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古詩讀後感

古詩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古詩讀後感(一)

古詩讀後感

古詩《憫農》讀後感:有一天晚上吃完飯後我們和王晟遠一起出去散步,在路邊的圍牆上看到一幅宣傳畫,畫面上一位農民伯伯正在烈日下鋤地,他流了很多汗,那些汗水滴到盤子裏變成了糧食,我們就跟他講了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訴他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要流很多汗才能種出糧食,我們吃的食物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聽了后王晟遠很感興趣,他現在已經會被這首詩了。

古詩讀後感(二)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着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爲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裏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裏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倘若來自龍城天水的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指天水,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單指李廣一人,更是借代衆多漢朝抗匈名將。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裏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着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後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徵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爲國捐軀的戰鬥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裏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這首詩被稱爲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

古詩讀後感(三)

在燦如星海的唐宋詞中,有一顆星星時時照亮着我。那是文天祥在臨死前吟成的一首千古絕唱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千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個響亮的名字,南宋末年傑出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處於元軍大舉南侵,南宋瀕臨滅亡的時期。爲了救亡圖存,他積極組織和領導宋軍抗元。這首詩表現的正是文天祥被俘之後寧死不屈、正氣凜然的高尚節操。就是這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表現了他堅強的愛國意志,成爲我們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座右銘。每當我吟起《過零丁洋》,就覺得文天祥的一腔浩然正氣充溢於天地之間。

看文天祥的這首詩,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我的自白書》: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裏爬出?人人都渴望生命,生欲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可矣!又覺得國亡我不亡就是恥辱,我必須與邪惡鬥爭。這首詞告訴我歷史上宋元兩朝的盛衰,讓我更加地熱愛祖國,願爲祖國效力,寧死不當亡國奴。

宋詞是回味無窮的,宋詞給我帶來無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