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喬家大院讀後感

喬家大院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喬家大院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喬家大院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喬家大院讀後感

喬家大院讀後感1

春節期間,公司開展"讀書品茗"活動,這是對於奔走在飯桌之間的我們來了一次心靈上的淨化,徹底讓勞累了一年的身心放鬆了一回。同時,也讓我們保持着一份清醒:對於年後工作的開展、工作的提高絕不能放鬆,更要牢牢把握好人生之路的方向。

根據《喬家大院》改編成的同名電視劇一度熱播,觀衆反響強烈,較好的再現了以喬致庸爲主線的晉商發跡之路。春節裏好好的看了一遍原作,書里人物的作爲讓我思索良久。

故事發生在清末最動亂的年代,人人自危。喬致庸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幹出了"匯通天下"、生意遍地的大事。縱觀世界歷史,從來都是時勢造英雄,傑出人物也大多出於亂世。市場和環境是客觀存在的,不同的思路決定了不同的出路。不怕你想就怕你不想,敢想的人才能敢爲天下先。

喬致庸的成功,很大部分在於他目標遠大、胸懷天下。他一開始就把爲國家、爲人民作貢獻作爲基本原則,以信念和精神匯聚了一羣人在身邊,用博大的胸懷感化了很多以前的敵人,促進了當時整個行業的發展,他的這一點確實很厲害,立足點高,走"高上廣"之路,吃點眼前虧不要緊,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要知道,一個人再厲害,也鬥不過一羣人。個人魅力如果不能集衆成金,遲早會得用光。成功的前提還在於精準的謀略,然後纔是努力。如果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沒有可行的方法去實現,埋頭死做也是沒有希望成功的。他的見識使他避免了被眼前利益所誘惑,也避免了過於計較個人得失,因此他的路自然會越走越寬。信之所聚,天下歸心。

喬家大院的崛起,還在於他的用人之道:一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選人期慎重考慮,一旦確定就委以全部信任,任其發揮,不在經營上作指手劃腳的束縛。這種尊重人才的態度爲其贏得了萬衆歸心的局面,大家願意爲這樣的領頭人做事,也激活了大家的思路,都一心只想把事情做得更好,這就是儒家治世的人情味。中國人是受儒家文明洗禮較多的民族,在我們這個社會環境裏,一個人做人處世的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所做的事業。二是大膽起用新人。一方面優先照顧好退下來的'、曾經爲企業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將們,讓他們老有所依,也讓正在努力的中青一代看到了希望,解除後顧之憂,他所施行的一套方案類似於現在的退休制度,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得不說是富有卓見的;另一方面他不論資排輩,不人爲設限,不拘一格用人才,誰能就誰上,爲自己的團隊做好了人才儲備。許多不適用的老家規被逐漸淘汰,不誇張的說,他是以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來經營和擴大家族生意的,所以中國不缺好的商人,缺的是好的經營理念。與時俱進在經營中很重要,無論是晉商、徽商還是浙商,在他們的成功者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喬致庸這個形象直到今天還是符合中國社會的,他正直、善良,在大是大非面前守得住自己,自身有很強的正能量,符合中國社會一直倡導的"好人有好報"的樸素價值觀。同時,他善於經營,懂商道、擅謀略、重情義,符合中國人心目中對成功者的定義,不愧爲一代儒商。行大道者,得天下矣!

喬家大院讀後感2

覓一處安靜的角落,打開桌上的檯燈,《喬家大院》的故事象一副恢宏的圖景一點點展現在我的眼前。我被晉商執着的進取精神感染了,喬致庸高尚的人格魅力使我彷彿置身於飄滿了幽香之氣的花園中,給人身心舒暢的感覺。

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內,作爲晉商一員的喬家人含辛茹苦,銳意進取,創下了喬家作爲晉商大家之一的大業。喬致庸一代,以儒生之身,志存高遠,懷抱以商救國的理想,以實現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爲人生目標,從青年時代起直至垂暮之秋,以一己之身,歷經艱難,矢志不渝,九死一生。終於使喬家的事業達到鼎盛之期,實現青年時代的抱負。"君子懷遠"是對晉商精神最好的概括,而喬致庸這個原本淡泊名利的莊子的追求者,在喬家落難之時,痛苦無奈而又毅然決然的走入商界的大門,爲了這些他放棄了寄情山水的淡然,放棄了堅守的愛情,捨棄了對未來美好又帶點虛幻的規劃得到的是男兒本色和一份比泰山還重大的責任。在事業上,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開晉商之先河,樹晉商之新規,禮賢下士慧眼識英,最終實現北上大漠南到海,東到極邊西到荒蠻的目標。他的一生充滿了舍與得的智慧,耐人尋味。晚年的他目睹"山河破碎風飄絮"的國家現狀,痛心疾首。誰道"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喬致庸這個身懷大智大勇的商人,在國難之時毀家紓難,沒有半點猶豫。即使昏庸的清政府曾有負於他,在民族大義面前他還是選擇以德報怨。

一部好的著作總要給讀者留下些什麼。讀完《喬家大院》後的我掩卷沉思,我想明白了他風靡一時的原因那就是——晉商精神。誠然,在經濟危機愈演愈烈的形勢下,它更值得現代人深思。作爲一個商人喬致庸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愛國愛家。正因爲心懷大愛,所以它孜孜不倦的銳意進取。正所謂既然選擇了遠方,便管它風雨兼程。他的一生上無愧國家,下不負喬家。大愛是喬致庸一生的主題。其二,以德報怨待人以誠。商場上的戰爭是殘酷甚至血本無歸的,喬致庸以一個精明商人的博大胸襟,使對立的邱老東家心悅誠服。靠着誠信的品牌,他的生意蒸蒸日上。其三,廣納賢才,積極創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喬致庸就是一個有着一雙慧眼的伯樂,無論是屢試不第的孫茂才,還是遭人棄用的潘爲嚴,小店夥計高瑞都因他而得以在商界大顯身手,最終爲喬家立下汗馬功勞。而爲店面除舊佈新,訂立新規,冒衆商之不韙,則顯示了他獨當一面的魄力。在"山寨"屢見不鮮,食品安全成爲關注焦點的今天,晉商爲人的大氣值得現代人學習。晉商那些視誠信如命的經營理念,在經營管理上的睿智,豁達,乃至他們的金錢觀,人生觀,生死觀,表現的是中華民族特有的重名譽守氣節,謙遜好禮,天下爲公的文化傳承和終極嚮往。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家國故,二者皆可拋".現實中的我們或許只是碌碌塵世中的一員,不用羨慕大海的浩淼,不要輕視小草的卑微,老天生人,各有所用。只要志存高遠,見賢思齊,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無愧於心,爲了心中的目標積極進取,我們就是千萬人之中平凡但特殊的一個。爲了觸手可及的幸福,讓我們超越地平線,奔向有着期待的遠方吧。

喬家大院讀後感3

《喬家大院》是一本小說體裁的書,書的篇幅很長,敘述的故事內容和情節都比較簡單,主要描寫了主人公喬致庸臨危授命,承接兄長遺留的家業,力挽狂瀾,重振喬家商賈雄風的歷程。小說前半部寫的比較有故事性,後半部則給人有些蛇尾的感覺。

除了主人公外,書中還用較多的筆墨寫了與喬致庸關係密切的三位女性的愛恨情仇。正是她們的犧牲和付出,才換來了喬致庸成功和喬氏家族的復甦與繁榮。

第一位是他的大嫂曹氏。由於突然喪夫,兒子尚小,曹氏無奈中假託丈夫的遺願把家業交給了當時並令人滿意的小叔子,顯出了掌門女性的大度與聰慧,特別是在喬致雍剛剛接手,無力還債,家裏的產業面臨破產的緊急關頭,她想出了讓喬致庸與大賈陸家小姐結親的辦法,成功地度過了危局,更證明了這位女性不同尋常的見識與果決。由此可見,女人在緊急的關頭,頭腦往往比男人更加冷靜,處理問題的手段往往重視利益,而不考慮感情。

第二位是他的妻子陸玉菡。由於喬家當時急需大量銀子救急的原因,使她和喬致雍結成夫妻。陸玉菡雖然明知喬致雍並不愛她,心中還有另外一個女人,但還是由於傾慕丈夫的爲人與能力而留在了喬家,並多次在喬家危難的時節,千方百計地去向自己的老爹討借銀子。可以說,沒有陸家的財力支持,雄心再大的喬致庸也可能一事無成。所以說,婚姻往往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男人要成就事業,有一個堅強而忠實的外援是非常的重要,而妻子是第一首選。

第三位是他的初戀情人雪瑛。由於喬致庸違背了與之相伴一生的諾言,與陸家小姐結婚,徹底擊碎了雪瑛追求美滿愛情與婚姻的夢想,也導致了她一生的悲劇——被迫嫁入豪門,未經同房,多病的丈夫何少爺邊撒手歸天;因爲答應了何老太爺的臨終要求,不得不假託生子,做了一個寂寞、孤獨、富有的寡婦。在雪瑛的心中,此時對喬致庸的愛已然化成了無限的恨。利用財力在背後與喬致庸進行生意上的爭鬥,已經成了她釋放怨恨的一種方式,甚至採取告密的極端手段,把喬致庸送進了天牢。雖然她在最後暗中幫助了喬家30xxxx萬兩銀子,使喬致庸起死回生,那也是想在良心上和道德上加重喬致庸的負罪感而已。癡心的女子往往重視愛情,但是愛情與婚姻是兩碼事,所以悲劇不可避免,這也許是女人的侷限性吧。

喬致庸在最後建起了喬家大院,成爲了山西有名的商家大賈,應該算是成功的人士。但是在他的成功中,我們看到的則是更多的悲傷與苦難。喬致庸自己多次歷經生死,生意場上被人暗算,富有之後又被朝廷敲詐的幾乎破產;一同打天下,多年相伴左右的朋友孫茂才成爲了不共戴天的仇敵;視爲母親一般的長嫂曹氏爲了喬家的生存,自休出門,最後舉刀自盡;初戀的情人雪瑛喪失了一輩子的幸福,歷經感情痛苦,晚年青燈向佛;本來生死相依的妻子陸玉菡爲了保全喬家,也不得不半路忍痛別夫離子,回到已經沒有親人的孃家守了活寡。

如果一個人的成功是以犧牲他人,特別是自己親人的利益爲代價的話,那他會感覺到成功的歡樂嗎?這樣的成功就是人們所要追求的目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