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十二篇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十二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篇一:《QBQ!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近期,讀了約翰·米勒的《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我深深的體會到,決定一個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領導力、溝通技巧、組織能力、控制能力等,而是責任——一種努力行動、使事情的結果變得更積極的心理。提高個人責任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十二篇

作爲教師,我自問:我能教什麼?我想到的三個答案都是涉及的個人責任的問題。“每個人都需要爲自己的所作所爲作出選擇,不但有責任爲自己作出最好的選擇,而且要爲作出的選擇負責。”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該爲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們要爲學生負責,要爲自己工作的這個團隊負責,更要爲自己負責。我們主動地在教學中去做一件事,肯定會碰到困難,也許還會失敗,但至少我們也得到了一份經驗,今後的工作會少走彎路,會信心更足。

書中的一組填空題填令我印象深刻,我填了一下:“無能的老師責怪學生,無能的業務員責怪顧客,無能的父母責怪子女或老師,無能的經理責怪員工,無能的員工責怪上司,無能的青少年責怪世界!”責怪只能擾亂我們的思維,使我們手中的工作變的更糟,使我們的心情變的更壞。在一個團隊中大家互相關心、互相協作、互相支撐,就沒有辦不好的事。

我們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我們需要的是責任,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該爲這份選擇負責,否則會一輩子不安心不順心;我們需要的是合作,辦好教育,必須是一所學校的全體員工通力協作、互相支撐才能把工作做好;我們需要的是共贏,伴隨着學校發展,我們的每一位教師都能夠獲得好心情,感受成就感。

在書的最後作者提到“學習並不只是參與,聽或讀,學習也不只是獲取知識。事實上,學習是把“知道的”轉化爲“行動”,所以,學習是一種改變。”作爲團隊的一員,我願意、也有信心爲團隊改變自己以肯定的態度接受工作任務、積極樂觀的面對工作,和團隊一同大步邁進。

  【篇二:《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有一天我正在忙工作,突然有個同事拿了本書和我說你看過《QBQ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嗎?QBQ?我當時沒有弄明白,“這是一本什麼書?”我問。同事說:“這本書很好,有時間看看”。我聽到這話越發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到了週末我終於抽出時間看了這本神奇的《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看後我豁然開朗,這不正是我們集團田總前一段時間提出的企業核心理念“誠信爲本,責任至上”嗎?

我邊看這本書邊聯想起原來工作中的種種細節及過去經歷過的事情,“企業內部辦事效率低,員工怕承擔責任”等等表現。作者通過39個問題結合實際的案例展開了講解,文章的主題通過“問題背後的問題”強調了任何人做事都要將責任放在首位,不是規避責任,尤其是對我們服務的企業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任何人都要敢於承擔責任,不要遇到事情相互推卸責任,致使一些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導致辦事效率低,最後相互指責埋怨。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工作中並不少見,而且比比皆是,寧可不幹工作也不能承擔責任的想法存在於很多人的心裏。這種心理影響了工作,促使許多人推諉扯皮,還美其名曰這是爲企業在負責任,其實明眼的人都可以看出這是爲一己之力擔心擔責任,而棄企業的發展於不顧。

我們的企業要發展,要進步就需要一大批對企業有責任感的人,如書中提到的韓國現代的員工,快餐店的服務員等等,雖然他們只是企業不出名的普通員工,但他們用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展現出了其對企業的責任感。我閱讀這本書後深深的感觸是我們每個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問題背後的問題”,這句話也許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能做到卻不太容易,我們大家要積極主動地敢於提出問題,承擔責任,這樣我們的工作效率纔會提高,企業纔會大踏步地發展,企業發展了最終受益的就是企業的員工,我們要把田總提的企業的理念“誠信爲本,責任制上”作爲精髓,爲我們的企業將來的發展獻計獻策,願九三集團走的更遠。

  【篇三: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作文】

盛世逢奧運,時代卷冊描繪着公元2008年中國的輝煌,書寫着撼動世界的文字:世界有“我”——-中國強。盛世看中國,在舉國上下同賀中華民族取得這一歷史性勝利的同時,每一箇中國人的責任意識發揮到了極致。賽場上,每一名中國運動員昇華個人責任意識,爲自己,更爲心中那強大的中國奮力拼爭,奪得了一場又一場振奮人心的勝利;看臺上,每一個爲比賽吶喊助威的中國公民,樹立個人的“主人翁”責任意識,遵守賽場秩序,真誠地爲每一場比賽,每一個國家而喝彩;開閉幕式現場上,每一位參與演出的人員,強化個人責任意識,認真圓滿地完成自己的角色互動,爲世界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恰如QBQ的第二條指導原則所言,所有QBQ都包含“我”,而不是“他”、“他們”、“我們”、“你”或“你們”。包含“我”字的問題,把焦點從他人與周遭環境中移轉開,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這纔是最有益與問題解決的作法。你我無法改變他人,也往往無控制環境與結局,我們真正能夠掌控的,唯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動。一旦把問題的焦點,擺在如何將力氣與精神用在力所能及的事物時,將大幅提升我們的工作執行效率,更不用說使我們的心情更快樂,減少挫敗感了。

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整個社會也呈現欣欣向榮之像,然而在浮華的背後,個人功名和得失牽扯着更多人的心,於是個人的責任意識不強開始蔓延,造成了許多與這個社會不和諧的種種之舉。夜色漸濃,華燈初上,總有種不知名的落寞讓人感懷,總覺得在我們的生活中遺失了什麼東西。殊不知“個人責任意識”的箴言不應被遺棄,更需我們銘記於心。增強個人責任意識,不只是一種生存策略,也是一種美德。一個驕傲的人,一個責任心不強的人,一個鋒芒畢露的人,最終常常被降到卑賤的地步。

人類社會的發展一直都處在一種競爭狀態,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存氛圍和既定環境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煮酒論英雄,品德論成敗。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時代召喚民族產業的振興,作爲國家首批151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九三集團肩負着發展中國油脂業的使命,探求民族工業的發展出路的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作爲集團的一員應在團結、共進的社會氛圍和集團大發展、快發展的形勢下,結合自己的實際,牢固樹立個人責任意識,不斷提升個人的素質和涵養,不斷審視自己,在言行上不斷完善和修正自己,在業務上不斷積累和充實自己,在未來油脂行業的商戰和整合過程中,用自己的責任書寫青春,爲實現九三集團的光榮與夢想而努力拼搏!

  【篇四:《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今天讀了《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讓我感觸頗深,作者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敘事風格講述了一個深層次的組織理論問題。全書深入淺出,事例生動,核心只有一個:如何提高組織內部成員的個人責任意識問題。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是責任,是一種努力行動,使事情的結果變得更積極的心理。看起來問題背後的問題不過是怎樣去提出好問題,避免錯問題,但是要做到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還需要每個人去用心慢慢體會。責任是使命的召喚、是能力的體現、是制度的執行;也是國家、組織、個人都能各盡其責、各司其職,我們的社會才高速的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富強。責任使人充實,快樂,高尚!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面對問題時,他不會退縮,勇於承擔責任,儘管有些錯誤不是他份內的事情,但他都敢於去承擔,而不是推卸責任,不怕麻煩事情找上自己。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勇於從自身找問題,其實大家看看自己身邊的人,甚至包括自己,大多數經常抱怨這怎麼的不好,那怎麼的不好,但是他們很少說自己的怎麼樣,自己錯在哪裏,他們經常要求別人怎麼樣,就是不敢於承擔責任,不敢於承認問題是出現在自己身上。在面度問題的時候,有責任的人責怪誰呢?誰都不怪,包括自己在內。他側重的是解決問題,問題已經出現了,與其在這責備誰浪費時間,還不如抓緊時間去解決問題,如今的社會看中的事情的結果,在乎的事情是否完成。

責任意識也就是態度,是任何事情成敗的關鍵,良好的態度,表示了一個人或一個集體做事的動機,纔會有積極向上的動力;有了良好的態度,我們才能努力工作,積極進取;我們纔能有把事情做好的決心。我還記得我們高中的時候,每天讀的口號:時間是生命,態度是根本,方法是靈魂,紀律是保障。他們伴隨了我們整個高中生涯。態度是根本,可想而知態度決定一切,做任何事情,一旦態度不端正,老要說或想“爲什麼”,“爲什麼又是我”,不是想着怎樣在我的本職崗位上發揮創造,只是想着怎樣把這一天混完,這樣的工作態度或處事態度,怎麼能把事情做好,我想是比較困難的。

因此,對於我們這些剛入職場的人來說,責任感尤其重要,不要推卸責任,要用自己的責任感去挖掘問題的所在,從而學到更多的東西,豐富自己的人生。

問題背後的問題塑造是個人責任意識問題。個人責任意味着從“我”做起,面對現實,我們惟一能改變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全都在實踐着塑造自己、而不是企圖去改變他人的想法與行動,那麼世界將因爲我們會變得更加美好。

  【篇五:《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這個假期很是充實,春節的到來,讓全家都洋溢在團圓的幸福中,工作中的反思也成爲飯桌上的一道佳餚。男朋友的單位這個假期要求所有人看一本書,名叫《QBQ問題背後的問題》,覺得挺有意思,也就一同閱讀。

讀完這本書耗時兩小時不到,可是仔細靜下心來領悟其中的道理,並寫出一篇屬於自已心得的讀後感着實還費了不少時間。我肯定這時間花的值得,因爲從中獲益匪淺。這本書的中心思想不需要我們去提練,就寫在封面上——提高個人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全書以39個小故事作爲切入點引導我們做個有責任感的人,並多次提到“心態”,告訴我們一種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還強調勇於承擔責任的態度,以前我們開玩笑常會說“請你端正態度”,確實是,有正確的態度纔會有正確的服從,認真負責的態度是處理一切事務的基礎。

就我自己而言,自身性格和長期習慣養成了喜歡被動做事的壞毛病。通常一件事兒來了,我的第一反應是等待領導安排,如果不是安排給我,則完全不再去關心了。如果是安排給我了,就被動接受。當然在工作中我也不是一直被動,有些事情當我主動地、積極地去面對時,做完後會發現特別有成就感,而且處理結果都會比那些被動做的事效果要好。相較於被動地接受事物還不如主動地改變自己,實際上,人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我想當學會謙遜地生活和工作,爲了工作隨時準備調整自己的現狀,包括思想、能力、習慣。這之後我相信付出換來的就應該是我個人的進步和境界的提升,也是人生中屬於自己的寶貴財富。

《QBQ》文字不多,道理淺顯卻寓意深刻,帶給了我們一種全新的心態和價值觀,讀起來容易,但真正要行動起來,需要面對現實的勇氣和非凡的毅力。真正樹立起個人責任感的意識或許不能夠在一朝一夕之間,但就像書中所說,“別問什麼時候,都是拖延惹的禍”。就從現在開始,從這一刻開始,從自身做起,從自己崗位的事做起。學會解決問題背後的問題,讓問題不再成爲問題。

  【篇六: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我們經常說,態度決定一切,讀了這本書後我的感受是觀念決定一切,有時觀念小小的差別,就會整個影響事情的發展,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每一本好書都會給人帶來很多思考,我從以下幾個方便談一談讀這本書的感受。

一、學會克服“小媳婦”心態。

剛看到“小媳婦”心態這個說法覺得很有趣,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怨婦心態吧,什麼都抱怨,總是在喊着“爲什麼我這麼倒黴”“老天爺爲什麼這麼不公平”這樣的話,抱怨來抱怨去,情況一點也沒有改善。與其抱怨,不如想想自己能做什麼。這樣的小媳婦心態不但對工作和情緒只能帶來負面的影響,而且無助於改善現狀。原因是抱怨時提出的問題既沒有正面積極的作用,又缺乏行動的力量。然而如果從好的方面來想,碰到困難的時候,也是立功的大好機會呀。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並且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既來之則安之嘛,既然躲不過,還不如積極面對。再遇到難題,不如把“我怎麼這麼倒黴”換成“我面臨過許許多多的問題,但大部分我都解決了”。

二、提高行動力。

書中提到,我們面對任務和困難時,最核心的最應該提出的問題應該是“我能做什麼?”遇到任何的情況,先想這個問題。所有的QBQ必須以“什麼”或“該如何”發問,能這一分鐘做得事情不拖到下一分鐘,把所有任務一口氣做完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事情早晚都得座,做的晚了,說不定會更麻煩。

三、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優點缺點都應該去接受。我能控制和改變的只有我,所以不要徒勞的管別人,改變自己比較實際。我們經常感覺不到自己正在意圖改變他人,不知不覺就白費了力氣。我們也不應該試圖改變孩子,而是要幫助孩子成爲他們原本應該成爲的人。責怪別人,是在爲自己推卸責任。真正有責任感的人,不但不會責怪別人,也不會責怪自己,只會想辦法解決問題。書裏面還說到一個很有趣的說法,擊敗裁判。我得理解是,要讓自己強大到別人挑不出毛病。

我們常犯的毛病是,上太多課讀太多書,但是不清楚學習的真諦。學習不只是參與,事實上學習是把“知道的”轉化爲“行動”。我也會把讀書帶來的思考,變化爲我得行動。

  【篇七:《QBQ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在現實生活中,個人責任感的缺失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推諉、抱怨、拖延與執行不力這些都是組織內部的通病,而缺乏責任意識的組織和個人將無法達成目標、無法在市場上與競爭對手一較長短、無法實現願景,更無法讓個人和團隊更上一層樓。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給了我們解決的方法,要我們別隻是把“團隊合作”掛在嘴邊,而是問:“我該如何貢獻一己之力?”以及“我要如何改變現狀?”

本書以簡明有趣的故事與易讀的篇章,教授讀者嘗試一種實用的方法,將個人責任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全書的主旨:找出問題背後的問題,其主要實質是強調個人擔當,也就是增強個人的責任意識。我們可以解讀爲:要去找出爛問題背後的好問題。所爲爛問題,就是哪些推責、抱怨的一類問題;所謂好問題,就是正面的能夠迅速付諸行動的類型。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提出三項指導原則:

1、着眼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推責。以What或How來發問,而不是WhyWhen或Who。

2、強調個人擔當。主詞用“我”,而不是“他們”、“我們”、“你”或“你們”。

3、把焦點放在行動上,而不是“該誰做”或“誰做錯了”。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我們雖然不一定問得出口,但卻有意無意在心裏發問的問題,並且給出了答案。比如,有擔當的人怪罪誰呢?誰都不怪罪,包括自己在內,千萬不要小媳婦心態的自憐自哀。我們個人能改變組織中的什麼事情呢?只有一項,那就是自己,不要再去想要改變別人了,用心反思自己,並着力改變自己。如果組織不再是我們達成人生目標的媒介,那有何必繼續呆下去呢?如果值得待下去,那就拿出個人擔當,努力改變吧!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一書的終極目標便是行動。先修煉出自己的想法,接着問比較好的問題,最後付諸行動。所謂的學習,應該是把“已知”轉化爲“行動”,所以,學習是一種改變。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溼潤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其實你自己必須是那團溼雪,最好邊走邊加上更多的雪,因爲你不會再回到山頂,而生命就是這樣運作的。

不要去理會別人的眼光和喜歡比較的心態,做好自己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篇八:《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問題背後的問題》是一本實用教材,書中簡潔、明瞭、便於行動的QBQ的原則,提供了一系列將個人責任意識融入日常工作與生活行爲之中的方式。相信我們通過深入學習、領悟這本書,瞭解並實踐這些有助於提升和培養個人責任意識的有益方式,對於改進工作,改善生活無疑會取得較好的效果。但這本書或許限於篇幅也留下諸多遺憾:該書僅從技術層面上或者說僅從溝通技巧與工具方面提供了提升和培養個人責任意識的思考方式和解決途徑;它指出了組織內推諉、抱怨、拖延、執行不力、目標不能達成等許多問題背後的核心問題是缺乏個人責任感,並給出了“做個有責任感的人”的方向指引以及提出了“個人責任感的不同,造就了個人事業的不同”這一十分重要的命題。但不足的是,該書未能就“個人責任感從哪裏來?”這個更爲重要的命題予以充分關注和深入探討。

如果說問題背後的問題是缺乏個人責任感,那麼,個人責任感背後的責任或者說個人責任感背後的問題是什麼呢?《問題背後的問題》一書就此提出了一個較好的分析視角:“每個人都需要爲自己的所作所爲做出選擇,不但有責任爲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而且要爲做出的選擇負責。”對了,個人責任感與個人的選擇有關!但是,個人責任感究竟與個人的那些選擇有關呢?該書對此沒有進一步地論及。我個人認爲,從個體因素角度分析,個人責任感與個人選擇的人生願景、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從事工作崗位的角色定位有關。

首先,一個人是否具有人生願景,或者說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願景,對一個人是否具有責任感或者責任感強弱至關重要。人生願景是講個人對自己人生的企圖心或決心,以及達成個人企圖應有實踐或行動的意志。人生願景是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作出正確選擇的前提。“我們無法改變人生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無限拓展生命的寬度。”一個人一旦擁有了自己選擇的美好人生願景,就擁有了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積極有爲的陽光心態,也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最好的選擇,並能爲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和卓有成效,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而美好。

其次,選擇和堅持執行符合自我人生願景、社會需要以及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是決定個人責任感強弱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對自己的職業興趣、偏好和理想都不清楚或缺乏規劃的人,一個奢望成功人生卻纔疏學淺、無一技之長的人,一個無所事事、浪跡天涯的人,它能夠在工作中真正負起責任,或能指望他成爲一個具有責任感,願意並努力“從我做起,改變現狀”的人?

第三,一個人對在組織中所擔負崗位的角色認知或曰角色定位也是個人責任感的重要影響因素。該書在《“錯問題”大全》一節中指出:“每個人在一生中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每個角色各有挑戰和挫折。”那麼作爲一名組織成員,特別是在組織中擔負一定管理職責的成員,他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崗位及其責權利規定的認知程度和工作心態,決定了他對工作、對挑戰、對改變現狀、對創新的責任態度以及負責精神。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對自己的企業或組織不認同、不熱愛,對自己正從事的工作無認知、無興趣的人,會對工作投入激情,會對工作負起責任?相反,如果一個企業或組織中的每個員工都能把眼下所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人生願景以及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聯繫起來,自覺堅持“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自主追求“每天進步一點點”,就一定會自覺養成該書提到的“承諾用自己的智力、心力和勞力解決問題”的主人翁精神和“我爲你服務,好讓你成功。”的“領導”意識,那麼企業或組織中的很多問題也就不會成其爲問題了。

當然,一個人有了上述三方面的認知和選擇還僅僅是具備了提升和培養個人責任感的充分條件;一個組織成員的責任心大小、責任感強弱還需要與組織層面的必要條件契合。組織的願景、文化、發展路徑、社會形象以及履行社會責任的所作所爲如果不能與組織成員個人的人生願景、職業生涯規劃無縫對接,如果一個組織不能爲組織成員增長才幹、施展才幹提供平臺,要奢望組織成員在工作中具有責任心、富有責任感是不現實的。

做個有責任感的人,既是個人一生的選擇題,也是組織管理者們現實的管理課題。

  【篇九:《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爲什麼會這樣?”與“我能做什麼?”,這是我們遇到問題之後常會出現的兩種心態。從表面上看,這兩種反應都是自然而發,符合常情,然而往深裏去想,你卻會發現,這兩種想法代表着兩種截然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態度。而《問題背後的問題》一書如暮鼓晨鐘,用一種清越敦實的聲音敲醒了我,讓我明白的知道了“提高個人責任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俗話說“衆人拾柴火焰高”,也有“衆人同心,其利斷金”的說法,可見集體的力量之大。可是如果試想一下,那些負責拾柴的總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斷的抱怨看火的無聊,這把火還能燒的那麼旺嗎?是的,集體是由我們這樣一個個的人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觀能動性,那集體力量的疊加效果又怎麼能體現的出來?爲什麼一個和尚、兩個和尚都有水喝,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呢?這歸根結底還是一個責任心的問題,如果個個“和尚”都是有責任心,懂得主動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平時的工作就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複着平凡的工作,而我們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堅持,還有一份對工作和生活積極的態度。

在這本書中,有句話給我的啓發最大,就是“把焦點從他人與周遭環境中移轉開,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這纔是最有益於問題解決的做法。”

是的,相較於被動地期望環境向對自己有益的方向發展,還不如主動地改變自己,實際上,人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當我們學會謙遜地生活和工作,爲了工作隨時準備改變自己的現狀,包括思想、能力、習慣等等,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付出換來的是個人的進步和境界的提升,這將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在仔細地看完了這本書後,有很多想法在腦袋裏轉圈,也有一些東西沉澱在了腦海裏,忽然間記起了前國足主教練老米的那句明言——“態度決定一切!”

  【篇十:《QBQ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看完該書之後想了很多,也確實沉思了良久,不知道該如何下筆。這本不算厚甚至只用了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能看完的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最起碼剛看個開頭時就讓我明白了自身現在所存在的問題。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幅圖片,圖片中的人的兩隻手都指向了別處,作者稱它爲“企業的招牌動作”想想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肯定會有很多部門組成,因爲大家的分工合作企業才能更好的運轉,但是在大家合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大家不想它發生的現象,一旦問題出現所有人都不想承擔這個問題,所以最後大家就會很自然的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你推他、她推他、然後他又推你,最後就出現了圖片的真實寫照,這個圖片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工作中最難免的就是出現問題,不管是企業中的各個部門,也不管是一個小組中的幾個成員。只要一出現問題大家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推卸、責怪。從來沒有一個人願意主動承擔責任。

作者書中還提到了兩個人一個是“石邸”餐廳的服務員,另外一個是“家得寶”百貨的收銀員他們是組織中職位最低的兩個人,但是由於他們的所作所爲:一個被提拔成了高管,而另外一個卻爲自己的組織贏得了高利潤,雖然只用了自己兩塊錢但是卻爲客人解決了相對自己來說比較棘手的問題,其實有時候大家都會有這種想法:人家都不去做的事幹嘛自己要去做呢?大家都不做自己做應該也不會有什麼用處吧?這種心理我自己也有過,老是想隨波逐流跟着大衆走,因爲總是感覺自己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看了這兩個故事讓我體會到了個人力量的偉大。而作者恰恰也是爲了表達給我們這種意念。同時也讓自己明白了一個早該明白的道理:“不管你身兼何職,服務員也好工人也罷,千萬不能因爲自己的職業而影響自己的責任心。說不定你的一次不經意間幫人家的事就能給組織帶來不可預料的利益抑或是給自己的前途又開拓了一條大道。總的來說責任心是企業部門和組織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書中作者還說出了現在人的通病:總是想試圖改變別人,把別人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特別是領導與下屬之間,許多領導總是想把自己的員工改變成自己心中的樣子,很多父母總是想把孩子改變成自己心中的樣子,很多老師又想讓自己的學生全都聽話,他們總是想依照自己心裏的想法改變別人卻從沒產生過要改變自想法,所以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努力總是白費,因爲作者說了一句話:“一個人是無法改變別人的,除非當事人自己痛下決心才能徹底改變自己”。所以領導的、父母的、包括老師的努力纔會白費,因爲他們從來不從自身找問題,曾經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最後也是以失敗告終,那個時候自己還不明白爲什麼今天看了作者說的這番話之後才如夢初醒。所以大家因該都明白這個道理了吧:“不管怎樣你都不能把一個人改變,有時候可能個別人會因爲自己的一句話改變一陣子,但是絕對不會改變一輩子,只有思考自身的問題所在從自己改起才能更好的從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

簡單的說下作者說到的“小媳婦心態”想必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用最貼切的一句話來形容吧:就是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做什麼事都推三阻四的,不乾脆,總是想東想西的,自己沒有一點主見。作者說到一個從軍十年的軍官在部隊時領導分下來的任務總是隻有一句簡單有力的回答“保證完成任務”,但是他棄軍從商之後卻發現自己開始變的有點小媳婦心態了,他對自己非常不滿意,其實大家不難想象一個在軍旅中磨練十載的軍官,到最後還難逃“小媳婦”的想法,可想而知現實中的人有多少都是“小媳婦”心態啊,所以作者纔會說大家都要提防”小媳婦“的入侵。因爲有這種想法的話可能什麼事都辦不好,更可能因爲自己愛抱怨愛從別人身上找問題的性格導致自己掉到一個壓力的漩渦時就很難爬出來了。

關於書中寫到的飛行員父親在飛機出現故障時對女兒說的俏皮話來說,給大家詮釋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不要在別人遇到問題時自己就在中間散播一些根本沒有的謊言,或是把小問題說大又或者把問題的嚴重性提高。搞得大家緊張兮兮,最後什麼工作都做不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落井下石”。像飛行員爸爸對女兒說:“親愛的,引擎不動了,看來我得用不同的方式來開這架飛機了”。那麼危險的情景父親還用那麼逗趣的話來說,爲的就是消除女兒的恐懼心理。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在一個人出錯時在說些本來不會發生的事了,多給別人一些鼓勵才能獲得更多更好的友誼。

關於壓力作者也有提到,作者說壓力是一種選擇,何嘗不是,自己親身經歷過,在自己對工作有壓力的那段時間,甚至想過要離職,但是事實證明我我最後還是選擇克服壓力,那時自己也老是想爲什麼不好的事總是找到我呢?越是想就越覺得委屈到最後自己竟然到了想走的地步。最後在鵬喲的幫助下我克服了仙子阿看來根本不算壓力的壓力,所以由此大家可以看出不同的解決壓力的方法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書中還說到關於與人處事的方法,等等……太多太多我很樂意推薦這本書給迷茫的朋友們看,看完之後有太多的感想但是今天就寫幾個自己認爲現在比較有用的道理吧,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明白了很多問題。例如:“我也總是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問題,我也喜歡推卸責任,我也喜歡說些人家不愛聽的話。在沒看這本書前可能我還沒那麼深的意識,但是現在我敢肯定自己已經知道了自己該怎麼做了。所以朋友們閒暇之時不免也看下此書相信你會像我一樣受益匪淺的。作文

  【篇十一:《QBQ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讀了《QBQ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以後,我深深的體會到,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不是智商,領導力,溝通技巧,組織能力,而是責任!——一種努力行動,使事情的結果變得更積極的心理。看起來QBQ不過是怎樣去提出好問題,避免錯問題,但是要做到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還需要每一位團隊成員去用心慢慢體會。責任是使命的召喚、是能力的體現、是制度的執行;也是國家、組織、個人都能各盡其責、各司其職,我們的社會才能快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富強。責任使人充實,快樂,高尚!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也就是“個人擔當”——勇於對自己負責。從短期來看,承擔責任者損失嚴重,而推卸責任者毫無損失;但是從長遠來看,一個國家,一個單位、甚至到個體的我們,勇於承擔責任是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是單位良好氛圍的極大發展,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社會上,遇事推諉、沒有個人責任意識的人並不少見,抱怨別人一無是處的人也不稀奇,不知上進不肯學習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個肯吃苦耐勞、肯學習又認真負責,還具有創意,並凡事以服務爲中心的人卻少之又少!要做一個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個與衆不同的人,其實也並不難,就是觀念轉個彎,態度調整一下。

這本書的開頭,有句話是我十分喜歡的,“願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人;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人;願上帝賜我智慧,瞭解我自己這個人。”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們都要抱以平靜的心態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人和事,在勇氣的基石上,去改變自己能夠改變的人和事,在智慧的陪伴下,把自己看清楚看透徹。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自身的責任感和責任意識無限擴張到生活中與工作上,用理想和信念來支撐自己的精神,挺立在具有個人責任感的人生中。

  【篇十二:問題背後的問題讀後感】

“爲什麼會這樣?”與“我能做什麼?”,這是我們遇到問題之後常會出現的兩種心態。從表面上看,這兩種反應都是自然而發,符合常情,然而往深裏去想,你卻會發現,這兩種想法代表着兩種截然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態度。而《問題背後的問題》一書如暮鼓晨鐘,用一種清越敦實的聲音敲醒了我,讓我明白的知道了“提高個人責任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俗話說“衆人拾柴火焰高”,也有“衆人同心,其利斷金”的說法,可見集體的力量之大。可是如果試想一下,那些負責拾柴的總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斷的抱怨看火的無聊,這把火還能燒的那麼旺嗎?是的,集體是由我們這樣一個個的人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觀能動性,那集體力量的疊加效果又怎麼能體現的出來?爲什麼一個和尚、兩個和尚都有水喝,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呢?這歸根結底還是一個責任心的問題,如果個個“和尚”都是有責任心,懂得主動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平時的工作就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複着平凡的工作,尤其是我們圖書館人。我們每排好一本書,每服務一個讀者,每做完一個方案,無不都包含着對館裏、對崗位、對自己的一份責任。我們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堅持,還有一份對工作和生活積極的態度。

在這本書中,有句話給我的啓發最大,就是“把焦點從他人與周遭環境中移轉開,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這纔是最有益於問題解決的做法。”

是的,相較於被動地期望環境向對自己有益的方向發展,還不如主動地改變自己,實際上,人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當我們學會謙遜地生活和工作,爲了工作隨時準備改變自己的現狀,包括思想、能力、習慣等等,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付出換來的是個人的進步和境界的提升,這將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在仔細地看完了這本書後,有很多想法在腦袋裏轉圈,也有一些東西沉澱在了腦海裏,忽然間記起了前國足主教練老米的那句明言——“態度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