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我想長成一棵蔥》的讀後感

《我想長成一棵蔥》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我想長成一棵蔥》講的是一個五年級男孩潘春春的成長小故事,我彷彿能從每一個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的爸爸媽媽也總把我愛吃的東西叫做“垃圾食品”,我的爺爺奶奶也經常鼓勵我“你行,你就試試!”……相似的經歷讓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

《我想長成一棵蔥》的讀後感

然後,我終於明白了潘春春爲什麼想長成一棵蔥了。這是他的夢想,他不想成爲卑微的小草,也不想成爲在溫室中長大的鮮花,他只想做自己,做一棵平凡的蔥。我也是一個平凡的男孩,我也跟春春一樣希望做好自己。可是,在我的身邊,總有一名強勁的對手——別人家的孩子,在大人的口中,他永遠比我聰明,比我好,將來他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爸爸媽媽也用大樹的標準來要求我,可是結果常常不盡如人意,爸爸媽媽和我都不開心。班裏許多同學的字寫得像印刷出來的一樣,可我怎麼寫都像蚯蚓爬,每次媽媽看了都火冒三丈,把別人家孩子的範本扔在我面前,我在媽媽的罵聲中戰戰兢兢,可還是寫得歪七扭八。數學考試我的聰明題部分總是一片空白,回家後媽媽總是恨鐵不成鋼地對我大吼大叫:“你怎麼連這都不會!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就能全對呢?……”可是我真的努力了,還是做不出來。每當這些時候,我都非常失落沮喪,無比痛恨那“別人家的孩子”。

看了這本書,我想對爸爸媽媽說,請你們寬容一些,放低一點要求,給我時間慢慢進步。雖然我的字寫得不好,但我的作文還不錯;雖然我的聰明題做得不好,但我已經在進步了。我不一定能讓你們在人前人後有面子,但我一定會做最好的自己。

即使我是一棵蔥,我也能爲大地添上一抹綠色;即使我是一棵蔥,我也能爲飯菜增加一絲清香;即使我是一棵蔥,我也會做一棵有貢獻的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