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西遊記前七回讀後感

西遊記前七回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西遊記》作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必有着它的玄妙之處。自古以來,《西遊記》就成爲家喻戶曉的故事,從影視,書籍等各個渠道都能見到以《西遊記》中人物爲原型打造的各種作品。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了“西遊記前七回讀後感”,希望能幫助到您。

西遊記前七回讀後感

  西遊記前七回讀後感(1)

這七回表的是悟空出世、學藝歸來、天庭招安、反出天庭、大鬧天宮、被鎮五指山。這七回將悟空的出身、性格、能力一一闡明。通過對這七回的閱讀,我對悟空有四點認識:

一、出身即是不同。

他出身不同體現在五點:一是仙石孕育。他本是花果山上一塊仙石。仙石汲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孕出一卵,化出石猴。二是生而知之。他出身便通曉禮儀,拜謝四方。三是伴生異象。目聚神光,射衝牛鬥。四是氣運昌隆。首先是他尋得水簾洞。書雲:他今日芳名顯,時來大運通。有緣居此地,天遣入仙宮。再者是他立志出海時一帆風順。書雲: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五是高人稱奇。他的天賦異稟更體現於後來拜師菩提自訴身世時,神通廣大、見多識廣的菩提老祖都暗喜能收此佳徒。

二、膽識果然不凡。

他第一次顯露名聲就是在勇探水簾洞之時。此時悟空尚未學藝,亦不知瀑布內境況幾何,而敢瞑目一躍,探入洞內。其膽識可見一斑。更不消提他離家學藝、反出天庭、大鬧天宮之舉。

三、見識亦是遠大。

他在成爲美猴王之後,正是安逸享樂、無拘無束。就在這“日日歡會,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之所,他能居安思危。明悟到死生之理,立志謀求長生。見識不可謂不遠大。

四、心性更是堅定。

以前我對悟空的認識是:一隻心性不定的毛猴。可現在我卻認爲悟空心性遠超常人之堅定。他立志學藝,毅然出海,在南瞻部洲尋仙訪道七八年不得。又越西海,至西牛賀州遍訪多時,終於高人。沒有毅力,焉能十幾年如一日爲一個飄渺的目標苦苦追尋。他得遇高人,又再菩提座下一等七年之久。書雲:弟子本來懵懂,不知多少時節。只記得竈下無火,常去山後打柴,見一山好桃樹,我在那裏吃了七次飽桃矣。師傅傳藝,他每每三更學藝,拂曉回寢,又是三年。沒有恆心,安能數載寒暑定心苦修。

以上是我讀前七回的一點心得,今與大家交流。望批評指正。

  西遊記前七回讀後感(2)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着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着,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爲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爲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這隻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徵着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羣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並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溫,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還是沒有哄住。而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於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後,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佈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工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裏,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着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爲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

  西遊記前七回讀後感(3)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此清濁辨。

覆載羣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需看《西遊釋厄傳》。

一座山上,有一塊仙石。有三丈利齒五村高,有二丈四尺圍圓。這就是靈根,靈根是天地哺育出來的,而靈根就是孫悟空出生的石頭。所以把孫悟空成爲石猴。

就在他出來的時候,便就自學爬走,後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斗府驚動了上天。這剛出生就驚了上天,那以後不就要鬧出大事來,攪亂整個世界?然而天上的神仙沒有管,順勢而走。

於是孫悟空當上了猴王,一個老猴給孫悟空說了一個稱號叫美猴王,並經過衆猴同意,最後石字被隱去改爲美猴王。然而上天不知道還是懶得管。

然後孫悟空去找菩提祖師去學功夫,花了20多年,爲了長生不老,可真是拼了啊,他在那裏學會了筋斗雲和七十二變,和很多武功,變得厲害無比。

回來後知道自己的山洞被混世魔王給佔掉了,於是他給混世魔王宣戰,後來把混世魔王給打死了奪回了水簾洞。

然後孫悟空說沒有兵器然後一個老猴告訴了孫悟空東海龍王那有很多武器,後拿了那裏的鎮海之寶如意金箍棒,吧海里弄得不安寧,後孫悟空還向他們要鎧甲,最後東海龍王無奈把他幾個兄弟叫過來湊齊了一套鎧甲,最後後孫悟空才滿意地走了,後來他的衆候也要武器,後來孫悟空去偷了很多武器,整個妖界都拜孫悟空爲王。

後來白無常和黑無常去勾他的魂,然後孫悟空力大無窮,神通廣大,大鬧了閻王殿,拿了生死波,把自己和所有猴子的的名字劃去,這樣他們就長生不老了。

後上天實在忍不下去了說讓孫悟空當個小官讓他們能管住他,可是孫悟空肯定不會當小管啊,於是上天就變他說弼馬溫是個大官,後孫悟空同意了,然後他知道了這只是個芝麻小官就把所有天馬放走了,又返回了水簾洞,然後說如果讓他去他去天去當官,他就要當齊天大聖,最後上天經過幾番波折同意了。後來玉帝見他無事可做就讓他去管蟠桃園,後知道了蟠桃大會,玉帝沒有請他,於是就大鬧了天宮,上天派兵去抓他可是好幾次沒有抓回來,左後如來佛祖出手了,用他的右手變成了五指山把孫悟空壓到了五指山下,讓他等取經路過的的人來解救他,並幫助他取經成功。

  西遊記前七回讀後感(4)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啊?”媽媽總是笑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爲小時候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孫悟空。

《西遊記》這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翻開《西遊記》,便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

《西遊記》第一回至第七回,寫孫悟空出世及後來大鬧天宮的故事,表現的是孫悟空對自由執著追求和鬥爭最終失敗的悲劇,體現出人性的自由本質與現實生活的約束的矛盾處境。第八回到卷終,寫唐三藏師徒取經,寓含着人必須經歷艱難困苦才能最終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諦。

唐三藏取經,從古都長安出發,遊歷56國,歷經19年,行程5萬公里。他以華夏民族的寬容大度,坦蕩自信以及堅忍不拔的精神,成爲全球家喻戶曉的傳奇聖賢。孫悟空天性頑皮,神智超越,心高氣傲,神通廣大,他熱愛自由,不受拘束,英勇無畏,勇於反抗,成爲除惡英雄的象徵。

這個故事,雖然我已經讀過無數次,但每次都令我回味無窮,給了我許多怎樣做人的啓示。過一段時間重讀,也許我又會得到新的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