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9篇】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與同伴互相模仿的樂趣,培養活潑開朗的個性。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模仿力、表現力。

3、引導幼兒根據同伴的動作作出相應的鏡面動作。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5、樂意參與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音樂:樹林裏的鳥

2、鏡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聽音樂《小鳥飛》,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在鏡子前翩翩起舞,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展開

1、請幼兒分別對着鏡子做各種動作,擺出各種姿勢,觀察並說說鏡子裏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2、遊戲:我是你的鏡子

(1)組織全體幼兒坐在地上,注意看遊戲的玩法。

教師:現在,我來當一個小朋友的鏡子,仔細看我是怎樣當鏡子的,小朋友做動作,

老師邊學邊說“看我學得像不像”,(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迅速模仿照鏡人的`動作,擺出相應的鏡面動作。

提醒“照鏡人”給一個反饋:像,像,像,你真像。

(2)幼兒自由結伴,兩人一組,一人做照鏡人,擺出一個姿勢,另一個人做動作。

(3)幼兒兩人互換角色,反覆進行遊戲,鼓勵幼兒擺出與他人不一樣的動作或有點難度的動作,讓同伴模仿。

(4)幼兒互相交換夥伴繼續遊戲,鼓勵幼兒做出更多的動作來。

三、活動延伸

啓發幼兒想一想,用鏡子還能玩出什麼遊戲,鼓勵幼兒大膽的去想、去玩。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爲行爲,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蝴蝶的外形特徵,並對蝴蝶產生興趣。

2、根據自己的認知,運用彩筆對蝴蝶進行塗色活動

3、讓幼兒學會用對印的方法裝飾蝴蝶.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重點難點

1.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及手、眼、腦的協調性。

2.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和審美能力。

3.讓幼兒瞭解蝴蝶的形狀顏色特徵。

活動準備

蝴蝶圖片、多媒體課件、蠟筆和圖畫紙。

活動過程

一、講述《三隻蝴蝶》的故事,引出課題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知道它是誰嗎?”“現在,我把它請出來,你們看……”。出示蝴蝶教具,引導幼兒觀察。

二、出示各種各樣的蝴蝶圖片,感知蝴蝶的外形特徵。

“你們看,蝴蝶是什麼樣子的,誰能告訴我呢?”引導幼兒說出蝴蝶有翅膀、身體、觸角等等。

三、教師示範

“你們看,我手上的'是什麼呀?”“是蝴蝶,但是,它少了什麼呀?”“那我們來給它畫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好不好。”“我們先來選一種顏色的彩筆寶寶來塗這一塊,我們塗的時候,要怎麼樣啊?要用力小一點……然後我們再來塗這一塊……我們把這一塊也塗好了,現在蝴蝶已經窗上衣服了,它的頭上有什麼呀?{觸角}解釋一下觸角就是蝴蝶頭上的兩根。“這樣,美麗的蝴蝶衣服就畫好了。”

提出要求:

1、現在,要輪到你們來畫了,我們先畫什麼呀?在畫什麼呀。

2、管好自己的蠟筆寶寶,拿自己的紙。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提醒:用力均勻、把衣服畫滿,不留出空隙;別忘了觸角。

四、結束作畫

請畫完了的小朋友到後面坐好,併發給其一個小蝴蝶,進行交流。

教學反思

本課採用蝴蝶圖片和影像通過多媒體播放,調動兒童的視覺和聽覺,帶兒童進入情景。在動手製作的環節中,綜合運用多種材料和表現手法大膽創新進行再創作活動,從動手製作中瞭解形態對稱的特點和色彩協調要素,激發學生感受和表現蝴蝶的興趣。在評價的環節,採取“展覽”的形式進行互評、師評等多元化評價,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收穫,在評價中得到提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午睡起牀,常有小朋友把鞋子拿錯、穿錯,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鞋子對對碰》的活動,引導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關注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進行配對。在遊戲中自然滲透數學的概念,達到“玩中學,玩中教,玩中求進步”的目的。

教案目標:

1、感受在活動中有趣和快樂。

2、能按鞋子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教案准備:

1、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不同的成雙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涼鞋、溜冰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間。

2、鞋架兩個。

教案過程:

一、以遊戲的口吻,請幼兒幫助貓媽媽(教師)一起收拾零亂的鞋子。

1、請幼兒初步按物體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2、幼兒分散收拾。

評析: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有情節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積極參與,能自然而然的導入活動。在這環節中,有很多小朋友對一些外型特別的鞋子(如溜冰鞋)能正確配對,幼兒園教案而對一些顏色相近或外型相似的鞋子有很多配錯了。

二、幼兒討論

1、你是怎麼收拾的?這兩隻鞋子爲什麼要放在一起?

2、小結:外形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的`鞋子叫一雙,是好朋友,所以要放一起。

評析:討論是非常必要的環節,能使幼兒相互吸取經驗,這種相互的學習

方式會使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讓他們共同交流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互相啓發、修正。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會使幼兒學會接納他人的觀點,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臺”。

活動的目標符合我們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又適當的增加了難度。活動內容的選擇既是幼兒感興趣的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教學方法上注意“玩中學,玩中教,玩中求進步”的觀點。在活動中,教師更多是以一個觀察者、支持者的身份,關注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支持、推動幼兒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