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四篇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這本書很薄,故事不曲折,人物也不多,估計只有菲茨傑拉德才能寫出這樣的長篇。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四篇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一)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的代表作。作者以20世界20年代的美國爲背景,講述了窮職員尼克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祕的世界,驚訝地發現,他內心惟一的牽絆竟心愛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縹緲的夢,到頭來,蓋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過是凡塵俗世的物質女郎。當一切真相大白,蓋茨比最終徹底成爲自私而殘忍的黛西的犧牲品,他的悲劇人生亦如煙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滅纔是永恆。一闋華麗的“爵士時代”的輓歌,在菲茨傑拉德筆下,如詩如夢,在美國當代文學留下了墨色濃重的印痕。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不起的蓋茨比》,原來只是想打發打發時間,殊不知開頭那句父親的忠告便讓我有了莫大的興趣:你在評論他人的時候,要記住並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這樣優越的條件。喜歡看着蓋茨比站在海邊遙望黛西家碼頭上的綠燈,喜歡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歡那種驚奇和熱切;喜歡蓋茨比豪宅上徹夜不明的燈光,和從花園裏隨風飄至的音樂和笑聲,那樣聲色犬馬,醉生夢死。以及蓋茨比躲在這一切繁華背後的孤獨和被壓抑的慾望。喜歡死後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歡看着那輛來自另一個世界盡頭的汽車來到豪宅門口,卻沒有發現美好的宴會早已散場。也喜歡書中的語言、隱喻、講故事的方式,和精緻卻縝密的結構。只有在反覆閱讀之後,你纔會發現原來書中的每個人不僅豐滿、獨立,而且在無形之中又被歸攏在情節的網羅裏,成爲情節的一部分。

當我翻完《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最後一頁,我莫名其妙的回憶起一年前的一個秋夜閱讀果戈理《涅瓦大街》的情景,當我在涅瓦大街迷人的街燈和喧鬧的人羣中目睹一個純真又孱弱的年輕人的激情被現實的荒謬徹底擊碎的時候,我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緒令我無處遁形,庇斯卡遼夫以其全部的生命追求一瞥而來愛情,但是迷人的姑娘卻變成了不可理喻的妓女,於是他對美的追求反而嘲諷般的把他推向了生命的盡頭。然後,我在那個有點慌張的夜晚裏得出了一個結論:要放棄救人,因爲不會有太多的人希望在藍色的天空下不斷的延展夢想,包括愛情在內,無奈的具有理想性質的嚮往與改變他人的試圖總會變得蒼白和荒謬。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二)

在很久之前曾經讀過這一本書,故事的構成到現在的記憶已經模糊,只知道這是一個求而不得的愛情故事。但是卻一直沒有領略到蓋茨比的了不起體現在哪裏?

但我想這本書有如此高的評價,也並非只是講述了一個男子追求心愛女子的故事這麼淺顯的故事。我想是我自己太過淺薄了還沒有體會到這一個故事想表達的東西。因而又重新去體會了一遍這個故事。

說實話,這個故事並不是我喜歡的有完美結局的故事。但是讀完之後,仍然覺得心緒難平,想通過一個渠道去宣泄下心裏的情緒。我無法說出來一個故事爲什麼最後會呈現那樣一個結局,如此悲傷而自然的結局。

故事用有個場景,讓我到現在想起來都可以體會到那個時候的張力。就像我在現場,看着故事發生,我都緊張的屏住呼吸。在尼克的家裏,蓋茨比終於要見到一直在等到與守候的心上人——黛西,一個已嫁作他人婦,但是仍然放不下的黛西。

通過作者的筆觸,你可以體會到尼克那時候期盼與緊張的心情,以及黛西見到舊情人的時候的羞澀與不安。相顧無言,只有動作在傳遞着一些情緒。我想那個時候的尼克,看見自己一直遙望的綠燈出現在自己觸手可及的地方的時候的心情,是欣喜還是心酸?

隨後的故事,像是啓動了命運的車輪,越轉越快,最終蓋茨比成爲了犧牲品。但是最令人悲傷的是蓋茨比的葬禮,黛西沒有來,往常來往於他的宴會的人也沒有來,生意夥伴沒有來,只有一個心裏面有一點親情和貪婪的老父親出現。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尼克。

葬禮的無人問津和宴會上的觥籌交錯,讓人覺得恍惚到離奇。輝煌時身邊人的絡繹不絕,跌落谷底時的少有人的支持。

人性的悲涼,嫉妒,逃避責任,有時候不經意間就推動了一個生命的沉淪。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三)

我很久以前讀過這本書,現在我對故事的構成已經記不清了。我只知道這是一個得不到的愛情故事,但是我還沒有體會到蓋茨比的偉大之處。

但我認爲這本書有這麼高的評價,也不僅僅是關於一個男人追求心愛女人的簡單故事。我想我太膚淺了,無法理解這個故事是關於什麼的,所以選擇再次去讀這個故事。

說實話,這個故事並不是我最喜歡的結局圓滿的故事。看完之後,我還是覺得很不舒服,想通過一個渠道來發泄我的情緒。我不能告訴你爲什麼一個故事會有如此悲傷和自然的結局。

故事中有一個場景,讓我現在想起來都可以感受到那個時候的緊張,就像我在那裏,看着故事展開,連呼吸都變得緊張。在尼克家,蓋茨比終於見到一直想見到的黛西,雖然黛西已經嫁人,但是蓋茨比心中一直有她。

通過作者的寫作,你可以瞭解到尼克當時的期待和緊張,以及黛西在遇到舊情人時的羞澀和焦慮。除了沉默,只有行動在傳遞一些情緒。我想那個時候的尼克,當他看到他一直在看的那盞綠燈出現在他伸手可及的距離時,他是高興還是悲傷?

後來的故事就像命運之輪越轉越快,最後蓋茨比成了受害者,但最悲哀的是蓋茨比的葬禮。黛西沒有來,通常參加他宴會的客人也沒有來,他的商業夥伴也沒有來。只來了一個心裏面留有一點親情和貪婪的老父親,以及尼克。

無人蔘加的葬禮和熱鬧的宴會使人感到恍惚和離奇,當你輝煌的時候,身邊的人來了一撥又一撥,當你跌入谷底的時候,卻是無人問津,一片淒涼。

人性的悲哀、嫉妒、逃避責任,有時在不經意間促進了人生的毀滅。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四)

英國作家狄更斯曾說,很多書存在的價值,就僅僅在於它的封面。而菲茨傑拉德的這部名著,確是完全相反和不同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段經典臺詞,“你知道,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裏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光輝”,用來形容《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小說再貼切不過。在人際關係中,人們總想學習一種一開口,就能吸引注意力的交流法則。而這本書的開頭就做了一個很好的藍本詮釋,作者使用的一個技巧是直達心靈,或者叫走心。

“在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他對我說:“每當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些優越的條件。”

看到這樣的文字,閱讀者即使知道小說是虛構的,但還是會有興趣去了解,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如果讀小說僅僅就是跟着故事人物,自我代入跌宕起伏一般,那是貪圖一時暢快,而倘若要真正讀好一本書,還是需要多角度去分析。想從三個側面來談談,爲何會有這樣一部小說?

首先談談菲茨傑拉德這個人,“蓋茨比”對他而言,會有強烈的自傳色彩。

他1896年出身於明尼蘇達的一個小商人家庭,屬於一箇中產階級,但他的外貌突出且才華橫溢,唸書非常努力,最後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從他從小生活的相對荒涼的中西部,去到了經濟發展迅速的東部,在此同時,他成爲了名校中的普通平民。

這時他才充分體會到了,什麼叫世態炎涼。因爲窮,喜歡的姑娘把他拋棄。畢業後也只能在小廣告公司裏混,窮到只能穿那種腳底墊着硬紙板的鞋,所幸天無絕人之路,在最困難的時候,他的處女作《人間天堂》出版,銷售一週超過兩萬,幫他度過了危機。更戲劇化的是,接下來只用了三天,就娶到了當時拋棄他的姑娘,一夜之間像做夢一樣,突然來到了世界中的名利場,不過這也催生了《偉大的蓋茨比》這部小說的問世,但其實這本書在當時賣的並不好(儘管內行、評論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爲此菲茨傑拉德也很懊惱,他嘔心瀝血的集大成之作,竟然不得到認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本書才獲到了大的轉機,原因是在戰爭中,美軍中平時安排的休閒娛樂,就是去看這本書,結果是士兵們看完都泣不成聲,通過極好的口碑,讓這本書迅速聲名鵲起。不過遺憾的是,這時他已經離開人世。

不過在他已經給所處的時代,做了一個定義,叫做爵士年代。

爵士年代,具體指的1920年代,那時美國剛剛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國力上升,成爲世界強國。金融市場迅速膨脹,同時廣告業非常興盛,各種廣告橫幅鋪天蓋地,人們天天想着就是如何消費,如何購物,整個社會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向錢去看齊。

作者自己的定義是:“那是充滿奇蹟的年代,那是藝術的年代,那是揮霍無度的年代,那是嘲諷的年代”。

男主人公也在這年代中應聲出世,但書中主人公蓋茨比因爲社會階級的問題,一直不能得到社會的合法尊重,年輕的時候他以爲,只要通過不斷的奮鬥和努力,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但事實往往不能如願,之後他意識到,只有通過一些非法手段,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結果他做到了。但在獲得了社會地位之後,他也極力讓自己像一個舉止高雅的社會貴族,其難以預料的主要原因,竟是因爲他想追回喜歡的女孩黛西,爲了成爲一個能配得上她的人,因爲這個女子有錢而且出身高貴。

但悲劇卻在於,無論他付出多大努力,有多少的頭銜和成功,都是如同泡沫一樣,隨時會淡然無存。時代就這樣殘酷,規矩一直在變,人們只能通過越來越冷血和貪婪,不擇手段完成自己的目的,才能成爲贏家。遺憾的是,蓋茨比無法成爲這樣的人,只能被時代的車輪無情壓過,悄無聲息的被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