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中國古代教育史》有感範文

讀《中國古代教育史》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工作之餘,以讀書來充實我的生活和知識,提高我的自身素質和教育程度。近期,我讀完了《中國古代教育史》。這部書通過對中國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介紹,瞭解中國教育發展歷史的脈絡和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通過了解從先秦諸子到明末清初的教育家對教育作用、教育對象、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學原則和方法的認識。借鑑前人的經驗,加深對教育規律的把握。提高教育實踐程度。

讀《中國古代教育史》有感範文

《中國古代教育史》是一部厚重的著作,不僅僅是它廣大厚重的裝楨,更是因爲它對於我國漫長教育史的高度總結。當然,對於這部書的閱讀的收穫絕非一片讀後感所能概括,而且,我也無法對這部鴻篇鉅著做一個整體的感言。於是,我撿拾起閱讀過程中零星閃爍的思考的火花連綴成一片文字,姑且稱之爲讀後感。

當然對於“史”著作,(當然我所說的不是單純的歷史著作,而是涉及文學、文字等的著作)我早已讀過不少。《中國文學史》、《中國文論史》、《語言學綱要》等等不一而足。對於我國曆史發展的軌跡業已有了些微的認識。特殊是些特殊的時期,在腦海中總是有抹不去的印記,不時會憑窗默坐,品味一個時期的人文歷史,箇中滋味難以言傳。當我再次以“教育”的名義走進這歷史的時候,那種沉潛在內心的滋味不禁再次泛起,一些時期、一些人物、一些典故次第登場,給我以觸動。

當我在“戰國時期的教育”中感受那個動盪時期裏私學發達、學術活潑時,我不禁想起另一個動盪的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史上,兩個時期同樣演繹出百花齊放的光輝。諸子百家的著書立說,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共同造詣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事;魏晉文人造詣我國古典文學的第一次高峯,這是一個文學“自覺的時期”。這一時期的詩歌發達,散文、辭賦、駢文、小說等體裁和文學理論,同樣多彩多姿。三曹、阮籍、左思、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謝脁、庾信等等都是文學史上殘暴的明珠。兩個時期有着共同的繁華,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思想解放的文學、文化的發展。就是這樣的先入爲主的認識讓我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充斥期待。因爲,我看到了戰國時期的教育的盛況。

在戰國時期教育部分,我沒有讀到任何屠殺的信息,恍若走進一個太平盛世。因爲,這一時期的教育的盛況,讓我感受到的是士子們優遊的生活狀況,我看到他們自由的身份、看到他們獨立的人格,在那個養士的時期,我第一次看到知識分子的分量,也看到他們那份自信甚至可以說狂傲。“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孟子,不滿魯穆公待之以友,以爲其應以師事之的子思,他們真正展示了一個知識分子的獨立。當我走進齊國的“稷下學宮”時,便徹底被這個時期的教育氣氛所折服。管家舉行,私人主持的情勢給學宮帶來思想自由、學術繁華和人才競出的盛況。各派各家都能夠在這裏擁有一席之地,都能夠著書立說教育後學,激烈的爭辯,尖利的爭鋒,相互牴觸又相互交融。這不禁讓我想起蔡元培時期的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幷蓄”的辦學思想給北大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而稷下學宮在數千年前便造詣了這一盛況。儘管這一時期也只能是曇花一現,但是,這一現確已經給我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讓我真正體驗到那個戰亂紛爭的時期裏,教育發展的春天。

當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時,我的充斥期待的心情一點點地被侵蝕,我還停留在文學大發展的夢中,我以爲這一個同樣人性崛起的時期裏,這樣一個同樣紛爭的年代裏,也會演繹出繁華的教育,可是,我看到了什麼?官學的時髦時廢,似斷又續;私學、家學的不平衡發展……我徹底地被這個時期所迷惑。爲什麼?爲什麼這樣一個教育廢毀的時期涌現那麼多傑出的人物?爲什麼同樣思想解放的時期卻讓教育沉靜?

掩卷尋思,我除了感慨以外,也留下些理性的思考。細心剖析兩個時期,不難看出紛爭表面之下的質的差異。戰國時期對於士子的器重,對於人才的尊敬不能不說是那個時期思想、教育、文學等等發展的幸事,更重要的是官方舉行教育卻真正給諸子們留下自由主持的空間。沒有大一統思想,沒有政治的壓抑,這樣一個看似紛爭的時期其實恰恰有其溫馴的一面。而翻開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則不難看到血腥,文人志士的鮮血讓全部時期充斥可怕。思想的壓抑讓更多的士子三緘其口,更不要說什麼思想自由了。最致命的恐怕就是門閥制度的流毒了,那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時期,有多少寒門士子的汲汲追求的豪情被澆滅,儘管這份憤懣造詣了詩歌文學,但是,投身教育的心早已死灰。這不禁給歷史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