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500字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於2003年出版,連續兩年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追風箏的人讀後感500字,我們來看看下文。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500字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500字一

在我看來,第一流的小說必須具備一個特質:情感的真實。

具備這一特質後,一部小說的情節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誕,讀起來都不會有堵塞感。

因而,錢鍾書的《圍城》未被我列入第一流的小說,因爲小說中一些關鍵情節的推進缺乏情感的真實,譬如"局部的真理"勾引方鴻漸、唐曉芙愛上方鴻漸和方鴻漸愛上孫柔嘉,這幾個情節中的情感描繪都缺乏真實感,讓我覺得相當突兀。

相比之下,美裔阿富汗人卡德勒·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就具備"情感的真實"這一特質。

這部小說講的是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爾是少爺,而小他一歲的、天生便是兔脣的哈桑是僕人,他們都失去了媽媽,阿米爾的媽媽生阿米爾時死於難產,哈桑的媽媽則在哈桑出生幾天後跟一羣江湖藝人私奔了。這兩個男孩吃一個奶媽的奶長大,擁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誼。然而,當哈桑爲捍衛阿米爾的榮譽而被人**時,阿米爾卻選擇了逃避。不僅如此,阿米爾還設計將哈桑驅逐出自己家門。後來,已移居美國併成爲知名小說家的阿米爾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邊是阿米爾父親的好友拉辛汗,他說哈桑已死,他要阿米爾回阿富汗,要他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從戰亂中的阿富汗帶出來,不僅是因爲他以前辜負了哈桑,還因爲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弟弟……

在胡塞尼的這部小說中,高潮一個接一個,但不管情節多麼令人震驚,它們似乎都是可信的,因爲伴隨着的細緻的心理描寫會令你感覺到這一切的發生彷彿都是必然。

例如,小說末尾的一個高潮——11歲的索拉博的自殺,看似離奇,但假若你沉到索拉博的世界裏,站在他的角度上,想象你便是他,那時你會明白,自殺是這個遭受了太多磨難的小男孩再自然不過的選擇。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500字二

雖然這本書曾經被"快樂大本營"裏宣傳過,但是今日,我還是忍不住要向大家介紹起這本書來,因爲它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本書作者是卡勒德·胡賽尼,他在1965年生於喀布爾,後隨父親逃往美國。《追風箏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說,具說本書裏有他的自傳。書中主要講了12歲阿富漢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的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次追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偷盜的事情,是阿米爾乾的,哈桑不忍心看到他受懲罰,雖然明知道他背叛了自己,還是與往常一樣,替他頂了"罪名".在被冤枉的情況下,哈桑最終還是走了。是阿米爾逼走了哈桑,使阿米爾非常自責。在爲哈桑盡最後一點心力時,卻發現了一個驚天謊言。在最後一次的追風箏比賽中,阿米爾回想起了哈桑。張開雙臂,迎風而跑。追吧,孩子,這次是爲哈桑而追……

讀完這本書,哈桑的忠誠讓我感動,同時還有他們的友誼。即使是主僕關係,即使是阿米爾背叛了他,可是哈桑的忠誠仍然不變,寧願自己吃苦也要守護"我".

"爲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多次出現在這本書中,可我每每讀到這兒時我都會深受感動,是啊,這一句短短的句子裏包含了多麼深的含義啊!這不僅僅是哈桑對阿米爾的忠誠,更是哈桑對阿米爾的信任。

其實,文中的風箏不僅僅是指的本意,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於阿米爾來說,風箏隱於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爲健全的人。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隻風箏,不管它的意義是什麼,它總讓我們勇敢的去追。

合上這本書,我不得不閉上眼睛仔細斟酌一下書中的精華所在。作者用細膩的寫法寫出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雖然沒有直接說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但是通過描寫,更加加深了我們對這本書的印象,看上去輕筆淡描,卻令人回縈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