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後感的作文彙編五篇

讀後感的作文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後感的作文彙編五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書,是人類一生的旅途。你隨時都會乘載它,饒有興趣得看着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竊讀記》這篇課文講述的是關於一位小女孩愛讀書的故事。她愛讀書,愛讀好書。她爲了讀書可以連續走好幾家店;她爲了讀書可以放學後直接趕到書店;她爲了讀書,甚至可以一連待上好幾個小時。

她珍惜時間,珍惜讀書的每一秒的時間。但是她家並不富裕,買不起書,她只能默默地躲在角落裏讀,有時她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彷彿她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每當她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她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

看看她那對學習的態度,對讀書的喜愛。再比照一下自己,簡直是羞愧不已啊!最後她寫道: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對呀,國文老師說得非常有道理。糧食的哺育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纔是健康成長的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讀完《三毛流浪記》這本感動過千萬人的書後,我的心中便油然而生地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表的感情。書中通過對主人公三毛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讓我氣憤:一輛汽車向那些家破人亡,早已手無縛雞之力的老百姓、老人甚至還有年幼的小孩飛過來,*死的有,輾死的也有,但這些駕車的人往往不顧他們的安危,不是揚長而去就是交給警察處理,自己卻毫無干系。此時,周邊卻沒有一人說去幫助那些可憐的老百姓,最後他們只能慘死在街頭。讀到這,我不禁流下熱淚。難道這些人就沒有人性嗎?簡直就是豬狗不如!我爲這些可憐的人感到難過,同時也慶幸自己生在一個和諧社會,人與人之間有的是溫情與感恩。

事情就發生在前幾個月。那一天,天氣晴朗,爸爸帶着我去登山,既能飽覽風光,又能鍛鍊身體,真所謂一舉兩得。坐車幾分鐘就到了山腳下,爸爸風趣地說聲“衝”,我們便向山頂“衝”去,一路上人來人往,有的鍛鍊身體,有的爲親掃墓,還有的欣賞這美麗的風光。不一會兒,我就上了山頂,簡直健步如飛,比起還在半山腰的爸爸,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站在山頂,我欣賞這美麗的景色,不禁發出了“一覽衆山小”的感嘆。突然,在我的美景中出現了一個這樣的身影:衣服破爛,全身骯髒,披頭散髮,拿着個破了半邊角的碗,碗中只有幾個硬幣,嘴裏還好像在嘀咕什麼,看起來好像是個中老年人。這時,沒見過世面的我驚呆了,心想:他在幹嘛,看起來可憐巴巴地。我想弄清楚個所以然來,於是走過去看了究竟。我與他攀談起來,原來,他家破人亡,現在無家可歸,就只得淪落到這個地步。聽到這兒,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多麼可憐的人啊,我一定要幫助他。於是我掏出了10元錢給了那個人,並對他說:“這兒是我的一點心意,請你收下吧!”那人感激地向我跪了下來,我連忙把他扶起。

回家的路人,我一直在想: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讓我們都去向那些身患殘疾,無依無靠的人獻上一份愛,那麼整個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將會過去,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要來臨。”

這就是一個希望,虛幻的希望。可不能抹殺這個希望。這是吶喊了。唉

祥林嫂 有了希望,她逃出來,被人抓回去,打碎了希望。老公對她不錯,有了希望,可突然死了,打碎了她希望。還有孩子,可被狼吃了,打碎了希望。一而再,再而三的,也許只能相信宗教了。

人生就是一串珍珠項鍊,珍珠是快樂,是可以數的清楚的。珍珠下面那個冰冷的鐵鏈子是人生的永恆———痛苦與無聊。於是,我們就在痛苦與無聊中拋擲。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鬱的日子將會過去,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要來臨。”普希金沒有等到憂鬱的日子過去

就死在了37歲的決鬥中,祥林嫂一直期待着“快樂的日子”,卻在冰冷的環境裏守着內心一點指向未知和虛無的企盼中走向死亡。可見生活要是想欺騙你,你還真沒地方起訴它犯詐騙罪,反倒要盼着它能將你從輕

發落。因爲我們都被生活囚禁着,等着命運的法官把我們判到下一個地方。

祥林嫂很不幸,她的婆家使她成了童養媳,繼而成了寡婦,繼而改嫁,而後拋棄了她,放任命運自由發展。而自由發展的命運比祥林嫂的婆婆更無情冷酷,於是祥林嫂喪夫喪子,在命運的漩渦裏扎爭着爬出來,又被一無所有傷痕累累地拋給了生活。而生活會欺騙一切它可以欺騙的人,尤其是心甘情願地受騙者。

命運的悲劇性使祥林嫂失去了本應屬於她的東西;人羣的種種畸形意識使她生活於人們的歧視和冷漠之中;而她又是那麼急於做一個生活的順民以求得寬恕。然而她卻沒有讀懂生活的種種潛規則,她不清楚自己的悲劇已成爲自己在人羣眼中無法抹去的罪惡符號。

如果祥林嫂有足夠強大的,屬於自己的內心空間的話,那麼當外界的冰冷洶涌而來之時,她還可以退守自己的心靈世界以求得一絲暖意。然而,除了保有那些被自我和他人無數次咀嚼的傷痛之外,她的整個內心世界都已被人羣同化。被人羣同化卻得不到人羣的認同,自覺自願地爲尋求認同做出犧牲卻最終被告知一切皆無改變之可能。生活冷笑着,一次次欺騙着它的'順民們。

歧視異類或某些本身毫無過錯卻被打上不祥符號的人,似乎是人類樂此不疲並代代相傳的優良傳統。寡婦歧視和神鬼信仰現在已漸漸消失,然而祥林嫂的角色總有人來扮演,比如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戀者。或許我們有理由相信,無論中國社會或人類社會進化到何種程度,祥林嫂的悲劇都會無數次的上演,從這個角度上說,祥林嫂永不過時。

她不是魯鎮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裏要換女工,做中人的衛老婆子帶她進來了,

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

卻還是紅的。衛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說是自己母家的鄰舍,死了當家人,所以出來做工了。四叔皺了皺眉,四嬸已經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但是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着限,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皺眉,將她留下了。試工期內,她整天的做,似乎閒着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錢五百文。

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調和先前很不同;也還和她講話,但笑容卻冷冷的了。

她全不理會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講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每次讀起這行字,就忍不住唏噓!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如果你讀過《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相信你會和我有同感:故事情節太簡單了,沒什麼看頭。書中無非就是說一個叫做羅文的人去給一個叫做加西亞的將軍送信。如果一定要詳細點,那就是: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國總統麥金萊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正在古巴作戰的加西亞將軍——一個掌握着決定性力量的人。但是沒人知道他具體在什麼地方。這個重要的艱鉅任務軍事情報局推薦了安德魯。羅文去完成。羅文,不講究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週後,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成功把信交給加西亞。

可是讀完之後仔細想了想,我不禁爲羅文的敬業精神和優良道德品質所感動了。

羅文是一個軍人,軍人的職責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國家和人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羅文徹底的維護了一個軍人的形象,當美國總統將信交給羅文時,羅文並沒有問:“他在哪裏?”“我有什麼支持/危險?”“我完成任務了有什麼獎勵回報?”……之類的問題,而是本着一種崇高的職業責任感和不畏艱險的敬業精神,順利的完成了任務。

在我們的工作中,正是需要這樣的一種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才能推動工作的發展。試想,如果我們沒有了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比如教師,他的學生學完一個學期之後回到家,名字不會寫;1,2,3,……不會算;A,B,C……不會讀;one,two,three…不會說;作爲老師,今天想上課就上課,不想上課我就睡懶覺,要不我去逛街、玩電腦……學生們你們就在教室裏自習吧!我們學校還能堅持辦下去嗎?我們的孩子還有明天嗎?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羅文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毫無疑問,是必須的;但是我們更要意識到,他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並不是因爲他的傑出的軍事才能,爲是在於它優良的道德品質。一個有着優良品質的人,他將是高尚的人,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一個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羅文的道德情操可謂高啊,在送信的過程中,他孤身一人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一直到他祕密登陸古巴島,古巴的愛國者們纔給他派了幾名當地的嚮導,可他沒有臨陣逃脫,最終完成了任務。但是這樣的艱險的經歷,他卻謙虛的說,僅僅受到了幾名敵人的包圍,然後設法從中逃出來並把信送給加西亞將軍。

我們作爲各個行業的工作者,並不一定要像羅文一樣具備軍事知識,但是一定要具備羅文一樣的道德品質,這些道德品質正是我們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我們除了要盡心盡責的做好日常本職工作之外,如果發現問題一定要積極主動及時解決並向領導彙報;如果無法解決,則要第一時間向上反映情況以尋求解決方法。切不可隨意將問題丟一邊,熟視無睹,甚至有意隱瞞或蓄意破壞。

最後要提一下,派羅文去送信的美國總統和軍事情報局,在這裏不得不讚揚一下他們的伯樂精神。正是他們的慧眼識才和絕對的信任,給羅文的成功送信提供了無可替代的精神動力。誠然,社會是現實的,人類也不是隻求付出不要回報就可以活在世上。在完成任務之後,爲了表彰他所做的貢獻,美國陸軍司令爲她頒發了獎章,並且高度稱讚他說:“我要把這個成績看做是戰爭史上最具冒險性和最勇敢的事蹟。”羅文冒着生命危險的工作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總之,讀完《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受益匪淺,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都將會時時鼓勵我盡心盡責,努力向上。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當我第一次看到《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變化萬千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在我讀完《愛的教育》後,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書籍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

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我想這部好書籍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