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人曲後有感

讀人曲後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人曲》這本書是一部以青春和生命爲代價寫就的沉甸甸的作品。作者嚴祖佑,是新聞界元老、全國政協委員嚴獨鶴之子,名門之後、天之驕子,卻在大學畢業前夕突遭逮捕,在手銬聲中告別了學生生涯,從此與世隔絕,失去自由之身,“成爲一個消失的人”。這本書便記述了嚴祖佑蒙冤十四年期間特殊的經歷和所見所聞,描繪了衆多有着不尋常的人生軌跡及歷史背景的人物在迥異於正常人的環境中困頓悲哀的狀態和扭曲異化的人性

讀人曲後有感

初讀這本書,便被書中描繪的作者在上海第一看守所的所見所感深深地觸動了。“由於長久曬不到太陽的緣故,這裏的每一張臉都毫無例外的白得出奇。這是一種沒有絲毫血色的慘白和灰白,你甚至難以判斷究竟是不是一種病態——如果病態也是一種生命的象徵的話……黑白分明的眼珠一動不動地看着你,但你在他們的眼中卻看不到任何東西,空空的,沒有一點一滴的喜怒哀樂”,這便是嚴祖佑在218監室第一眼看到的景象。沒有絲毫血色的慘白和灰白的臉,黑白分明卻沒有一點一滴的喜怒哀樂的眼睛,這是另一個世界的人,是作者從未接觸過的人。這些人在漫長、艱苦而看不到盡頭的囚禁生涯中內心的委屈憤懣都已沒有了,只剩下麻木悲哀,以及心底最深沉最本能的一個念頭,要活下去,要活着出去。他們唯一剩下的就只有那可憐的一丁點維繫生命的飲食,那一口永遠吃不飽,因而時時刻刻心嚮往之,夢魂系之的飯菜。後來他們發現了一個突破規矩的機會:有了病,只要經過醫生批准,可以讓家裏送葡萄糖、魚肝油,原本作者對魚肝油的腥味十分敏感,即使是滴劑,聞到也要噁心,可等到母親爲他送來了魚肝油時,他在獄中長久忍受飢餓,對“能吃的東西”的渴望便毫無掩藏地表現出來。“我將一粒膠丸放入口中,用牙齒咬破膠囊,一股濃烈的魚腥味,伴隨着一縷油脂,流入我的喉嚨。那腥味早已不再令人作嘔,相反,卻是如此腴美、甘甜,即使只有一點一滴,也真是久旱逢甘霖呀”,這般的迷醉、享受,讀來卻更加令人感慨不已,心酸不已。

幾經輾轉,作者到了軍天湖農場進行改造。到農場的第一天,老場員們爲他們舉行了一個歡迎晚會。在晚會上,一向少言寡語的人表演起節目來也是笑逐顏開,洋溢着歡快的神情。但當臺下的作者與他們四目相對時,卻看到莫名的恐懼:無論他們的肢體語言如何誇張,無論他們臉上的表情如何激動興奮,但有一個地方仍然是冰冷的——他們的眼神。這與作者先前在上海第一看守所的經歷很類似,那些人的眼神都是空的,彷彿裏面什麼也沒有。沒有歡樂,甚至沒有悲哀。連悲哀都沒有了,這是多麼可怕而可悲的事實。那些人經歷了太多由外界強加的虐待與酷刑,卻對前來向自己實行專政的人,如此“熱烈擁護”,並且視作“親人”,這纔是一種真正的悲哀。正如作者所言,國外有的宗教著作在描繪地獄的景象時,是這樣寫的:在地獄的上面幾層,充斥着靈魂的哭泣和哀號,然而在地獄的最底層,卻是死寂無聲的,連哀號和哭泣都被扼殺了。如果真有地獄,那地獄的最底層,也許不僅不存在哭泣和哀號,而且還會有花朵,有歌唱有笑容;但那是失去生命的死滅的花朵,是木乃伊的歌唱,是冰冷的沒有一絲熱氣的笑容。

讀這本書,看見了一羣人,一羣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環境中被扭曲、被異化的人,瞭解了那個混亂黑暗瘋狂的時代。作者說,他只想爲那個時代留下一點記錄,爲了曾今存在過的這一段歷史不至於被湮沒。而他也用他的力量,留住了真相,讓我們沒有親歷過這段歷史的後來者都能知道,有過這樣一羣人,在這樣的處境下,過着這樣的生活,也因此,以後再也不能重複這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