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教育與美好生活有感

讀教育與美好生活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教育與美好生活》是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的著作, 幾乎沒有一個做教育的不會被書名所吸引,我也不例外。教育怎樣與美好生活聯繫?每天都幹着教育工作,自己似乎都說不清楚,教育真會帶來美好生活嗎?帶着疑問與好奇讀完了這本書。讀罷,最直接的感受是很爽,很受鼓舞,這纔是教育,如果我們這樣做教育,教師和學生的美好生活都會開啓的。

讀教育與美好生活有感

人生的一個真諦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樂趣。羅素認爲,人們接受教育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享受美好生活的過程。他一直主張“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權威與紀律的伴隨下,儘可能多地給予兒童個人發展的自由,並按照自由的精神來行使權威與運用紀律。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學生自身幸福的立場上,“努力幫助兒童獨立思考和獨立活動,從而使他們能解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的各種問題。”每個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慾,解決問題的慾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條件,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

我們現在的教育有考慮過學生的幸福體驗嗎?教師備課往往只是關注知識的設計與傳授,課堂上也很少關注學生求知以外的需求。高中的學生有幾個能說自己學習是幸福的呢?家長在全力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保障之外,幾乎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體會。試想,如果我們本着“教育帶來美好生活”的理念去思考教育,做教育,從孩子的視角,從孩子的層次去設計課堂,傳授知識,結果會是多麼溫暖。沒有幸福體驗的教育,也許能夠培養出高分的學生,但絕對培養不出能夠讓幸福良性循環的人生。

高中教師爲了學生的“大學夢”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付出,教師們喊“累”;孩子們每天在教室坐十幾個小時,孩子們喊“累”。現在有幾個孩子能說我因爲學習的樂趣而喜歡呢?學習除了考上理想大學,還有什麼意義?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和能力去思考學習對於自己的真正意義。他們以及家長,甚至全社會可能就是簡單的認爲,考上大學就是最偉大的目的,考上名校的話,這個孩子就是最優秀的。事實是這樣嗎?

羅素在書中還提出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培養人的理想品性。這種理想品性包含了四種基本元素:智慧、勇敢、敏感以及活力。勇敢對於克服種種困難、障礙,樹立一個人的獨立性,鑄就人類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敏感對於匹夫之勇有補偏求

弊之功,但是必須適度,敏感的理想發展形式是同情,儘管世上不缺純自然的同情,但這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發展使其擴充到更高的層次和更廣的範圍。活力是一種生理而非生物素質,更是一種人類心理素質,它能使人情緒飽滿而睿智,增強人們對外部世界的興趣,理想品性的最重要一項是智慧。沒有智慧,我們這個複雜的現代世界就就沒有了有別於動物世界的基礎,更不用工業文明的存在。智慧能使好奇心得到充分發展,但好奇心要轉變爲真正的知識,要想使知識富有成效,就必須與正確的求知方法相結合,需要養成觀察的習慣、相信知識的可能性、耐心、勤勉以及敏感、勇敢等品質。社會的良性發展,需要一批又良知和責任的社會公民,羅素提到的四個基本元素,教育中我們重視的只有智慧,或者還成不稱不上智慧,只是知識。

“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爲不平凡的人。”我們應該深信教育的力量, 努力發揮真正教育的力量,讓教育變得有樂趣,有智慧,有生命力,這種教育下培養出的學生的內心將會充滿着“生命、希望和喜悅”,引領學生走向美好生活,我們做教育的也就享受了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