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學生荷花澱讀後感

中學生荷花澱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中學生荷花澱讀後感

中學生荷花澱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生荷花澱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生荷花澱讀後感1

今天,我上網去讀了孫犁的《荷花澱》,讀完後,一幅幅淡雅、幽靜的荷花畫面展現在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說”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使人身臨其境。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出了澱中的美好景物,使畫面淡雅,突出了水生嫂像雪白的澱一樣善良,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讓人看上去更加真實,更加樸素。不僅如此,作者還用畫來襯托出人物的感情,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卻不平靜。她在這麼晚的時候編竹蓆其實是爲了等他的丈夫回來。可見水生夫婦是多麼的恩愛,這與後面描寫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壞了這美好的生活,這就襯托了了水生嫂最後決定參加抗日鬥爭的堅決果斷。這一段的景物描寫把寫景、抒情、心理刻畫融合在一起,象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又象一首用輕音樂奏出的完整的樂曲,以景襯情,情景交織在一起,還很和諧。

這夜景的描寫作者抓住了“靜”,文中對中午的描寫卻抓住了“動”。“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象無邊跳蕩的水銀。”廖廖幾筆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澱動態中的靜美,襯托出荷花澱的美麗。景物描寫的明快節奏使我們從中看到了這羣年輕婦女裝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躍騰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這羣婦女樂觀的精神。

澱上風光的描寫,詞淺意深,意境優美。可以想象:一羣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羣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地人民羣衆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彷彿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涌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寫,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內容,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如果我們對文中的幾段景物描寫再細細對比一下,會從中獲得無限美好的享受。它們的構圖不同、意境不同,那詩一樣生動而凝鍊的語言,創造了畫一般美的充滿詩情的意境。孫犁“詩體小說”的風格,我們從中可見一般。

中學生荷花澱讀後感2

初春,姥爺便開始忙乎起來。年過八旬的他還擁有一口湖,他在湖裏栽種蓮花,在初春時就忙着在湖裏填肥了。

姥爺其實是希望我隨他一道去的,他想把這口湖留給我照料,姥爺並沒有什麼親戚,但這口湖是他一輩子的心血,姥爺捨不得它。

但那時我是怕姥爺的,我還記得姥爺呵斥舅舅時的樣子;姥姥護着舅舅被姥爺鞭打時的樣子;舅舅跪在姥爺面前的樣子。於是我開始躲着姥爺。

氣溫轉熱了,房樑上去年的新燕已經有了它們的孩子,每天正忙於照料燕雛,姥爺出去的次數更頻繁了。

某個晌午,我正在捉母雞,旺哥惶惶張張跑來,衝姥姥耳旁說了什麼,姥姥手中的竹籃瞬間倒地了。

從那以後我就沒見過我的姥爺了,姥爺成了兒時的一個踩破的夢,是破碎的,也是虛無的。

七月的中旬,天氣已經十分燥熱了,赤腳在石子路上走是刺痛的了。

舅舅帶着我一大早便出發去姥爺的荷花澱了,清晨時露水還尚在,空氣微微溼潤,清涼的風帶着露水撲在臉上,舒服極了!舅舅抑鬱的心情也大爲好轉。

我伏身在船上,看着老大的太陽慢慢爬上來,舅舅在船頭馭船,望着太陽,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了。

很快的,便劃到了湖中心,那裏,荷花正迎着太陽綻放開來,碧綠碧綠的荷葉中,還含着昨晚的露珠,晶亮晶亮的。

荷葉,荷花,在荷花澱中交錯着,纏繞着,延伸着……

我伏在船上,手撥弄着清澈的湖水,看着水底的魚從指間緩緩遊過。

太陽已升得老高了,周圍也嘈雜起來,我摘了一頂荷葉頂在頭上,阻擋着炎熱。

並剝下一顆一顆飽滿的蓮子塞進嘴裏,那蓮子的芬芳就從我的齒間溢出,擴散開來。看着我吃得不亦樂乎,舅舅也終於綻開了那久違的笑顏。

黃昏,那金黃金黃的鱗片彷彿鑲嵌在荷花澱上,閃爍着亮光,荷葉,荷花也都塗上了金色。

舅舅揹着手中拿滿蓮子的我,往回走。

我相信姥爺,一定在荷花澱中微笑着,他一定原諒了舅舅,他一定還在荷花澱中的,只是我看不到他。

只是我再也不可能和姥爺一起在荷花澱中採蓮子,挖蓮藕了。

但我知道明年荷花澱還會這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