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企業長青》有感範文

讀《企業長青》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早就買好了《基業長青》這本書,是真如翻譯,餘利軍審校的譯文,而餘利軍是我所熟悉的經濟管理書籍翻譯者,我看過他翻譯的許多管理和營銷着作。當我認真翻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對書中所寫的內容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是我在那兒見過類似內容的書,而是由於自己多年從事管理諮詢和企業研究得來的某種感覺與書中內容和發現有了共鳴。

讀《企業長青》有感範文

我爲我能夠跟書的作者有共同見解而感到神奇,因爲在管理界,本書的作者據說是很有名氣的所謂“大家”,既然是“大家”就自然有高見,而我本人只不過是一個僻居於中國的一個小城中的人,見識既不廣,水平也不高,名氣更不大,但卻能有跟這些所謂的管理大師所見略同,可見我運用的這種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的一定的科學性,就是說,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的水平是高是低,名聲是大是小,只要你按照那一套方法,用了你自己的勤奮和認真,對收集到的資料和材料用上一定的功夫,去閱讀去分析去研究去思考,都能從中找到一些共通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帶有一定普遍性的所謂原則或規律了。

坦率說,我也想去搞那樣的研究,在中國去搞那樣的研究,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中國企業的發展情況抽象地做一個總結,找出別人可以依靠的一些原則和警示,以便他們把企業做得更好更精彩,至少是可以少走彎路。可是,這樣的研究在中國太少了,我可以見到的那些研究,總覺得缺少某種深刻性和應有的邏輯力量。而我們的企業界還普遍缺乏對這類研究的支持興趣。經費上的事情還相對好說,最關鍵的是企業一般不會對你開放它們的數據和資料,包括允許對它們的人員進行任意的訪談,除非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像凌志軍可以比較自如地查閱聯想的檔案和訪談聯想的人員那樣。

然而我所說的研究,不僅僅是限於某一家企業的研究,而是至少是像《基業長青》的兩位作者那樣,去了解更多的企業更多的歷史和更多的相關人員。雖然中國企業的歷史還很短,我們一時還很難根據這麼短的歷史總結出多少具有長遠意義的東西出來,但是,研究總結總比不研究總結要好,思考和研究這類問題的人多總比少要好,把這些問題思考得深刻一些總比思考得太膚淺要好,把這些問題思考得全面一些總比思考得太片面要好。

衆所周知,我們的企業管理理論研究是嚴重滯後於企業管理實踐的,我們的企業管理理論對於我們的企業管理實踐遠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西方的企業管理理論雖然比我們的要成熟得多,但是,它畢竟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歸納總結出來的體系,用起來還是會有許多水土不服的不便之處,雖然有管理諮詢從中進行一些轉化和文化根植的工作,但畢竟實際需要做的工作量跟中國管理諮詢的實際研究力量對比,懸殊太大了,雖有很多財經記者的加盟,但就對問題研究的深刻性方面並未實際改善多少。

而如果讓企業界的管理實踐者直接閱讀那些西方管理名着,除了在邏輯欣賞上和管理術語熟悉程度上得到慰藉之外,在實踐層面上助益畢竟有限。我們對於我們自己的文化缺乏基本的瞭解和研究,更缺乏基於這種文化的管理研究,更不要說基於世界多元文化背景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哲學思考層面的研究了。我們的企業管理實踐嚴重缺乏基於文化的深刻的哲學反思,因而,離成熟還有相當的距離。

我們的企業管理的成熟和老道需要這樣的管理研究做支持,需要這樣的首先是基於中國文化背景的管理研究給以支持和指引。這是擺在所有關心和支持這項工作的人們的面前的任務。不單是管理諮詢顧問們和管理學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