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導語: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1】

成年的魯迅是戰士──“沉着,勇猛,有辨別,不自私”,而成長爲這樣一個戰士,首先是需要人性的底蘊的。雖然這“人性的底蘊”難以說明,是孃胎裏帶來的?是環境培養的?但,這底蘊是確實存在的;對於魯迅之所以是魯迅,也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熱愛自然的天性。換句時髦的話說,是浪漫的天性。

現今,城市裏的孩子已經幾乎不可能體會到魯迅幼時的歡樂了;而說起童年樂事,哪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沒有一籮筐呢?百草園中的蟋蟀、何首烏,美女蛇的傳說,又何曾異於我們穿着露屁股的短褲(那一定是在樹枝上刮破的)下河摸蝦、上樹捉鳥呢?那別了“野孩子生活”的入學,那聽老先生抑揚頓挫地朗誦,“我便疑心那是極好的文章”,又和我們既因留戀“捉蝌蚪”的生活而逃學,卻又要享受讀書識字在父母面前“顯擺”的快樂心理有何不同呢?

只是,城市裏已經消失了這夢境一般的兒童樂園。

成年的魯迅是一個戰士,一個不偏不倚的、浪漫的戰士。戰士不總在衝鋒陷陣,戰士更懂得享受生活,享受美好的回憶。

所以,把這美好的回憶童年的文字和“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聯繫起來,真是有些莫名其妙。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2】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

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3】

讀完魯迅先生的這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百草園的快樂與三味書屋的枯燥。

百草園是作者童年時代的遊樂園,在那裏有享不盡的快樂:在那裏可以盡情地捉螞蚱,摘桑椹,抓蛐蛐斑斕和蜈蚣,最有趣的是,他可以聽媽媽講故事:“從前,有一條蛇......”。冬天的百草園雖然有些乏味,但也是充滿童趣的,可以堆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

三味書屋裏,老師是嚴厲的,他不希望學生做與學習無關緊要的事;他還是一個好心腸的人,就算學生在他講課的時候偷偷跑出去玩,他依然不會懲罰他們,只會催促他們趕緊讀書;他是一個癡迷於讀書的人,在讀到最好的文章時他總會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從這裏看來三味書屋也充滿了童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語言優美,還能時不時地勾起讀者對童年的回憶,真是一篇令人叫絕的好文章。

魯迅先生寫百草園以樂爲中心,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裏是枯燥的、無趣的。我從小出生在城市裏,沒有像魯迅先生那樣的百草園,只有假期時偶爾才能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雖然現在時代發展了,但社會競爭也更大了,家家的孩子都比着上學習班,都比着上哪所好學校,跟過去的孩子來比,我們少了很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