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大綱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傲慢與偏見》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

看完這本書之後,引發了我的思考:美好的愛情與婚姻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又該如何才能擁有幸福?同時也給我帶來了一些感悟。

我讚歎達西和伊麗莎白的愛情,不僅是因爲他們是主角。伊麗莎白活潑可愛,舉止優雅,有主見,不俗氣。她對問題對人常常能有精確獨到的看法,能看到別人所不能看見問題的實質與人的本性,卻也會陷入先入爲主和偏見中。

誤解一:達西每次出場都特別傲慢,不與人交往,連基本的問好都懶於表達,造成了大衆對他的誤解與厭惡。尤其是達西在第一見面就當着衆人的面評價伊麗莎白的長相,使伊麗莎白對他有着先入爲主的討厭。

誤解二:表面風度翩翩,平易近人,深得伊麗莎白好感的威克姆中傷達西,伊麗莎白相信了威克姆的說辭。

誤解三:伊麗莎白知道了達西曾經從中阻撓了賓利與姐姐簡的愛情,對達西更是痛恨。

誤解四:達西求婚時一副自以爲是的語氣惹怒了伊麗莎白,她用了最無禮的方式拒絕了達西的求婚。其間還夾雜着達西對伊麗莎白門第等級和其家人素質教養的不滿。求婚被拒絕這一打擊使達西第一次認識到驕傲自負所帶來的惡果,他反省並改變了自己,用朋友的身份關心着伊麗莎白,隨着伊麗莎對達西有了更深的瞭解後,她認識到了自己對達西的偏見,她開始以一種新的態度重新與達西相處。最後兩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感悟:表面上極端矛盾的兩個,隨着瞭解的加深,卻發現對方是最適合自己的人。用伊麗莎白的話說來說:她的性情活潑使他的思想不再那麼刻板,言談舉止更加優雅動人;他見識練達,定會使她洞明世事,增長見識。這是歸功於偉大的愛情,愛可以消彌一切不和諧的因素,使兩人放下傲慢與偏見。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在潛移默化間,美好的愛情使人成長,變成更好的自己。

愛情要是愛你愛的少一點,話就可以說的多些了!

簡和賓利在舞會上第一次相見就相談甚歡,兩個人的脾性才情相投,是真正的郎才女貌。但是賓利是一個沒有主見的軟弱的人,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簡的教養很好,在人前並不會表露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兩個人之間的交往只是客氣地談話,並未向對方表白,因而達西與賓利的姐妹誤會簡併沒有愛上賓利,她和她的家人只是貪圖賓利家的財產,於是他們說服了賓利不辭而別。自此,兩人分別將近一年,中間從沒收到對方的任何音訊。但是兩人都經受過了時間的考驗。後來賓利與簡重逢並求婚。

感悟:兩人分別前從未向對方表露出心意,朋友相稱。賓利突然不辭而別,即使簡曾到倫敦想要找他,但他的朋友與姐妹對他封鎖了消息。分別的一年間,兩人互相沒有任何消息與聯繫,而賓利的姐妹與朋友更是對他們的感情離間與阻撓。但是最後他們還是有一個幸福的結局,或許真正的愛情能經受住時間與挫折的考驗。借用簡父親的一句話:或許有的女孩還不喜歡平淡的談情說愛,曲曲折折纔有嚼頭。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2

一個在舞會上只邀請身份高貴的女人跳舞,面對現場很多女性沒有舞伴的情況,裝作看不見的男人,你覺得他傲慢嗎?一個爲了愛情可以救一個奪他錢財的人,在姐姐詆譭他心愛的女人時放下身價苦苦哀求的男人,你覺得他傲慢嗎?

答案恐怕不言而喻。可你能想象嗎?這兩個“他”都是達西先生一個人。一開始伊麗莎白女士也接受不了達西先生的行爲,對於他的愛慕只認爲是一種羞辱。但在多次幫助下,伊麗莎白女士漸漸意識到可能她的想法是帶有偏見的。慢慢深入瞭解之後,她才發現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才導致了他的性格扭曲。

而故事中還有另一個男人。他高大英俊財產多,也幫助了很多人。小城裏每個女孩子都迷上了他,每個人都覺得他會是個誠實善良的小夥子。可後來呢?人們發現財產是屬於達西先生的,他還曾害死了達西老先生。人們又帶有偏見地想他就是個滿嘴謊話的殺人犯,忘記他曾經的好。

很無奈,《傲慢與偏見》就是這麼戲劇化。我在爲某些小說情節發笑後,仔細想想誰真的敢說不曾帶有偏見看人呢?那偏見會帶來怎麼樣的後果呢?

首先我認爲偏見會影響自己的人際交往。在我們腦中一般認爲東北人豪爽大方不拘小節,上海人機靈聰明卻有濃厚的排外思想。然而如果我們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容易就產生認知偏差。比如說如果你的生活環境中出現了一個上海人,你卻懷着這種認知不去和他交往,可能就會失去一個很好的朋友。

其次,偏見可能會阻止自己和別人幸福的到來。這讓我想到了《非誠勿擾》。有一次一個男嘉賓上場後由於緊張語無倫次,舉止奇怪,慘遭所有女嘉賓滅燈。他們都是首次見面,女嘉賓根據男嘉賓一時的表現,就判斷其猥瑣、膽小、窩囊、沒氣質,最後選擇滅燈。女嘉賓並沒有深入地瞭解男嘉賓,就因爲偏見而把男嘉賓淘汰掉了,可男嘉賓在臺下也許也很大方、風趣幽默,只是因爲在臺上太緊張而已。這難道不是現實版的《傲慢與偏見》嗎?如果沒有達西的一次次幫助,伊麗莎白的慢慢了解,他們的結局也會是如此吧。

再往深處想,偏見有可能會給別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有一個社會實驗,請來了二十位路人假扮鍵盤俠,在手機上打出對所選嘉賓的第一印象。當時有一位嘉賓看起來很溫柔好像很沒有安全感,她介紹由於工作的原因通常是白天睡覺,晚上工作。評論牆上出現了“交際花”“夜場女王”等評論。評價結束後,真實情況是她是一位朋友很少的夜間看護。路人們一系列不堪入目的評價真的是很諷刺了。還好這只是一個實驗,那若放在現實中呢?她會理性面對嗎?她會從此抑鬱嗎?這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偏見多可怕啊,傷害自己更傷害他人,讓我們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吧!這就是《傲慢與偏見》教會我的。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3

此前看過書的簡介,經過細讀後更是別有一翻滋味。男主角具備了高富帥,女主角自然就得是一個有內含的灰姑娘。雖少了些人情事故,但也從書中不同性格的人物中看到了不同角度的愛情觀,從而讓人深思。

兩個主人公伊麗莎白與達西對彼此的態度上都或多或少的有過傲慢與偏見。在伊麗莎白眼中,達西是傲慢的,因爲他不屑與像她這樣無錢無勢的人說話,更瞧不起一心想把五個女兒都嫁給有錢人的媽媽,還有兩個愛慕虛榮的妹妹更是讓達西懶得理睬。所以伊麗莎白一家人都討厭他。而愛情這東西從無到有也是一種另樣的奇蹟。達西對伊麗莎白從不屑到愛慕也許連他自己也解釋不清吧。旁觀者清,我想就是因爲她在達西眼裏是個另類吧。她不像周圍其它女孩那樣圍着他說好話,也不會故意擺弄身姿來吸引他的注意,所以在上流社會待久了的他纔會注意她,對她好奇,纔想要了解她,因爲與衆不同愛上了她。這現在已是太多偶像劇裏用過的橋段了。好吧,我們回到故事。達西第一次向伊麗莎白求婚受到拒絕而深受打擊。於是他給她寫了封長信。伊麗莎白應該是從這封信開始對達西放下了偏見。信中解釋了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而後的幾次會面後,兩個人便冰釋前嫌,相互產生了愛慕。當然偶像劇嘛,怎麼會讓男女主角一帆風順呢!伊麗莎白的妹妹少不懂事,跟一個及不靠譜的人私奔了。而這個人當初還向伊麗莎白示過好,並且說過達西先生們的壞話,當然誤會早在那封信裏解釋過了。(天哪是好久沒有寫東西了嗎?好多字都不會打了。)於是伊麗莎白告別了達西回家幫助家裏解決這個讓人羞恥的事。哪怕和家裏人一起分擔一下憂愁也是一種精神安慰吧。

事情是伊麗莎白的姨夫幫忙解決的。當然這需要很多的錢,因爲那個及其不着吊的人欠了很多賭債。而那個不爭氣的妹妹卻被愛情充昏了頭腦。一味的沉浸在這注定不會幸福的美夢中。結局還算是令人滿意吧。後來伊麗莎白得知,是達西暗地裏幫忙,爲那個人還清了賭債,還答應每年都會給他一些錢做爲家境補貼,還給他找了個不錯的職位。好了,寫到這大家也都知道已到了偶像劇的尾聲了。就像所有的偶像劇結局都是圓滿的一樣,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哦對了,寫到最後忘了介紹伊麗莎白的姐姐了,她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把所有事情,所有人都想的那麼美好,從來不說別人的壞話,因爲所有人在她眼裏都是好人,書中她和達西的好朋友相愛,也成爲一段美好的佳話。還有一個妹妹也很有意思,也許是書看多了,總想把所有事情都理出個道理來。另一個妹妹年少時也有過不懂事,但是後來在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影響下也變得落落大方,後來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說中每個人物都描寫的很鮮明,閱讀的同時也時常與現在的生活和人物進行對比。此時此刻不禁想起了一句話“性格決定了命運”……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4

經常看小說,卻沒想過看名著。正能量的讀書活動讓我在學業結束後的閒暇時間裏對它們有了興趣。看到這個月書單的第一時間就告訴自己:我要讀《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19世紀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最著名的小說,原名《最初的印象》。故事圍繞小鄉紳一家幾個女兒的婚姻大事展開。其中以二女兒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感情爲主線,用伊麗莎白的幾個姐妹與好友的婚事作爲陪襯以襯托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

書中的女主人公性格活潑調皮,聰明機智,善於思考問題。由於她聽信了年輕軍官威克姆的讒言而對男主人公達西產生了偏見且因達西自身的傲慢讓她極沒好感甚至厭惡。經過一連串有趣的周折後,誤會終於得以消除,伊麗莎白對達西不再存在偏見,達西也在伊麗莎白的強烈言辭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克服了自己的傲慢,讓兩個年輕人重新認識最終走在了一起美滿幸福的生活。

它告訴我們:不管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應該存在偏見,都應該拋開一些片面的東西去客觀看待。網絡是個交際的平臺,我們在上面交友、關注着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打發自己的閒暇時光。可是有太多的營銷博惡意的散佈着別人的消息影響名人藝人在路人眼中的初印象,讓網民對名人藝人產生偏見,不看他給予別人的正能量,就只一味的謾罵誤解他的一舉一動,對名人藝人造成或大或小的傷害。我覺得這種行爲是極其可恥讓人討厭的,不說名人藝人也是人,有自己的生活,但是他給我們消遣,從各個方面爲我們帶來歡樂我們就應該心存一份感激,而不是因爲一些無意的錯誤就自動屏蔽他的好肆意的罵!

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不在當事人身邊,他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無法接觸無從瞭解,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存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隨便就被人引導,也不要存在偏見去看一個人一件事,客觀一點,有話說,可以,善意一點,畢竟與你無關,他也沒礙着你什麼。或許這也是爲什麼我看到這個書名就想要讀它,我想要從這裏證實我的觀點,確實也如此:少一些偏見,多一些心平氣和,大家都愉快。

同時,從夏洛特與柯林斯只有物質沒有愛情的婚姻、莉迪亞和威克漢姆把婚姻當做兒戲絲毫不考慮物質生活的婚姻與伊麗莎白與達西在愛情與物質兼具的幸福美滿婚姻形成強烈的對比,告誡我們樹立正確的婚姻觀:一段婚姻,不能只有愛情或物質,要全面考慮,只有兩方面都考慮到我們才能真正的獲得幸福。身邊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所以這也一直都是我的觀點。

都說:如果你沒瞎,就別從別人嘴裏認識我。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5

珍·奧斯汀的名著《傲慢與偏見》,其時空背景設定在十九世紀初的英國。書中拘謹的男主角達西先生,外在的表現是傲慢的代表;而很有自己想法的女主角伊麗莎白,則演繹了偏見一詞。

故事從彼此互相看不順眼,後來透過每一次見面時的“激烈溝通”,進而發現事實和自己先入爲主的觀念不同。然後男女主角終於各自改變外在的傲慢,放下偏見的執着,劇情急轉直下,演變成對彼此的欣賞和愛慕。書中一連串精彩的對白和戲劇性的情節,令我讀得廢寢忘食,捨不得放下書本片刻。

在人與人初認識時,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但是我們定論對方的“第一印象”真的正確無誤嗎?達西先生因爲在舞會上怠慢了伊麗莎白,導致她對他產生了偏見。加上後來有心人士製造出來的謊言,使得女主角對男主角的看法深信不疑。我們有時候不也犯了跟伊莉莎白同樣的錯誤,只看得見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柱嗎?

讀完了這本書,我發現其實傲慢與偏見是如影隨形的。當我們對某人有了偏見,對待他的態度就會不經意的表現出傲慢。而如果自己經常不自覺的流露傲慢的神情,則他人對我們的偏見也將隨之而來。當傲慢遇上偏見,結果就是互看不順眼,事事唱反調,對人不對事,甚至變成爲反對而反對……等等非理性狀況。頻道不同的雙方也很難有溝通與瞭解的機會。

別以爲我們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舉例來說,如果有轉學生來我們的班級,很可能因爲他對於新環境感到陌生,再加上不擅長與人交際或言談不當,而讓舊生誤會對方是自視甚高,或是態度傲慢。而這自以爲是,則容易轉成對轉學生的偏見。當傲慢遇上偏見的結果,往往就是因誤解而產生不可抹滅的隔閡。

要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唯有放下傲慢的態度,丟掉偏見的眼光,以同理心對待。透過互相溝通了解,才能認識真正的彼此。就像是書中的達西先生,雖然外表給人高傲,自大,目空一切的印象。但是內心卻是善良誠懇且願意放下身段的,其不固執己見的態度着實令人讚賞。

而伊麗莎白總是“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一點,也讓我佩服不已。因爲我自己在每一次的團體討論時,總是最安靜的一個。即使心中有不同的意見,也因爲害怕而不敢表達出來,這是我最應該學習的地方。

要了解一個人就不應該只看表面,而是應該和對方坦誠相待。不用刻意做出討好的行爲,只要表現最真的一面,纔有好的互動,纔是好的循環。如何與人和睦相處?應對進退如何顧全大體?待人接物如何不傷大雅?遇到摩擦或誤解時,如何表達才能化解疑慮?這本書點出的問題,值得深思,耐人尋味,而且是我們初中生必須要好好思考和學習的一門重要功課。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6

早在高中的時候就看過《傲慢與偏見》這本書,那是隻是覺得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愛情故事。可是現在再來看一遍這個電影,卻有另外一番很不一樣的感受。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爲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着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奧斯丁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家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爲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爲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爲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爲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爲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爲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爲,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從電影中可以看出,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在《傲慢與偏見》中,奧斯丁還寫了伊麗莎白的幾個姐妹和女友的婚事,這些都是陪襯,用來與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對照。如夏綠蒂和柯林斯儘管婚後過着舒適的物質生活,但他們之間沒有愛情,這種婚姻實際上是掩蓋在華麗外衣下的社會悲劇。

該影片中另一個感動的情景那就是伊麗莎白和她父親的對話。班納特先生並沒有象她的妻子那樣以金錢來衡量一個人,而是要伊麗莎白跟着自己的心走,並且鼓勵她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這在當時已經很不容易了。

伊麗莎白,五千金中最有才華的一個,她以自己的尊嚴詮釋了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個完美女神的寫照!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7

其實傲慢與偏見我是初中讀了一遍,高三的時候趁每天中午能讀一點又把它讀了一遍。時間隔了有點久,對具體事件順序的記憶可能有些模糊,但是這本書留給我的感動和思考大概還是有的。

其實刨去書中別的人際關係和故事什麼的,留給我印象最深也是最讓我感動的,應該也就是跟大多數人一樣,是達西和伊麗莎白的愛情,他們之間的愛情既不想伊麗莎白的妹妹那樣輕浮而草率,也不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樣平淡,索然無味,只是因爲彼此合適而在一起。其實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婚姻,都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樣,沒有愛情。

學生時代的愛情,雖然青澀美好,但是畢竟我們還處於一個三觀的養成期,生活沒有獨立性,未來還是一片迷茫和不確定,所以我覺得學生時代的愛情大多都會夭折了,夭折於對現實瑣碎生活的繳械投降,夭折於現實不像童話,不像偶像劇,夭折於我們對它不切實際的期待終究抵不過柴米油鹽。學生時代的愛情,多麼簡單,又多麼脆弱。最後能步入婚姻殿堂,步入婚姻殿堂之後又能經營好自己婚姻,繼續幸福下去的,多麼幸運,寥寥無幾。

爲什麼從夏洛特和柯林斯說到學生時代的愛情,其實我也說不太清楚,就是感覺步入社會之後,愛情不再有學生時代那麼純粹,很多人在一起不是因爲喜歡相處,而是因爲害怕孤獨,最後很多人就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樣,只是因爲彼此適合而結了婚,選擇和一個不那麼愛的人度過下半生。

我剛剛說的兩種情況,彷彿都沒有辦法在感情方面有一個很好的結局,但是我還是依然相信愛情的,我在這裏想歌頌的就是伊麗莎白和達西的愛情,其實我認爲在這本書裏面伊麗莎白纔是最值得我敬佩的人物,她寧願冒着一貧如洗孤獨終生的危險,也不願意嫁給一個既不愛她她也不愛的人,她因爲達西的傲慢而對他有不好的偏見,認爲他是一個高傲自大不尊重別人的貴公子,但她卻在跟達西的相處和交談中彼此都被對方的性格,談吐相互吸引,互生情愫。而令人慶幸的是,達西也終於正視了自己的內心,勇敢的放下身份尊卑,去表達他對伊麗莎白的愛慕,這在他們那個時代本就實屬不易。

他們兩個,一個傲慢,一個有偏見,但是最終都因爲愛情,一個放下了自己的傲慢,另一個也消除了自己的偏見,他們兩個的愛情無疑是這本書裏面最出彩最扣人心絃的部分,他們的愛情也不像伊麗莎白的姐姐和達西的好朋友那樣優柔寡斷,左顧右盼,而是在確定了自己的心之後就異常堅定,要將自己的愛情甚至可以說自己後半生的幸福、命運都要牢牢攥在自己手裏,只有他們自己才能做出選擇,別人都無法左右。

我想這纔是正確的愛情吧,在對一個人有深入瞭解之後,而不是見色起意,是兩個人真正靈魂的契合,而遇到之後,就要向無問西東電影裏說的那樣“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應該就是堅定地跟隨自己的內心吧,我相信世上一定會有一個人跟我們如斯契合,自從遇到他的那天起,凜冬散盡,星河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