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九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九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圖形與顏色之間的關係。

2、按要求給不同形狀或物體塗上相應的顏色,按顏色選擇相應的圖形與物體,鍛鍊辨別能力與對應能力。

活動準備

情境圖(圖上有小豬、小羊、小老鼠等正在勞動的小動物,一座黃色半圓形與紅色正方形組成的蘑菇房子),水彩筆,小豬的房子不塗色(屋頂是梯形、牆是長方形),小羊的房子不塗色(屋頂是三角形、牆是正方形),塗有顏色的色卡(紅、黃、藍、綠等),(小綠人、上衣、褲子)卡片,對勾卡片,每幼兒一個紅色小布袋裏面裝有(自制小人、衣服等),伴奏音樂:開火車、風的聲音。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師:我是從數學王國來的,今天要邀請小朋友到數學王國做客,怎麼去呢?(開火車去)幼兒隨音樂開火車到數學王國。

2、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圖形與顏色的關係

出示情境圖:引導幼兒觀察,上面有什麼?跟它們有禮貌的打招呼,它們在做什麼?有座房子好漂亮呀,屋頂是什麼顏色、形狀的'?(黃色半圓形的)牆是什麼顏色、形狀的?(紅色正方形的) 3、請幼兒按要求給不同形狀的物體對應塗色

(1)這座房子是誰的家?(小豬說:不是我家。我家要裝修,請你們幫幫忙吧,我的房頂是紅色的,牆是藍色的)。幼兒用水彩筆給房子塗色。

(2)小羊說:也不是我家,我家房子的屋頂是三角形藍色的,牆是正方形黃色的,請你們幫我刷刷房子吧)。幼兒按要求用水彩筆,幫小羊給房子塗色。

老鼠說:我是路過的不是我家,到底是誰的家呢? 4、請幼兒按顏色選擇相應的形狀與物體。

(1)敲門:咚咚咚,誰在家呀?(開門的是小綠人)同時出示“小綠人”

問:小綠人你的衣服哪去了?(被大風颳跑了)小朋友我們該怎麼辦呢?(幫小綠人穿上衣服)幼兒幫小綠人穿好上衣與褲子。

(2)小綠人的衣櫥太亂了,請小朋友幫他一下衣服吧,出示上衣、褲子、色卡,請幼兒分別把不同顏色的(紅、黃、藍)色的上衣、褲子放在(紅、黃、藍)色卡指定位置的衣櫥裏。

(3)遊戲:“變魔術“

a) 師:小朋友幫了那麼大的忙,請大家閉上眼睛看我來變魔術: “大風把衣服刮亂了” (同時播放風的聲音)把(紅、黃、藍)上衣、褲子、色卡的位置變換,讓幼兒重新幫忙衣服。

b) 出示好朋友“對勾”對勾在那裏,衣服就穿什麼樣的?請幼兒按對勾的位置給小綠人穿衣服。

(4)遊戲“化裝舞會”

出示紅色小布袋晃動,請幼兒聽聲音猜一猜裏面是什麼?請幼兒自由猜後,教師打開魔袋出示自制小人:“遊樂場要舉行化妝舞會,可是所有的小人都沒有漂亮的衣服,請小朋友們幫它們打扮一下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發“魔袋”請幼兒兩手食指打開魔袋,教師出示對勾與色卡(對勾在紅色卡位置就給小人穿紅色的衣服,對勾在綠色卡位置就給小人穿綠色的衣服等)教師隨時變換對勾的位置,請幼兒幫小人穿衣服。看誰穿的對又快。(在幼兒操作時教師隨時觀察指導幼兒的操作情況,幫助能力較差的幼兒)。 5、舞會結束了,請幼兒把小人送回家關上門(魔袋),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此次活動由科學、體育活動組成,在整個半日活動中,我們提倡幼兒自主創造、同伴經驗共享、教師支持引導的教學理念,讓幼兒在自我、同伴、教師三位一體的互動中獲得經驗、提高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習成爲一種有價值的經驗獲取過程!

隨着我對綱要的深入學習理解,科學活動的價值趨向定位於:幼兒樂學、會學、會用,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科學現象、理解科學原理、並學習將科學原理運用、解釋於實際生活。根據這樣的'教學理念,我將科學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船開的快和遠。

2、感知紙船開的快慢與風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關。

重點: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船開的快和遠。

難點:感知紙船開的快慢與風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關。

形成原因:

大班幼兒已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他們能用較簡單的比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而在這個科學活動中,可以讓船開動的方法有很多,產生風力後它的集中程度、大小影響着幼兒對船開得快慢,這樣的現象對幼兒的判斷推理產生了困惑,所以我把這個作爲我的教學難點。

解決策略:

1、 實驗探索法

2、 歸納演繹法

3、 原理運用法

教學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

讓幼兒不用工具讓紙船動起來,初步感知風能使船動起來。但是船動得很慢,怎樣讓它開得快呢?這樣就激發了幼兒下一步的繼續探索的願望。

二、第二次探索:

通過不同工具讓船動起來,感知風力大小與船開得快慢的關係,但是風力的集中程度又制約船開得快慢,這就爲下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可能。

三、第三次探索:解決了風力集中程度影響船開的快慢問題。

四、運用已學的經驗解釋了生活中的現象。這也就是我們科學活動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房子的趣味。

2、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拿出字卡“房子”。你見過房子嗎?見過怎麼樣的房子?

2、(出示圖片“熊哥哥”)這是我的朋友熊哥哥,它在樹林裏發現了一幢有趣的房子,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3、理解故事出示背景圖片講述邊提問:小房子的香味可能是什麼?熊哥哥爲什麼不逃?(應該逃嗎?爲什麼?)熊哥哥自己很喜歡吃蜂蜜,爲什麼還要吧蜂蜜塗在牆上呢?熊哥哥發現的房子和我們平常看到的.房子一樣嗎?講述故事,並出示圖片“熊弟弟”,提問:熊弟弟會去樹林嗎?爲什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4、遷移續編。可以出示圖片讓幼兒給房子塗上有香味的東西。“想想還有誰會到小房子這兒來,來了以後又會發生什麼事呢?幼兒續編故事,並給故事起名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什麼鳥》。

2、瞭解不同的鳥。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各種各樣的鳥》

2、介紹各種鳥的本領的圖書或錄象。

活動過程:

一、瞭解不同的`鳥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瞭解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鳥,重點介紹蜂鳥,鴕鳥,鸚鵡等。

1)師:看,圖片上畫了很多什麼啊?(鳥),這些鳥長的一樣嗎?

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鳥嗎?這隻鳥的名字叫“蜂鳥”它的身體很小,就只有蜜蜂這麼大,所以叫蜂鳥。

2)師:再來看看這隻鳥,這隻鳥的身體看上去怎麼樣啊?(很大),它的名字叫鴕鳥,那你們知道鴕鳥會不會飛啊?爲什麼?(因爲他身體太大了,所以飛不起來。

3)師:再來看看這隻什麼鳥?它的名字叫鸚鵡,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嗎?都有些什麼顏色?鸚鵡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就是會跟人一樣說話,你教它什麼話,它就會跟你一起說。。。。

二、討論

1、師:誰來告訴我什麼鳥最小?什麼鳥最大?什麼鳥會唱歌?

三、學念兒歌

1、教師念兒歌《什麼鳥》。

師:老師把剛纔的話連起來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2、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什麼鳥》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念念看。

四、小結

1)師:你還知道鳥都什麼本領?

2)師: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鳥,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幾種常見蔬菜的名稱與外形特徵。

2、感受蔬菜的多種多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籃子若干,裏面分別裝有青菜、白菜、菠菜、辣椒、紅蘿蔔、西紅柿等。

2、貼有各種蔬菜的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1、問題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去過菜市場嗎?”(去過)

師:“菜市場裏都有些什麼菜呀?”(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今天,錢老師也去了一趟菜市場,帶了好多好多蔬菜回來,你們想看看嗎?”(想)

2、每人一種蔬菜,進行觀察和討論。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蔬菜,請你選一樣自己喜歡的蔬菜,可以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拿的菜叫什麼名字?它是什麼樣子的?”

3、幼兒拿着蔬菜坐到前面,個別介紹自己的蔬菜。

師:“我請小朋友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師:“你喜歡哪種蔬菜,爲什麼?”(引導幼兒從蔬菜的外形、顏色、吃法等方面來說)

(請個別幼兒到前面介紹)

師:“這些蔬菜都有各自的優點,所以有的小朋友喜歡這種,有的喜歡那種,那麼這裏到底有哪幾種蔬菜呀?”

幼:“青菜、白菜、菠菜、辣椒、紅蘿蔔、西紅柿。”

4、擴展關於蔬菜的經驗。

師:“哇,原來有這麼多種蔬菜呀,除了這些,你還見過哪些蔬菜,它們叫什麼名字?是什麼樣子的?”(土豆、花菜、胡蘿蔔、黃瓜、絲瓜、茄子等)

5、幼兒操作,送蔬菜寶寶回家。

師:“剛剛,蔬菜寶寶們玩得累了,該回家啦!請小朋友們幫幫忙,把蔬菜寶寶送回它們自己的家,你們願意嗎?”(願意)

(1)帶領幼兒共同認識蔬菜寶寶的家。

(2)幼兒操作

師:“那請你找到它們的家,把它們送回去吧!”

活動反思:

現在蔬菜的種類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複雜,這給幼兒認識蔬菜帶來了一定難度。幼兒在進餐時,我發現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挑食、偏食現象十分嚴重,對自己不喜歡的蔬菜有嘔吐現象。針對這一情況,爲了培養幼兒的認識能力,教育幼兒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於是我設計了“一籃蔬菜”這一活動。在活動前,我請家長配合,帶幼兒去菜場認識一下常見的蔬菜,爲《一籃蔬菜》的教學的`教學打下一個鋪墊。因此在整個活動一開始,我先是詢問幼兒在菜場裏見過哪些蔬菜?然後出示裝滿蔬菜的籃子,用布遮好,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請幼兒上來摸一摸蔬菜的形狀、說一說蔬菜的顏色,聞一聞蔬菜的氣味,並請幼兒到客人老師身上去找一找與蔬菜相同的顏色。這樣做目的是達到師幼互動的效果。

接着我又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吃的蔬菜是什麼,這樣做有利於幼兒加深對蔬菜的認識,這一環節中我還請幼兒去告訴客人老師自己喜歡吃什麼,並問一問客人老師喜歡吃什麼,進一步展示師幼互動的效果。其中我還出示蔬菜排行榜,讓幼兒將笑臉花貼在最喜歡吃的蔬菜的下面。這樣做一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蔬菜名稱與外形的認識,二是教育幼兒樣樣蔬菜都要吃。最後,我使用《辦家家》的音樂結尾,並引導幼兒創編歌詞,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這一環節也可以作爲一個延深活動,放在表演區內讓幼兒進行表演。

在本活動中,我認爲在我請幼兒上來摸一摸蔬菜的形狀、說一說蔬菜的顏色,聞一聞蔬菜的氣味,這一環節中只關注到個別幼兒,沒有關注到整體,我覺得可以在這一環節中增設一個在每個小組裏放幾樣蔬菜,讓幼兒去來摸一摸蔬菜的形狀、說一說蔬菜的顏色,聞一聞蔬菜的氣味,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爲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熊貓的外形特點,瞭解熊貓的生活習性。

2、瞭解動物、獸類、野獸、熊貓的關係,學習歸類,並學習用比喻、形容詞來描述熊貓的形態。

3、知道熊貓是我國獨有的野生動物,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幻燈片—熊貓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熊貓,引發幼兒對熊貓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

謎語: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裏安家。

二、觀看幻燈片,感知像貓的外形特徵。

1。提問:你知道熊貓生活在什麼地方?熊貓長的是什麼樣子?他們喜歡吃什麼?

讓幼兒和同伴自由交談。

2。教師講解熊貓生活的相應區域“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知道熊貓是雜食動物。

三、感知講述熊貓的形態和生活習性。

1。講述熊貓的外形特徵。

2。提問:熊貓的頭上有什麼?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麼?熊貓的身上和身下有什麼?

3。引導幼兒自然的表述自己的觀看感受,有序的梳理熊貓的形態。

表達自己對熊貓的喜愛,講述熊貓性情溫和、憨厚、胖嘟嘟的樣子,十分逗人喜愛,

以及熊貓走路、爬樹慢悠悠的姿態。

教師:你知道熊貓喜歡生活在哪些地方?它們是怎麼生活的?

四、知道熊貓是我們珍愛的國寶。

1。教師:熊貓爲什麼是我們中國的動物寶貝?

(熊貓是我們中國獨有的.動物,熊貓的數量很少,熊貓生出來的寶寶很小,只有150克,

媽媽每次只生1—2只,兩年後離開媽媽生活,壽命只有20—30年等。)

2。教師:熊貓被全世界人們喜愛,是我們國家珍貴的一級保護動物,

我國除了在各地的動物園有熊貓展覽館外,還把它作爲珍貴的禮物送給一些有好國家,

你知道我們送給哪些國家的朋友觀賞嗎?

五、欣賞教師朗誦兒歌《大熊貓》,感知可愛的大熊貓形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幼兒用各種各樣的立體物(積木、紙盒、酸奶盒)粘在動物卡片後面,使“小動物”能在建構區站起來。但這樣特別佔地,積木搭建的地方就小多了。怎麼辦呢?我想如果不用這些佔地的立體物做支撐,想辦法讓幼兒畫的動物卡片立起來,就解決了空間擁擠的問題了。而且讓“動物卡片立起來”,內涵關鍵經驗——支撐、平衡,很具有探究性。我們班幼兒做過立體相框,是有一定經驗,所以我想引導幼兒使用紙製品來做動物卡片的支架,既豐富了建築區的材料,又解決了空問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幼兒通過探究使物體立起來的方法,發展幼兒大膽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使用剪、折、粘、貼多種技能,探究平面紙製品立體化的方法。
  2、培養幼兒根據自己的創想,大膽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畫好的各種動物多個,各種材質的紙(皺紋紙、瓦楞紙、電光紙、彩色複印紙、軟泡沫紙、宣紙、紙盒紙、牛奶袋紙),大森林的立體背景,膠棒,剪刀,膠條等。
  2、經驗準備:在教室環境中擺放幾種立體物,相框等。
  重點、難點:
  重點:啓發幼兒探究“動物”立起來的幾種方法。
  難點:找到使紙卡片平衡的支撐點。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讓小動物“站”起來。
  教師:看黃老師帶了什麼?(出示做好的大森林。)
  幼兒:我們做的建築區的大森林。
  教師:在這個大森林裏,小動物很想站起來看一看外面的景色,如果用托盤裏的這些紙材料,你能有什麼辦法讓動物站起來?
  幼兒1:用紙在動物的後面做一根棍,就像相片似的做一個架子。
  幼兒2:做一個圓的筒,動物粘在後面。
  幼兒3:用奶袋紙卷一個棍。
  幼兒4:做許多的支架,粘在動物身上。
  幼兒5:把紙捲成一個桶,上面剪一個洞再把動物插上面。
  教師:小朋友方法真多,一會兒你們可以用不同的紙來試一試,想辦法讓小動物們站起來,然後把站起來的動物擺在大森林中。看看誰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用的方法最多。
  2、探究讓小“動物”站起來的`多種方法。
  幼兒獨立操作,教師提供多種材質的紙張,觀察幼兒使用的方法,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
  場景一:
  幼兒1在一個已經做好的圓桶中間,剪了一個洞,然後把一朵小花插了進去,可是由於花的莖太細,總是立不直。
  教師:“想想能用什麼把它固定住呢?” 幼兒1先用膠棒粘了粘發現效果不好,於是用膠條把花固定住了。“能站起來了,能站起來了”,她邊說邊笑着把作品放在了森林中。
  場景二:
  幼兒2把軟的泡沫紙捲起來,反覆幾次,但都沒成功。
  教師:“老師能幫你嗎?”
  幼兒2:“我想讓小蛇橫着躺着。”可是軟的泡沫紙多次捲過後,打開時兩邊往上翹。
  教師:“你試一試把蛇架在紙上會怎麼樣?”
  幼兒拿起了剪刀在兩邊上翹的地方一邊剪了一個小口子,這樣蛇正好能夠架在泡沫紙上。
  場景三:
  幼兒3選擇了牛奶袋紙做材料,把紙剪成一段一段的,然後捲成了一根一根的小棍。在小鴨子的兩邊分別用膠條粘上兩小棍,可是由於小鴨子身體長,站立的時候不穩,她皺着眉頭擺弄了半天。
  教師:“看看,小鴨子總是往哪邊倒呢?”
  幼兒3:“往後倒。”
  教師:“那你想一想怎麼辦?” 於是她很快又做了兩個小棍粘在了小鴨子的中間部分,這樣小鴨子就站穩了。
  3、分享:讓小動物“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1)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每個幼兒都用自己的方法使小動物立起來了。
  教師:“大森林裏站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幼兒快來介紹你是怎麼讓這些小動物立起來的呀?”
  幼兒1:我做了一個紙棍粘在小老虎的後面,小老虎就立起來了。
  幼兒2:我和豆豆的方法一樣,粘在後面兩個棍,就像相框後面那樣。
  幼兒3:我在紙筒上挖了一個洞,把小猴子插在裏面了。我還做了一個支架,橫着豎着(比畫着)粘。
  (2)引導幼兒討論“大家都用了什麼方法?哪些方法是一樣的?”
  教師:你們想的辦法真多,而且也成功了,你們在做的時候,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幼兒1:我開始用的紙太軟了立不起來,後來換了硬紙就成功了。
  幼兒2:我在後面粘了一個小紙棍但老是倒,後來又在旁邊粘了一個就不倒了。
  教師拿起作品:趙吳,你告訴小朋友開始時你把小棍粘在哪哪裏了?爲什麼會倒?
  趙昊指着小老鼠的一側:我粘這邊了,就往這邊倒。我粘了另一邊,就不倒了。
  教師:爲什麼在兩邊粘就不倒了呢?
  幼兒說:因爲平衡了。
  4、延伸活動:將幼兒製作好的“大森林”擺放到建構區,鼓勵幼兒繼續製作可以立起來的動植物。
  個人反思:
  1、本次活動其本達到預設目標,使幼兒想象得以實現。在活動中孩子們從始至終都很有興趣,尤其在操作中每一個孩子都興致勃勃,想了一個有一辦法當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的站在了森林裏時,更有了製作的興趣。在活動中老師是活動的引導者,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幼兒共成功製作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種方法,其中有三種方法是我沒有想到的,比如直接將紙猴子的“腿”向兩邊撇,紙蛇直接插在向兩邊上翹的長條紙上,在一個紙筒上挖洞等方法,孩子的創造性得到了發展。
  2、活動中的不足:最後小結時,缺少對幼兒獨特的製作方法給予展示與肯定。
  主要內容:
  1、教師巧妙的支持促進幼兒發展。表面上看,老師這個活動中指導的語言並不是很多,但老師爲幼兒提供的這個活動本身就很有操作性和探究性,幼兒在嘗試讓小動物站起來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原有經驗。老師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沒有過多的指導和干涉幼兒,而是在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用提問的方式,來引起幼兒發現自己的問題是什麼。比如引導一名幼兒發現支架粘的不平衡,然後幼兒自己來調整。在整個過程中,幼兒的操作特別充分,老師沒有在技能方面幫助幼兒,而是在方法上提示幼兒,教師的支持作用體現很到位。
  2、活動源於幼兒的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這個活動的來源,不是教師人爲的我要上什麼課,就創設或編一個情境,黃老師進行的這個活動就在解決和幼兒一起豐富建築區中出現的問題,是班級活動的需要,是區域遊戲的需要。
  3、注重環境的教育功能。老師對幼兒經驗方面的準備是隱性的,好像並沒有過多的讓幼兒說出怎樣才能把小動物立起來,但在環境中展示的立體相框、之前用各種盒子支撐的紙動物,已經爲幼兒積累了經驗。這一次幼兒將日常習得的經驗都運用了出來,所以才探究出這麼多方法來。
  4、活動體現了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製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學習品質特別突出,嚴錦寬的堅持性、豆豆製作方法的獨特性、幼兒在自己進行一個方法後的互相學習……幼兒在短時間內完成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種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連教師都沒有想到。這都是在教師爲幼兒提供了適宜的學習任務、創設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的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
  綜合評析:
  根據《綱要》精神幼兒教育活動的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在日常的建築區遊戲中的問題。活動目標明確,重點和難點突出,材料的提供有效支持幼兒完成任務,併爲幼兒的動手操作提供了可行性。老師在活動中的觀察和分析適宜,以啓發提問支持、鼓勵幼兒獨立解決
  遇到的問題,指導語言非常到位,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孩子探究的支持者”的教育觀念。
  在黃老師的活動設計思路中,體現了問題意識,在小組教研的討論中,也體現着教師的問題意識。其中徐老師的一個問題“老師引導幼兒說一共有幾種方法時,幼兒並沒有太多的回饋,大家想一想這是爲什麼呢?”,引導着教師從關注活動的成功一面轉而進一步分析思考存在的問題,調動集體的智慧梳理思路,延伸活動,也使得本次研討活動更有深度和實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名稱科學——怎麼會有聲音活動目標:

1、使幼兒獲取震動物體會產生聲音的具體經驗,知道不同物體震動產生的聲音各不同。

2、教育幼兒注意保護聽力,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3、教會幼兒分辨不同物體德爾聲音,發展幼兒聽覺分辨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能震動併產生聲音的物體:橡皮筋、紙、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現在你們能聽到什麼聲音?這些聲音是哪裏來的?(汽車喇叭、風聲、鳥叫聲、琴聲、講話聲等)那小朋友,我們自己能不能發出一些聲音來呢?你能夠發出什麼聲音來?(拍手聲、跺腳聲、口哨聲…)

二、引導幼兒探索聲音的產生。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從哪裏來的嗎?它們怎麼會有聲音

呢?(幼兒討論、猜測)現在請你們自己來試一試,你用桌子上的東西怎麼能發出聲音?知道幼兒用各種材料發出聲音,如用手輕輕撥拉橡皮筋,或者用手抖動紙張等。你們發出了什麼聲音?你們在做試驗的時候還發現了身?(有東西動就會有聲音)請你們再來試一試,看看聲音出來的時候,還會產生什麼現象?(振動現象)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探索並感知物體的振動,可用手輕輕觸放在物體上(打擊大鼓)剛纔你們把手放到鼓上的.時候還發現了什麼?(有振動的感覺,鼓不振動,聲音也就會停止。)幼兒表達、討論。

 三、引導幼兒探索自己講話的聲音。

教師:是不是所有的聲音都是有東西在振動而產生的呢?(是的)我們

在講話的時候哪裏在振動的呢?(喉部聲帶)引導幼兒討論並做發聲試驗,啓發幼兒把手放到喉部感知聲帶的振動。

 四、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聲音產生的祕密,我們在振動的物體的時候,就

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喜歡聽什麼樣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如果聽到了很響的、很刺耳的聲音時應該怎樣做?(捂住耳朵,保護好耳朵。)

活動延伸

1、玩發出各種聲音的遊戲。

2、組織幼兒討論哪些是好聽的聲音,哪些是噪音?

3、組織幼兒到大自然聽各種的聲音。效果分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對動物的活動和生長有初步的興趣。

2.瞭解蝴蝶的生活習性。

3.觀察認識蝴蝶的外形特徵。

活動準備:

1.課件《蝴蝶》。2.幼兒用書:《蝴蝶》、《好餓的毛毛蟲》。3.教學掛圖:《蝴蝶》。4、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通過猜謎,引出蝴蝶的話題。

如:教師:猜猜這個謎語說的是誰?“有樣東西真美麗,四片翅膀象花衣,春天飛到花園裏,停在花上吸花蜜。”

教師:謎語裏爲什麼說的是蝴蝶呢?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課件《蝴蝶》。

如:教師:你見過的蝴蝶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憑藉已有的經驗,自由講述對蝴蝶的瞭解和認識。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蝴蝶的`主要特徵:對稱的翅膀、細小的身體、觸鬚等。

教師:蝴蝶什麼地方最美麗?(引導幼兒觀察翅膀對稱的花紋)。

教師:你們還見過哪種蝴蝶?

3.在教師與幼兒交流中引導引導幼兒瞭解蝴蝶的生活習性。

如:教師:蝴蝶最喜歡在哪裏飛來飛去?爲什麼?

教師引導幼兒圍繞蝴蝶自由提問和交流自己的認識。(幼兒可以講有關於蝴蝶的故事或兒歌,教師講述好餓的毛毛蟲,幫助幼兒瞭解蝴蝶的由來)

4.教師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蝴蝶。

如教師:蝴蝶是怎麼飛的?

教師:蝴蝶停在花朵上時,翅膀是什麼姿態?

教師和孩子一起跟音樂模仿蝴蝶飛。

5.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遊戲《蝴蝶找朋友》。

如:小朋友們,讓我們把自己變成美麗的蝴蝶吧,去美麗的花叢中去尋找自己的小夥伴吧,看誰的朋友最多,誰的朋友多,誰就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勵噢!(幼兒相互找朋友)

教師總結:蝴蝶非常美麗,但它的壽命很短,所以我們不要去傷害蝴蝶,我們應該好好地保護它們,好朋友似的愛惜它們,我們也要像蝴蝶一樣,對他人多做貢獻,多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