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理解教育論》有感

讀《理解教育論》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華師大熊川武教授的理解教育研究已經推進近十年,在本市及全國有衆多的實驗學校,取得了顯著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效果,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近來拜讀他撰寫的《理解教育論》,深有感悟。

讀《理解教育論》有感

這本論著首先確認了基本問題,即理解教育中的理解與誤解的關係問題,理由在於:第一,理解與誤解是理解教育的基本矛盾。這一矛盾不僅體現在理解教育的認知過程中,也體現在感情條件與行爲引導上。第二,理解教育只能在不斷增進理解、減少誤解同時容忍誤解中前進。理解是相對的,誤解是絕對的,理解是飽含着一定誤解的理解,誤解意味着某種理解的傾向。第三,巧妙處理理解與誤解的關係是理解教育的各個階段與環節的基本方略。

理解教育主要關注的是學生中的弱勢羣體,但是理解教育實際上是關心優秀生在內的全體師生,讓他們在現有教育條件下儘可能籌劃並實現生命。理解教育的內涵是:師生同益、感情先行、強德富智、篤行不懈。

在交代了理解教育的理論基礎後,熊教授重點闡述了“凸顯理解的教育世界”。從描述教育世界的理解本性開始,圍繞理解的理念、理解的環境、理解的實踐等展示理解教育的風采。爲了樹立牢固的理解觀念,師生共同修改《理解歌》,包括《家長理解歌》、《教師理解歌》、《學生理解歌》。另外創建了豐富的理解環境。確立理解性校訓,傳播理解性錦言,設立理解室,建設學校道德場。有些錦言給人啓示,如“爲師不忘童年夢,常與學生心比心。”“教育本是腦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老師教我不容易,莫讓教誨付東流。”“理解少煩惱,誤解生禍殃。”“心中苦悶及時吐,常讓愉悅駐心田。”

作爲理解主體的師生,着眼於理解教育的意旨,從理解的意識、能力與行爲討論師生的理解性,應懂得理解之於人的價值,明白理解乃自己的社會責任,知曉理解是一種內在的需要。駕馭“理解循環”的本領,要注意善待偏見,尊重效果歷史,把握時間間距,審慎提出問題。作爲理解對象的師生,相互理解是對他人的尊重,相互理解是對真理的追求,相互理解是間接的自我理解。

理解指導下的教育激勵是貫穿教育過程的活動,對於學生積極性的維持與提高都有直接的作用。在理解教育的教學模型中,重點介紹了語數外教學的“反思、創讀、多重循環模型”。在理解教育強調的教育智慧中,描述了21個理解策略,閃爍着理解教育中廣大師生的實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