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愛與自由》讀後感範文

《愛與自由》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當今天,親眼看見一位其貌不揚的老師時,內心不由得一陣慌亂。因爲拜讀她的作品時,心裏在不斷地思考着,這應該是一位怎樣的人,不說是英雄至少也應該是英雄呀!說實話關於教育的論述我讀過許多,在今天面對一位教育家對兒童進行科學、成熟、理性地解讀的作品時,我讀出了每個人的不同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在自我成長由外到內的改變。可以說這本書也教給了我如何成長、做好自己。

《愛與自由》讀後感範文

因爲沒有孩子,也就從不會有體驗,不能完整地理解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的不同,更不會有孩子的品質如何形成的深入思考了。(畢竟自己已經奔四的年齡了)通讀過幾遍之後,我想起這樣的幾段兒童必須自己感覺。火車在軌道上行駛,這是成人的規則,當孩子用玩具火車進行其他無法的時候,爸爸會說:“不對,火車應該在軌道上走。”你能知道兒童的內心嗎?這可能是一個與火車無關的探索,也可能他在複習他的昨天……如果不讀這本書,我無法去理解一個三歲的孩子他們是如何思考的,他們爲什麼會用那麼長的時間來體驗呢?在假期裏外甥女來了,第一件事我就領着從末見過海的她去了金石灘。剛下水的那一剎那,她的身子因爲膽小而緊張了起來,後來才慢慢地讓自己的腳、腿、手開始與海水接觸,明知道我在旁邊也依然需要用10分鐘的時間來自己感覺。而我則在旁邊看着你如何感覺海的……如果按我的急性子,會怎麼樣,直接按到水裏了。“實體化”也是蒙式教育的一個概念,什麼是實體化呢?兒童內在的精神胚胎指導兒童發展。而精神要變成兒童身體的一部分時,需要一個過程,這一過程就是實體化。這只是我與她交往的一個片段。在這幾天的時間裏,我也驚奇地發現了她會觀察動物了,在一個游來游去的大白鯨面前站立二十分鐘也不肯離開。在與她的交流中,也開始理解她了。今天也想想我們與孩子們的交往,一個是理性(不可更改),一個是感性(不斷改變)。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慢下來,與孩子同步,這是孩子自己在感覺才能消化的。教學中我們一直所提倡的讀懂教材、讀懂學生、讀懂教法。這就是我們怎樣讀懂學生的關鍵之處。

怎樣理解孩子呢?“兒童是用心靈來體會你的。”成人是用情緒或是別的第六感吧!給孩子做化驗,如果把孩子一下按到那兒,這對一個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兒童來說太恐怖了,如果我們讓他先來到這個環境中,讓他先觀察、逐漸理解適應這個環境時再讓他去做化驗。(也許孩子就不會因爲恐懼而大聲哭泣了。)家長最喜歡孩子聽話,叫做什麼就做什麼,因爲這樣對成人來說非常省心。成人對孩子的理解是要付出時間和耐心的。而直到六歲,孩子才真正地實現了成長了。衡量孩子是否成長的關鍵一步是判斷孩子是否成爲他自己了。所以作爲老師的我們要和家長所做和工作中最首當其衝的是幫助那些還沒有成爲自己的孩子早日成爲自己。這裏有個故事想要和大家分享。(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女兒的同學都管她叫“23號”。她的班裏總共有50個人,每每考試,女兒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這個雅號,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等生。

中秋節,親友相聚,坐滿了一個寬大的包間。衆人的話題,也漸漸轉向各家的小兒女。趁着酒興,要孩子們說說將來要做什麼。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們毫不怯場,連那個4歲半的女孩,也會說將來要做央視的主持人,贏得一陣讚歎。

12歲的女兒,正爲身邊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剝蝦,盛湯揩嘴,忙得不亦樂乎。人們忽然想起,只剩她沒說了。在衆人的催促下,她認真地回答:“長大了,我的第一志願是,當幼兒園老師,領着孩子們唱歌跳舞,做遊戲。”衆人禮貌地表示讚許,緊接着追問她的第二志願。她大大方方地說:“我想做媽媽,穿着印有叮噹貓的圍裙,在廚房裏做晚餐,然後給我的孩子講故事,領着他在陽臺上看星星。”

親友愕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老公的神情,極爲尷尬。

其實,我們也動過很多腦筋。爲提高她的學習成績,請家教,報輔導班,買各種各樣的資料。孩子也蠻懂事,漫畫書不看了,剪紙班退出了,週末的懶覺放棄了。像一隻疲憊的小鳥,她從一個班趕到另一個班,卷子、練習冊,一沓沓地做。可到底是個孩子,身體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牀上,輸着液體,她還堅持寫作業,最後引發了肺炎。病好後,孩子的臉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試的成績,仍然是讓我們哭笑不得的23名……

我和老公,悄無聲息地放棄了轟轟烈烈的揠苗助長活動,恢復了她正常的作息時間,還給她畫漫畫的權利,允許她繼續訂《兒童幽默》之類的書報,家中安穩了很久。我們對女兒,是心疼的,可面對她的成績,又有說不出的困惑。

週末,一羣同事結伴郊遊。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帶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語盈盈,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兒沒什麼看家本領,只是開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時跑到後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傾斜的飯盒擺好,鬆了的瓶蓋擰緊,流出的菜汁擦淨,忙忙碌碌,像個細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兩個小男孩,一個奧數尖子,一個英語高手,同時夾住盤子裏的一塊糯米餅,誰也不肯放手,更不願平分。豐盛的美食源源不斷地擺上來,他們看都不看,大人們又笑又嘆,連勸帶哄,可怎麼都不管用。最後,還是女兒,用擲硬幣的方法,輕鬆地打破了這個僵局……

期中考試後,我接到了女兒班主任的電話。首先得知,女兒的成績,仍是中等。不過他說,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訴我,他從教30年了,第一次遇見這種事。

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裏的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除女兒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女兒的名字。

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班主任還說,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他感嘆道:你這個女兒,雖說成績一般,可爲人實在很優秀啊。

我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爲英雄了。正在織圍巾的女兒,歪着頭想了想,認真地告訴我說,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她輕輕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爲英雄,我想成爲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靜地織着絨線,淡粉的線在竹針上纏纏繞繞,彷彿一寸一寸的光陰在她手裏吐出星星點點的花蕾。我心裏,竟是驀地一暖。

面對孩子,我們內心是否坦然: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這也就是我想要對大部分的家長所說的話,這也是教育的真正根本,基礎教育就是要教孩子成爲一個善良的人,成爲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呀。

無論是茶餘飯後還是在煩忙地工作之餘,爲人師者,爲人父母者,追求幸福的人生的人們,我們都請記住一讀《愛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