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華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華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4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華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用愛送你回家》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它既展現了小海豹喜寶一家之間的親情之愛,也呈現了小海豹喜寶與好朋友小長頸鹿之間的友情之愛。故事圍繞着兩條線索發展,第一條線索是:喜寶一家救下小長頸鹿→共同生活→召開家庭會議→護送小長頸鹿回家:第二條線索是:小長頸鹿流浪到冰原→被救→思念家人→在大家的幫助下回家。我們主要根據第一條線索展開整個活動,但第二條線索卻能夠在討論中激發幼兒關愛朋友的情感。

大班的幼兒經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當他們快要從幼兒園畢業進入小學的時候,他們也要像故事中的小海豹喜寶和小長頸鹿一樣經歷朋友之間的離別。但這個充滿“愛”的故事告訴幼兒,朋友之間不僅可以一起玩耍,更重要的是要彼此關愛。

【活動目標

1、通過聽賞討論,理解故事中小海豹喜寶和小長頸鹿之間的友情,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充分感受、體驗故事和生活中的“愛”的情感,懂得朋友之間需要相互關心、幫助和愛護。

【活動準備】

製作關於故事的PPT,背景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話題

師: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幸福的家庭——小海豹喜寶一家。(出示小海豹喜寶一家在一起的圖片)爲什麼說它們是幸福的一家人呢?

(在第一環節首先通過出示小海豹喜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相親相愛的圖片,讓幼兒體會一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爲故事後面小長頸鹿思念家人、想要回家埋下伏筆。)

二、聽賞故事

1、第一段:偶遇相救

師:有一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喜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傢伙,誰能告訴大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出示相應的故事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後,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述)

2、第二段:共同生活

師:可憐的'小長頸鹿奄奄一息,喜寶一家會怎麼做?

3、第三段:家庭會議

師:看見小長頸鹿這麼想家,如果你是喜寶,你會怎麼做?喜寶捨得小長頸鹿回家嗎?既然那麼不捨得,爲什麼喜寶還願意送朋友回家呢?(教師幫助幼兒理解小海豹喜寶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

4、第四段:護送回家

師:雖然喜寶捨不得小長頸鹿離開,但是它沒有大吵大鬧,而是認真、熱心地幫助小長頸鹿,用自己的愛送朋友回家,喜寶有着一顆關愛朋友的心。

(這一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以分段聽賞作品、觀察故事畫面、幼兒參與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層層展開活動,通過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即從救下小長頸鹿到共同生活後產生友情,最後用愛送朋友回家,這一過程讓幼兒逐漸理解喜寶心理和情感的變化,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故事中洋溢着的濃厚的友情之愛。)

三、完整欣賞幼兒和教師一起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完整欣賞故事,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進一步體驗故事所傳遞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兒的文學欣賞能力。)

四、遷移經驗

師:你們喜歡喜寶和小長頸鹿嗎?其實,等你們快要上小學的時候,你們也會像喜寶和小長頸鹿一樣分開,你們捨得離開自己的朋友嗎?有沒有辦法留住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小結:你們想到了那麼多的辦法讓朋友記住你,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天,關愛朋友,讓我們每一天都過得開心、快樂。

(對於文學作品的欣賞不能僅僅停留在作品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中,在這一環節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中體會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幫助和愛護。)

附故事:用愛送你回家

小海豹喜寶一家快樂地生活在冰原上,這是寶爸,這是寶媽,還有??這是喜寶。 喜寶最喜歡的戶外活動就是滑雪。“喂,喜寶,慢一點!”“喜寶,加油!”“咦,那是什麼啊?”這個龐然大物,喜寶從來沒見過。“好奇怪啊,這是什麼?”“到底是從哪裏來的?”“怪物!怪物!”大家都迅速地圍過來,好奇地看着它。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巨大的小傢伙,不是餓了,就是生病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那兒,沒有力氣說話。寶爸說:“寶媽,快拿一些熱的食物來給這個小大個兒吃。”寶媽立刻煮了一鍋熱騰騰的海藻粥。喜寶一口一口地喂着小大個兒,吃完海藻粥的小大個兒,氣色慢慢好了起來。

恢復了元氣的小大個兒告訴大家:它是長頸鹿。本來,它和媽媽快樂地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但是,有一天,來了一隊追捕它們的獵人,小長頸鹿因爲年紀太小,跑不快,被獵人們給抓住了。獵人們把它關進了籠子裏,準備用大貨船把它運走。沒想到,中途遇到暴風雪。醒來時,就已經在??

“這樣不行,它會凍壞的。”喜寶急着想辦法。看着冷得發抖的小長頸鹿,寶媽找來北極熊奶奶幫忙,爲小長頸鹿織起了暖暖的毛衣和圍巾。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我班都是獨生子女,多數幼兒由於在家備受家長溺愛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依賴性強、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稍有不順心或遇到困難就不開心、生氣、哭泣等消極的情緒。而大班的幼兒又即將進入小學,從幼兒園到小學生活、學習環境的變化無形之中表明幼兒具備積極情緒的,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至關重要。,因而有必要引導學生成爲情緒的主人,而不做情緒的奴隸,爲他們的成長及以後適應小學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但是雖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判斷、思考能力,但考慮到情緒是抽象的,不易理解,我從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出發,以"辨別面部表情來判斷情緒,從而來控制情緒爲線索,設計了"健康有氧操--情緒大變臉--玩臉譜轉盤--聯繫生活實際--放飛好心情--一起來舞蹈"這六個環節,在音樂中開始,在音樂中結束,同時在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初步學會感知判斷情緒,從而瞭解良好的情緒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並初步教給幼兒控制情緒的方法,有意識地在學習和生活中嘗試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

教學目標:

1.通過辨別幾種常見的面部表情去感知、判斷人的良好與不好情緒。

2.知道良好的情緒使人健康、初步學會去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

3.在觀察、感知、辨認、判斷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觀察力、情緒識別力。

4.引導孩子樂於接受治療。鼓勵、培養小朋友不怕打針的勇敢精神。

5.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重點與難點:

1、重點:通過辨別面部表情來判斷良好的與不好情緒。

2、難點:如何引導幼兒積極想辦法,來初步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

活動準備:

1、六個表情面具(大笑、微笑、生氣、哭泣、憤怒、害怕)

2、準備《健康歌》、《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的歌曲磁帶及錄音機;

3、課前排練好《他落入了情緒的深淵》的小品。

教學過程:

一、謎語趣導現在老師給你們猜一個謎語:"人人身上一大寶,既會哭來又會笑。生起氣來眉上翹,高興起來哈哈笑。"你們知道是什麼嗎?(臉)

二、情緒大變臉

(一)辨別面部表情

1.你們見過哪些表情的臉?(啓發幼兒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並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表情面具)

2.爲什麼會出現這些不同表情的臉?

3.教師小結:"臉"真是一位大魔術師,時時刻刻都能發生很大的變化:一會兒笑,一會兒哭,一會兒又生氣,一會兒又憤怒……真的變化無窮,我們可以通過臉上的表情他人的情緒。

(二)"變臉"遊戲現在我們來玩玩變臉遊戲好嗎?

1.集體遊戲。教師出示表情面具,幼兒做相應的表情。

2.同伴之間互相遊戲:你說我來做。

(三)引導幼兒將表情面具按情緒進行分類

1.剛纔我們在玩變臉的遊戲中,你覺得哪些臉讓你心情高興?哪些臉讓你心情不好呢?

2.引導幼兒將幾個表情面具從良好情緒和不良情緒進行歸類。

3.教師小結:當我們微笑、大笑時我們的心情好,高興、快樂屬於良好的情緒;而當我們生氣、哭泣、憤怒、害怕時,我們的心情不好,屬於不好的情緒。情緒有"喜"、"怒"、"哀"、"樂"四種類型,原來,我們可以從我們臉上的表情知道他的情緒怎樣。

(四)、玩"臉譜轉盤",鞏固對情緒的理解1.規則:每次請1位小朋友來玩轉盤,轉動指針,指針指到哪一處臉譜,這位幼兒就試着做出這種臉譜的表情,判斷出情緒大類(好的還是不好的情緒),並說說自己對這種情緒的感受。

2.討論:你喜歡哪種情緒?不喜歡哪種情緒?爲什麼?(知道不良的情緒不利於自己的身體健康,愉快的情緒有利於自己的身體健康)

三、聯繫生活實際

1.請幼兒觀看教師事先錄製好的幼兒園的生活片斷。

問:錄像中哪些小朋友表現出好的情緒?哪些小朋友的情緒是不好的?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從面部表情進行判斷)

2.這些小朋友爲什麼會有不好的情緒?你能想什麼方法幫助他們有良好的情緒?(引導幼兒說說調節情緒的方法)

3.教師歸納小結:是呀,我們長大了,當我們不開心或害怕、想哭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很多辦法,如把不高興的原因講給別人聽,或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比如去跑步、做遊戲等,慢慢就會把不開心的事給忘了,同時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也要變得堅強、勇敢,不要隨便掉眼淚。如果我們經常保持快樂的情緒,我們的身體纔會更加健康。

四、一起來跳舞最後,讓我們隨着《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歡快的旋律唱起來、跳起來。讓我們時刻能像現在一樣高興、快樂,保持一份好心情。

活動延伸:

1.佈置"心情牆",引導幼兒學習用臉譜娃娃的表情進行自己心情的記錄。

2.開展"小小心理諮詢師"的活動

課後反思:

情緒是人的心理活動的一部分,爲了讓幼兒感受情緒的抽象,在"情緒大變臉"環節中,教師運用了操作性強的"表情面具"和"臉譜轉盤",通過辨別表情來判斷情緒,讓幼兒認識"喜、怒、哀、懼"四種基本情緒,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搭起一個體驗情緒的平臺。然後通過觀看幼兒生活中典型的生活片段,真正聯繫幼兒的生活實際。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很容易感受到他們都需要的是一張"笑臉",成爲他們不屑的追求,真真切切感受"情緒"對我們身體的影響,初步會想辦法調節自己的情緒。活動環節設計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活動中的遊戲能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後的活動延伸我認爲不錯,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可謂獨具匠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語言目標: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對油田的認識。

2、創作目標: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表現家鄉油田。

3、情感目標: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帶領幼兒參觀、瞭解油田。

物質準備:活動室環境:幼兒有關油田的資料、與油田有關的幼兒的手工、繪畫作品,的主題牆面。

輔助材料:各種廢舊材料、透明膠帶、幼兒製作的半成品手工作品。

活動過程

一、說油田。

1、引導幼兒參觀與油田設施、工作場面相關的圖片展板,相互交流自己在油田上的見聞。

師:小朋友,上次我們一起參觀了油田,下面請小朋友看着圖片互相說說,哪些是你們知道的,哪些是你們還想了解的?

2、“油田知識搶答賽”

師:小朋友剛纔講得非常的激烈,可以看出小朋友特別關心、瞭解我們的油田,下面我們就來舉行一次“油田知識搶答賽”好嗎?現在請小朋友分成三組比賽,請大家自由選擇。

(1)必答題:(每組選一個小朋友回答。)

油田上有什麼設施?

油田上的.管線有什麼用處?

石油製品有哪些?

(2)搶答題:(請最先舉手的小組選代表答題。)

井架分爲鑽井井架和修井井架對嗎?

鑽井井架和修井井架的作用不一樣對嗎?

抽油機是用來抽油的對嗎?

抽油機的樣子都一樣對嗎?

油田上的罐都一樣對嗎?

儲油罐是儲油的對嗎?

(3)風險題:(分爲10分、20分兩種題型,請小組自由選擇。)

10分題:油田上銀色的罐裏裝的是什麼?

油田上綠色的罐裏裝的是什麼?

輸油管線輸送的是什麼?

20分題:鑽井井架和修井井架有什麼不同?

採油樹的作用是什麼?

抽油機的樣子爲什麼不一樣?

二、變油田設施。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進行了異常激烈的搶答賽,下面我們來放鬆一下,試試用自己的身體來變出油田上的各種設施吧!

1、鼓勵、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合作用身體變油田設施。

2、遊戲:“超級變變變”。

教師唸白:克拉瑪依油田我的家,我用井架、抽油機來裝飾她,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三、幼兒想象未來的克拉瑪依油田。

教師引導幼兒想象討論:

你想把我們未來的油田建設成什麼樣?

“她”會有哪些方面的變化?

四、搭建油田。

師:小朋友,我們美麗的油田是誰建設的,你們覺得他們偉大嗎?小朋友,我們來當石油工人搭建美麗的油田好嗎?想一想,怎樣做呢?準備做些什麼東西?用什麼材料做?

1、教師引導提問:

(1)你做的什麼?和誰做的?

(2)怎樣做的?用什麼做的?

(3)你準備用它在油田上做些什麼?

2、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並交流自己的經驗。

提問:

(1)你在製作中遇到困難了嗎?你是怎樣解決的?

(2)你認爲誰的作品做的最好?爲什麼?

五、分享交流。

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幼兒園的記者也來到我們的現場採訪,我們大家一起把我們搭建的未來的克拉瑪依油田展示給他們好嗎?

師:大家好,這裏是大二班“油田上的孩子”主題活動現場,你們瞧,這就是大二班的小朋友搭建的未來的克拉瑪依油田。

1、個別採訪:

小朋友,你們作爲石油工人的後代,看到克拉瑪依油田建設的這麼美,你們想對石油工人說些什麼?你們想對我們的家鄉說些什麼?

2、觀看實況錄像,結束。

活動:

活動選材來源於我們身邊的環境,是源於幼兒興趣的一節生成活動,具有明顯的本土特色。通過此活動,使幼兒逐漸關注身邊的環境、關注油田的變化,萌發其熱愛油田、熱愛家鄉的情感。

我在此活動中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使活動體現了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於遊戲、動手操作之中。

同時,活動中我還採用了遊戲、操作等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氛圍中,不僅更加了解了各種油田設施的外形特徵,同時創造了各自的油田設施形象,體驗了作爲油田孩子的自豪,有效的激發了幼兒對家鄉、對油田的熱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愛家庭,愛父母,愛同伴,愛動植物等),讓幼兒從小具有同情心、愛心。

2、告訴幼兒,世界上還有許多孤兒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

重難點分析

重點:創設寬鬆的心理氛圍,通過加深對故事的理解,使幼兒明白世界上有許多的孤兒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

難點:如何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使幼兒從小具有同情心、愛心。

活動準備

故事〈好心的雞媽媽〉、玩具烏龜、小蛇、幾個蛋、磁帶《泥娃娃》。

活動過程

( 一)活動導入

小朋友們,有一天,小烏龜、小蛇都成了雞媽媽的孩子,你們想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嗎?

(二)活動展開

1、教師邊出示實物邊講述故事

2、教師提問:

1)雞媽媽在哪發現了許多蛋並把它們帶回了家?

2)雞媽媽的寶寶有誰呀?

3)雞媽媽爲什麼把蛋寶寶都帶回了家?

4)雞媽媽這樣做對不對?

教師小結:這是一隻好心的雞媽媽,它見這些蛋沒人要,所以雞媽媽就把它們撿了回來,還把它們孵了出來。同樣的,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無父無母的孩子,很可憐,有的那是因爲父母都生病死了,有的是因爲父母見他們有病就拋棄了他們。所以這就需要一些像雞媽媽一樣的好心人來幫助和關心他們,我們也可以。

3、情景表演:教師表演自編的歌曲《泥娃娃》,讓幼兒欣賞。

教師小結:歌曲中的泥娃娃很可憐,我們小朋友們都很幸福,都有爸爸媽媽疼愛,那我們也應該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愛每一個有生命的`東西,比如說愛護動植物、我們和小夥伴友好相處,愛護小夥伴,等等,我們從小要做一個有愛心的好孩子。

活動結束

教師帶幼兒到種植園地、飼養角參觀,並告誡他們要從周圍的點點滴滴中做起,做個有愛心的好孩子。

延伸活動

家園滲透,父母應該注重孩子愛心的培養,最好能夠給他們樹立榜樣,讓孩子在實踐中體驗怎樣有愛心、獻愛心,做好記錄,培養他們良好的品質。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遊戲適用範圍:

本遊戲適用於階段性複習或期末複習時使用。適用內容爲①偏旁與肚體字組成生字;②拼音—音節詞與生字— 詞語配對;③生字與生字組成新詞。 因爲該遊戲的形式接近於遊園會上猜燈謎形式。故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熱情高漲。有效地將拼音、生字、詞語的複習完美得融和一體。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嘗試按物體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2、初步培養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3、願意與同伴一起遊戲,體驗遊戲的快樂。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遊戲準備:

1、準備三根長繩以及三種不同顏色製成水果形狀的小卡片若干張。(用紅色卡片做草莓,黃色卡片做香蕉,綠色卡片做雪梨。)在教室的三面牆上各拉一條繩子,用以系綁這些小卡片。

2、將同顏色同形狀的卡片按照數量等分,分別寫上兩組內容,如: 紅色卡片:一半寫偏旁、一半寫獨體字。 綠色卡片:一半寫拼音或音節詞,另一半寫生字或詞語。 黃色卡片:寫上不同的生字。

遊戲操作過程:

導語:秋天到了(期末到了),瞧,我們果園裏的果子也快豐收了。(師手指繩子上掛着的小卡片)讓我們一起去果園摘果子吧。可是,這些果子有個奇怪的特點,不能一個一個地摘,需要給他們找到合適的同類朋友配成一對後一起從樹上摘下來。 生齊:“果子高高掛,歡樂對對碰!”

1、以遊藝園的活動方式,全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一組水果進行配對遊戲。

2、學生獨立完成一組配對後,從“樹上”摘下兩個果子,拿到“領獎處”,說明配對理由。若是紅色卡片這組(偏旁加獨體字)的,可以說:“提土旁和‘裏’組成‘埋’,埋葬的埋。”若是綠色卡片(拼音或音節詞配生字或詞語)的,可以分別讀一讀拼音和詞語。若是黃色卡片(不同的生字),可以說:“‘地’和‘球’組成詞語‘地球’”。

3、學生彙報後,若配對、朗讀都正確的,即獎勵印章一枚,繼續遊戲。

4、若配錯對,請學生把果子送還原位,不得獎章,但可以繼續參賽。

5、在規定時間裏,比比誰獲得的獎券多,按照先後順序,設一、二、三等獎分發相應活動獎品。

活動反思:

找朋友,對於幼兒來說是非常喜歡的,本次活動是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按照物體特徵找朋友,能把成對的物體進行一一對應的匹配。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找朋友的快樂,活動開始,我用幫我的手套寶寶的形式導入課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活動中,我讓幼兒幫我找朋友,之後利用互動遊戲《碰一碰》讓小朋友邊唱兒歌邊找自己的好朋友,音樂遊戲導入的形式符合幼兒心理特點,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一節數學活動課,要讓幼兒觀察的同時然後有機會說、能說、大膽說,幼兒在先,教師在後。在我的教學活動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講解這環節要非常清晰,詳細。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整節活動雖圍繞活動的目標,但也有不足:

1.對於藏在小椅子下面的手套可利用實物,不用另畫;

2.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圍繞目標多講講物體的特徵(圖案、顏色等),並多給予幼兒自主闡述的機會。給予幼兒自主機會的同時,更要及時迴應幼兒的問題;

3.整節活動對幼兒的提問較少,針對性較欠,在數學的中小結部分比較重要,在教學活動中也漏掉了這一點。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與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給幼兒恰到其分的指導,並以幼兒的心態,興趣和目光參與教學,融入孩子;

4.在講評環節應讓幼兒自己動手用小棒順着投影儀連一連,多給予幼兒主動去糾正的機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引導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使之變成其他的物品。

通過多種遊戲形勢,讓幼兒感知周圍事物的多變。

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製作好的手工成品、廢舊紙盒、罐子、剪刀、彩紙、膠、雙面膠、透明膠、火柴棒、蛋殼、膠棒;顏料、棉籤、抹布、畫稿、瓷磚、調色盤、剪刀、膠、沙盤、建構器具、灑水壺、水彩筆,油畫棒,紙等。

知識準備:

知道三原色的配色;對沙子的造型有一定的基礎;給幼兒講一些構成物的形體。

活動過程:

(一)展示成品,供幼兒觀賞

1、談話:這段時間我們都在探索周圍事物的變化,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的這些東西都是用什麼變成的.,它是怎麼變的,需要哪些材料組合?

2、引出話題:老師還在教室的周圍和走廊上準備了許多材料,可以選擇你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遊戲,看看誰能變出新的花樣,變的和別人不一樣。

3、交代遊戲規則:①選擇材料時不要擁擠和爭吵②遊戲過程中發現困難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想辦法解決,或者找老師③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同伴

(二)幼兒自由選擇遊戲的主題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面對困難,戰勝困難,解決問題。嘗試創作不同的作品。和同伴共同創作,體驗合作的快樂。

(三)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大膽進行想象,創作難點:指導幼兒對作品進行細節的製作

(四)分享作品展示

2、向客人和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遊戲後的體會。

教學反思

幼兒都很樂意參與這次活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每位幼兒都用廢舊物品製作出了一件工藝品,幼兒也體驗了創作的成功,知道了廢舊物品可以再利用,可以做出好多好玩的東西,相信以後家裏的廢舊物都可以被幼兒充分利用,也提高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如果重新上這節活動課,我會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材料供他們選擇,在課堂上給幼兒更多的時間,讓幼兒說說自己以後在生活中會怎麼做,呼籲身邊的人,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生活活動:

1、進一步引導幼兒熟悉新活動室、寢室、盥洗室等,認識新的標誌,提醒幼兒遵守新的常規。

2、鼓勵幼兒主動結交新朋友,享受與新朋友一起遊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明確大班值日生的分工,勞動內容及工作順序。

2、知道應該認真做值日,有任務意識和責任感。

3、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爲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建立自然角、動物角。

2、餐具、文具、值日表、氣象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回憶中班值日內容,討論大班值日內容。

2、逐一討論各組值日內容、工作順序即怎樣做。教師做示範。

3、按組分工,確定任務和職責。

4、出示值日表,向幼兒介紹怎樣使用。

5、值日生上崗:氣象員記錄天氣並向小朋友預報;飼養員餵養小動物;衛生員檢查飯前洗手情況,負責餐前、餐後擦桌等清潔工作;播音員報告新聞並表揚班上的好人好事等。

戶外活動:

學習啞鈴操。

重點指導幼兒聽音樂跟上節奏做動作;在隊形變換時,能記住自己的位置;初步學會動作。

區域活動:

棋類區:指導幼兒學習下圍棋,知道:(1)兩個人依次下棋子,(2)棋下在十字線上(3)學習吃子。

活動反思:

升入大班,幼兒的情緒狀態明顯比小班好許多。他們很高興,又與同伴一起快樂的活動學習,同伴之間總有說不完的悄悄話,從他們內心發展的角度上來說,他們懵懂的心靈漸漸長大,所以更渴望別人關注他們,瞭解他們,更需要交到很多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設計了這個主題-------我做哥哥姐姐了。

在教學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參與,通過語言活動:《我升中班了》、《被澡盆卡住的熊》、《吹牛大王》和《讓我自己來吧》、《我做哥哥了》、《我來幫助你》,日常的交往中嘗試着友好的和同伴相處;在後面的友情辨析中能準確快速的評判出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行爲的對與錯。

我們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主體性,在“給老師的祝福”中,幼兒把對老師的'話讓爸爸媽媽記錄下來佈置在主題牆;還自己動手來製作主題環境,如“朋友手拉手”,主題牆的上面是各種歡快表情,手拉手的好朋友,都是小朋友們自己通過繪畫、塗色到剪下來,生成的一組孩子們與老師手拉手,心連心的畫面,也是呼應了我們這個主題的思想。

在值日生勞動方面孩子們也都樂意爲集體服務,擦桌椅、分碗筷積極主動。但個別幼兒做事不夠細心、耐心,需要家園配合加強勞動技能的指導,並鼓勵幼兒學習分工合作。

主題活動在繼續,孩子們對主題的瞭解在深入,這就需要老師的輔助更具體,家長的指導更專業化,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活動能夠進入高潮,主題活動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家園合作帶來的巨大作用,家園合作使我們的活動、我們的班級更添生機也使幼兒園、幼兒和家庭走得更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剪髮的含義。

2.掌握5的剪髮,認識“-”。

3.體驗數學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卡片,1-5數字卡片,小動物頭飾

每人一份操作卡片及玩具卡片

活動過程:

1.通過拍手遊戲,複習5的分解組成,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

教師:小朋友,我問你,5可以紛呈3和幾?

幼兒:於老師,告訴你,5可以分成3和2.

2.創設情景,擺放數字卡片,利用數與量的對應,理解剪髮的意義。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小熊請他的好朋友到家裏來做客,小熊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有5根骨頭,5捆情操,5個胡蘿蔔、5條小蟲子。他的好朋友小狗,小羊小兔子小雞來了以後真高興,他們吃的真香,我們來看看他們吃的多少。

教師:小熊拿來了5個胡蘿蔔,用數字5表示,小兔子吃掉了2個用數字2表示,還剩下幾個胡蘿蔔呢?剩下三個用數字3表示,5-2=3

理解剪髮就是減掉後數量變少了

3.開展遊戲,請幼兒扮演小動物,算一算面前盤子裏的.5個食物,吃掉幾個,還剩幾個?

4.減法計算練習。幼兒兩兩自由結組,每組幼兒取5個玩具,開展猜拳活動,幼兒家在幼兒乙閉上眼睛後,拿走若干玩具,請幼兒乙用剪髮算算幼兒甲拿走了幾個玩具,並用數字卡標出算式。

建議:爲了鞏固和熟練掌握5以內的剪髮,教師在活動後可以在活動區爲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玩具,調動幼兒操作的願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反思:

數學活動《小熊請客》以故事小熊請客導入,以遊戲化、生活化的方式帶幼兒進入數字、圓點、實物三者的相匹配的學習中。由於課前我教具學具準備的充分,因此一堂課下來很是順利,孩子們聽得認真,學的就好,當然作業也就完成情況好咯。活動流程是這樣的,結合雙節的到來,我出示了主人公“小熊”,告訴幼兒,“爲了慶祝節日的到來,今天小熊也像鼠太太一樣請他的好朋友來做客了(早期閱讀《鼠太太請客》已學過),看!小熊今天請了那幾位客人?”接着我逐一出示各小動物。讓小朋友學做主人公小熊歡迎朋友們的到來,這些都是孩子們熟悉的動物朋友小貓、小狗、小雞、小猴等,孩子們很是喜歡。讓幼兒個別數一數、集體數一數今天小熊請來了幾位客人,孩子們很快說出了“6位客人”,接着我就讓個別幼兒上來找出了數字6的卡片和數字6 的圓點卡片。

第二環節是請客人用餐,根據小熊爲朋友們準備的食物,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數一數,如:1、2、3、4一共有四條蟲子。說一說,學習用完整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如:小熊給小兔準備了2個胡蘿蔔、二個胡蘿蔔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等。找一找,從一堆數字卡中找到相應的數字卡,如:數字2或是2個圓點的點子卡片。拿一拿,把相應的卡片找出來之後放到相匹配的動物、食物處,在個別、集體、兩兩合作的形式下讓幼兒在小熊請客的情景中把實物數量與數字、圓點三者進行匹配,在同伴的力量下,相互糾錯,相互學習,體驗快樂。

第三環節是讓幼兒在活動材料《數學》第3頁上進行操作,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適時提醒啓發他,邊巡視邊指導,孩子們的完成情況很不錯。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孩子們在遊戲化的情景中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並加以鞏固服務於生活,數學知識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讓幼兒在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最近發展區)更進一步的發展,較符合幼兒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教師的教學方式要突出“趣”,引起幼兒的興趣。生活化、遊戲化的方式比較適合幼兒,容易讓幼兒接受,調動幼兒的求知興趣和操作慾望。我同時也發現個別孩子的能力真的是很弱,尤其是新來的幾個孩子更是如此,應與家長多溝通,讓孩子儘快適應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