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軌》有感

讀《軌》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讀《軌》有感

讀《軌》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軌》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軌》有感1

週末,在那個進出了20多年的學校圖書館,我被管理員懷疑了身份,在出示了教師證件後才被允許進入。踏入那個熟悉的地界,視線之內的確都是20歲左右的來這裏複習考試的年輕面孔,我這個大媽級別的週末閱讀者被質疑身份也是情理之中吧。不知是因爲互聯網的興起,還是金錢帶來的超前繁忙,有閒暇有興趣坐下來翻書的人越來越少了,卻又與各種網絡小說讀者趨之若鶩的真實場景對比強烈。看來不是人家不喜歡看書,而是不再習慣在固定的地點、環境、翻一本沉甸甸的書。網絡文學亦如互聯網一貫的呈現模式,只求吸引眼球的繁花似錦,無需精雕細琢的文學修辭。新媒體的文字從來都是可以誇張的、杜撰的,甚至謠言四起的,但白紙黑字的雜誌報刊卻會讓所有的撰稿人不得不守住內心的底線。所以,網文讀多了人會變得浮躁、多疑、焦慮甚至無所適從。這個時候,如果有人送來一本久違的紙本小說,並且能夠從開篇的情節就讓你無法釋手,自然就如同在喧囂的都市裏身處清淨的咖啡館一般,細細品味細膩的文字,隨着作者勾畫的那條路一直走下去,直到一切真相大白,才驚覺原來在我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生活軌道上,也會有希區柯克式懸疑發生的概率。

曾經在讀書前跟友人玩笑,如果書名叫《出軌》,或許更迎合了大部分讀者的需求,友人笑笑回覆了我一個字“俗”!一天一夜的時間,我癡迷地陪伴在林水清的世界中,看着她在庸俗的市井生活裏掙扎,看着她在出軌還是不出的情感中糾結,看着她在突如其來的變故中無助哭泣,看着她在抽絲剝繭後的真相面前的一聲嘆息。出軌麼?想清楚再決定吧!

因爲這世間從來都沒有祕密。如果沒有青城告訴胡凱那個祕密,如果沒有美溪告訴秀芹那個祕密,如果沒有月琴告訴美溪那個祕密,如果沒有張波告訴青城那個祕密,如果沒有胡凱告訴水清那個祕密,如果,如果,如果…那麼這個小說裏曾經發生的一切都會永遠是祕密。祕密總會被揭開是因爲沒人能真正守住祕密,也包括出軌。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軌跡的下一步是直線還是曲線,抑或更悲觀一點地假設可能是個斷點,我們能留給自己和親人的明天是陽光燦爛還是傾盆大雨,取決於你想製造多少不堪揭開的祕密。很喜歡李玲寫的書序“人每走一步,都帶着當時當地的情感和思考,對與錯,是與非,都只能在某個未知的將來纔可揭曉,這就是人生的無奈,卻又是人生的奇妙”。生活的軌跡,可以是三點一線,可以是每天繞城的奔波,如果把握不了明天,那就忘記昨天的愛恨情仇,好好珍惜今天吧。

友人很年輕,卻在平淡無奇的都市生活中製造了一起希區柯克式的懸疑大案,讓人從“出軌,可能會死人的”淺顯結論中重新審視自己,審視生活,審視近在眼前卻可能抓不住的未來。如果小說叫《出軌》,那麼真的俗了,如果小說叫《死亡約會》,又太偵探了,果然《軌》很恰如其分地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

讀《軌》有感2

有幸拜讀了齊健的《追溯生命軌跡》,教師,做生命的歌者。這是是一本既有深刻教育理論,又有真實教育案例的好書

本書的`第一章就是“在創造中成長”。教師之於教育,不僅僅是施教者、傳遞者、重複勞動者,還應該是研究者、改革者、創造者。文中的徐志興老師的經歷給了我很深刻的啓示,學歷不高的他,在面對困難時,沒有被嚇倒,也沒有隻是一味的埋頭傻幹,而是抓住一個個教育契機,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成功的典範:與學生共進午餐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親其師、重其道”;“說話繞點彎子”指導學生寫作技巧,讓學生提高作文成績,從而在成績上有總體的進步;讓學生總結和歸納文體的區別,“變清晰爲模糊”……正是這一個個創造性的勞動,讓徐老師收穫了許多,實現了自己專業的成長。回想我自己的教學之路,同樣也不平坦,也有許多疑惑,比如說:怎樣才能既跟學生關係融洽,又讓學生很敬畏自己,很好的遵守課堂紀律?

教師這個職業不僅僅是光榮也是一種責任。人們常說,沒有夢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沒有創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沒有燃燒的事業是無奈的。教師職業也有其苦,有其樂,苦中有樂。我們不是教書匠,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齊心合力;我們可以感染家長,樹立威信,真誠溝通;我們可以感染學生,進取向上,勤奮努力;我們更可以感動社會,愛崗敬業。堂既有意思也有效率?怎樣抓學生,出成績?

老師們,如果你想了解其他老師的事蹟,想學習更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那就請你打開《追溯生命的軌跡》這本書吧!成爲引領學生的精神生命獲得自由而健康成長的心靈導師、智慧導師和思想導師,自覺地做生命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