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

看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給我感觸很深。

沒看這本書之前,心想這本書可能跟某些教育專著差不多,通篇都是些教育理論,沒有什麼能使我們靜下心仔細看的,但一看起來,就被吸引住了,這本書沒有什麼深奧的理論,是李鎮西老師25年教學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他的語言和文字有着獨特的魅力——樸實形象而充滿激情、嚴謹智慧而不失幽默。他善於將理性的思考、真實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學藝術融入一個個發人深省、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案例之中,讓我們一線老師感同身受。

李鎮西老師是著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更被譽爲“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先後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作教育學術報告數百場,在數十家報刊上發表各類教育文章數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獲得國家級圖書大獎。就是這樣一位名師,到現在還堅持在一線,保持着數十年如一日的教學習慣。尤其是著名的“五個一工程”:

1.上好一堂語文課

2.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

3.思考一個教育或社會問題

4.讀書不少於一萬字

5.寫一篇教育日記。

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後,我無數次地被他的深邃,他的執着,他的激情所打動,更感覺到自己似乎又找到了那久違了的衝動,從今天起,我要做最好的老師!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於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

爲什麼李老師能成爲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

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並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爲: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滿腔熱情就足夠。

現在我才領悟到,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爲我們每個老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2

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攏。”李鎮西老師強調自己和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這段話蘊涵着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爲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如果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矯正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麼我們不妨向李鎮西學習,手持愛的燈盞,用我們心靈的燈光爲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樑;給孩子一分鼓勵,爲他的每一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爲孩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字一點寬容吧,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爲,愛學生就等於愛自己。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還介紹了許多在教育實踐中好的做法,以及教師素質提升的方法。讀後,心裏極不平靜,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嗎,他像一盞明燈,引導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斷探索!前行!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3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教育界曾流行這麼一句話,我對李老師的教育思想早有所聞,如今在培訓的閒暇時間有幸拜讀了李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不禁爲李老師書中原汁原味的對學生的大愛所感動,被李老師那獨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隨着閱讀的深入,我也在不斷思考: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我怎樣向李老師學習,努力做最好的老師?我認爲,最好的老師應該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也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標

一、做有思想的老師

有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有思想的教師纔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本書第二章“提高教師的素養”中這樣說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於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巴爾扎克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有力量的人!”

的確,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成爲思想的先行者。反觀我們的教育現實,盲目跟隨、低頭拉車、疲於應付的老師太多了。要開課了,網上拉份教案、下載ppt參考;明天交流了,網上下載材料修改……如果我們連自己都沒有思想,又如何培養出有思想、有創造力的學生?因此,要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善於學會冷靜與寧靜,冷靜處理教育教學中突發事件,寧靜對待浮躁和喧囂,做到讓自己的天空常藍,給學生營造一個美好的心靈家園;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維,不因浮華而盲從,不爲浮躁而跟風,在日新月異的新觀念中守住常規,做一個有個性風格的教師。

二、做有底氣的老師

教師應有紮實的基本功、厚實的人文底蘊、創新的.意識,那樣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爲他生活的全部內容,並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等等,真是博覽羣書!驚訝李老師哪來那麼多的時間去讀書?原來他早已養成了閱讀的習慣,那是一種積累,只有厚積才能勃發。

我們有時候也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平時作了很多工作,但到了寫總結或其它文章時,總覺得少了一些底氣,很難用言語表達清楚,這時候想想平時卻是應該多學習、多積累,增強一定的文化的底蘊。正是本着這樣一種精神,我校一直堅持開展着一項傳統活動——讀書節。每年我們抓住一個契機,圍繞一個主題,向全校師生推薦一部分優秀書籍,開展系列活動,引導大家多讀書,讀好書。讓師生在活動中品讀、交流、提升,讓書香文化的氛圍逐步形成,讓讀書成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作爲這一工作的分管副校長,我更應該以李老師爲榜樣,更應該走在學校老師的前面,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增強底氣。

三、做有愛心的老師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書中最震撼我的就是李老師對學生那種無比真誠和執著的愛。愛學生,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在沒有觀看李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看完後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畢竟“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權利”,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對學生的寬容”,是想方設法喚起“後進學生”積極向上的信心。愛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有些老師由於脾氣不好或者其他種種原因偶爾也會產生一些失誤的教育行爲,如因學生的一些失誤、過錯,教師會“發火”、“衝動”、“罰站”、“罰抄”等。我們做老師的可能都心裏想着我是爲他們好而理直氣壯的做過或正在做着,但這種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有悖教育規律的做法,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與信任,只會適得其反,與原有的目標越走越遠。因此,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應多嘗試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其它專題活動。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用“學生的情感”體驗活動,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學生純真的笑容,贏得他們的尊敬和愛戴。“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擡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在今後的人生中,無論做什麼事情,讓我們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心,做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讓自己無悔!

四、做有進步的教師

李老師在書中寫到:所謂“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拿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是啊,比一比: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我今天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事實上,每位老師在潛意識中都希望自己是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他們也有反思,也有比較,只是不夠深刻,不夠執着,不夠超越,於是往往都與“最好的老師”失之交臂。其實,用李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只要我們在工作之餘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己的德育工作,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學生,有沒有得失,如何可以做得更好?並且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接受各級各類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主動去思考,獲得哪些收穫啓示?及時備註並運用到學校教育教學中去,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就是使自己做得最好的具體體現。

再一次翻開序言,裏面有那段令我感悟最深的話,摘抄下來作爲我的結尾以此自勉:“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4

這些年教育界流行這麼一個說法:"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李鎮西老師的一些教育思想早就有所耳聞,就在前兩天有幸觀看了學校組織的李老師的視屏講座。

在講座中最喜歡李鎮西老師在開始說的幾句話:"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爲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爲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一個!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日三省吾身"

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爲。"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所謂"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俗話說得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說,只要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日三省吾身",即使成不了紅花,也定能成爲一片綠油油的葉子,在屬於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有次在家長會上,聽見有位家長說:胡老師人很好,她從來不當着孩子們的面罵同學。我一愣,我真是這樣的嗎?回想有時候火氣上來,控制不住,就會在教室裏斥責學生。可自從開完那次家長會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會馬上想到學生的自尊,儘量控制自己的脾氣。

允許學生犯錯

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就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時,我們教育者就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爲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爲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爲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爲犯錯是爲了下次不犯錯。

有些學生在讀書方面實在是不行,沒有這個能力,比如曾經我們班有一位叫蔡智斌的學生,一開始我希望他能夠認真學習,按時交作業,所以每天督促他,可後來的事實讓我覺得這樣根本就不現實,所以決定原諒他,就轉變策略,告訴他:學習不好沒關係,可品德一定要好,希望他不要觸犯校紀校規,不要影響其他同學上課。從反饋來看,他告訴我,這樣做讓他很感動,他也意識到自己行爲要規範,比如上課遲到他會喊報告,如果有事需要他幫忙,他也很樂意幫助,這說明他還是很懂禮貌的。

我真的愛每一個學生嗎?

愛學生,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複雜",在沒有觀看李老師的講座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看完後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畢竟"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權利",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李老師對"後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後的生活中我也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李老師對愛的那份執著,對愛的那份堅持讓人感動。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爲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在他和學生之間,我們看不見有什麼"代溝"。

"師道尊嚴"?

看完講座之後,我就想哪段給我的觸動最大。馬上想到的就是《給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這一視屏小段。當時聽到這句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第二感覺是認同。回想自己的教學生活,有時我總是板着臉,故作嚴肅,裝出一副"師道尊嚴"的樣子時,有時我也會在全體同學面前批評一個同學,殺一儆百;每次我遠遠地看着他們,而不是溶入孩子們中去時,我並沒有獲得他們的多少尊重、愛戴。反之,只是一個充滿笑意的眼神,一個充滿溫情的動作,一句溫馨的話語,卻使他們更靠近我。

正像李老師在講座中所講:"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已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賬,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這就是李老師所說的"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