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範文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導語: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溫馨、幸福。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讀《二十四孝圖》有感範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範文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範文

孝,即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特別強調的一種,弟子規中,對待長輩的態度無疑寫的清清楚楚,“孝”這一概念,早應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成爲不可磨滅的一條了,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婦孺皆知的故事中體現出來了。

文中說,當作者看過二十四孝後,看到做個孝子如此之難,原先做個孝子的計劃便徹底放棄了,其實我覺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將事例硬安到自己頭上,那樣多生硬來着,只要打心眼裏替母親着想,替父親着想,不讓他們爲自己操心,在家務上替他們分擔一些,也是一種孝,雖不如事例上那麼感天動地,但至少也是一種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頭上安,是行不通的,畢竟時代在變,你說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鯉魚,你說:“好,我要做一個孝子,臥冰求鯉去!”行的通嗎?現在冬天沒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結一層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還沒來得及臥下呢,冰就碎了,當時別說父母吃不到鯉魚,恐怕也會嚇的趕緊跑到湖邊來救人,再說,現在市場上明明有鯉魚賣,幹嗎要那麼費勁去求鯉魚呢?

其實,這些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種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溫馨,向一縷淡淡的香氣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個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麼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溫馨、幸福。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範文

《二十四孝圖》記述了古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哭竹生筍”等。他們使我一瞬間明白了許多。我們應該孝敬父母。“孝”不是口頭上說,而是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這種恩情難道我們不應該永遠銘記在心中麼?父母爲家庭做出了貢獻,爲我們付出了很多,我們應該孝敬父母。

我以前從不聽父母的話,更不知道孝順父母,總是向父母提出無理的要求。上學時,父母總是叮囑我路上小心,我卻總是煩他們嘮嘮叨叨,也不顧他們的叮囑就上學去了。我和弟弟總是吵架,媽媽讓我讓着他,說他小不懂事。我卻說:“都十幾歲了還小,別人家的小孩比他都小,人家見面都知道叫姐,他呢?直呼我的名字,我非要治治他。再說,他雖然是我弟弟,但我也不能隨便讓着他,你今天也不能維護他”。

讀了《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中的“黃香扇枕”這個故事後,我想起每年冬天媽媽總是把我的牀鋪好,並且在被子裏放一個熱水袋。每次我睡覺的時候,躺在被窩裏,都會覺得暖暖的。晚上,媽媽還會來給我蓋被子,而我卻從不知道關心媽媽。讀了“子路負米”這個故事後,我想起媽媽爲了讓我高興,犧牲了她寶貴的休息時間帶我去玩。而我卻從來不陪媽媽,每次媽媽上街,幾乎都是弟弟陪着她……我爲自己這種行爲感到慚愧。

媽媽對不起,我不應該這樣對您。媽媽謝謝您,謝謝您這十幾年對我的付出與關懷。

父母爲我們付出了他們的青春,他們養育了我們,教育了我們做人的道理,給了我們十幾年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愛護……難道我們不應該回報父母嗎?

我要孝敬父母,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孝敬父母!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範文

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 ——題記

孝,是什麼?怎麼纔算一個孝子?以前的我對此一直都很懵懂。直到閱讀了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我才漸漸懂了一些。

《二十四孝圖》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時》,顧名思義,《二十四孝圖》講的正是《二十四孝圖》——24個古代的孝道故事:扇枕溫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在文中,作者卻以毫不留情的口氣批判這些故事,這不禁令我有些疑惑:《二十四孝圖》不該是弘揚孝道孝心的麼,爲什麼還要批判呢?懷着這樣的心情,我將《二十四孝圖》讀了一遍。

還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二十四孝圖》內的故事所宣揚的孝道令人心驚膽顫,其中尤以埋兒奉母爲最甚:漢朝時有一個人名郭巨,家貧,郭巨的母親總將自己的飯食分給他的兒子,導致她自己吃不飽,出於“兒子可以再有,母親只有一個”的心理,郭巨與他妻子便決定將兒子埋了供養母親。這個故事使我感到恐懼與不解:難道孝總是要以一個人的犧牲來成全另一個人嗎?難道他兒子的性命便不算命麼?這殘害人命,無視法紀的行爲又怎能算作真正的孝?怎麼會流傳如此之久之廣呢?……

這個想法困擾了我幾個星期,終於被老師的一句話點醒:“我們要透過事物的表象看本質,不應被表象所迷惑,因爲最重要的往往是本質。”是啊,透過表象看本質,孝的本身是沒有錯的,孝順尊敬父母長輩,只不過古代的孝道難免帶了些時代的侷限性:古代是君主專制,君主提倡“以孝治天下”,便產生了愚孝,即愚蠢、盲目的孝,有的甚至與人性相悖,如“臥冰求鯉”、“恣蚊飽血”、“埋兒奉母”等。且古人記載這本《二十四孝圖》也未必就是真的爲了讓我們模仿其做法去埋了兒子供養母親,而是希望我們能領會其中孝順父母長輩的精神並將其發揚。

看完《二十四孝圖》後,我又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一個出身貧寒卻被清華大學預錄取的理科狀元,他學業繁忙,還要照顧癱瘓在牀的母親,患有神經分裂症的父親。掙錢補貼家用,但他依然很樂觀,孝順父母,勤工儉學,是有名的孝子。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孝心,孝順長輩,勤工儉學,我們應該學習他,孝順父母長輩,努力學習,多爲父母分擔家務,讓他們少操勞。我們現在所做的也並不能抵得上父母爲我們所做的,但擁有一片真摯的孝心確是極爲重要的。

《二十四孝圖》所弘揚的孝道精神是永恆的,不會被磨滅的,因此流傳至今,但它也有不足之處,我們不能盲目地全部吸收學習,而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中華民族孝順的傳統美德,真正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