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庖丁解牛讀後感範文4篇

庖丁解牛讀後感範文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庖丁解牛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庖丁解牛讀後感範文4篇

  庖丁解牛讀後感範文1

課文《庖丁解牛》是《莊子·內篇·養生主》裏的一則寓言故事。《養生主》主要闡述養生的要領和方法。莊子以刀喻人,以筋骨盤結牛體比喻人,以筋骨盤結的牛體比喻充滿着錯雜的人類社會。以爲不會操刀的人又砍又割,徒勞傷筋,又吃力又不討好;不懂道理的人處事損形耗神,勞累而無效。但是,若要保全刀刃,就要儘量避免切割筋腱骨骼;若要保養身心,則要避開社會的矛盾衝突。

課文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莊子繼承並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成爲戰國時期道家學派重要的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爲“老莊”。莊子的著作被列入《莊子》一書,他的散文有相當高的藝術成就,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想象奇特,構思巧妙,善於運用語言、比喻及誇張等不同的修辭手法。他把深刻的哲理闡述得格外精細入微,形象生動。若把莊子比喻成星星,那他便是夜空中那最耀眼的星星。此外,中國是屬於思想家的年代,而“天道自然,養生全身”這八個字,已向人們傳播着此思想。

《庖丁解牛》假託庖丁爲惠文君解牛的故事,闡述着莊周的“養生之道”,他的客觀意義已遠遠超出這個寓言主觀意旨。讀者從文章中除了能爲庖丁解牛的高超感到驚訝,還能領悟到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觀規律,只要反覆實踐,不斷的累積經驗,虛心向學,就可以像庖丁一樣,認識及掌握事物的規律後,可達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迎刃而解的高端境界。

這篇文章分成三個不同階段。首先,第一階段是讓讀者欣賞“解牛之美”,作者先闡述解牛的場面。接着,第二個階段是借用文惠君的讚歎和提問,說明庖丁解牛的技巧和方法,將庖丁的解牛細節一一生動的敘述。最後,作者比較了庖丁、良皰與族庖的階段。他運用這三個不同的階段體現了只有通過長期的解牛實踐,才能得到解牛之道。

總的來說,這篇課文——《庖丁解牛》讓讀者除了領悟到養生之道,還學習到通過如何不斷積累經驗,反覆實踐以提升自我的個人水準。大家都知道“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個簡易明瞭的道理。廚師的刀工需要時間磨鍊而成;飛機師也得進行培訓,自我的實踐與練習才能達到當飛機師的水準。凡事都有隱藏的精華在內,必須堅持信念,耐心地提升自己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並把自己推到更好的水準。

  庖丁解牛讀後感範文2

莊子在《庖丁解牛》一文中,詳盡的描述了庖丁爲文惠君表演解牛之術,令文惠君歎服,並從中悟到了養生之道的故事。

所謂“養生”真正之道,不僅是身體外部的鍛鍊,更重要的是心靈的純淨。在當今注重物質而忽視精神內在的現狀下,保持一顆純淨的心靈,何其難也!

工作壓力,生活負擔,對名、利、優越物質生活的追求,令人們奔波勞頓,疲憊不堪。在這種境況下,養心就顯得尤爲重要。經常將心靈的包袱放置一旁,時常清理清理心靈堆積已久的垃圾,暫且將世間勞形勞心之事拋開,心靈就會放輕鬆,明亮、暢快起來。養生與養心同時進行,方可達到莊子所說的養生之道。

《庖丁解牛》中另一層含義,便是遵循自然之道。世界萬物皆自然生成,按照一定的規律變化延續着,而作爲廣泛的自然界中渺小的人類,卻試圖根據自己的利益和要求改變自然、創造自然。殊不知這種自以爲是、有違天理的行爲給人類帶來了多少毀滅性的災難。近幾年來各種各樣的疾病、慘重的災害,不正是人類瘋狂掠奪,不尊重自然的結果嗎?

作爲人類自身也不滿足於自然之態,違反常理,不惜一切代價改變自己的外貌,從而弄巧成拙,給自身帶來很大的傷害,甚至是一生的遺憾。其實,殘月也是一種美,一種令人怦然心動的詩意美,一種自然之美。刻意去追求外在的完美,本身就失去了真實感,這種經過修飾的`美始終是虛假的,不會打動人,更無魅力可言。

尊重自然之道,將人類無止盡的慾望降到最低,我們看到的就不再是滿目瘡痍,也不會因爲自己行爲造成的後果而懊悔不已。

  庖丁解牛讀後感範文3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很多好書,有:《格林童話》、《最溫暖的感恩童話》、《勵志好故事》、《益智好故事》,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寓言故事》這本書!

《寓言故事》講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特別喜歡《庖丁解牛》這個故事。

有一天,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爲其宰殺一頭肉牛。只見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腳踩着牛,用膝蓋抵着牛,動作極其熟練自如。他在將屠刀刺入牛身時,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庖丁運刀時的動作互相配合,顯得是那樣的和諧一致,美妙動人。他那宰牛時的動作就像踏着商湯時代的樂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時所發出的聲響也與堯樂《經首》十分合拍。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覺看呆了,他禁不住高聲讚歎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術怎麼會有這麼高超呢?”庖丁見問,趕緊放下屠刀,對文惠君說:“我做事比較喜歡探究事物的規律,因爲這比一般的技術技巧要更高一籌!

看了《庖丁解牛》這個故事後,我體會到了許多事情都是需要多練,常練的,就像我們學習一樣,也是需要經常做習題來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我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也是感受特別深刻。上個學期我參加了市裏組織的”三獨比賽“中的獨舞比賽,通過反覆練習,我逐漸理解每個動作的意思,充分的表達了音樂所包含的情感,讓自己對舞蹈動作有了更好的理解,在跳舞的時候更加專注更加自信了。

我覺得我在遇到不熟練的事情時,一定會努力的練習,纔可以達到一定的目標。但是如果沒有好的方法,就會迷失正確的方向,達不到自己的目標!

不付出努力,是不會收穫好的成績

  庖丁解牛讀後感範文4

成語“目無全牛”、“遊刃有餘”都出於《莊子·養生主》中《庖丁解牛》一篇,且都用來形容技術到達極熟練的程度,而作者用那兩個本意指解牛技術熟練的成語來泛指任何技術的精湛。

想起這兩個成語,不免要牽涉到《庖丁解牛》一文本身文章借庖丁自述其解牛技術由“所見無非牛者”到“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給人們一個啓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觀規律,反覆實踐,才能積累經驗,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律譬如解牛,經過勤學苦練,就能做到“遊刃有餘”。

庖丁最初解牛時,“所見無非牛者”,也和常人一樣,並沒有什麼個性突出的地方;但是三年以後。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未嘗見全牛”,“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一把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足見庖丁解牛技術之高明。

倘若庖丁不勤學苦練,或者一味練習而不講究方法,不“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那麼,他仍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廚師,也必“月更刀,折也”。

故庖丁之所以能夠遊刃有餘有多層原因;其一固然是庖丁刻苦練習解牛技術;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是他在實踐的過程中摸索出解牛的規律,“批大,導大”。如果單有苦練,而不尋出其一般的規律,就不可能成功。

解牛需要找出其中的規律,做其它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任何事物都有一般的和特殊的規律。不管一般的還是特殊的,只要找出這種規律,並且掌握規律,再要辦這類事或認識類似的就容易多了。然而尋找規律並非輕而易舉的事。庖丁從“所見無非牛者”到目無全牛,歷時三年,解牛數千。纔到達遊刃有餘的地步。這說明,要掌握事物的規律務必透過超多練習,反覆實踐,從,而積累經驗,找出規律。

我於是想到,某些報刊上說學習數學要少做習題,多總結。對此,我有些異議。所謂總結,就是總結經驗;但沒有實踐哪來的經驗呢?當然所謂的多做習題不是搞“題海戰術”,就應適當挑選不同類型的題目都做做。做好後再想一想,找出解這類題型的一般方法,這就是尋找規律——以後如再遇到同一類型的題目就不至於束手無策,但中假如不適當多做一些習題,總結的經驗,畢竟印象不深,談不上學好數學。

總之,要苦練,更應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