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高中生讀《最好的我們》讀後感範文

高中生讀《最好的我們》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導語:八月長安小說《最好的我們》主要講了耿耿因爲爸媽離婚,使她變成學渣少女。初三的努力讓她竟然考進重點高中,雖然功課擺尾,但同桌學霸餘淮使他依然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兩人感情萌發。高考兩人失去聯繫,七年後,兩人意外重逢。

高中生讀《最好的我們》讀後感範文

  《最好的我們》讀後感

那天看完《最好的我們》的時候已經深夜了。

睡不着覺,百無聊賴的刷微博。

看見一條提問,大意是:

“你中學時候喜歡着的那個人,現在怎麼樣了?”

也許是受不了這種溫情脈脈腔調吧,所以我立刻很利落的翻了個白眼,陰陽怪氣的說:

“還活着吧!大概。”我忍不住爲時光裏的某個人,下着不懷好意的註腳。

然後,我發現我最好的朋友20分鐘前在轉發,她寫的是:

“結婚了。”

就只有這三個字,典型雙魚的她沒有貼平常那些愛撒嬌的表情:淚眼汪汪裝可憐的表情,或是攥着拳頭紅笑眯眯的表情。

語氣平靜,好像只是在這樣的夜裏碰巧想起了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

我盯着這個“結婚了”看了一會兒,腦海中浮現起她一向沒脾氣的臉。

然後我起牀把書收好,睡覺。不再耿耿於懷這個結局。

我並不是討厭它啦。

只是有點糾結,因爲那個高中時代平凡的耿耿實在太像我自己了。

結局太傷感,我怕跟着難過;結局太圓滿,又怕一切變得太好,她就顯得不那麼像我了。

長大以後,餘淮總算肯對耿耿大發慈悲的點了一下頭:

“我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日子過得跟流水賬似的,反應過來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說得那麼靦腆,連一個和喜歡打擦邊球的字眼都沒有,可是耿耿卻哭了。

看到這裏,我忍不住想:

作者也許終究是一個溫柔的人,你看得出她似乎一度非常努力的在猶豫、在剋制。

她讓餘淮頻頻的受挫,讓耿耿迅速的成長,距離好像越來越遠,卻最終沒有捨得讓他們分開。

雖然,她在很多時候說得好像,她也控制不了什麼未來,他們只是暫時在一起一樣。

可是你看餘週週,我曾經以爲林楊也許只是她人生裏一個擁抱,結果他們後來真的變成了坐在家裏打紅白機的林氏夫妻;

還有滿懷心事的洛枳,我也無數次的拜託她甩掉不討喜的盛淮南,頭髮甩甩大步的走開,結果她還是爲他穿起嫁衣,用那場“誰也不知道”的暗戀,換了一個“全世界都知道”的.結局。

分文理科的時候,餘淮對耿耿說,他曾經想過如果耿耿真的學不來理,他也可以去學文,反正他學文也學得比她好。

這是整本書那些似曾相識的段落裏,我覺得還原度最高的一句。

是的,我也聽過,幾乎是一摸一樣的原話。

然而不同的是,對方沒有餘淮的認真,我也沒有耿耿的勇氣。

所以,我後來毫無疑問的學了文,數理化一如既往得爛到高三。

爛到什麼程度呢? 最好的我們

那一年,只是高考前的理綜合考試,就折磨得我快瘋了。

這時候是那個人對我說:“沒事,我傳答案給你。”我膽小,心裏想着那可是全市統考,害怕被抓到就沒資格參加高考。

我不敢欠這個人情,他卻輕輕鬆鬆的說:“不要緊,我也擔心文科過不了,你考完把文綜的答案也發給我就是了。”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自己是怎樣一邊趕時間做試卷一邊戰戰兢兢的抄了他給的理科答案,又是怎樣視死如歸的記下文科答案,然後光速衝出教室傳了答案給他。

走出考場,看着他傳來“收到啦,謝謝。”的那一刻,悲喜交集,彷彿自己總算成爲了一個有用的人。

可惜的是,成就感總是來的很短暫,還沒走到校門口,就發現他和一幫哥們兒早就在那勾肩搭背,聊得不亦樂乎。

我那一刻才忽然想起,這傢伙說過的,他學文也學得比我好。

對,硬要說爲什麼耿耿身上要承載我這麼多莫名其妙的投射的話,那無非就是,我也曾經遇見過一個“餘淮”。

不但遇到過,後來還真的在一起過。

然而,那也正是我最羨慕耿耿餘淮的地方: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裏遇見,又用自己最好的時候重逢。

中間的那些空白,他們用來成熟、成長、變得美好溫柔,利落舒朗。

然後等到不再迷惘焦慮,有智慧瞭解自己要什麼。也不再軟弱閃躲,有肩膀可以去承擔自己的選擇的時候。

他們轉過頭,透過漫長的時光,看到的是牽掛一如從前。

於是這樣的再見,不用以沉默以眼淚致意,而是起承轉合,一切剛好。

被偷走的那些年,其實一分鐘都沒有被浪費。 最好的我們

八月長安在後記裏說着畢業快樂,而每一個把自己代入1517中間一員的讀者,都在振華的校園裏,朝着不同方向揮別自己的青春。

我想到那些在書評區和微博裏對着作者嬌嗔的留言,我看到她們才知道:

原來那些年裏,全世界臉不夠小,眼睛不夠大,頭髮不長不短髮梢捋不直,腿粗其實跟穿不穿秋褲沒關係,永遠學不好數學的妹子們,都覺得自己是耿耿。

而那些大驚小怪、獨一無二的故事,也許都只是平凡無奇的標準配備而已。

現在,是一個週末的夜晚,我手邊是加了一整天班才整理完畢的公司文件,我盤膝坐着,臉上敷着防輻射的面膜,電腦架在腿上,這是一個現實的人生裏相對真實和放鬆的我。

我坐在牀上,心裏想象着自己站在無數剛看完這本書的“耿耿”中間,腳下是操場的草皮,眼前是升旗的主席臺,忽然被點上去發言,我要說什麼呢?

“我想,我已經能夠感覺到,自己在過着大人的生活了。穿着高跟鞋,拎着造型正經的包包,手忙腳亂的會議和報告,沒玩沒了的文件、PPT,在烈日下卷着袖子和大老爺們兒一塊搬貨,在貨車裏和不會講普通話的司機大叔聊天遞煙……這一切和我期待的生活有太大的距離,但卻一點都沒讓我活得很憂鬱。相反,我感覺到心裏有種平靜,不再自由卻很自在,不再任性卻很踏實。”

“而且,這樣的生活也沒有強迫我放棄任何自己喜歡的事,一直不曾停止的在看電影,把玩山口山的經驗畫成素描本上幼稚的漫畫,開始厚着臉皮向用過我稿子的一些雜誌推銷自己,珍惜每一次可以寫東西的機會,把稿酬放在同一張卡里,數額可憐,可是每次去銀行都有種滿足感。”

“我很喜歡現在的我,可是在我心裏,我最好的時光,永遠都留在當時的青春裏,雖然平凡,可是正是在那裏遇見的人,看見的世界,才讓我有了現在‘更好’的模樣。”

“餘週週說,萬事勝意的意思是:所有的事,都比你期待的,還要好一點點。就只有一點點。”

所以,但願這世上所有平凡過,也最好過的“耿耿”和“餘淮”,一如既往,萬事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