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1

最近總算把《百年孤獨》第二遍結束了。雖說是第二遍,但仍覺得艱澀難懂。看完了全本,心裏異常的累,不知自己到底看懂了幾分。彷彿他們都在堅持着自己的理想,但是好像都未能堅持到底。

他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都在堅持着所謂的理想。或許是因爲上帝不想讓人們過於幸福;所以,當上帝以無邊的美意創造了一切後,又會讓魔鬼所破壞,正如馬爾克斯所說的那樣,布恩迪亞家族經歷着這樣的一切:街上的女人會使人流血,家裏的女人會生下長豬尾巴的孩子,鬥雞會讓男人喪命、終身內疚,槍彈一沾手便會引發二十年的戰爭,冒失的事業只會將人導向失落和瘋狂……當年邁的烏爾蘇拉走了,整個布恩迪亞家族也走向了衰老。梅爾基亞德斯,這個智慧與先進的代表雖然與布恩迪亞家族有着不解之緣,也影響了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他預知着一切,可是他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家死去,家族衰敗,爲什麼?

直到現在也沒能明白這一角色的作用,是在表現人類的無奈嗎?烏爾蘇拉算是這個家族的精神支柱吧?作爲馬孔多第一代的移民。布恩迪亞發現了馬孔多,他們在那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引進文明,但也隨之衰落,也帶來了戰爭,流血,瘟疫,或許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吧,微縮的世界,歷經一切,還有人類特有的不安分的心。或許還應該說說奧雷里亞諾·布迪地亞上校,直至他死去,我也仍舊未讀懂他。我不懂阿瑪蘭坦-烏爾蘇拉爲什麼要回來,過着與馬孔多格格不入的生活,她是想改變他嗎?還是她也擁有者何她高祖母類似的精神力和意志力,但她始終不是烏爾蘇拉,所以她失敗了。最無法理解的應該是他們“變態”的愛情吧,我不知道是否這樣說恰當。布恩迪亞家族最後的愛情還是讓這個曾經輝煌但也孤獨了百年的家族結束了。正如那捲神祕的羊皮卷所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住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或許我無法讀到書中更大的,更宏遠的意義,一本書,一百個人讀,會有這一百種理解。我只看到了他們極力想擁有者一些感情,可是他們未能作出相應的努力,或許他們是自私和冷漠的,或許我們也一樣,但是他們應該也一直在努力,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2

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百年孤獨》,印象最大的不是所謂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而是近一百年來布恩迪亞家族裏那一種流傳已久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雖然在最後的那場颶風中消散了,可是,這種孤獨感不是因也不會因爲墨爾基阿德斯的預言或許是詛咒而消散,這種孤獨感是發自內心的。

家族裏的每個人在成熟之前都像烏蘇拉說的那樣很乖,可在鬍子長出來之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這種變革,我認爲大概是他們自己的生命到了與自己的孩提時代告別的時候就突然迷惘了。這種迷惘,來源於自己與環境與生命的關係。突然發現自己的生命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沒有了方向,在建立馬貢多之後,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率領着他的朋友們去尋找外面的世界,布恩迪亞上校發動的那三十二場不成氣候的戰爭其實是爲了一種高傲,奧雷良諾第二先前的花天酒地難道不是一種空虛嗎,連這個家的主心骨烏蘇拉,誰能說他的內心不也是孤獨的嗎?每個人的孤獨,導致最後的心理畸形,也就演變成了命運的畸形。

人是應該自經歷某些磨難,經歷某些事情,或者是在無風無浪的生活中悟出一種態度,這一種態度可以使我們不孤獨,也許身邊沒有多少人,可不會讓我們爲一味的.孤傲去發動戰爭,在失敗後把自己鎖在房子裏作小金魚。不會讓我們沒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其實每個人都有書中的那些人孤獨的趨勢,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可要不要那樣的活着,像布恩迪亞家族的那些人無病而老死?答案肯定是不要的,我們的生活是現實的,有時候想得太多,會導致這種孤獨的迷惘。

孤獨讓自己把自己鎖起來,自己把自己鎖起來又增加了孤獨感,烏蘇拉不會明白,他想把自己的子孫培養成教皇的想法的關鍵不在於看住他,而是在於教育那種溫暖,家庭的溫暖,生活的美好向往,自己的人生仍是空白,可以在這張白卷上寫下輝煌。這樣,孤獨不會持續一百年。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3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人,這本書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美著作。

我要誠實的說,這本書讀起來對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於讀到快一半的時候並沒有品讀出任何好的東西,如果我非要給自己一個慰藉,那就是在這幾天的沉寂氛圍中獲得了薰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讀書除了啓迪和思索外,有種無形的影響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間醒來,書中人物的心靈世界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在我腦海來回迴盪。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天馬行空的思想,最終死在慄樹下,烏爾蘇拉爲了顯示晚年活力仍存隱瞞着自己的眼盲,奧利里亞諾·巴比倫拿着羊皮卷破譯家族命運密碼“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樹上,最後一個正被螞蟻吃掉”,奧利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製作小金魚,蕾梅黛絲升空,還有最後一個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和荒涼的布恩迪亞家族徹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時通過對這些情形的感應,對孤獨有了這樣的一個理解,孤獨好似產生於人內心深處無法與人訴說的詭祕和羞於與人訴說的祕密,而這兩種狀態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行爲,進而形成與外界難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閡。

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獨,他們倍受心靈的折磨,同時又獨自享受着那份孤獨。孤獨是什麼,也許是內心最深的祕密。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永遠也根除不去的東西,它好似心靈的黑洞,甚至連自己都難以窺透。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獨,都有那麼一個時刻你不想與任何人訴說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着孤獨,你又喜歡躲在無人的角落默默享受着這份孤獨。

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爲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獨希望與安靜和黑暗爲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在會在無限的孤獨裏被黑洞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