茹苦養大他們,卻得到這樣一個結果,(2)這樣的人活着也沒有任何價值。

有些孩子,稍微有點不如意就會衝着父母大喊大叫發脾氣。他們不知道自己這樣做的時候,母親的心比他自己要難受的多。哪個母親不願意看見孩子高高興興的笑臉,而願意自己孩子成天愁眉苦臉的。

我不要做這樣的'孩子。雖然我也做過一些感覺愧疚母親的事情。但是我會好好報答母親,用我的學習成績用我的本領和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一定會是好樣的。

最後我要對媽媽說:“謝謝您,媽媽!”

(1)在我們的生活中,換了哪個母親出於對自己小寶貝的愛都會這樣做的。這就是偉大的母愛。

(2)有的人因爲母親給的錢少了,甚至會用刀刺向母親,這樣的人比毒蛇還狠毒,那是生他養他的媽媽啊!

(3)要是換了我,我不會那樣做,我要用實力證明自己,創造輝煌!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12

在《發現母親》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蹟。有一位母親,肚子裏懷着寶寶,她騎電動車在過馬路時,與一輛小轎車相撞,她被撞倒一米多的空中,就在即將落地的一剎那,她保持着用雙手捧着大肚子,用頭和膝蓋着地,頓時頭部鮮血直流。路上的人看見了,趕緊叫了救護車。後來人們驚奇的發現,這位母親的臉雖然毀容了,但是肚子裏的孩子卻正在安詳地睡着,絲毫不知母親經歷的危險。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母親啊!她明知這樣做輕則毀容,重則喪命,卻寧可犧牲自己也要讓孩子好好活下來。還有很多母親在危險來臨的時候也都用捨棄自己的生命去換取保住孩子的生命,是偉大慈祥的母愛讓她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我們今天還做了一個遊戲。一條船上坐着爸爸、媽媽、姥姥、我和弟弟。船要沉了,只要每次把一個人丟到水裏,船就會在上天的保佑下向岸邊靠近一步。我不喜歡這個遊戲,覺得它很無聊,船上一共五個人,要拋下4個人,才能保全一個人的生命。遊戲的最終結果是母親和我在船上,母親爲了救我自己跳下了船。要是換作我,一定不會保留自己的命,要麼全家人在一起同生共死,要麼也會先救其他人。要不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呢?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13

讀了這本書,作爲一個母嬰顧問,一個母嬰護理培訓老師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皮膚傳愛、哺乳連心、母子感通、子宮心理、宮外孕育、脂膚性格”。這一系列的育兒真諦需要我們去傳播……

從小我就一直堅信我長大後會成爲一個好的母親,閱讀過後並仔細揣摩,我懂得了:做一個好母親並不只是生下孩子給孩子餵飽這麼簡單,母親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來。母親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奶水,更應該用自己的精神素養餵養孩子幼小的心靈。

小樹苗只有紮根土地才能長大,樹苗是孩子,土地是母親,小樹苗能長多大多高取決於土地是否有是夠的營養,沙漠里長不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缺乏智慧心靈貧乏的母親是不能教育出一個聰明而具豐富精神素養的孩子的。沒有母愛,孩子就像插在花瓶裏的花,雖然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我很慶幸在我還未成爲母親之前能夠理解“母親”對孩子的重要意義。

母親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成人,我們回報了她們什麼?她們現在積累的只有白髮、皺紋、駝下的背……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14

《發現母親》這本書,在09年剛進入母嬰中心時,就聽曹主任說過,更清晰的記得她說過書中的兩句經典“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但我卻一直沒有接觸過它。

《發現母親》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用十年的時間寫出的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他提出:“女性的特點適合人口再生產,男性的特點適合物質再生產,人口再生產的重要性遠遠高於物質再生產。”“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親,母親能頂半邊天。”

母親最重要的責任是讓自己成爲一個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親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養大,而且還能教育成材,那將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如果母親送給社會的是一個不合格的人那就會成爲社會的負擔。面對這樣的結果做爲母親就不僅僅是對不起孩子了。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15

參加了的幸福家庭讀書會以後,認識了更多的一同讀書的媽媽,大家一起談共讀的書目《發現母親》,談收穫,談體會,談感悟,談得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特別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大多數都很焦慮,不論孩子處在哪個狀態之下,少有媽媽可以做到淡定喜樂。

孩子不學習且性格叛逆,媽媽當然是最焦慮了,爸爸埋怨媽媽不學習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沒有慧心、不會教育孩子,讓自己不能專心在外做事,讓自己在優秀孩子的家長面前壓力山大;孩子反感於媽媽不懂得自己,生活中控制自己太多;媽媽總是遺憾於當孩子小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孩子大了,一籌莫展,不知道怎麼做是最好的,正如手中的小鳥,捏得緊了怕捏死,捏得鬆了怕飛走,捏得鬆或緊的家庭,都有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向左還是向右,媽媽們困惑無解……孩子愛學習但性格敏感的孩子,媽媽的心情總是小心翼翼、提心吊膽的,生怕忽視了孩子身心任何的不適造成無法彌補的惡果,生怕一句話說得不合適、一件事做得不妥當,影響了孩子的心情和學習;孩子一句“我抑鬱”,媽媽惶恐不安;孩子追問“我活着有什麼意義”,媽媽到處問詢……雖然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初生牛犢不怕虎一般的孩子,有膽量拿青春賭明天,可是已經見過身邊一些失敗父母和孩子的痛苦,媽媽不敢賭,更是輸不起......

孩子不學習但性格陽光的孩子,媽媽擔心在這樣的社會體制下,孩子沒有專攻的術業,該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孩子還有無可能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即便是孩子擁有良好的品德,但面對孩子找工作的種種不易,面對孩子創業的諸般壓力,媽媽仍然是擔心不已。在孩子最應該學習的年紀,沒有讓孩子愛上學習,似乎就是沒有教育好孩子,似乎就是媽媽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孩子愛學習且性格良好的孩子,媽媽擔心孩子能不能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能不能適應這個複雜的社會,能不能交到心儀的女朋友,能不能妥善處理各種人際關係......

中年媽媽到底怎麼了?看看那些各式各樣的家庭教育培訓班上80%以上中年媽媽的身影,看看那些諮詢室中中年媽媽傷心的淚水,品品那些對中年媽媽嫌棄的戲稱…中年媽媽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挽救自己,才能無愧於孩子,才能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現在的家庭教育,主張從父母做起,從媽媽做起,方向是不錯的,但媽媽既要工作,還要做大量的家務,還要承擔孩子學習的很多事務,還要承擔單位和社會的“嫌棄”,這樣的媽媽如何不焦慮?這樣的媽媽如何優雅,如何智慧?中年的媽媽要懂得一點養生保健的常識,孝順雙方的父母,照顧日漸老去的親人。中年的媽媽要學習一些工作上的新知識,否則老公嫌棄,單位的年輕人小瞧;中年的媽媽要學會化妝,打扮得體,否則被戲稱爲“黃臉婆”、“老女人”;中年的媽媽要學會成爲廚房達人,否則,全家人的營養和健康責任誰來承擔?中年的媽媽要爲兒女帶孩子,以前是一個,現在是兩個,否則怎麼實現優秀二孩子的目標?

中年媽媽承擔的太多,中年媽媽太累太難,如何讓媽媽優雅地教育孩子,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你準備好了嗎?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身爲孩子的你,每天給媽媽打一次電話,每星期爲你的媽媽洗一次腳,每個月爲媽媽做頓飯……身爲丈夫的你,從現在開始,每次出門給妻子一個深情的擁抱,每次回家給妻子一個溫暖的笑容,每次在外應酬給妻子一個甜甜的問候…讓中年的媽媽不要那麼累,讓中年的媽媽即便是累但是快樂着……讓快樂幸福的媽媽,有更多的機會提升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照顧老人,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顧孩子,如果是這樣,全民的幸福,和諧的社會,強大的國家,有誰可以阻擋呢?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16

最近電影《你好,李煥英》家喻戶曉,講述了女主賈曉玲(賈玲飾演)在經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之後,意外穿越時空回到1981年,見到年輕的父母,從而展開一段笑中帶淚的親情故事。由此讓我聯想到剛剛看過一本書《發現母親》,這本書適合每一個人來讀,準父母、未來的父母,曾經的父母等等。書中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母親的素質決定着民族的未來和命運”,由此可見母親是多麼的偉大,母愛是多麼的神聖。

誇美紐斯說:孩子從出生到六歲都應該由母親來教育。兒童出生後頭三年的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整個一生中的任何階段,甚至決定了他的一切。俗話說:多一個教師,就少一個警察;多一所學校,就少一座監獄;多一個合格的母親,就少一個社會的敗類。可見,母親對於孩子來說的確太重要了,母親教育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的確太重要了!

母親的偉大之處時刻出現在我們身邊,是很容易感覺到的,但是我們並不是每一次都會好好珍惜。我們好像總是很忙,忙着工作,忙着夢想,忙着交友,忙着各種事,卻唯獨沒有忙着關心父母。我們總想再等一等,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等到自己實現夢想、等到自己有足夠時間。但卻從未想過,自己在奮力奔跑時,父母也在慢慢老去。父母總會說:你們好好工作,不用管我,我們很好。但是我們卻忽略了,這個時候父母很需要我們的陪伴。然而無論什麼時候母愛總是那麼無私而且單純,就像李煥英那句催淚的臺詞:“我希望我的女兒健健康康快樂的成長!”我想,所有的賈曉玲們終該明白:母親的幸福很簡單,沒有太多的物質嚮往,更多的是一種美好祝願。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她就很幸福。哪怕她的孩子,只是一隻平凡的醜小鴨。這就是母愛,無私無求,博大深沉的愛。

詩經中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漫漫人生,如果說人是飄在天空中的一隻風箏,那父母就是那根線;如果說人是浮在生命之海上的一葉扁舟,那父母就是那舵與槳。父母是我們人生的出發點,陪伴出生到成長,因此我們要時刻珍惜還來得及的時光,感恩父母,珍惜母愛!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17

《發現母親》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用了十年的時間寫出的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這本書用了“發現”二字,也讓我發現全新的自我。發現是對每一個教育行爲的反思,發現是教育智慧的閃現,發現是對教育深層次的理解。

作者說一生之計在於童,嬰兒的一年等於十年。人生的早期教育對一生影響極大,父母這個老師要當的合格才能爲孩子的人生開好頭,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遺憾的是有許多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孩子還小”這樣的聲音在今天依然不絕於耳。在《發現母親》的書中作者從生理的角度闡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出生時胎兒平均腦重是350克僅爲成人的25%,僅僅6個月後,它就己達到成人的50%。在兩歲半時達到75%,五歲時達到90%。到這時人的大腦主要部分己經發育成熟。”由此可見,兒童早期的成長決定了一生的發展。

所有的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總是喜歡動手觸摸和抓取身邊的東西,他們睜大眼睛四處張望,仔細傾聽着聲音的來源。那是孩子正在學習。最早孩子的學習以模仿爲主,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母親成爲孩子的主要觀察模仿對象。

孩子時刻都在學習中,教育也是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着。同樣是帶孩子的母親,由於母親的教育意識的差別孩子的收穫就會不同。有的母親在日常陪孩子地過程中會不厭其煩地解答孩子的“一千個爲什麼”。而另一種母親就只起了一個看護的作用。有的母親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中會以身作則。過馬路時帶着孩子走斑馬線,孩子會養成守秩序的習慣。孩子玩過玩具陪伴孩子把玩具收好,孩子會養成整潔的習慣。享受美味的食物前讓孩子先拿給長輩,孩子會養成尊敬老人的習慣。你不必是具備高學歷的母親,告訴孩子你所知道的,你所能做的就足夠了,重要的是堅持自己也做到。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作爲孩子的父母有責任給孩子營造一個適合孩子身體和心靈都健康發展的家庭氛圍。孩子將來能成爲什麼樣的人父母在人生之初給孩子的什麼樣的教育至關重要,所以不要浪費掉孩子的寶貴時光,認真對待孩子的童年,給予孩子最完善的教育,這關係到孩子的一生。

最後,引用作者的一句話衷心地祝願:每一個母親都有一個好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好母親!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18

《發現母親》這是當代中國最具有影響的原創著作之一!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所著的。是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爲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然而現在很多家庭一直埋怨孩子學習不好,孩子太笨,孩子弱智……作爲父母對孩子有多少了解呢?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傻子”嗎?孩子從小到大你們作爲家長,又爲他們小小的心靈填補了多少的愛呢?我們有的孩子甚至一直生活在單親家庭裏,有的是隔代教育,還有的乾脆給孩子弄個周託,甚至月託,一個月來孩子不知道爸爸媽媽還認識不認識他們?有的孩子說,在他記憶裏,對爸爸媽媽的印象就是:只要你聽話,好好學習,爸爸媽媽就給你買好吃的,或者帶你出去玩!

像這樣的家長,尤其是做母親的,你認爲你的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裏,他們能撐起祖國的未來,能迎接明天的太陽而含苞欲放嗎?能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裏“鶴立雞羣”嗎?

孩子的素質,更多地出自家庭而不是學校,沒有父母親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質的提高。中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的方法,花才養好;養蜂的人先要懂得養蜂的方法,蜂才能養好。要想教育取得

真正的成功,那麼必須從家庭着手,教育的起點不是小學,不是幼兒園,而是家庭!

而家庭中尤其是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中最依賴的一部分。母親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奶水更應該用自己的精神素養餵養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做母親就應該有足夠的自我認識,教育好孩子,讓他們能真正健康地成長!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19

王華東的《發現母親》一書,我自一年前購來,至今已經讀了好幾遍。每一遍都會受到震撼。發現母親這一口號是如此振聾發聵,又是如此動人心絃。

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過世的母親。她雖然沒有上過一天學,但她給我的教育卻超過了所有的老師。她一生貧苦,一生節儉,飯無求飽,衣無求暖。而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她卻又那麼慷慨。自己家再窮,她也從不讓路過的乞丐空過手。一勺飯,一把米,或者一個窩頭,她的眼裏充滿憐憫。有時她還留那些孤老乞者住宿,在嚴冬裏燃起一盆火,溫暖老人單薄的身子。母親教給我同情和憐憫,所以我至今一直保持着對弱勢羣體的關注。我已經連續六年參加無償獻血,希望在救助病痛者的同時,也能安慰地下長眠的母親。

母親一生勤勞,即使在中風偏癱過後,也沒有停止她的勞作。小時侯,一從學校回來,總能吃上熱騰騰的飯。我父親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者,一年到頭只做兩次飯,除夕晚飯和大年初一早飯。其餘的日子,全由母親操勞。五十五歲那年,母親終於病了。住了一個多月醫院,回來時只有右半邊肢體活動自如,左臂擡不起來,左腿挪動不靈,而她自小就是個左撇子,可以想出生活該有多難!可母親硬是學會了右手拿筷子,右手拿一切器具,學會了自理!稍微好一些的時候,她就開始勞動了。左手扶着盆和麪,做出可口的麪食;一隻手從溝底提水澆菜;一隻手摘棉花……母親是多麼堅強!她永遠不願意麻煩別人,哪怕是她的兒女。每當我有些懈怠時,我的耳旁就會響起母親的話:“不要愛惜力氣,用了還會長起來的。”

如今我有了孩子,我能做些什麼呢?廣義地說,我的學生也是我的孩子。做得像我母親一樣好,的確不容易,只希望自己不要耽誤了孩子的教育,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遺憾。現在的孩子成長環境比較複雜,有的時候真是讓人爲難。照顧少了吧,捨不得讓孩子吃苦;照顧多了吧,又怕她養成依賴習慣。好在有高人指點,我總算是個讀書人,《發現母親》就是一本好書,我會繼續讀下去,學下去。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20

《發現母親》是一本值得中國每個家庭必備之書。書中多處呼籲,教育是整個家庭的事業,更是母親的責任。在家庭教育中,王東華將母親比做雌蕊和土地,具有內因的作用,而父親只是在此基礎上再同母親及其他因素一起構成後天,屬於外因!他進一步闡明,只要母親稍有閃失,對孩子的損害都將是毀滅性的!人們常說:一個好女人就是一所高級學校,同樣,一個好母親就是一座明亮的殿堂。成年人發現母親,給父母一個安詳的晚年;兒童發現母親,就是爲自己未來鋪設綠色通道。

有人把四十歲的人比喻爲:遭遇酷夏。上有老,下有小,夾在兩代人中間,只有揮汗如雨奔波生活。其實,樂觀的看,四十歲的中年人,是一個家庭上下兩代人之間的橋樑。向上,孝敬父母,言傳身教教育子女;言下,兒女優秀,老人無憂,可逸享天年。天倫之樂融融暖情,這樣的生活態度和家庭藍圖,既是四十歲人對家庭的奉獻,也是對社會的貢獻。其中,母親是整個家庭的潤滑劑和調色板。

人類幾千來,母親的偉大和寬廣包容了一切。用心發現母親的職責和作用者屈指可數,今天,王東華作爲《發現母親》的領軍者,他振臂高呼,我們當緊隨其後。作爲母親,對教育子女要善於用知己的新理念影響他,用知比的新方法引導他。現在的孩子都個性極強,惟我獨尊的霸氣十足,儘管如此,各有特點,母親應該針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以及接受外部事物的能力,選擇自己應該如何教育和幫助孩子的方法,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專家對現代父母的總結是:“愛心有餘、耐心不足”。當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如果現代做父母的仍然停留在給孩子吃飽穿暖的教養模式上,那不僅將被社會淘汰,也必將遭到孩子的鄙視。因此,作爲母親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修養刻不容緩,就算以前不懂不會,那麼從現在學起亡羊補牢爲時不完。

現代獨生子女大多缺乏情感交流,我國的早期教育專著《學記》中曰:“親其師,信其道”,說的就是教育要重視情感溝通。溝通需要良好的環境,環境之功在於發掘,教育之妙存於一心。做爲家長要善於用發現的眼光挖掘和鼓勵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沐浴在讚許的陽光下,給孩子創造平等的家庭氛圍,使孩子沒有交流拘束和思想壓力,從而開闊其思維,愉悅其心境,成長爲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一個合格的母親就應當具備塑造健康身心孩子的能力。

作者在書中還特別強調了另外一點,身教勝於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個家庭的家風。我們每個人從不同的家庭中走出來,無不帶着各自家庭的印記。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一個民族有傳承的文化,一個家庭也有家庭所祟尚的價值觀,在一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覺中便打上了一個家庭的印記。有時從孩子的舉止上就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祟尚的生活理念。有一次吃飯時,其中一人帶了兩個七八歲大的男孩,飯菜剛一上桌,其中一個孩子就拿起筷子把愛吃的東西夾到自己碗裏,並對另一個孩子說,快吃,不吃白不吃。這樣的孩子生長於什麼樣的家庭從此可見一斑。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只有價值觀,人生追求相同的人才能同處一個屋檐下。家風是一個家庭在長期的生存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立家之本,也是家庭成員最看重的家格。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做爲孩子的父母有責任給孩子營造一個適合孩子身體和心靈都健康發展的家庭氛圍。作者在書中提出,在面對孩子時我們要重新做人。還寫道“母親面對孩子不是面對一個可以隨便行動的泥俑,而是面對一個神靈。”孩子將來能成爲什麼樣的人父母在人生之初給孩子的是能什麼樣的教育至關重要,絕不是教孩子機械的背幾首詩,認幾個字那麼簡單。

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位教育者曾說,如果你的孩子上高中時和別人有差別,那是因爲在小時候這個差別就已經存在了。所以不要浪費掉孩子的寶貴時光,認真對待孩子的童年,母親要給予孩子最完善的教育,這關係到孩子的一生。

再次由衷的感謝王東華贈送給天下父母的精神美食《發現母親》,他讓我們懂得父母的智慧會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滋生出來,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很多東西懂得了叫知識,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讓我們在育人育己的平臺上,相互交流、相互借鑑,與孩子共同努力,將做一個合格父母起碼的優良品德傳承給孩子的未來吧!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21

首先,衷心感謝學校領導能給我們教師一本價值不菲的《發現母親》這本書!《發現母親》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用十年的時間寫出的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讀它,讓人蕩氣腸;讀後,使人感慨萬千。

《發現母親》這是當代中國最具有影響的原創著作之一!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爲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王東華把一箇中國教育上的重大課題擺在了國人面前;如果說人類史上確曾有過改變其進程的著作,那麼,這本書極可能是人類及中國未來世紀婦女兒童發展的一本好策劃書!《發現母親》如果僅僅在中國轟動,那就意味着失敗;《發現母親》也許會成爲中國每個家庭的必備之書。

現代社會,有太多的年輕人一生下孩子就把他們抱給婆婆或自己的媽媽,從此輕鬆自在的做起母親,這種摒棄母職的做法是很危險的。有哪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於不能照顧孩子?如果因爲工作而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是最錯誤的選擇,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毀掉的一生卻是永遠沒有人能彌補的,對於母親,工作孩子應該兼顧,如果不行,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孩子。既然生下孩子就要爲孩子負責,也是爲國家負責,把一個合格的人送進社會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蘇霍姆林斯基在《家長教育學》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也許對我們很有啓發:“行業、專業、工作,有數十種,上百種,許許多多:有的是修鐵路、有的是蓋房子、有的是種莊稼、給病人治病、縫衣服等,但是有一種包羅萬象的、最複雜和最高尚的工作,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而同時在每個家庭中又各自是獨特的、不會重樣的工作,那就是對人的養育和造就。”

書中的案例浩如煙海,俯拾皆是;書中的觀點新穎、獨到、實際、震撼人心。爲了加深大家對這本天書的印象,我特意從自序《願天下人共讀之》中挑出一段,讀來給你們聽:

“遺憾的是,我們過去的教育學,都是‘教’的教育學而不是做的教育學,殊不知‘做’比‘教’還要根本。因此父母不僅要懂得如何‘教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自己正確的‘做人’比正確的‘教子’更爲重要!而正確的‘做人’決不是結婚生子之後的事情,同樣是他們從小就要學習的事,這是改‘天下父母’爲‘天下人’的第三層意思,也就是說‘做父母’同‘自己的做人’是緊密相連的,‘做父母’不過是面對孩子這面鏡子對自己‘做人’的一次再檢驗再校對再完善與再提高。因此絕不應該在做了父母之後纔開始修正自己,更不應該在做了父母之後還依然故我不做努力,而應該在做父母之前就已成爲‘最好的我’了,這樣父母的‘教子’同自己的‘做人’便聯繫在一起了。”

需要提一點的是,我們很多人,看了“做父母之前就已成爲‘最好的我了’”這話後或許會感到遺憾,因爲自己已經是父母了,因爲在做父母之前沒有接受到一個全面的“做人”的教育,因爲自己還有這樣那樣的缺失,自己不完全。那並不要緊,從現在開始,亡羊補牢,還是來得及的。只要有一顆真愛孩子的心,只要你努力去做,仍然會成爲最好、最盡責的父母親,仍然會教育出健康、對社會有用的人來。

願天下的母親都能記住這句話“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爲天才的母親”!願天下的孩子都能記住這句話“世界上所有的母親都比教皇更偉大,比聖徒更無私”!在教育好自己孩子的同時不要忘了孝敬自己的父母。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22

一次在空間裏感嘆:作爲教師同時又作爲一個母親,我們深深地感到,我們身上肩負的雙重責任重大。就在這時,王校長推薦一部由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寫的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發現母親》,我特地吩咐女兒借回這本書,利用這次外出旅遊的機會,靜心地讀完這本書,它深深地打動了我,並引起了我的沉思。

誠然,“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閒暇之時,聊起家庭,我總是這樣的觀點:父母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又是終生老師。家庭的興衰和孩子的成敗,取決於母親。這兩句話雖是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更是體現在我們的一生中。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孩子的未來跟我們的母親是分不開的,這個花朵的開放離不開母親的澆灌!只要稍微注意我們所熟悉的偉人和名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發明大王愛迪生不就是最典型的例證嗎?

從自己的經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孩子的啓蒙教育至關重要。要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必須從小從細教育。身教重於言教,身教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言教是告訴孩子爲什麼這麼做。我們要重視“習育”——行爲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從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見慣的事情入手,培養孩子最根深蒂固的習性,用愛心與耐心去感化孩子的靈魂,使孩子能茁壯成長。

母親節之際,向“母親”的教師,推薦《發現母親》這本書共勉。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23

在讀完王東華教授寫的《發現母親》實踐本後,又讀了《發現母親》上冊。我把讀後感,說給你聽。

王東華教授說,母親是一種職業,每個女性應該不負使命,認真履行職責。我曾經一度爲照顧孩子而苦惱,我慶幸遇見並讀完這本書,讓我倍加珍惜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昨晚,夜半醒來,發現兒子蜷縮着身子緊挨着我,替他蓋好被子,捏捏他熟睡的小臉,忽然心生出感動,也不由問自己:“兒子依偎着自己,在媽媽懷裏撒嬌,這樣的日子還有多少年?”

已經六歲的兒子,早已到了跟我們分牀睡的年齡,可是分了幾次分不開,此刻很慶幸自己當時放棄跟兒子分牀,否則哪還能感受到這麼溫馨的時刻。

在兒子兩歲左右,陸續開始給他讀書,因爲是男孩子,有意識給他讀一些科普和歷史類的書,本以爲收穫不大,沒想到一次餐桌上吃飯,兒子用餐椅的靠背當成高氣壓,用餐桌當低氣壓,並說高壓的氣流是向下的,低壓的氣流是向上的,驚喜於他的成長和進步。

五歲時,我利用兩天時間,帶他看了最想讓他學的跆拳道班,繪畫班和鋼琴班,他毫不猶豫選擇鋼琴班,我曾一度爲他選擇鋼琴班而失望多時,但當他忽然有一天嫺熟地談下一曲《春之歌》時,當他晚上睡覺前要求聽一聽鋼琴曲“享受會兒”再睡時,在他迫不及待要給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他最喜歡聽的《菊茨郎的夏天》時,當看到他在班裏給小朋友們彈下電子琴,並跟我說“媽媽,我發現鋼琴和電子琴最大的區別是,彈鋼琴很輕鬆,彈電子琴時兩條腿老不自覺發顫”……我就暗暗爲當初沒有扼殺他的愛好而慶幸。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24

歷時兩個半月,跨越了陽曆年,我決定在今天讀完482頁的《發現母親》(看,還沒讀完,就急着表現:我完成了一個大工程。),期間,連我兒子有次都說:媽媽你成天背一本書,背來背去又不看,你揹着它幹嘛呢?我說:這是讀書人的習慣。問美琳借這本書時,我信誓旦旦的說一個半月看完還給她(這個計算方式是按照每天持續穩定的讀10頁計算,並覺得自己會偶爾興致來時一天讀個20幾頁)。一個半月到的時候我纔讀了不到一半。整個兩個半月我有很多次幾天都不讀一頁的時候,事實證明我看書真的很難,決定在1月15號看完這本書,我在1月14號不得不給自己立下“手機不能帶進臥室”的禁言。那一晚書讀的酣暢且睡的美滿。也就是說作爲一個自制力這麼差的人,只要扔掉手機,關掉電視,我也是可以讀書的。

《發現母親》是一本帶給我很大幸福感的書,最直接的幸福感是看完一本這麼厚的大部頭書籍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此書中信息量很大,作者立意明確,又圍繞其立意博古通今,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案底。再者這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不是小說,勝似小說,有那麼幾次,我甚至期待,給我兩天時間,讓我酣暢淋漓的讀下去,不要中斷,我很期待下面它寫的什麼。但也只是想想而已,真給我兩天時間,我肯定會刷手機,開電視,以各種藉口壓縮減少讀書的時間,這個弊病20xx年能給它規避了嗎?

書中作者的角度有時會讓我覺得有所過激,但細想,當代如此不重視母育的情況下,作者意味深重也只是爲了給父母們捅下的這一刀來的更痛一些,方能讓當代父母有更深刻的記憶和覺醒。作者寫這本書,一定是博覽了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羣書,這本書很厚,但絕不是拼湊出來的。書中列舉了許多名人軼事,皆是從母育角度來看,倒也中肯。讓我瞭解到了很多此前不知道或看到熟悉但說不出來的許多名人的一些是由淵源,煞是有趣。

赫爾曼黑塞曾說過: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爲你自己,它們似乎沒有在你身上留下任何痕跡,但卻深深刻在你的靈魂、你的氣質,你說過的每一句話裏。之於我,書是讀完了,書中字句卻難以重述,且在整本閱讀中我沒有記筆記。從心底出發,這本書我還是希望自己能重讀一遍的,可是哪有那麼多兩個半月啊。雖不能記憶其中字句,但作者要傳達的理念,已有絲縷進入了我的血液,我的心,這應該就是我讀此書幸福的原因。幸福於母親這個角色。不知何時,母親在不知不覺中成就或毀滅着孩子的某一方面,甚至方方面面。踐行着母親的責任——成就或毀滅。

歌頌母親偉大的一定不是母親本人,每一個母親都不會覺得自己偉大,更多的應該是覺得幸福,有幸做母親,並從母親這個角色出發,重新成長。是的,學屋坐了幾十年早已厭倦,只有做母親時,纔會開始重新成長,方方面面。對於女子,爲母之後的成長要比之前多。

讀此書時,我會想如果我有心,何時開始讀是合適的,22歲之後的幾十年,每一個時間開始讀都是合適的。有心做母親的女子應該讀讀這本書,至少從你領取結婚證那刻起,可以開始捧讀此書。太早讀可能讀不下去,人們總覺得還有更重要的諮詢和知識要去獵取,且氾濫的藍屏們也不給人讀書時間,這時候對做母親的興趣也不如藍屏的龐大吸引力。

書中有句話大意是:走長路不必腳下急。讀書不能只靠爆發力,一時興起,想起來猛讀,用力過猛,然而後勁兒不足,後面就不再讀了,這是我常犯的錯誤;讀書對於我最缺的是耐力,最缺的是持續性和穩定性,讀書不必貪多求快和人比,比的結果是氣餒,氣餒的結果是放棄。兩個半月讀一本如果覺得氣餒,一年不讀一本書就是放棄。

因爲書很厚,很長,當代可以阻止讀書的藍屏又太多,時間給了藍屏,就給不了書,所以我就不推薦男士閱讀了,但這真的是一本好書,歷史的、世界的、人文的、科幻的、時代的、教育的好書。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25

看到我抱着厚厚的四百多頁的《發現母親》,同事感慨道,爲了笑笑,你能讀這麼厚的書!其實,四百多頁又何其多呢?爲了笑笑,我可以付出更多,因爲我是母親。爲了孩子,也是爲自己,陪伴笑笑成長的道路上,化育孩子與教育自己不可偏廢。

“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沒有母親,人類就沒有未來。人類的繁衍、哺乳、教育、習育到化育,都離不開母親的陪伴與付出。呱呱墜地,生命誕生,然而滿足於三餐餵飽、四肢成長的孩子,它生命是不健全的。“人是早產三年的動物”,很多人不能理解。就像我當初堅持送二歲半的笑笑學習藝術,家裏的老人甚至她的爸爸都認爲,不到三歲的小孩站都站不穩,還能學什麼?帶她去香港迪斯尼樂園慶祝三歲生日時,也是被潑冷水說,三歲的小孩子沒有記憶的,現在帶去玩太早了。然而,事實證明了我的決定是正確的,笑笑現在唱歌、舞蹈、小模特表演都特別出色,參加晚會、比賽既享受掌聲也鍛鍊勇氣,語言表達與人際交往方面毫無障礙,特別是迪斯尼的那趟旅行她能把看到的巡遊表演動作吸收到自己的演出裏,還樹立了與米奇王子同臺演出的夢想。最近送笑笑到瑞爾學習迪斯尼神奇英語,我還是沒有逃過旁人的質疑,不過笑笑很快適應了課程,上課表現積極、與同學遊戲中學英語,回家愛聽“嘰裏呱啦”磨耳朵,纏着媽媽講英文繪本,歡樂地徜徉在ABC的世界裏。

生兒育女是母親的生理本能,如何培養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生存能力卓越的孩子,則是需要一個母親不斷的覺醒,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向偉大邁進。母親與生俱來的脂膚性格,決定了孩子親近母親,熱愛母親的天性。嬰兒的範式模仿、母親的言傳身教,日常家庭生活的點滴薰陶,對於營造孩子的良好的生存成長的第一環境至關重要。母親必須抽好孩子人生陀螺的第一鞭。孩子就像向日葵,從小小的種子發芽到成長,都需要太陽的溫暖呵護。作爲母親,就是要適時的發現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歡樂、興奮、驚奇、疑惑、恐懼、受窘、內心最細微的活動,都是母親應該關注並第一時間予以呼應的。笑笑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我工作之餘思考的課題。學舞蹈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恆付出的事情,笑笑上一對一課程偶爾會淘氣,會有厭倦的情緒,作爲媽媽,我並沒有暴怒或者氣餒,相反我思考的是,如何更好的引導她熱愛藝術。通過帶她去閩南大戲院觀看演出接受藝術薰陶,給她淘漂亮的舞蹈服、髮飾,蒐集小演員的DVD等,她又重新煥發了藝術熱情,練習與表演的慾望更加強烈。

三歲見老,笑笑成長的路還很長,我願意做她的太陽,珍惜光陰,分秒必爭,學習做一個偉大的母親,好好陪伴她,化育她,讓這顆小向日葵光彩綻放!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26

另外,現在社會女性和男性一樣在社會上平等競爭,讓女性忽視了自己最重要的職責,絕大多成爲了工作當中的女強人、女漢子,卻嚴重疏忽了孩子的教育。

這是嚴重的錯位,女性可以工作但絕不可以忘記自己是母親。母親不論事業多麼輝煌都不應放棄母親的責任,許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爲代價而倍受人尊敬,其實這正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女人好累啊)

現在人們沒有意識到母親的重要性,更沒想過如何去訓練母親。很多人都是應用着最原始的方法,摸索着教養方式。同樣也是錯誤的資源浪費。孩子是一件精細的藝術品,需要我們組裝,可是沒有附帶說明書!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27

這本書的學習讓我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對我成長的影響極大。母親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婦女,雖然沒有什麼文化,卻十分重視對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日常工作,她都身體力行,用行動教育我們,凡事都認真做,沒有半點馬虎,現在回頭再想,她雖然不會講太多的大道理,卻用勤懇勞作換來鄰里間的認可和讚譽,影響着我們認真學習,踏實做人,努力工作,母親的教育是我心目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信息時代了、社會進步了,我們母性呢?人工受精代替了男女的交媾,玻璃試管代替了母親的子宮,橡膠奶瓶代替了母親的乳房,醫院裏的保溫箱代替了母親溫暖的懷抱,消毒奶粉代替了母親的乳汁,甚至還不等自然分娩就用刀剖腹將他取出,還不等滿月,母親就將孩子交給了保姆,交給了託兒所、幼兒園、學校……只有到今天,我們的母親才真正可以說是“生育機器”,才真正可以說是冷冰冰的“生育機器”,在這樣的流水作業裏,母性的本能喪失殆盡,甚至連動物都不如,動物懷孕之時,尚長時間地爲幼仔築巢準備,動物無不是在幼子能夠獨立生活之時才讓它們離開母親,但我們的母親卻在孩子遠不能自立時就已將孩子拋棄在自己的關心之外了,在今天我們還能看到像哺乳類動物那樣慎重地對待育子嗎?

  發現母親讀後感 篇28

上學期,學校給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購買了一本教育書籍,書名就叫《發現母親》。我在寒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一口氣看完了這本由王東華教授所着的書,合上《發現母親》這本書之後,我對母親這一偉大形象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認識。

《發現母親》這本書,作者以獨到的見解和新穎的事例,懷着對社會特別是中國社會的深深責任感,深刻闡述了“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母親的素質決定着民族的未來和命運”着一主旨。作爲一名女性,一名教師和一名母親,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我要說,母親是偉大的,但這偉大來自於母親的無私與付出。母親經歷了多少苦難與磨難才娩出孩子,又要經歷多少辛酸和心血把孩子一個個撫育成人。這個過程是何其的漫長與難熬呀!但爲了孩子,爲了孩子的未來,說深刻一點,也是爲了這個社會和整個人類,母親總是默默無聞、含辛茹苦地堅守着,由年輕美貌變成白髮蒼蒼也始終如一地堅守着……可見,母親是何其偉大!何其令人尊敬!在母親面前,讓人覺得任何事物都變得渺小起來……

在這裏,讓我們共同呼籲:從現在開始,讓普天之下的兒女們,讓社會上所有成員和人們,都來孝敬和尊敬母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