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浮華背後有感

讀浮華背後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美,是一個永不陳舊的話題。生活中,人們不惜一切地追求美麗。女孩子爲了美,臉上塗滿了厚厚的化妝品,眼眶上畫上了深黑色的眼影;男孩子也不例外,他們將頭髮染得五顏六色,穿上寬大的衣服……作爲一個女孩,我也毫不猶豫地跟上去了。

讀浮華背後有感

我的美麗在不斷地增加,但似乎某些東西卻在不斷地流走,然而我不在乎。直到有一天,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遞給我一本書,我才頓悟。

浮華背後是它的書名,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農家女孩爲了擺脫貧困的家境,毅然選擇了當一名藝人。憑着一張漂亮的面孔,她的事業如日中天。然而歲月不饒人,最終在時間的通道上,她只剩下一臉的滄桑與哀嘆。

“走在悽清的晚風中,沒有人記起她曾經風摩一時,只有一個擦肩而過的孩子說‘媽媽,她很醜。’”這是文章的結尾

那麼,到底什麼是美?是唐朝時代臃腫華麗的楊貴妃?是曹雪芹先生筆下弱不禁風的林黛玉?還是站在T形臺上擁有纖纖細腰的頂級名模?她們都美麗,並且以其驚豔的美震驚一時。但至今又有誰能記起她們怎樣美麗過、怎樣風光過?她們都擋不住迎面跑來的歲月,時間會抹去她們對生命強加的濃妝,掏空她們的輝煌,只剩下一個殘缺的靈魂,面對鏡中不復往昔的容貌,她們惟有悽然一笑。

作者在後記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只有被人們永遠銘記它的本質與內涵的東西纔是真實的美。”

我不禁啞然失笑,爲自己的無知而笑。重新打量着一身奇裝異服的自己,才發現:原來我的美麗沒有增加過。在我放棄堅持,放棄課桌上專著的自我,放棄球場上永不言敗的精神,放棄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我已經丟棄了美麗。

最後,帶我走出醜陋的就是手中的書本,是藝術改變了我。在潮流的盲目沖刷下,能經受住一切考驗的是這一塵不染的精神糧食。它們是心靈共鳴的產物,不需要包裝,不需要修飾,就能發出奪目光彩。它們駕御於時光之上,直至千百年後的今天,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依然響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給身處困境的人以激昂的鬥志;李白的行路難依然在我們的口中抑揚頓挫,給正在前進的人以鼓舞和希望。這一種美麗與生命同驅。

甚至有種美麗高於生命,是生命的昇華。在哪個月光朦朧的夜晚,靈性至極的黑白雙鍵撞擊出生命的悲壯;在那滾滾東流的烏江邊,奔騰涌動的江水築起一座不朽的豐碑……至善至美的人格精神點燃了歷史的火炬。斗轉星移,在面向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我們卻始終深深折服於面對刀槍,不肯倒下;面對嗟來之食,不肯低頭;面對成功,永不驕傲的人格魅力! chr()chr()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