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讀後感範文

《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讀後感範文

  《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讀後感1

《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這本書是前碧桂園CFO、執行董事吳建斌先生從財務視角近距離深度還原了碧桂園從2014年—2017年的發展歷程。從2014年4月到2017年1月,作者吳建斌做了1000天碧桂園首席財務官。在這1000天裏,碧桂園在房企中的排名從第七升到了第二。他離開11個月後,碧桂園成了宇宙第一大房企。2018年12月31日,《2018年度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排行榜發佈,碧桂園2018全年銷售7286.9億元,位居榜首,領先第2名萬科1200億元。

據說,這本書出版後,碧桂園掌門人楊國強先生直接找到出版社,將此書全部買走,隨後甚至追到了作者——前碧桂園首席財務官吳建斌的新公司,要求作者收回送給朋友的樣書。倒也是一樁趣事,更激發了我閱讀的興趣。

一、關於碧桂園和它高速增長的祕訣

碧桂園,曾是廣東順德的一家區域房地產企業,名號遠沒有招商、保利、萬科、恆大響亮,但就是這家企業從2011年至2018年,其合同銷售金額分別爲432億元,476億元,1060億元,1288億元,1402億元,3088億元,5508億元,7287億元,7年時間內銷售金額增長了15.9倍,這樣體量下的增長速度在房企中甚至於在所有企業中都是不多見的。

每個人對企業成功或者說高速發展的解讀都不盡相同,更遑論我們是通過讀書來判斷企業,也就不可避免受到了作者的影響。粗略看來,堅持利益分享、堅持大人才觀、堅持大的格局和保持定力是其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堅持利益共享。碧桂園掌門人在企業銷售遇到困境、成本居高不下時,先後及時啓動了“成就共享”和“同心共享”計劃,一舉激發了全員的最大潛能,帶領企業走上了高歌猛進的道路。簡單講,就是企業把一些特定項目的利潤按一定比例分享給項目員工。從項目經理和員工角度,項目執行過程中每節省的.一元項目成本費用或每擴大的一元有效銷售和回款都直接折算0.2元(即利潤的20%)的獎金髮放給項目員工,同時鼓勵甚至強制高管和員工入股項目,一方面緩解集團資金壓力,同時獲取更高收益。基層項目經理和員工的積極性被空前調動,由於房地產項目屬於資金密集型且利差豐厚,動輒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的投資,按照獎金規則折算到項目經理一個人甚至能拿到幾千萬乃至上億元的獎金,集團都按照規則完整兌現,最大程度激發了全員的無限潛能,並將大家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高度捆綁。

關於大人才觀。碧桂園從2014年起開啓“未來領袖”學員培養計劃,定位國內外一流名校(包括斯坦福、麻省理工、倫敦帝國理工等),招聘精英博士生,納入培養計劃,剛入職即提供超過40萬元的薪酬並輔以全套高端培養方案。堅持找到優秀人才支持企業發展比守着一堆錢更重要,因此在人才選拔、聘用和資助方面不計代價。不計代價並非意味着楊國強先生真的不算成本,他是這麼算賬的,100個博士一年開支不過4000-5000萬,雖然很大,但可以承受,如果兩年後100人中有1人成才,在房地產行業他給公司賺回的錢將遠遠超過投入的成本,更有甚者會覆蓋所有博士生的投入成本。

堅持大的格局、專注和戰略定力。過去幾年,房地產行業呈現了多次過山車的週期性特點。在整個行業持續低迷的時候,是收縮還是擴張,是聚焦一線,還是在二三線甚至四線儲備,能否抵禦外在誘惑和雜音,這些都是考驗一個企業舵手的重大挑戰。當別人貪婪的時候,我謹慎;當別人收縮的時候,我貪婪。楊先生成功地籍此實現了彎道超車。

二、關於財務人在企業中的角色

財務人員應該怎麼做,尤其是在民營企業的財務人員。作者從央企中海地產跳入家族企業碧桂園,從體制內到體制外,從相對駕輕就熟的國企高管到面臨着巨大的環境挑戰和壓力的民營企業職業經理人,作者勇敢地一躍並實現了平穩的過渡和華麗的轉身。

作者把碧桂園掌門人楊國強的一番話寫在了扉頁,“在做生意方面,財務要記住,在不違法的前提下,永遠不要讓公司受到任何約束,有的做就狠狠做,沒的做就耐心地等等”。

作者就職當天,就爲碧桂園劃了一道淨借貸比率70%“紅線”,並維持至今。到2016年年中,碧桂園的淨借貸比率僅爲62.6%。自作者2014年加入碧桂園以來,碧桂園平均利率由2013年的7.34%降至2016年年中的5.76%。這些靚麗數據背後,在香港擁有衆多資源的作者功不可沒。的確,作者初入民企,放低身段,調查分析,從戰略、預算、現金流管理、融資發債、信用評級、激勵機制等,逐一入手,一點點規範並提升碧桂園的財務管理水平和競爭力,截至作者離開時,財務組織架構調整已經基本到位,價值創造和共享平臺已日趨完善,境內外融資渠道全面打開,融資成本持續下降,股價穩步提升,市值也大幅改善。

  《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讀後感2

在一個微信學習羣裏面看到的這本書,關於講企業的書一般很少有寫的很好的,但這本書也貌似沒有立志寫那種最好的書,反而像日記體,工作彙報總結一樣,娓娓道來,也有一點意思。

裏面主要講的是以財務的角度來看一家企業,我以前涉及到的財務大部分工作內容就是稅務、成本兩個方面,這本書可以是拓展了我的眼界,順帶着對於財務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1、自己沒有錢,去市場上找錢,找便宜的錢,來做自己的事情。

2、現金流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只有企業有現金流才能保證自己能夠抗風險。

3、在企業面臨危機的時候,股權質押、出售固定資產都是不明智的,因爲出售的資產會被嚴重低估。最明確的舉動是,停止不能掙錢的項目,快速開發能掙錢的項目。

4、做事成功取決於能力與態度。這並不是分開的兩面,而是相互成就的。

5、一家企業,其實什麼都沒有,錢其實並不是自己的,人才纔是決定一家企業生死。好的企業是利他性的,員工與公司是相互成就的。

6、人性中最大的一個特點是自私與貪婪。一般的企業通過利用這點來驅動員工,但是很多制度在初期會取得很大效果並能帶來巨大成效,但後面制度會滿滿失效並會帶來新的問題。(短期)長期卻只能建立企業文化認同。

7、財務(找到更便宜的錢)——工程(對用錢買的地進行附加值)——銷售(將公司對於這一塊的附加值變現)

銷售是最終的實現,沒有銷售都不是。但是銷售因爲在末端不能參與到價值鏈之前的工作,其實也是最被動的。一般企業後面價值鏈之後還有一塊運營(通過運營使固定資產增值)

8、戰略領導者,戰術執行層。(老闆與職業經理人);老闆不能放棄對於一家公司戰略層面的指導,並對變化的市場環境保持清晰的頭腦,溝通是能夠將老闆想法變爲可執行的操作。這中間存在溝通漏斗。

9、不存在完美的制度,只存在合適的制度。市場環境在變,內部環境也在變,而企業的變是適應競爭環境,而內部制度是爲了我們在外部競爭的時候保持優勢。

10、近代的職業崗位分工制度是近代的產物,專業化、職業化的工程中會失去對於整體的把握,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各掃門前雪,溝通成本上升。但也是大公司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很多企業的選擇是規範化流程化以期望降低風險,但犧牲了效率增加成本。

其實是個選擇題,是風險還是效率,對於小企業來說的一味學大企業就會死的很快,成本是難以承受,而效率是小企業面對市場最有利的武器。

所以很多真正的老闆在活的好一點但有一定不確定與活的稍微不那麼好但是確定之中,選擇了後者。

但是在一個苟活還是體面的死去,無一例外選擇的都是前者。

不同情況下,貌似同樣的兩種選擇,但後果卻發生了改變。

讀後感很亂,只是作爲自己梳理知識所用,望各位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