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呼嘯山莊》讀後感四篇

《呼嘯山莊》讀後感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呼嘯山莊》讀後感

《呼嘯山莊》讀後感四篇

這是一個愛情和復仇的故事。《呼嘯山莊》通過三十多年的時間跨度,敘述了恩肖和林敦兩家兩代人的感情糾葛這樣一個錯綜複雜。驚心動魄的故事。

呼嘯山莊的主人,鄉紳歐肖先生帶回來了一個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他奪取了主人對小主人亨德雷和他的妹妹凱瑟琳的寵愛。主人死後,亨德雷爲報復把希斯克利夫貶爲奴僕,並百般迫害,可是凱瑟琳跟他親密無間,青梅竹馬。後來,凱瑟琳受外界影響,嫁給了畫眉田莊的文靜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憤而出走,三年後致富回鄉,凱瑟琳已嫁埃德加。希斯克利夫爲此進行瘋狂的報復,通過賭博奪走了亨德雷的家財。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兒子哈里頓成了奴僕。他還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進行迫害。內心痛苦不堪的凱瑟琳在生產中死去。十年後,希斯克利夫又施計使埃德加的女兒小凱瑟琳,嫁給了自己即將死去的兒子小林頓。埃德加和小林頓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終把埃德加家的財產也據爲己有。復仇得逞了,但是他無法從對死去的凱瑟琳的戀情中解脫出來,最終不吃不喝苦戀而死。小凱瑟琳和哈里頓繼承了山莊和田莊的產業,兩人終於相愛,去畫眉田莊安了家。

夢魘。噩夢,沒有城市,工業,時尚。只是荒野,田莊,嶙峋的石,在曠野上飛奔的愛,撲朔迷離的眷戀,交雜無續的恨。希刺克利夫與凱瑟琳歐肖的愛情足以用“癡”來形容。陽光,甜蜜,歡笑不是他們愛情的主要,而陰鬱仇恨誤解怨憤交織混雜成爲他們愛的主色調,造就他們近乎瘋狂的愛。

在文中艾米莉特意營造出詭異的夢魘般的誇張氛圍。有些情節似乎帶有非現實世界的蹊蹺神祕。靈魂,囈語,幻象,噩夢使故事有了傳奇色彩,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最深的迷戀,最癡的執著,最痛苦的掙扎。風雨,暴雪,黑夜,自然的野性與人物激盪的情懷相得映彰,荒涼的曠野深遠多變,陰鬱悲愴,突顯了人物性格,展現來自人性的深沉之愛,讓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樣野性無常深邃無邊的愛深入人心,強烈的撼動着人的靈魂。

在愛與恨的交織中描繪出了希斯克利的矛盾性格,但是《呼嘯山莊》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達到復仇目的而死告終的。他的死是一種殉情,表達了他對凱瑟琳生死不渝的愛,一種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愛的追求。而他臨死前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報復的念頭,表明他的天性本來是善良的,只是由於殘酷的現實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變得暴虐無情。這種人性的復甦是一種精神上的昇華,閃耀着作者人道主義的理想。

在愛與恨的選擇中,希斯克利夫不是個悲劇,無法想像,當他陷入對往事的回憶與對凱瑟琳的嚮往時,他是多麼得痛苦。但最後的他是幸福的——當他笑着死去時——他也應該由恨而得到了解脫。

山坡上有三座墳墓:凱瑟琳在中間,一邊是林頓,一邊是希斯克利夫。

這便是對愛與恨最美的詮釋。

《呼嘯山莊》讀後感二

曠野,西風,遠處的城鎮,折的雜草,崎嶇的地形,蒼涼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艱辛的奔波,寂寞的歲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沒有榮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裏――夢想夭折,飽嘗世事無常,造化弄人。這位才華橫溢而早逝的女子絕不會想到,她死後,自己唯一的小說《呼嘯山莊》會被後人譽爲“最奇特的小說”且成爲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絕色異彩的一粒寶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麗動人的光彩使無數讀者爲之折服,深深驚歎於它非凡的藝術魅力。

初讀此書,完全出於好奇。好奇原由來自於模糊記憶中一部老電影的片段。看那電影時年紀尚小,換頻道瞎混時間無意看到電影頻道正在放的這部片子。那個鏡頭把我嚇住了:背景是窗外極空曠又猙獰的凸凹不平的荒野,風呼嘯着高高掀起窗簾,一個長相奇特的男子半跪在地上,和一個看上去極虛弱的女的相擁而泣,悲慟之狀感天動地,說的一些話也是可以使人肝腸寸斷,悲至極點的一類,氣氛很是壓抑;音樂又深重,如濁水,迴旋着淤結住,流不開化不了的讓人喘不過氣來。整個畫面多少有點怪異的感覺,甚至讓人產生顫慄的恐懼感,彷彿有無形之手詭異的伸出來扼住了咽喉,使人窒息。很自然的我掃了眼片名,頓時覺得那名字也怪,叫什麼《呼嘯山莊》。就着孩童豐富想象力和自以爲是的理解力,我當場對片名作了想當然的幾種解釋,――現在看了書才知道當時全是曲解了――對於這個有怪怪的名字的稀奇古怪電影我興趣不大,轉而換臺尋動畫片去了。可那魅影般的印象卻再也揮之不去,縈繞記憶深處至今日。讀了原著,憶起那個鏡頭,才覺得那片子把味道拍得很濃,很真實,很到位。天性愚駑,書中個別文字其中的深意一時未能領會,可那栩栩如生的描寫,飽含激情的對話,性格各異的人物,激起心中豐富的情感浪花,悲喜無法自制,竟身陷其中難以自拔。艾米莉的文字是活生生有靈性的,它們在風中呼號,在矛盾中痛苦掙扎……

《呼嘯山莊》讀後感三

一、愛本雙刃劍,君何向天嘯?

《挪威的森林》裏的直子和木月,他們都是這樣的難以長大,也就是去適應這個複雜變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終,他們選擇了逃避來作徹底的解脫。一個人,在他曾經的美好化作泡影后,他們的內心要經受多麼痛苦的煎熬?但是他們的性情能否把握得住這個受過煎熬以後的心。假如能,那應該萬事大吉;如果不能,那麼,這曾經純潔的心,不僅僅是破碎,還會殘酷,甚至讓人恐怖。而這種殘酷也會產生不同結果:就是向內或者向外,向內是折磨自己,痛不欲生自甘消沉,向外則可能是更加劇烈地方式反抗,反抗讓他內心破碎的人或者事情。

《挪威》一書中悲劇人物直子和木月的悲劇是前者,也就是向內,把這種殘酷轉向折磨自己;而《呼嘯》書中的悲劇人物希刺是後者,即向外,把這種被扭曲心靈的殘酷,又回擊到給他的人身上。這一切悲劇的製造者,都是來人們自己的心靈,這已經化作能夠支配人內心的思想。

暫且讓我導出一個你可以忽略的念頭:這倆部小說畢竟都是作者編出來的故事。雖然都是悲劇,看看他們的作者,一個來自東方的日本,一個來自西方的英國,都是同樣典型的國家。這倆個不同的國度文明,或許是導致這倆部書悲劇的原因。

二、性格決定命運,思想支配行爲

希刺(我覺得按照他的性格適合叫他希刺,而不是希思),他對管家耐莉的一番話和凱莉對耐莉的幾次獨白簡直是同一個人說的話,我不是指他們的詞語,而是所表達出來的對他們倆命運和性格的看法。這對戀人都瞭解對方,知道對方的行爲是源自於他們倆幾乎可以融爲一體的思想。一個刁蠻任性地精巧,一個一意孤行地粗暴,在他們的眼裏,世界就是各方面都在與他們壓迫他們的對立面,凱瑟琳爲了實現她所謂“挽救”處於水火之中受折磨的希刺,竟然不惜把自己拋給她自己也承認不愛的林頓,而且還這麼執迷於此,這也許就是她最大的悲哀,也是讀者深深同情她的原因。

即使希刺清楚地知道,凱莉內心的真愛依然是他,可是這並不能使他把這點作爲一個激勵。所以,凱莉純真和幼稚的期望:就是想“造就”希刺更加的上進和出色化成泡影。反之,希刺利用他能夠利用的一切,甚至是伊沙貝拉,因爲她是他情敵的妹妹,一次次連串地向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主人發起攻擊,這一切都是靠着她內心那唯一的防線,就是他能夠確認的凱莉對他沉於心底永遠抹不去的愛。

剛看完碟時我就有這樣的感覺,現在還是這樣想:作者應該在他們這幾個人孩子那段時光多些筆墨,比如能夠映襯少兒時期的率真相愛的一些小事。這樣,或許能夠增加人們會對這種強烈的愛轉化成近乎瘋狂的恨的理解。

戀人之間偶爾出現誤會,比如照顧不周這樣的事情是難免的,人與人畢竟是倆個個體而存在,爲何不能相互體諒?因爲他們眼裏,“愛”這個字裏不能摻着任何東西。對愛的忠貞不渝,是希刺和凱莉共同悲劇的出發點,而且是沒有迴旋餘地。凱瑟琳下葬時候有個細節,凱瑟琳脖上小金盒裏倆縷頭髮,分別是她自己和她丈夫林頓的,希刺悄悄地到靈前,把盒子裏林頓的法絲扔掉換成了自己的。就是說,即使凱莉已經死掉了,他仍然不會忘記這個愛人還是屬於他的。這就意味着希刺想在凱瑟琳升入天堂也要和她在一起,這近乎令人窒息的情愛你見過多少?

三、成敗之間

“以暴制暴”,相對而言這是西方人更多的想法,所謂的農民起義或者革命應該都是這樣的想法,在這裏被希刺所採用了。他甚至想利用自己繼承他那些認爲的仇人的產業,並且再回過頭來奴役仇人的下一代,不過,可惜他的兒子體弱多病活不長的事實,讓他不得不改變了原來的打算。

希刺知道自己的兒子小林頓的性格,他也知道小林頓和小凱莉的結合的結果,儘管前者是他自己的兒子,可是他依然樂此不彼地去做,說實話,除了這點,他已經沒有其他的樂趣,他所作的這一切,沒有所謂的那些人生追求,只是爲了報復以前對他產生傷害的對象。

書中的希刺兒子小林頓,我真不知道他怎麼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爲什麼極度地自私、虛僞、而且自幼就是沒有半點的人類最寶貴同情心,對待任何人的言行舉止只是爲了他自己而掩飾,包括對他的表妹,這個曾經一度喜歡他的表妹一味地作爲利用的工具。他和他來自畫眉山莊的媽媽伊沙貝拉獨處了十幾年,難道這會令他養成這樣的性格嗎?我真的很難理解,不是因爲我不喜歡這種性格,而是沒法理解這個孩子思想和性格形成的過程,我只覺得這個人物形象有點不夠自然。

而小凱瑟琳則不同,感覺比較真實,繼承了她母親的自傲、堅強、任性,同時具備她父親的柔弱的仁愛思想,就不再跟她母親似的有時會野蠻。凱瑟琳在她那個父親埃德加死後,在他所結識的人羣中,唯有小林頓是她最爲親密的人。即使被逼,她也同意了和這個表弟結婚,她已經沒有選擇。雖然有個和她同心的耐莉,可是她只是個女僕人,不能給她以依靠,其實她也曾經夢想,小林頓能夠奇蹟般地和她站一條線。如果真的能夠這樣,我想小凱瑟琳即使不繼承她父親財產,同時也被她這個公公希刺壓迫着,她也會覺得滿足,對於一個存在仁愛之心的女人,幸福的愛情比金錢來的重要。這一點和她的母親有很大區別,她母親思想中有一種虛榮,因而常常會主動出擊,導致最終迷使自己;而小凱莉能夠默默地承受,這並不代表她不會反抗,只是時候沒有到。

讀到後半部,希刺和耐莉或小凱瑟琳的對話和獨白,看起來感覺是作者的旁白,因爲這些話確實很對,而且切中要害。自從希刺出走併發跡以後,他的思想已經凝固了,就像《挪威的森林》中得直子和木月一樣,他總是活在自己的記憶中。不過與不同的是,直子他們採取的是與世無爭的放棄,去自殘,而希刺是把它自己所受的一切痛苦又倒回去了,因爲他的思想中,只有這樣才能撫平他那北撕碎的心。也許在旁人看來,導致他心靈被撕碎的原因可以慢慢忽略,但是希刺他做不到,因爲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他是希刺。

小哈里頓不象他父親,反倒象是希刺和埃德加的綜合,象埃德加一樣的羞澀,卻沒有了希刺的專橫;象希刺那樣的執著,但又沒有了埃德加那般猶柔。小凱莉對哈里頓上進心的嘲笑和譏諷,是她出於她的任性和自傲。她的評價是事實,哈里頓的確沒有多少知識,小凱莉這樣說符合她的性格,她是不是該這樣做?這個問題的討論對於小說本身已經意義不大,我們來引申到我們的生活中:因爲別人的學識低下,就嘲笑他的無知,譏諷他的進取心,這樣的態度足取嗎?尤其是文化學術界。

到最後幾章的時候,小凱莉對哈里頓的態度有所改變,這個變化有點突然,因爲前後時間很短,作者沒有明示因何產生這樣的變化,看着這種變化,感覺有點類似她上一輩,就是她娘凱莉起初對希刺,因爲自己的任性而傷害了對方,然後又因此而自責,而且還盡辦法去補償。凱莉和希刺不就這樣嗎?可惜,當時的凱莉和希刺被無情又專橫的哥哥恩蕭活活分開。而小說到最後的時候,哈里頓和小凱瑟琳的那個無情又專橫的希刺,心中的那種的復仇心理已經開始疲憊。其實希刺20多年來的這種無休止的復仇心理,在他所痛恨的恩蕭、埃德加死去後逐漸淡薄了,特別是埃德加的去世,畫眉和呼嘯倆個山莊,他確實得到手了,他已經沒有了明確堅定的復仇目標。不過所有這些以後,他依舊那樣活在自己的記憶中,他也感到了疲憊。

在這裏,我只想複製一段原小說獨白,希刺的話:“我那舊日的對頭,並沒有打敗我,現在是我向他們代表人(就是子女)報仇的時候了,我可以這樣做,沒有人可以阻攔我。可是又有什麼用呢?我不想再打人,我現在連舉手也嫌麻煩。”顯然,維持了二十來年的復仇心態已經轉變了。在小哈里頓和小凱瑟琳身上,他看到了他和凱瑟琳的影子,他放下了舉在空中20多年的手。

終於看完了這本書,看到倒數第2頁的時候,我的眼睛有些溼潤,因爲我看到書上說,總有鄉人說在黑夜中,在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附近,看到了希刺和凱瑟琳並肩走在一起。

在作者艾米莉筆下,一個對愛情懷着無比聖潔的心情的人,面對他失去了這種聖潔以後,他卻採取了這人世間殘酷的折磨,去報復他的對頭,而且這種折磨居然伴隨他度過了後半生,這個故事是多麼的悲壯和悽慘?我們古代化蝶的梁祝,或許能和他們比一下誰悲壯,但是又怎麼能夠比得上他們的悽慘?如果故事能夠重編的話,失去凱莉以後的希刺,把完成了他爲出人頭地而出走的舉動繼續下去,再把這種執著和偏執的愛,脫離這個情感的怪圈中,那麼,我想問:這樣的希刺,在這個世間他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到?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能夠給我們讀書的啓示。

這則讀書筆記名字應該是更長的:百合花在經歷過盛夏、過深秋和寒冬後,終於在春天又開了。

《呼嘯山莊》讀後感四

最近,我無意中翻開了一本名叫《呼嘯山住》的書。

它講述了在一座山上的一個山莊裏的故事。棄嬰赫斯克萊夫在山莊里長大,卻因爲心愛的人要出嫁而遠走他鄉。三年後,赫斯克萊夫再度出現,展開了一系列的復仇計劃。

初讀這本書時。裏面的內容很吸引我,但我還是覺得這本書有些醜陋。因爲它涉及了太多的憎惡。可隱約中,我還是感到了它的美麗。儘管我這是在細細品味後發現的。這本書,這本十分吸引我的書。它的美體現在赫斯克萊夫那對愛情的不渝,體現在凱撒琳那段維美的愛情與凱撒琳的身世的不幸

赫斯克萊夫儘管在報仇時顯得那麼兇惡,但他也是因爲愛。是因爲當年他沒有聽完那半段話。他認爲愛人違背了他,他悲痛欲絕纔會這樣。

凱撒琳是那麼不幸,而又是那麼幸運。她不幸的是,在自己剛出生的時候,母親就因爲難產死了。她的母親也就是赫斯克萊夫的戀人。凱撒琳難逃魔掌,在一次偶然中撞倒了赫斯克萊夫,她被搶走了財產,被迫嫁給表弟,那個病得半死的人。幸運的是她碰到了赫斯克萊夫收養的,自己那個不爭氣的舅舅的孩子。比她大四歲的表哥——哈東。她和哈東墜入情網。後來,赫斯克萊夫也因過度思念凱撒琳的母親——凱蒂而去世。凱撒琳收回了屬於自己的一切,並和表哥結了婚,帶上老僕人耐莉回到了畫眉鳥山莊,再也沒有去過呼嘯山莊。

這本書就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