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童年有感:萌芽

讀童年有感:萌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第一次在那厚實的書架上抽出《童年》,就被那封面上的插圖吸引了。一幢豪華的紅瓦房子前,有一位男孩,他那沾了泥土的稚嫩的臉上,有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堅定力量。

讀童年有感:萌芽

《童年》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它以“小市民”們庸俗自私、空虛無聊,揭示了沙俄專制的黑暗和罪惡。

小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寄養在外公家。而外公的殘暴、黑暗、虛僞讓他不解,只有慈愛的外婆像天使一般,籠罩着他一次次搬家,讓他結識了人生裏的許多匆匆過客。儘管他的生活充滿了壓抑,但總有那麼多令人愉快的事。隨着外公家的愈加落魄,他那苦樂交織的生活也一點點逝去。

最初的那些日子,阿廖沙的生活是一片陰暗,三歲的他在這陌生而又緊張的大家庭中,顯得綽綽有餘,而這個大家庭對於這位不速之客,並沒有太多的熱情款待,而老頑固外公卻時不時的找藉口讓阿廖沙捱打。面對大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拳腳相加,讓幼小的他很不理解。現實與幻想的差距,讓小小的他變得堅強、正義。外公的不幸遭遇與逐漸成功讓他同情感慨。喪父的讓他大爲吃驚。在他的世界裏,上帝已不再是上帝,而是一位心靈的傾聽者,他總是站在最上方,俯視這個世界。當然,上帝也不只是一位上帝,他更是人的靈魂,有至高無上的,也有罪惡的。在歲月的磨礪下,阿廖沙學會了很多很多,生活的墮落讓他體會到了下層人民的艱辛,更讓看清了是非面目。我至今還記得那句話:我要先殺死他,然後再殺死我自己。這是一位年僅十歲的小男孩所講出的。同伴們的嘲笑,教父的嫌棄,並沒有讓他放棄自己的生活,而繼父對母親的殘暴卻讓他忍無可忍。漸漸的,他懂了,由原本的無知變得懂事。有幸他遇到了無數的上帝,使他的心中開始萌芽。

小阿廖沙的遭遇時無數俄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或許那個年代已不被人所記憶,但阿廖沙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去學習。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需要他有一個艱苦的童年,但擁有一個艱苦童年的人,必定會有一段不一樣的感悟。

上帝賜予了我們不一樣的命運,他砸開水晶球,拋向人間,有的人見到了幸福,有的人只撿到了痛苦。然而這些都是我們珍貴的財富,不一樣的人生感悟,體驗,就會有不一樣光彩。幸福是靠自己用雙手創造的。在那個時代,不幸就是節日,鬧火災就是娛樂,在空洞的面孔上,連傷痕也成了一種裝飾。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想要創造出幸福,也並非易事,書中的阿廖沙,卻擔起了這份厚重的責任。

由此又不得不讓我回憶起美國現任總統。或許很難想象,幾百年來都受到白人歧視的黑色人種,也會登上美國政權的最高寶座。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量,回首他的心路歷程,宛如一部生動的勵志教材。對於他的青少年時代,,閃光之處並不多,相反,放浪的生活曾將青年時代的他推向吸毒的懸崖。這顆不被人注意的種子,終究還是從石縫中抽出小芽,開成一朵成功的花。我們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或者說那是你的夢想,但爲什麼不去嘗試呢?成功總是需要經歷無數的失敗,彩虹總是在雨後出現,這就是這個世界的邏輯。

還記得春天時,野花上那繽紛的蝴蝶嗎?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它不惜自掘墳墓,在繭中掙扎,才蛻變成如今的蝴蝶。事情總是有那麼不完美的一面,這個世界也沒那麼多公平。給你一條路,你別無選擇,命運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儘可能的改善命運。我想,每一條路的盡頭,都是滿滿的收穫,只是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走下去。

成功的花,它的芽是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