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通用19篇)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通用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通用1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通用19篇)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幼兒園一天的活動安排,培養喜歡幼兒園的情感。

2、能看圖講述,初步模仿打電話。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丁丁木偶,掛圖。

2、各種可當作電話的物品若干。

3、請一個大班幼兒扮演丁丁與“丁丁媽媽”通話。

活動過程

1、丁丁的一天,教師出示丁丁木偶。

師:你們還記得他是誰嗎?對了他是丁丁,他可喜歡幼兒園了。你們想知道他在幼兒園裏怎麼生活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請幼兒仔細觀察圖書,按箭頭所示方向有順序地說出丁丁在幹什麼。

師:你們看丁丁在幼兒園裏過的開心嗎?

3、給丁丁媽媽打電話。

師:丁丁媽媽很想知道丁丁在幼兒園裏怎麼過的?瞧,她打電話了!

4、教師扮演媽媽,一大班幼兒扮演丁丁。做出打電話的樣子。

媽媽:喂,你是丁丁嗎?

丁丁:我是丁丁,你是誰?

媽媽:我是媽媽,你在幼兒園幹什麼呢?

丁丁:我在做遊戲。

媽媽:你在做什麼遊戲?

丁丁:娃娃家。

媽媽:回家後,你和媽媽做這個遊戲好不好啊?

丁丁:好的。

媽媽:再見!

丁丁:再見!

5、打電話的過程中教師逐一指着圖中的場景。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中繼續練習。

活動反思

語言活動《丁丁的一天》是通過圖片講述了丁丁在幼兒園一天的生活。我們開展這個活動的目的是想借助丁丁一天的生活,讓孩子們更清晰地瞭解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從而培養孩子喜愛上幼兒園的情感。

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們請幼兒自主描述“我在幼兒園的'一天”。幼兒只要能大致說出幼兒園的某個活動情景即可。在第二環節的看圖說話中我們注意畫面的情景呈現同語言描述的關係――畫面只能呈現靜止的瞬間,語言可以描述事件的過程。例如,掛圖4-1的畫面呈現了晨檢時的噴藥瞬間,藉此我們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出整個晨檢過程的多個瞬間。在第三個環節是幫助玩偶“丁丁“給媽媽打電話。我們運用手勢表現打電話的情景,也藉助一些容易獲得的物品模擬打電話。接着,我們又以打電話的形式與孩子進行遊戲,讓小朋友扮演丁丁與老師打電話,說說“自己一天”的生活,很好的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說說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體驗在幼兒園與老師同伴相處的快樂。

2、樂意與同伴交流,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巧。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你們每一天都要做些什麼事情嗎?

2、幼兒討論後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二、逐一出示掛圖。

1、教師:老師這裏也有一個寶寶,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寶寶一天裏都要做什麼事情。

2、教師逐一出示掛圖,讓幼兒根據圖片說一說寶寶的一天,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話回答。

早上起牀後寶寶在幹什麼?

來到幼兒園見到老師寶寶怎麼樣?

和同伴玩具怎麼樣?

上課了他表現怎麼樣?

他是怎麼洗手的'?洗完手幹什麼?吃飯時是怎麼樣做的?

睡午覺時表現怎麼樣?

回家了寶寶是怎麼做的?

三、教育幼兒做一個好寶寶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要像圖上的寶寶學習嗎?

教學反思

我根據本班幼兒年齡小、愛動這一特點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體育活動。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準備材料,製作青草、小路,還有路邊的小花,我還選用了幼兒能夠接受的高矮適中的平衡木,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

因爲是小班幼兒,所以這次體育課我採用了遊戲化的情景導入方式,再現小羊們快樂的一天:從早上做早操到晚上太陽落山。在活動中,通過看望小候、割青草、躲避大老虎、學習本領等動靜交替的環節,鼓勵幼兒入境,積極投入,發展其平衡能力。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

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在角色的選擇上能夠不用小羊,而選用小花貓等走路很輕的小動物效果可能會更好的,因爲小朋友聽到小羊的直接反映還是蹦蹦跳跳的,而小貓給人的感覺是靈活、輕巧,更適合走平衡木和後面的跑。還有,在活動的重點部分“過小橋,割青草”等環節,我準備的“青草”是用卡紙做的容易撕壞,後來改用布縫製成一捆一捆的,效果很好。

小班優秀語言公開課教案《寶寶的一天》含反思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3

設計意圖: 在選題上,我大膽選擇了以愛、生命教育爲題材的語言故事,大班幼兒認知水平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有充分的感知體驗能力。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兒的感恩意識卻逐漸淡薄,如何讓幼兒認識到媽媽在日常生活點滴中對自己的愛,怎樣回報媽媽對我們的愛以及怎樣進行感恩教育是我們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教學目標

1、理解繪本內容,感知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意。

2、能用“有一天……”句式進行仿編。

3、體驗母親的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愛意。

教學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用“有一天……”造句。

教學難點:感受母親對孩子的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愛意。

教學準備:圖片、視頻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說說自己變老會是什麼樣子的?(幼兒對老有初步認識,爲重點做鋪墊)

2、是誰陪着我們一點一點的慢慢長大?幼兒回答,引入主題。

3、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分享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有一天》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繪本視頻《有一天》。突破目標一,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溫情。

1、小朋友,聽完了故事,你們有什麼感覺呢?

2、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幼兒討論回憶故事內容,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重點引導幼兒說出那一天、曾經、現在、有一天等時間點描述的句子)

(二)播放圖片(媽媽親吻小手和舉高圖片)

1、媽媽愛寶寶嗎?(愛),你們從哪裏看出來的?

2、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是表現媽媽愛孩子的?(幼兒討論)

(三)播放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爲幼兒付出點滴的照片或視頻(幼兒感知來自母親的愛,完成教學目標1)

小結:在我們小的時候,媽媽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陪我們一點一點的長大,長大了我們也會面臨許多困難與問題。

(四)播放繪本媽媽坐在牀沿後暢想的視頻,激發幼兒長大欲望。

1、小朋友,剛纔我們看到媽媽坐在牀沿暢想着我們長大會面臨什麼問題?(教師尤其引導幼兒體會最後一句當那天到來時,你會想念我)。

2、除了這些,我們還會幹什麼?幼兒討論

3、請小朋友用“有一天……”說一句話。(完成教學目標2)

小結:你們從一個什麼都不會,需要媽媽照顧的小寶寶,逐漸成長爲一個要獨自面對困難的大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媽媽的愛,媽媽爲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呢?

(五)情感昇華,體會深沉的母愛(完成教學目標3)

1、小朋友,試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說說看(幼兒自由討論)

2、齊唱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

三、總結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母親的懷抱走向世界,小朋友將來長大了,也會有自己小小的家庭,你會把所有的心思、情感投入到你的孩子身上。現在你不僅有媽媽的愛,還有親朋好友老師很多人的愛,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媽媽的嘮叨讓你很煩,當你理解了今天老師帶來的繪本故事有一天,你就會讓自己少一點倔強,多一份感恩。

四、延伸

美工區製作心意卡表達對媽媽的愛。

反思

一、選題在選題上,我大膽選擇了以愛、生命教育爲題材的.語言故事,大班幼兒認知水平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有充分的感知體驗能力。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兒的感恩意識卻逐漸淡薄,如何讓幼兒認識到媽媽在日常生活點滴中對自己的愛,怎樣回報媽媽對我們的愛以及怎樣進行感恩教育是我們迫切要解決的問題。這節活動其實也是媽媽對孩子說的話,以這個爲主線,以時間展現情景,以媽媽的實際生活情景到孩子長大後的想象爲主要內容,同時激發幼兒長大欲望和獨自面對困難的能力,更是一位母親對孩子真摯的愛。

二、教學設計本節活動幼兒需要經歷一個直觀猜想、有序思考、簡單推理的過程,因此這節課主要採用的教法是談話法、直觀展示法、情境法、遊戲法。

1、因爲是語言活動,我採用自然談話法進行導入。並提問關於老的話題,讓問題和本節課主題緊密相連,切入重點。

2、在基本部分,我設置了五個環節。

(1)播放繪本故事,通過與幼兒互動,鞏固對故事的理解。

(2)播放圖片(媽媽親吻小手和舉高圖片)爲後面媽媽點滴付出做鋪墊。

(3)播放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爲幼兒付出點滴的照片或視頻(幼兒感知來自母親的愛,完成教學目標1)

(4)播放繪本媽媽坐在牀沿後暢想的視頻,激發幼兒長大欲望。並用“有一天”句式造句(完成目標2)

(5)情感昇華,體會深沉的母愛(完成教學目標3)

3、總結提升,留有延伸任務。

三、技術本次做的微課讓我深深體味了“紙上學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的涵義。紙上談兵很容易,但是要親自動手設計,才發現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設計出精悍的微課?對於菜鳥級的我來說,要接受學習新的微課製作工具,單這些軟件就讓我琢磨了好幾天。本次微課我用到了EVC手繪軟件、數位板、AI軟件、愛剪輯、格式工廠等,爲什麼用選擇手繪微課也是興趣使然。突破以往固有格局。同時,手繪畫畫也是幼兒教師必備的一項專業技能,手繪微課和其它類微課相比除了聲音、情景、圖片、視頻等多了一項繪畫功能。也是其它類微課沒有辦法達成的。製作方法:

1、利用數位板連接電腦AI軟件,進行做畫。保存爲SVG格式。

2、利用EVC手繪軟件中的插入SVG的圖片選項,將圖片插入畫布,再進行圖像、視頻、動作、聲音處理。(EVC可以播放場景、配音、及背景音樂等,但我使用的是未完全漢化版的EVC,不是正版軟件,每次最多插入2張場景,電腦就卡。所以,我只利用了EVC的圖案速寫功能,也就是大家看到的圖案、線條一點點畫出來的效果)。

3、將EVC導出的視頻,利用愛剪輯、格式工廠配上音效等。(先配好音)

4、對所有音、視頻進行編輯。

四、優點與不足

1、題材新穎,生動感人,來源於幼兒生活經驗。

2、製作方法及類別符合微課的流行趨勢。

3、微課的展示中,教師關於繪本內容難點詞語沒有引導,如:曾經、負擔。在最後一句“親愛的,當那天到來時你會想念我”這句話應該引導的更深入,和開始部分相呼應。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4

教學目標:

1、培養小朋友對幼兒園活動安排的認知。

2、給以後上小學時積累經驗,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學校的活動。

教學準備:

1、幼兒園生活的各種照片

2、活動的時間工示班板

教學過程:

一、喜歡幼兒園師:“我們上幼兒園有幾年了。你們喜歡幼兒園的生活嗎。爲什麼。

二、幼兒園的活動

1、師;:既然幼兒園那麼的好玩,我們都有那些活動呢,我這裏有一些你們平時活動的照片你們傳過去看一看吧。

2、討論: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我們會在什麼時候做這件事的呢。

3、出示時間板,師:知道這是什麼嗎。

師:這是我們一日活動的時間表,老師把你們從上午到下午的活動都記錄在這張圖上了,上午有些什麼活動呢,這些活動都是從幾點到幾點的。中午有些什麼活動呢,這些活動都是從幾點到幾點的,。下午有些什麼活動呢,這些活動都是從幾點到幾點的剛纔我們瞭解了這張時間表也看了這張照片,你們想儀想你們手中的照片貼在哪個時間段後面是最合適的。

請幼兒自己覈對檢查,並說一說原因。教師再次檢查。

4、師:我們這張公式板終於在小朋友的幫助下完成了,這些都是我們幼兒園一天的活動,你最喜歡什麼活動,(請三四名幼兒回答)現在請你們將手中的小花貼在你最喜歡的活動的後面。

哪個活動後面貼的小花最多,有多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哪個活動後面貼的小花最多說明這個活動最受小朋友的歡迎,爲什麼你們最喜歡這個活動。

哪個活動後面貼的小花最少,有多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哪個活動後面貼的小花最少說明這個活動喜歡的人少,爲什麼。

雖然有些活動喜歡的人多一些,那能不能老是進行這個活動,有些活動喜歡的'少一些能不能取消這些活動,爲什麼。

三、你們喜歡幼兒園再爲我們增添些什麼活動。

四、活動總結

活動反思:

在認識時鐘的活動中,以往我們的教學方法往往是這樣的:教師拿出一面鍾,讓幼兒看看上面有什麼。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然後讓幼兒看一個整點,觀察時針和分針所在的位置,告訴幼兒這是幾點鐘。最後請幼兒撥整點鐘。這樣的教學活動,老師的主體地位是很明顯的,幼兒是機械地學習。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有感情的朗讀。

2、大膽、誇張地進行主題想象,並能用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分工、合作,一起快樂地製作自己的圖畫書。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用圖畫書人手一本,教師用大書一本。

2、幼兒自己製作的圖畫。

3、打印的字條。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分角色朗讀,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朗讀想象和現實兩個部分。

1、感情地朗讀。

2、注意聽別人的聲音,能銜接好。

二、圖文匹配,完成自己製作的圖畫。

1、請幼兒在盤子中選擇字條,把它貼在相應的圖片下面。

2、先完成的人可以找其他小朋友說一說自己的圖畫,你想象的是怎樣?其實又是怎樣?

三、幼兒用語言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1、兩兩講述。

2、請3―4人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圖畫內容。

四、製作完成大書,體驗創作的快樂。

1、每小組合作製作一本大書。

2、給書取名並書寫,有困難可以找老師幫助。

3、每位作者在封面上簽名。

活動反思:

由於故事的想象奇特,所以引起了孩子濃濃的閱讀興趣。通過教師的啓發、引導,幼兒能夠大膽想象幼兒園裏各種神奇的生活情境,並且能夠認真投入到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每個孩子在自己閱讀小書的時候,都能仔細地觀察畫面,並且準確的把想象部分內容描述出來,很好的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點。

分析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語言組織方面有所欠缺,既然是早期閱讀,那麼在整個組織過程中就應該運用一些故事中優美的'語言來貫穿整個活動,而這個故事的句式就是:你想過……,其實呢…….。

在突破活動的難點時,教師運用通過集體閱讀故事大書,自主觀察的方法,幼兒很難發現故事的結構:前面是想象世界,後面是現實世界。因爲在幼兒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用白紙把現實部分擋住了,幼兒沒有充分接觸到完整的故事內容,應該讓幼兒接觸到完整的故事內容,突破難點。

既然是大班幼兒,那麼在創編連環畫的過程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創編的內容,教師不需要給每組指定好創編內容。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懂得預防溺水的相關知識。

2、增強安全意識,預防溺水事件發生。

活動準備:自制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二、瞭解令人心痛的溺水事件?

討論: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三、看相關圖片,體會失去孩子後父母的悲痛

討論:你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四、學習《中國兒童意外溺水調查報告》

五、教育幼兒如何預防溺水

1、不要獨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選擇好的游泳場所,對場所的環境(如該水庫、浴場是否衛生,水下是否平坦,有無暗礁、暗流、雜草,水域的深淺等情況)要了解清楚。

2、必須要有組織並在老師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帶領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顧。如果集體組織外出游泳,下水前後都要清點人數、並指定救生員做安全保護。

3、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準備,先活動活動身體,如水溫太低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後再下水游泳;鑲有假牙的同學,應將假牙取下,以防嗆水時假牙落入食管或氣管。

4、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噁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六、教育幼兒遇到他人溺水時如何施救

教學反思:

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課件演示、學生討論、角色扮演來完成,使學生認識到了在河道、水渠、池塘、水井、水池、水庫中嬉水落水的危險;知道了在路上的'井蓋以及開放性水域無明顯警告標誌和隔離欄的地方危險性大;不會游泳,游泳時間過長,疲勞過度,在水中突發病尤其是心臟病,盲目遊入深水漩渦很容易造成溺水事故。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溺水自救與預防知識,達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是,安全教育不是一二節課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將安全工作細緻化、常態化。生命安全,警鐘長鳴!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7

目標:

1、練習雙腳併攏跳,手腳着地爬的動作。

2、能按顏色將玩具分類放到筐內;

3、能聽懂指令,喜歡模仿動物的動作,積極參與遊戲。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5、幼兒通過親身體驗,明確五官的重要性。

準備:

大趣味插子,鈴鼓,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筐子各一個;

過程:

1、準備活動:動作模仿:"小鳥走路飛呀飛,小魚走路遊呀遊,小象走路甩着長鼻子,小鴨子走路搖一搖,小烏龜走路爬呀爬,小兔子走路跳呀跳。"重點:練習小兔子雙腳併攏跳和小烏龜手腳着地爬的動作。

2、介紹遊戲玩法:

①戴上貓媽媽的頭飾,向幼兒介紹場地和遊戲的材料:"小兔子們,貓媽媽有一些筐子,你們看有什麼顏色的.?""有幾個筐子?""我們一起數一數吧!"

②介紹遊戲玩法規則:"貓媽媽的果園裏有許多的果子。"(將大趣味插子輕輕撒到草地上)"請小兔子幫忙撿1個果子回來,動腦筋想一想,小兔子撿到1個紅果子要放到什麼顏色的筐子裏呢?""如果撿到一個黃果子呢?撿到一個綠果子呢?撿到一個藍果子呢?"

③小兔子要怎樣走路?(提示幼兒兩隻腳要並緊了向前跳。)

④"小兔子們,聽到貓媽媽的鈴鼓一響就一起開始跳到果園裏撿果子,準備好了嗎?"

3、進行遊戲《運果子》

①觀察幼兒的動作和取放玩具的情況;

② 小結幼兒遊戲情況,引導幼兒聽清楚貓媽媽的要求。

③變換不同的動物幫助貓媽媽運果子,例如小烏龜發展幼兒手腳着地爬的動作;④根據幼兒的取放情況,不斷增加取放的數量,可以使2個、3個。

4、結束遊戲。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遵循了幼兒的年齡特點,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於始終,讓幼兒在愉快輕鬆地遊戲中促進動作發展。下面我來談談這次教研活動的研討過程。

第一次我們聽了蘇琪老師的試教。課後我們下午班老師對這節課的討論非常激烈,老師們一致認爲本節課在內容設計上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整節課幼兒氣氛活躍,積極性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在最後爬過樹林,鑽山洞環節中,起先我們設計的目標是讓孩子複習鞏固鑽,孩子們爬到山洞就堵在一起,也沒有按照鑽的要求去鑽,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又在討論,是繼續還是去掉這個環節,最後討論結果還是按照原來的環節開展活動。

第二次我在試教中同樣也出現了這種現象,我們找原因,環節本身出現問題,讓孩子在快速爬的時候去鑽,他們難以控制,就不可能達到我們所定的教學要求,最後還是去掉了這個環節。

另外一個環節,讓孩子學會側身滾,身體躺平,腳伸直,兩手放胸前,也是這節課的重點。大部分孩子都認爲刺蝟是縮起來滾的。對於這種概念。我們也查了很多資料。到底刺蝟滾得時候是縮起來滾嗎?答案是;有時候會縮起來滾,有時候腳伸直滾,所以我們讓孩子在嘗試滾的時候讓孩子去告訴大家你是怎麼滾,最後教師點評告訴孩子今天刺蝟媽媽教你們新的本領滾——側身滾

這次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始終能保持着角色身份,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不足是在開始部分老師說,今天媽媽教你們一個新的本領——側身滾,而應該是讓孩子在嘗試中發現的時候引出課題,說,這個刺蝟寶寶滾的真好,我們一起來學學他的動作吧,這樣的語句可能會更加完美讓孩子感覺我們在做遊戲而不是在上課。在背果子游戲中個別孩子沒有按照“側身滾”的示範動作做,教師應該提醒孩子糾正動作。

通過這次活動,對我來說,儘管內容上不難,準備中也顯很輕鬆,但我更重視與活動的設計以及研討過程。也希望各位新老教師給我提出好的建議。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8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數學遊戲活動,並能遵守遊戲規則。

2、在遊戲中觀察,比較發現兩顆星星之間的相同之處,並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天空夜晚背景,各種不同顏色、形狀的星星卡片。

經驗準備:認識常見顏色,正確點數5以內數量,能辨別圖形的大小。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設置情境,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夜晚藍藍的天空中,會有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觀察星星的外部特徵,引導幼兒初步感知他們之間的相同之處。

(1)、出示一個金色的五個角的星星,引導幼兒說出看到的星星。

A、問:它是什麼樣的?

B、讓幼兒數數有幾個角。

C、小結:它是一顆金色的五角星星。

D、這是一顆金色的五角星,它覺得很孤獨,想找找朋友,它會找誰?

(2)、逐一出示三顆星星,初步發現它們分別與金色的五個角的.星星的相同屬性。

問:這是一顆什麼樣的星星?金色的五角星星願意和它做朋友嗎?爲什麼?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出示所有的星星,說說、找找喜歡的星星。

玩法:

(1)、請一位小朋友說出自己喜歡的星星,其餘的小朋友根據他所描述的星星外形特徵摘下相應的星星。

(2)、鼓勵幼兒從多個角度描述星星的外形特徵

3、我幫星星找朋友

(1)、說玩法:幼兒人手一顆星星,兩兩找朋友,說說他們爲什麼是朋友。

(2)、啓發提問:你們爲什麼找朋友?

(三)、結束部分:

小結後,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老師的聲音甜美,開始部分設計的環節很有詩意,情境性很強,吸引住了幼兒,感覺要帶我們走進童話般的世界。但在“星星找朋友”這環節時,覺得方法單一了點,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遊戲的趣味性不夠強,孩子不是很感興趣,師幼互動不是很熱烈,可否在這環節,設計成不同星星的家,讓幼兒找找和自己相同的星星,和好朋友到星星家做客,這樣,情境性就更濃點,孩子可能會感興趣點?開展活動的水平還有待提高!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玩具的名稱和玩法,樂意與同伴交換玩。

2、嘗試用短句說說和同伴一起玩的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各自準備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

活動過程:

一、介紹玩具

1、介紹各自帶來的玩具的名稱。

2、找一找:哪些玩具是毛絨絨的?誰的玩具會動?

3、向朋友演示自己的玩具怎麼玩。

二、一起玩玩具

1、拿着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

2、分享交流:自己和同伴是怎麼一起玩的。

3、再次嘗試與同伴一起玩。

三、一起玩玩具

1.拿着自己的玩具好喝小朋友一起玩。

2.分享交流: 同伴是怎麼一起玩的。(如:娃娃你抱抱,我抱抱;小汽車開過來,開過去;小搖籃一起搖。)

3.再次嘗試與同伴一起玩。

活動延伸:

懂得當別人正在玩玩具不願交換時,不能強拿別人手中的玩具。

活動反思:

孩子們玩自帶玩具的時候,常常發生矛盾,特別是一些小弟弟,爭搶,不經過同伴的允許就拿別人的玩具玩。於是在這個主題“我的幼兒園”下安排了這個活動。活動中,我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自己和同伴怎麼一起玩玩具時,有些幼兒開始抱怨同伴了,有的說:“誰誰誰不給我交換的。”;有的說:“我不要給沒有玩具的小朋友換。”;還有的說:“我的玩具給我的好朋友玩。”,瞬間發現孩子們的分享意識不夠強,到時在一起玩玩具的時候,矛盾層出不窮。所以我在活動中鼓勵孩子們一起玩玩具,鼓勵孩子們分享玩具,鼓勵孩子們說禮貌的話和同伴交換玩具等。雖然活動中孩子們非常樂意和同伴一起玩了,但是回到平時的自由活動時間,他們還是會在遇到矛盾時發生不愉快,還需要慢慢不斷引導孩子們,加深孩子們印象。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能力目標:通過情境,使學生感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進一步體會20以內數的順序用數位意識。初步學會在合作環境中自主學習計算,體會計算的多樣化。

情感目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由搭積木來體會加減含義,進一步鞏固數位關係。

通過實際教學,反思如下:

1.由於我對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在教學時僅僅是以書本上呈現的各種例子進行講解。在幫助學生建立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運算模型時沒有用到直觀模型,因此學生在理解這一部分時就缺少了橋樑,課堂也因爲這個原因一度很沉悶。課後和其他老師交流時發現用小棒或者是計數器等等都可以很形象的向學生解釋清楚。這也讓我更清楚的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從生活中尋找模型對學生的'理解是最有用的。

2.在講課過程中學生自主交流的機會幾乎沒有,學生由於沒有親身的體會,所以對所講的內容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以後要多給學生一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從自我發現觀察中學到屬於知識。

4.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但是,怎樣才能讓學生在上課時處於精神振奮的狀態呢?這是我一直都在思索的問題。講課時的聲音要有磁性、要抑揚頓挫、要對學生有吸引力,我要學會用自己的聲音爲學生營造一個有親切感和興奮感的認知環境。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我還要認真學習教材,多像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11

背景:

色彩鮮豔、形象逼真、動作操作性強,深受幼兒喜歡,這就是幼兒美術活動中的泥工活動。小班的孩子對彩泥非常感興趣,他們揉揉捏捏,搓搓壓壓,感受着彩泥活動帶來的樂趣。

分析:

這是孩子們在玩泥的過程中所呈現的作品。下面我就小班幼兒玩泥的特點對孩子的作品進行解讀。

1、以玩泥爲主,感受彩泥的柔軟性,體驗泥工活動的快樂。

作品1中的小朋友把一塊橡皮泥放在桌上,在用手掌不斷地拍打着橡皮泥,橡皮泥在幼兒的拍打中越來越扁,而孩子的臉上帶着新奇和滿足的笑容。

在整個過程中,孩子並沒有要塑造某一物體的形象,只是單純地在玩泥,並且隨着橡皮泥越來越扁感受着彩泥是柔軟,變形的。

2、運用輔助材料

作品二中兩塊橡皮泥都是扁扁的,左邊的作品是幼兒用橡皮泥盒的底座擠壓而成的,作品非常地平整。紅色的橡皮泥上有一條美麗的小蛇,這是幼兒用瓶蓋拓壓而成的。

在這兩幅作品中幼兒都使用了觸手可及的材料“橡皮泥盒”,在擠壓和託壓得過程中感受着彩泥是柔軟,可變的。

3、一種形狀的塑造,學習搓長的技法。

作品三中幼兒開始利用彩泥的柔軟性將彩泥搓成了長條狀。從搓得效果來看,黃色的長條表面粗細不一,有些地方還有凸起的塊狀,孩子滿足於把橡皮泥變長。藍色的.橡皮泥明顯表面光滑,粗細比較均勻。

這兩種搓長的作品可以看到前一名幼兒搓長的技能明顯遜於後一名幼兒,這是孩子在搓長的過程中手部肌肉力度掌握,用力是否均勻有關。

4、組合塑造

作品4中幼兒在運用搓圓的技能,會按照所需部位取適量的泥,將橡皮泥搓成大小不同的圓,並且將這些圓進行組合構造,形成了小動物的頭像。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該幼兒在組合時兩隻小手非常地默契。一隻小手捏着“頭部”,另一隻小手把“眼睛”放在“頭部”,之後用大拇指輕輕地摁壓,讓眼睛與頭部粘合在一起。

這幅作品中幼兒會熟練地搓圓,並且將這些大小不同的圓進行組合塑造,在組合過程中手部的動作比較熟練,小肌肉發展較好。

反思

對於泥工活動來說,幼兒的雙手就是最基本的“工具”,泥工作品的最終完成與雙手肌肉發展,小手製作技法的熟練性程度息息相關。

措施:

1、在幼兒進行創意泥的製作過程中巧用兒歌進行引導

幼兒的記憶是無意識記憶,他們不會有目的地去記住老師示範的過程,因此,在製作創意泥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的小朋友忘記下一步改怎麼做,此時,很多孩子會跟老師說:“老師,我不會做了!”其實是他們忘記怎麼做了。根據這種現象,老師可以嘗試把製作的過程編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幼兒一邊做,一邊念兒歌,不僅生動有趣,又加深了他們對製作步驟的印象。

2、肯定作品,激發創作的願望

不管幼兒製作的作品是否優秀,我們都要肯定他的成果,老師的肯定,會讓他們富有成就感,激發他們再次進行創作的願望。

3、鼓勵幼兒邊玩邊自由交流,引導他們互相學習。

4、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玩你的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兒的思路。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12

科學意圖:

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善於觀察和發現。自己實驗,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讓孩子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適合班級:

小、中、大班

材料準備:

塑料瓶、彩色圖釘、硬吸管(或筷子)、橡皮筋。

製作方法與步驟:

(1)在塑料瓶體上剪出一個方形或圓形。

(2)在塑料瓶的底部和瓶蓋的上面分別釘上3個彩色圖釘。

(3)將硬吸管切割爲合適的長度,粘貼在瓶子上部,使橡皮筋不會緊靠瓶子。

(4)把橡皮筋纏繞在圖釘上,調整成不同的鬆緊程度,以形成不同的音高。(見“皮筋吉他圖1”)

實驗操作:

幼兒用手撥動皮筋,會聽到不同音高的聲音。

教師指導建議:

● 引導幼兒仔細傾聽,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是否一樣。

● 引導幼兒再加上一根硬吸管,使橡皮筋分成長度不同的兩部分,分別撥動橡皮筋的`兩部分,傾聽聲音的變化。(見“皮筋吉他圖2”)

拓展與替代;

◆ 用紙盒、鐵盒、木盒等製作皮筋吉他自由演奏。

◆ 有條件的幼兒園請吉他手爲幼兒演奏,感知吉他的發聲原理。

小知識

吉他是靠琴絃的振動發音,可以用手按和絃來控制琴絃的長度。琴絃的長度不同聲音也就不同。當我們演奏橡皮筋吉他時會感知到:橡皮筋繃得越緊,橡皮筋越短,振動的頻率越高,發出的音調也越高;反之,橡皮筋繃得越鬆,橡皮筋越長,振動的頻率越低,發出的音調也越低。

活動反思: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注重幼兒的探索方法和情感態度。在教學活動中,一步一步激發幼兒嘗試探索的慾望,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在這次活動中,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親身經歷真實的研究過程,讓幼兒真正地作科學。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13

科學意圖: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培養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讓孩子接觸新材料新工具,解決遇到的新問題,豐富孩子的知識,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學會一些操作的技能技巧。引導幼兒主動探究,主動獲得更爲廣泛的經驗,讓科學教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

適合班級:

小、中、大班

材料準備:

相同高度和粗細的玻璃瓶八個、七種不同色的顏料、小木棒(筷子、鼓槌等)一根。

製作方法與步驟:

(1)把瓶子排成一排,在每個瓶子裏倒進不同量的水(水量由少到多)。

(2)在每個瓶子裏倒入一種顏料(第一個與第八個顏色一樣,水量不同),製作成彩色水,這樣既美觀又便於識別區分不同的水量。

(3)將八個瓶子按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擺好,一組音樂瓶就做好了。(見“音樂瓶圖1”)

實驗操作:

(1)讓幼兒用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依次敲擊音樂瓶,感知聲音的變化。

(2)讓幼兒用嘴依次對着每個瓶口吹一吹,能否聽到聲音,聲音的高低是否一樣。

教師指導建議:

● 引導幼兒邊敲擊邊傾聽聲音的變化,並辨別哪個瓶子音調高,哪個瓶子

音調低,並引導幼兒探討原因。

● 提醒幼兒在敲擊不同的瓶子時力度要均勻,同時不要太用力,以免敲壞

玻璃瓶。

拓展與替代:

◆ 教師可根據音階調整水量的多少來製作音樂瓶,並嘗試爲幼兒演奏樂曲(懸掛音樂瓶聲音會更好聽)。

◆ 可將鋼管、竹筒等切割成長短不同的管子,懸掛起來製作成音樂筒。

◆ 提供編鐘演奏的視頻資料供幼兒欣賞。

小知識

當用小木棒敲擊玻璃瓶時,瓶子和水會發生振動,當振動通過空氣傳到我們的耳朵時,我們就聽到了聲音。由於每個瓶子裏的水量不同,它的振動頻率不同,所發出的聲音也不同。水越多,振動越慢,音調越低;水越少,振動越快,音調越高。編鐘的工作原理與此類似,編鐘的鐘體小,敲擊時,振動就快,音調就高;鐘體大,音調就低。

活動反思:

動手操作必須是在動腦的指導下或在動腦的過程中進行的`,只有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才能真正調動幼兒的積極主動性,才能感受到操作的樂趣和奇妙,也才能從多次的失敗或嘗試中去驗證自己的設想,去體驗成功後的快樂。而缺少主動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既不會讓幼兒產生強烈的活動興趣,更不能有益於幼兒智慧的開發與探索精神的啓迪。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14

科學意圖:

自由翱翔的願望來源於人類擺脫自身的侷限、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的渴求。飛向天空是人類一直以來的願望。在這一願望的驅使下,人類不斷探索、不斷實踐,逐步實現了自由飛翔的理想。此次科學活動《火箭上天》。讓幼兒的.創造想像以及如何實現理想的現實認識都獲得發展。

適合班級:

中、大班

材料準備:

紙筒、塑料袋、紙。

製作方法與步驟:

(1)將一張紙捲成一個尖筒,製作成火箭的樣子。

(2)在紙筒一端套上一個塑料袋並用皮筋紮好,做成發射器。(見“火箭上天圖1”)

實驗操作:

讓幼兒通過紙筒向塑料袋內吹滿氣,並把塑料袋口用手攥緊,防止空氣外泄。然後,讓幼兒把火箭放在紙筒的另一端,並向上託着塑料袋,隨後擠壓塑料袋並放開塑料袋口,利用空氣的衝力把火箭發送上天。(見火箭上天2)

教師指導建議:

(1)提醒幼兒火箭發送時要向天空發射,不要對着小夥伴。

(2)引導幼兒發現用力大小、袋內空氣多少與火箭升空的高度的關係。

拓展與替代:

可以用礦泉水瓶、牛奶盒等材料做發射器,用力擠壓塑料袋促使火箭上天。

小知識

當用手擠壓塑料袋時,袋中的氣體猛地向上噴出,產生的力量推動火箭飛上天空。袋內的氣體越多,用力越大,火箭飛得越高。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都沉浸在這有趣的情境實驗之中,他們始終以主人翁的姿態主動積極投入到了活動中。他們從被動的學習開始轉向主動的學習,觀察引發幼兒的興趣點,是活動成敗的關鍵。讓幼兒在製作中學習了動腦能力,又不知不覺的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本次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15

科學意圖:

開展“傳聲筒”活動。體驗自制玩具的樂趣,讓孩子初步感知紙筒的形態特徵、探索玩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適合班級:

小、中、大班

材料準備:

PVC管、PVC彎頭、可以塞進PVC管的布條。

製作方法與步驟:

將PVC管用彎頭連接成不同的形狀,留出聽筒口與說話口。(見“傳聲筒圖”)

實驗操作:

兩個小朋友一組,一個說話,一個傾聽,一起玩“打電話”的遊戲。

教師指導建議:

● 引導小、中班幼兒拼出不同長短,不同形狀的傳聲筒,試一試傳出的聲音是否一樣。

● 引導大班幼兒拼出有多個聽筒的傳聲筒,組織幼兒玩多人“打電話”的遊戲。

● 引導幼兒在PVC管裏塞上布條,比較塞上布條和不塞布條的管在傳聲上,有什麼不同。

拓展與替代:

可在幼兒園走廊裏安裝較長的傳聲筒,有條件的幼兒園可在班級與班級之間、不同樓層之間的牆壁上安裝傳聲筒。

小知識:

人發出的聲音在傳聲筒中由於筒壁的反射使聲波得到加強,傳聲筒的開口使聲波向一定方向傳播,在傳播時能量雖然會損失一部分,但由於聲波被加強了,所以聲音也會傳播得比較遠。

活動反思:

科學教育活動中,應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活動中教師更多的是引導幼兒往最後目標進行,幼兒要多動手操作、多觀察,積極探索。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16

科學意圖:

科學實驗不僅增長幼兒的知識,而且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鼓勵大膽地嘗試,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相信幼兒將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適合班級:

小、中班

材料準備:

氣球兩個、乾燥的絨布(或絨毛衣)、細線。

製作方法與步驟:

把兩隻氣球吹滿氣,綁好以防止漏氣,並用細線連在一起。

實驗操作:

(1)讓幼兒手提細線的中間,會發現兩隻氣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見“互不理睬的氣球圖1”)

(2)讓幼兒用乾燥的絨布(絨毛衣)分別在兩隻氣球上充分摩擦,然後再

提起線,會兩隻氣球分開了。(見“互不理睬的氣球圖2”)

教師指導建議:

提醒幼兒摩擦時用力要適度,不要把氣球弄破。

拓展與替代:

把塑料繩紮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斷地捋,就會看到塑料繩像花朵一樣展開。(見“互不理睬的氣球圖4”)

小知識:

科學實驗表明,物體因摩擦而帶的電,不是正電就是負電。與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相同的,叫做正電;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相同的,叫做負電。相同的電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電荷會互相吸引。由於兩個氣球被絨布摩擦後帶上了同種電荷,所以會互相排斥,自然就分開了。

活動反思:

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是通過問題來開展的。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操作,纔會在實驗結果中解決問題。在幼兒科學實驗活動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途徑與事物親密接觸,感知物體的特性及事物之間的關係。教師是幼兒探索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有效引導能幫助幼兒感受學習科學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同時激發起學科學的熱情。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17

一個學期下來,雖然已經上了許多語言課,但是《蝸牛搬家》這節語言課給我的印象卻最深刻。這節語言課要求達到兩個活動目標,即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蝸牛與朋友的對話;

2、知道蝸牛因爲害怕困難所以搬家沒有成功,萌生克服困難的勇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以下四個環節:

1、分段傾聽故事,理解每一段故事的內容,;

2、學說故事中蝸牛與蜜蜂、蝴蝶、青蛙的對話;

3、討論:小蝸牛的做法對嗎?怎樣纔是勇敢的孩子等等;

4、完整欣賞故事。整個教學活動下來,我覺得故事的內容很獨特,裏面的對話工整、有序,闡述的道理明顯、易懂,整個環節很容易把握,同時也帶給我一些啓示。

第一、 故事採用先分段再完整欣賞的方式,有利於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與把握;

第二、在第二個環節中要求教師與幼兒分別扮演蝸牛與蜜蜂、蝴蝶、青蛙的對話,這大大調動了幼兒的興趣,讓課堂氣氣氛變得很活躍;

第三、可能受到幼兒情緒的影響,我在延伸活動中加入了

一個遊戲表演的環節,請小朋友來扮演蝸牛、蜜蜂、蝴蝶、青蛙,練習他們之間的對話,我發現小朋友很願意上來表演,而且表演的非常好。

通過《蝸牛搬家》這節課,我對中班的語言課教學稍稍找到了一些方式方法,相信:只要自誰認真學說對話就有機會上來手拿指偶。所以教具的設計數量要正確是非常重要的。

所思所悟:通過《蝸牛搬家》這節課,我對中班的語言課教學稍稍找到了一些方式方法,讓寶寶們更開心的去接受了知識,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學會打破自己的固有的狀態,改變教師的身份位置,關注幼兒的內心世界,實際教學中多從幼兒的角度考慮;在教學中要追隨幼兒的自然狀態來調整預設的目標、程序和內容,尊重幼兒的現在狀態與水平。最重要的是真正地轉變教育觀念,不能將幼兒看成是被教育和改造的對象,而應當將幼兒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在實踐中更好地尊重幼兒。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教師只有在堅持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發揮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而處理好這些問題,對於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更好地開展我們的工作有着重要意義.爲了這羣活潑可愛的孩子我會更加努力的。 中班語言活動教學反思:蝸牛搬家

在本學期中,雖然已經上了許多語言課,但是《蝸牛搬家》這節語言課給我的印象卻最深刻。 幼兒們非常開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而且也是輕鬆的接受知識。

這節語言課要求達到兩個活動目標,即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蝸牛與朋友的對話;

2.知道蝸牛因爲害怕困難所以搬家沒有成功,萌生克服困難的勇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以下四個環節:

1.分段傾聽故事,理解每一段故事的內容,;

2. 學說故事中蝸牛與蜜蜂、蝴蝶、青蛙的對話;

3. 討論:小蝸牛的做法對嗎?怎樣纔是勇敢的孩子等等;

4.完整欣賞故事。整個教學活動下來,我覺得故事的內容很獨特,裏面的對話工整、有序,闡述的道理明顯、易懂,整個環節很容易把握,同時也帶給我一些啓示。

第一、 故事採用先分段再完整欣賞的方式,有利於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與把握;

第二、在第二個環節中要求教師與幼兒分別扮演蝸牛與蜜蜂、蝴蝶、青蛙的對話,這大大調動了幼兒的興趣,讓課堂氣氣氛變得很活躍;

第三、可能受到幼兒情緒的影響,我在延伸活動中加入了

一個遊戲表演的環節,請小朋友來扮演蝸牛、蜜蜂、蝴蝶、青蛙,練習他們之間的對話,我發現小朋友很願意上來表演,而且表演的非常好。

通過《蝸牛搬家》這節課,我對中班的語言課教學稍稍找到了一些方式方法,讓寶寶們更開心的去接受了知識,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學會打破自己的固有的狀態,改變教師的身份位置,關注幼兒的內心世界,實際教學中多從幼兒的角度考慮;在教學中要追隨幼兒的自然狀態來調整預設的目標、程序和內容,尊重幼兒的現在狀態與水平。最重要的是真正地轉變教育觀念,不能將幼兒看成是被教育和改造的對象,而應當將幼兒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在實踐中更好地尊重幼兒。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教師只有在堅持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發揮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而處理好這些問題,對於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更好地開展我們的工作有着重要意義.爲了這羣活潑可愛的孩子我會更加努力的!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18

一、 活動目標:

1、理解單數、雙數的意義。

2、認識10以內的單數雙數,發現單雙數之間的規律。

3、能在生活中尋找10以內的單雙數。

二、活動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認識10以內單雙數。

2、活動難點:能尋找生活中10以內單雙數。

3、指導要點:在數數中能辯別10以內單雙數。

三、活動準備:

10個彈珠,幼兒用書:《猜猜我是誰》。

一、 活動過程:

1、出示幼兒用書第22頁,向幼兒提問:

(1) 開心的彈珠是怎麼樣排列的?(兩個一組)

(2) 哪幾個數量的彈珠是開心的?()

(3) 哪幾個數量的彈珠是不開心的?()

(4) 觀察圖中10行彈珠的排列,你發現了什麼?(單數後面是雙數,雙數後面是單數;前後的單雙數一定相差1)

反思:由於大班孩子在生活中對單雙數已經有了一些大概的瞭解,概念不清晰,但是意思都能理解,所以在此環節中多數幼兒都能找出單數和雙數,通過形象的`排列和擬人化的語言,最後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單數和雙數的含義:就是兩個一組有朋友的數就是雙數,單個沒有朋友的數就是單數。整個環節幼兒參與願望很強、興趣很高、效果很好。有幾個年齡小、能力差的幼兒理解能力稍差,需要調整目標、加強引導。請幼兒讀出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

幼兒園的一天教案及反思 篇19

活動意圖

幼兒園區域遊戲是當前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也是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教育活動新形式。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最易接受教育。因此,區域遊戲立足於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在活動中老師必須給予指導,引導幼兒更好的進行遊戲,提高遊戲質量,同時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最佳手段。積極地參加表演遊戲,學會與同伴協商分配角色,合作遊戲,正確的處理遊戲中的糾紛。在遊戲中他們社會交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創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

活動目標

1、積極參加結伴進行的“搭山洞”、“過山洞”的活動,發展創造力。

2、學習側面鑽,提高肌肉的耐力和集體的協調性。

3、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和合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錄音機、老師自編的奧運模仿操,鐵圈、拱形門各6個。

活動流程

1、開始部分:

幼兒面對老師四散站立,隨音樂做奧運模仿操:跑步―打乒乓―擲標槍―射箭―游泳―划船―跳高等。

2、基本部分。

(1)幼兒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搭山洞”。師:以前,我們玩過“鑽山洞”的遊戲,今天,我們來用自己的身體搭山洞,想一想、試一試,用身體能搭出怎樣的山洞呢?幼兒自由探索,老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組織幼兒討論大人、雙人搭山洞的方法,並選去鍛鍊價值、安全性較高的方法進行集體練習。

(3)多人搭山洞。師:剛纔我們打了許多有趣的`單人和雙人山洞,那麼除了擔任、雙人可以搭山洞外,三個人、四個人……,許多人在一起能不能打出更有趣的山洞呢?幼兒嘗試搭多人山洞,老師觀察並加以指導。

(4)幼兒嘗試多種過山洞的方法。教師啓發幼兒探索多種過山洞的方法。(正面鑽、側身鑽外,還用了匍匐前行、四肢貼地前行;仰躺於地、雙腳蹬地後移等方法。)

(5)遊戲:小偵察員。方法:幼兒分六路縱隊,站在起點線後,聽信號,以魚貫的方式鑽爬過前面高低、大小不一的山洞(山洞有三種:a每組推選二名幼兒搭成的山洞;b拱形門;c鐵圈),以不碰倒山洞、先鑽過的一方爲勝。遊戲次數根據幼兒興趣和活動量而定,每次遊戲重新推選搭山洞的幼兒。

3、結束部分。師生在音樂遊戲中相互捶捶背、敲敲腿,進行放鬆活動。

小結與反思

整個教學活動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學。開始部分,通過幼兒自己嘗試,探索 “鑽山洞”的各種玩法。創作了用自己的身體玩“側面鑽”的遊戲,爲以後用多種物品玩闖關遊戲做好了鋪墊,幼兒在玩中興趣高,積極參與,幼兒也由易到難逐步展開,是個環節銜接更加自然流暢。幼兒之間存在着差異,因此他們的合作有一定的難度等。因此,針對實際情況,本學期將重點培養幼兒的良好的遊戲常規和合作交往能力。教師應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和鼓勵者,給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爲幼兒創設一個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我們爲孩子創設不同形式的活動,爲幼兒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