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熱]

幼兒園大班教案[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要求: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讓幼兒瞭解標誌有不同的含義。知道生活中許多地方都離不開它,從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2,培養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習慣,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常見的標誌。家長有意識的帶領幼兒觀察過各種標誌。

2,背景圖二幅。

3,紙、記號筆、蠟筆人手一份。

活動重點:

瞭解各種標誌的不同含義。

活動難點:

能嘗試製作生活中所需的標誌。

活動流程:

理解各種標誌——學會運用標誌——嘗試製作標誌——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理解各種標誌

1,出示標誌背景圖,觀察:

1)這裏有什麼?從哪裏看出來的?(重點讓幼兒描述醫院、麥當勞二個標誌)

2)小結:看到了這些標誌,就知道這是哪裏了,標誌是各種各樣的,各種不同的標誌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學會運用標誌

1,認識常見標誌,知道它代表什麼,哪些地方適用這些標誌。

1)我們平時生活中遇到各種標誌,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標誌,看看哪些是你們認識的',向大家介紹一下,它告訴了我們什麼?

(幼兒自由選擇、討論、講述)

2)幼兒分別講述,老師進一步幫助其理解並歸類。

重點講述:殘疾人專用通道標誌、公共廁所學會運用標誌

3)歸類:

A,不準做什麼事情的標誌

B,告訴人們這是什麼地方的標誌

C,表示一些危險信號的標誌。

2,幼兒張貼標誌

(在合適的場所貼上相應的標誌)

老師選擇有價值的內容,啓發性地引導幼兒思考:這張標誌貼在這裏合適嗎?

三,嘗試製作標誌

1,幼兒園需要標誌嗎?

2,那些地方需要標誌呢?

3,幼兒嘗試製作標誌。

4,幼兒講述:我設計了什麼標誌?代表什麼意思?

四,延伸活動

幼兒張貼自己製作的標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我班幼兒進入大班以後,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而加減法也是剛開始學習。爲了鞏固加深幼兒對加法的認識,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操作能力。根據本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動手能力,已有經念和數學水平設計了這節活動。幫助幼兒自主學習,探索出6的加減法算式,讓幼兒在愉快的數學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加減法,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培養幼兒的動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探索出6的加減法算式,並口述相應的應用題。

活動準備

紅色、綠色圓形、牙籤若干,數卡1-10、+、-、=符號每人一套,實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筆、杯子、飯碗、鉛筆等)錢幣卡若干(1元—6元)、6以內數加減法算式卡一套。

活動過程

一、複習5以內數的加減法。

1、出手勢表示、請幼兒說出算式。

2、 看卡讀算式、等出得數。

二、學習新課。

<一>、動手操作(穿燒烤)。

要求:請幼兒用牙籤穿出6片爲一串的燒烤,而且要用紅綠兩種顏色的圓形來表示。

1、提問:你們穿了幾串燒烤?每串都是6片嗎?是不是每串都用紅綠兩種顏色來表示?

2、請幼兒互相交流、討論,說說能穿幾串燒烤。

3、分組檢查,及時幫助沒穿對的幼兒。

4、老師動手穿一穿,然後小結:以兩種顏色表示、6片爲一串的燒烤,共能穿5串。

<二>、動手操作(看燒烤串擺算式)

1、請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燒烤串,用數卡擺出算式。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擺出的算式,並說說自己的想法。

3、幼兒互相討論,交流探討,聽聽別人的想法。

4、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說,老師把算式板書在黑板上。

5、小結: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討出來的,兩個數相加都等於6,減法都是用6來減,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討出的算式叫6的加減法。

三、結束活動。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本次活動的'情況,對積極、自主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不夠大膽表現的幼兒。結束本次數學活動。

四、延伸活動。

在益智區投放一些實物(標價爲:鉛筆1元、小毛巾2元、彩色筆3元、杯子4元、飯碗5元)的小商品,請兩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爲顧客進行買賣交易。如:一個小朋友要買鉛筆和飯碗,售貨員就要收取他6元錢,1+5=6。

教學反思

在教學活動設計上,本着突出《綱要》精神: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凸現自主、自信的主體精神。本次活動主要從生活性,趣味性,過程性,科學性,開放性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索出6的加減法,在操作活動過程中,使幼兒體驗並感知了加減法的意義,經歷把兩部分和在一起抽象爲加法運算的過程,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減法來解決。

從中掌握了:什麼時候用加法,什麼時候用減法,會根據直觀物體列出6的加法,減法算式,口述應用題,從而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觀察和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幼兒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操作遊戲中,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意識,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對數學的求知慾望。

着中注意了以下幾點問題:把握課程目標;教學活動過程中注重師幼交流的過程;關注每個幼兒的發展;個性化的鼓勵性語言;儘量創造性的組織教學。力求體現以下特點:倡導民主,平等的師幼關係;呈現兒童學習數學:在玩中學數學;重視與生活的聯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學習按照古詩的韻律、節奏朗誦。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學會體貼、孝敬母親,激發心中熱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

《遊子吟》視頻,《遊子吟》背景圖,歌曲《遊子吟》。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遊子吟》,滲透古詩意境。

1、聽故事引題

從前唐朝有個詩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他的母親忙着給他縫製着衣裳,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逢着,她想,兒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第二天清早,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髮,眼睛溼潤了,孟郊無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視着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裏想,母親的慈愛就象春天裏太陽的光輝,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母親的愛孟郊永遠銘記在心理,就在他五十歲那年寫成一首著名的古詩叫《遊子吟》。

2、提問理解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裏有誰?他們都幹了什麼事情?

古詩的'題目叫什麼?是誰寫的?

二、藉助視頻、古詩新唱,初步欣賞、理解古詩。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把握古詩的韻律、節奏,請幼兒欣賞。

提問:你在古詩裏聽到了什麼?(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完整的詩句迴應)

2、藉助視頻再次欣賞古詩,熟悉理解古詩。

幫助幼兒理解“遊子、寸草、三春暉”等詞語的含義,幼兒嘗試跟念古詩。

3、欣賞古詩新唱《遊子吟》,幫助記憶古詩內容。

三、通過朗誦古詩《遊子吟》,進一步理解古詩。

1、根據圖片,引導幼兒完整朗誦古詩。

2、請個別、分組、集體等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

3、根據圖片,教師給幼兒解釋古詩《遊子吟》的意思。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孟郊寫的,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爲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四、聯繫生活,情感遷移。

1、情感遷移,師幼互動,幼兒說說母親關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幫母親做什麼。

2、結束語: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詩作爲禮物朗誦給媽媽聽,並向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謝謝媽媽”等話語表達對媽媽的愛。

附《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活動反思】

本次期中開課是開展古詩教學,我選擇的是《遊子吟》,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幼兒樂意欣賞古詩《遊子吟》,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遊子吟》的意思,從而教育幼兒從小學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在活動過程我首先對古詩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詩內涵,然後設計適合自己班的教學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瞭解古詩《遊子吟》詩中意思及作者的表達的母愛思想感情。用欣賞古詩《遊子吟》的情感,誦讀《遊子吟》,然後師生互動說說母親的關愛及自己以後怎樣報達母親。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知道母親的母愛是偉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兒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報達母親。活動中對於多媒體的有效運用還值得深入去挖掘,對於如何讓幼兒理解古詩也是有待改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幼兒有着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正是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去探索求知。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旨在培養幼兒愛科學、學科學,激發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受槓桿、平衡的原理和現象,探索小丑倒立的原因。

2、學習填寫記錄表。

3、喜歡科學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小丑2個;事先畫好的小丑圖片(貼好襯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

吸鐵石、回形針、雪花插片、文件夾每人各2個;幼兒記錄表、筆、黑板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小丑。

(1)出示雙面範例小丑

“你們看過小丑表演嗎?我這兒有個小丑,他會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爲什麼小丑能倒立?你們的小丑會嗎?幼兒嘗試。

(2)2種小丑進行比較

爲什麼我的小丑能倒立,你們的小丑不能倒立?

(3)幼兒用硬幣進行嘗試

硬幣貼哪小丑倒立。

(4)講述自己的發現

把硬幣貼在什麼部位小丑能倒立?

爲什麼小丑手部貼上硬幣能倒立?爲什麼貼在別的地方就不能?爲什麼要貼2個硬幣呢?

總結:2個一樣重的硬幣貼在小丑手部,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嘗試未倒立起來的小丑。

2、記錄還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來

(1)啓發幼兒討論

除了硬幣,還有什麼材料能使小丑倒立?

(2)猜想並記錄

小筐裏有吸鐵石、回形針、雪花插片和文件夾,我們來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來,並把你的猜想記錄在表格的.‘?’後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兒實驗

(1)用各種材料試一試,做記錄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裏的4種材料分別去試一試,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來,試好後記錄在表格的‘小手’後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x’。注意:每次只用一種材料進行實驗。

(2)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爲什麼吸鐵石和文件夾也能使小丑倒立,而雪花插片、回形針不可以呢?

總結:這4種材料是不一樣的,吸鐵石和文件夾重一點,所以能使小丑倒立,回形針、雪花插片輕一點,小丑就倒立不起來了。

(3)試一試不同的材料貼在小丑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4)嘗試用同一種材料但大小不一,比如鈕釦,但提供大小不一的鈕釦去嘗試小丑是否也能倒立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正確區分左手和右手,在遊戲中提高幼兒細緻觀察和辨別能力

2、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ppt手勢圖片、紙板箱7只

活動過程:

一、遊戲1——說說左和右

1、關鍵提問:你們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和右的?

指導要點:鼓勵幼兒把話表達完整

2、熱身遊戲《我說你做》

指導要點:關注幼兒對左右的分辨

經驗提升:要聽清楚指令,分清左右,做對動作

二、遊戲2——看圖猜左右手(一)手掌圖示

1、關鍵提問:

遊戲規則一:當我點出一張手的圖片時,你要仔細看了,這個手勢是用左手做的還是用右手做的,如果你覺得是左手,就請你站到左邊的藍線上,如果你覺得是右手,就站到右邊的紅線上

遊戲規則二:當我說開始,才能走,5、4、3、2、1數到1時必須站好了,還在中間走來走去的就算輸了。教師用關鍵詞再幫助幼兒重新確認遊戲規則

2、指導要點:

(1)讓幼兒感受是手心向外還是手背

(2)鼓勵沒有成功的幼兒不泄氣,再接再勵

3、提升經驗:要看清楚手心還是手背,而且還要跟圖片做的一模一樣

(二)手指圖示

根據幼兒的意願選擇圖片進行遊戲

1、關鍵提問:看看和圖片上的一樣嗎?

2、指導要點:

(1)引導幼兒觀察大拇指、小拇指的方向

(2)關注幼兒左右手套圈的正確性

3、經驗提升:除了要看清楚是手心還是手背,還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二

4、瞭解幼兒遊戲的情況:看看今天你獲得了幾個圈?

三、遊戲3————隔箱猜左右手

1、關鍵提問:

這個是什麼呢?這個箱子是幹什麼的呢?

介紹遊戲的`玩法

3、指導要點:教師巡迴觀察幼兒兩兩遊戲的情況,關注在上一輪遊戲中獲得圈數最少的幼兒。

活動:

這是一堂遇教於樂、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區分左右。本活動通過三個小遊戲的形式,讓幼兒主動探索,正確區分左右手及相應的左右關係。陳老師在活動中不但特別注重個體差異,而且還注重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活動中讓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既是幼兒思維的過程,又是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得到了培養。整個活動(設計的三個遊戲)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提高了孩子的細緻觀察和辨別能力,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的興趣最優化的結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學唱遊戲歌曲。

2、通過聽故事、看木偶演示等活動,創編遊戲動作,學會遊戲的玩法。

3、能遵守遊戲規則,體驗遊戲詼諧、幽默的愉快情趣。

活動準備 :

木偶道具:老鼠、貓、一條肉、一擔魚, 磁帶、圓舞板或木魚。

活動過程:

⒈出示老鼠玩偶,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噢小老鼠告訴我它準備去幹一件事,它要去幹什麼去?我們一起去看看”。

⒉根據歌詞操作木偶講故事,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熟悉歌詞。(木魚伴奏)

⑴講故事前半部,提問:“小老鼠去幹什麼呀?” “他送的什麼禮?一手?一手?” “你們猜猜它送禮給誰?”“我們接着往下看”。

⑵講故事中間部分,提問:“它送禮給誰?它爲什麼要送禮給小花貓?它怎麼說的?” 說完18小節提問:“猜猜貓會怎麼說呢?”

[3]講故事後半部分

⒊帶幼兒有節奏地念兒歌。“看完了,我們一起來說說”。

⒋創編動作 ,通過動作幫助幼兒記憶歌曲內容。

“我們和小老鼠一起去送禮好嗎?”

⑴“小老鼠的'禮物準備好了你們的呢?”引導幼兒做邊拎肉邊挑魚的動作。

⑵“你是小老鼠你怎麼求小花貓?” “它求的時候心裏怎麼樣?”(表情), 引導幼兒創編老鼠求貓的樣子。

[3]創編貓得意的動作。

⑷完整地用動作表演一遍,鋼琴輕聲伴奏。

⒌學唱歌曲。

⑴“剛纔的旋律你會哼嗎?我們一起用 La來哼唱一遍。” 幼兒哼旋律。

⑵“請你們把剛纔的故事加到這旋律裏,我們來試一試。”幼兒和教師一起唱。

⑶重點掌握“它求小花貓呀別再吃自己”等附點的節奏。

⒍遊戲 。

⑴手指遊戲:(唱到最後一個字—‘你’)請貓抓老鼠的手,老鼠將手背在身後。

⑵在座位上游戲:同座兩人遊戲兩遍,一人當貓,一人當老鼠。“在音樂的什麼地方抓老鼠?”(唱到最後一個字—‘你’)請貓抓老鼠的手,老鼠將手背在身後。

⑶教師當貓,幼兒當老鼠,歌詞唱到“它求小花貓別再吃自己”時,老鼠要走到貓面前,歌詞唱到最後一個字—‘你’時,老鼠才能跑回家。

⑷教師當貓或請一名幼兒當貓,其餘幼兒當老鼠,進行遊戲。

⑸請3—5名幼兒當貓,其它幼兒當老鼠,進行遊戲。引導幼兒做小花貓得意的樣子。

⒎活動結束(小結或在遊戲尾聲中走出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的空間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磚塊的數量。

2、體驗數形關係,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瞭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磚塊若干。

2、遮擋關係複雜的圖片四張(見活動材料)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複習學習過的立體圖形。

教師出示大小和顏色各不相同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和圓錐體,讓幼兒從中找出所有的正方體和長方體,並能說出它們共同的特徵(六個面、六條邊、六個頂點、立體圖形)。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2、動手操作:搭積木。

教師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等16頁,觀察頁面上的四個造型分別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搭建頁面上的'一個造型。

第一組:搭建頁面左上角的造型。

第二組:搭建頁面右上角的造型。

第三組:搭建頁面左下角的造型。

第四組:搭建頁面右下角的造型。

請幼兒在桌面上搭建,四組的桌子依次並排,以便後面的觀察和計數。)

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實施指導。教師重點觀察第三組和第四組幼兒是怎麼搭建的,鼓勵幼兒想辦法解決問題(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搭建方式)。

3、請幼兒依次從各個角度觀察,並計數每個造型分別用了幾個立方體。

幼兒集團回答每個造型用的磚塊數量。待幼兒回答完第三組和第四組造型使用磚塊的數量後,教師提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呢?(啓發幼兒從各個角度觀察找出造型看中被遮擋的部分。)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答案呢?(啓發幼兒思考驗證答案的方法:把造型拆散,數一數它用了幾個磚塊。)

請第一組幼兒分工合作拆除第三組搭建的造型,並恢復原型。

第一組幼兒商量誰負責拆除並計數磚塊數量,誰負責恢復原型並計數磚塊數量。

請第二組幼兒分工合作拆除第四組搭建的造型,並恢復原型。

第二組幼兒商量誰負責拆除並計數磚塊數量,誰負責恢復原型並計數磚塊數量。

教師小結並表揚表現好的幼兒和其他方面取得進步的幼兒。

4、出示遮擋關係較複雜的造型,請幼兒看圖數立方體並說出其中被遮擋的部分。完成幼兒書上的練習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目的: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並按故事發展的順序合理排圖。

2、啓發幼兒大膽清楚地表述排圖的理由。

3、懂得有了本領應爲朋友帶來歡樂的道理。

準備:

大圖片一套,小圖片若干。

過程:

1、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很好聽的故事:《小狐狸的變身法》。

2、什麼叫變身法?(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3、介紹第一幅圖片。

(1)第一幅圖片講了什麼?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2)小結第一幅圖片的內容:一天,小狐狸得意地對爸爸說:“我學會了變身法,會變蘑菇,會變石頭,還會變其他許多東西呢!”爸爸翹起大拇指說:“你可真了不起!”正說着,小兔走過來了。

4、引導幼兒排列圖片順序。

(1)看見小兔來了,小狐狸會幹什麼呢?

(2)請幼兒仔細觀察每幅圖片,然後按故事發展的順序排列圖片。

(3)請個別幼兒排好圖片後說說爲什麼要這樣排列。

(4)教師按幼兒講的順序排出相應的`圖片,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及前後關係。

5、裝訂圖書。

(1)有什麼辦法能夠使圖片的順序不會搞亂?

(2)請幼兒按順序在圖片的右下角編上號碼,並將圖片裝訂成書。

6、引起幼兒對下次學習的興趣,結束。

活動二

目的:

1、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並能清楚、連貫地講述故事。

2、鼓勵幼兒創編故事情節。

準備:

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教師用的圖書一本。

過程:

1、我們最喜歡看《小狐狸的變身法》這本圖書了。今天,我們再一起來看這個故事。

2、請幼兒說說哪些地方看不懂。

3、教師根據幼兒提問找出相應的圖片指導幼兒,並請幼兒完整講述圖片內容,要求幼兒把圖中的背景和人 物的動作、表情講述清楚。如當幼兒提出“小狐狸爲什麼要學變身法”的問題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

(1)它用變身法捉弄了誰?它是怎樣捉弄小兔的?這個問題可以從哪幅圖片上找到答案?(第二幅。)

(2)第二幅圖片講了什麼?誰願意講給大家聽?

(3)教師小結圖片內容。

4、請你們再看一遍這個故事,也可以邊看邊輕輕地給旁邊的小朋友講這個故事。

5、故事裏講了一件什麼事?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講給大家聽?

6、看了這個故事,你是怎麼想的?

小結:有了本領,只有去幫助別人,纔會有快樂,纔會有真正的朋友。

7、假如不下雨,小狐狸會想什麼辦法和小兔、小狗重做好朋友呢?

8、下次我們把剛纔講的故事編成《小狐狸的變身法》第二集,好嗎?

附:小狐狸的變身法

小狐狸得意地對爸爸說:“我學會了變身法,會變蘑菇,會變石頭,還會變其他許多東西呢!”爸爸翹起大拇指說:“你可真了不起。”

正說着,小兔走過來了。小狐狸一瞧:嘻嘻,這肯定是隻笨小兔,讓我“吱溜”變成個蘑菇來捉弄它吧。等它採的時候,我跳東跳西,讓它累得氣喘吁吁,暈頭轉向。哈哈,就這麼辦!

小兔一瞧有蘑菇就去採,誰知蘑菇跳來跳去,怎麼也採不到。小兔正納悶,小狐狸恢復了原樣,得意地說:“瞧你這隻笨小兔,上我的當了吧。這蘑菇是我變的呀,哈哈!”小兔聽了生氣地走了。

正在這時,小狗走過來了。小狐狸一瞧:嘻嘻,這肯定也是隻笨小狗,讓我“吱溜”變成塊石頭來捉弄它吧。

小狗走着走着,忽然腳底下冒出塊石頭,把小狗絆倒了,小狗嗚嗚地哭了起來。小狐狸恢復了原樣,得意地說:“瞧你這隻笨小狗,上我的當了吧。這石頭是我變的呀,哈哈!”小狗聽了很生氣。

小兔、小狗都不理小狐狸了,小狐狸趴在地上想:爲什麼它們都不理我呀?一個人真沒勁,我得想個辦法,和它們重新做好朋友。

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小狗、小兔都沒帶傘,正着急呢,小狐狸“吱溜”一下變成一把大傘,爲小兔、小狗擋住了雨,它們又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