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的枷鎖》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1

所謂夢想就掛在天上,偶爾擡頭看一看,而不斷妥協,努力抓住眼前的一點點幸福溫暖,一不小心就走完了這一生,纔是大多數普通人的人生。

確實是毛姆寫的最好的一本,可能他也是寫到這個階段纔對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吧。

中間幾次因爲米爾德里德想要棄讀,但又懷着怒其不幸,哀其不爭的心理總想看看菲利普的底線到底在哪裏。

毛姆筆下的愛情故事往往都是莫名其妙,毫無道理。我一向認爲所有的愛都有其原因,可能是因爲錢,可能是因爲外貌,可能是因爲他說話的表情很溫柔,也可能只是因爲她長了一顆很好看的硃砂痣。

但毛姆寫的愛情都是心裏覺得對方寡廉鮮恥,卑鄙粗俗,一無可取之處,但偏偏又愛的死去活來,實在難以理解。跟前幾本比起來,這本格局大很多,主角不再是天才,菲利普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普通人,不僅不好看還有跛足。他有年輕人異想天開,自命不凡的階段,也有一次又一次的半途而廢,迷失情慾之中對未來彷徨掙扎。最後他依然有仗劍走天涯的夢想,但恍然發現眷戀的依然是萬丈紅塵裏的俗世煙火。

工作、結婚、生兒育女,最後死去。他做出的選擇與拉里和思特里克蘭德截然相反,“也許向幸福屈服就是自認失敗,但這是比無數勝利還要強的失敗。”

所謂夢想就掛在天上,偶爾擡頭看一看,而不斷妥協,努力抓住眼前的一點點幸福溫暖,一不小心就走完了這一生,纔是大多數普通人的人生。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2

《人生的枷鎖》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明顯的自傳色彩。小說主人公菲利普-凱里自幼父母雙亡,不幸又先天殘疾,童年時代在既陌生又壓抑的環境中度過,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當他步入社會之後,又經受了理想的`破滅之苦和愛情的傷痛。

在備受煎熬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艱辛的掙扎,他不知道,一個人一生必須艱苦跋涉,越過一大片貧瘠的土地、地勢險峻的原野,方能跨入現實的門檻。說青春是幸福的,這只是一種幻想,是已經失去了青春的人們的一種幻想。

在整本書裏,凱里都在掙脫人生這個枷鎖,無論是最開始離開倫敦皇家公學院,還是放棄練習生去巴黎學畫,以及書的結局裏放棄那個到處行醫旅遊的夢想,娶莎莉並且到小漁村做醫生,他一直在改變,一直在所謂的掙脫,卻發現生活本身就是枷鎖。

在每一次痛苦中頓悟出人生意義,都被後來的經歷推翻;每一次狠下決心的掙脫和逃離,也多少帶着作繭自縛的意味。認識自己的過程將永無終止,他只能不斷地反省和探索,卻永遠無法抵達那個“最終定論”。在小說的結尾,凱里終於是找到了屬於自己內心的自由...但那彷彿也只是毛姆爲了篇幅收住而採取的權宜之計。比起《月亮與六便士》和《刀鋒》,《人生的枷鎖》把那一點殘存的理想主義溫情都剝掉了。毛姆用清醒冰冷的筆觸描繪了所有人的平庸一生。我們每個人都是從一個枷鎖跳到另一個枷鎖,在不斷的前進中,我們認識到了自己的平凡,找到了生命中的停留之地,同時我們也明白了生活的毫無意義,活着也只是活着。“他想獲得的東西,生活就是不給。”這大概就是我們每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