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共4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共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共4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小班幼兒喜歡蹦蹦跳跳,但是動作協調性不夠,在平時的觀察中我發現有的孩子特喜歡跳,有的調皮的孩子會站在小椅子上向下跳,於是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學一學動物的跳,在平時幼兒的練習中,我觀察到他們對於動作本身有了一定的認知和體驗,可由於幼兒腿部力量較薄弱,動作控制意識不夠主動,缺乏動作自我監控,常常出現:兩腳不能同時起跳、落地;連續跳幾下就會放棄或者動作僵硬不自然。於是我設計了一節身鍛活動“我會跳”,讓孩子們在模仿動物跳的同時來規範動作。

目標預設】

1、學習雙腳併攏連續向前行進跳。

2、嘗試與同伴合作行進跳,體驗合作運動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一、開始部分

1、活動的重點是雙腳併攏連續向前行進跳

2、活動的難點是能與同伴合作進行行進跳

師幼一起聽音樂做熱身運動(上肢運動、下蹲運動、轉動腳腕、整理運動)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模仿小動物跳(播放音樂:我愛蹦蹦跳)師:小朋友們這兩個動物認識嗎?它們有一個本領都會跳,咱們來學一學它們是怎麼跳的,輕輕地走到小動物家玩一玩,學一學它們的本領。

(評析:動物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小兔和青蛙也是小朋友們最常見的動物,在創設的情境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幼兒學小兔跳,一組幼兒學青蛙跳,體驗自主遊戲的快樂。)

2、交流反饋:小兔是怎麼跳的呢?小青蛙又是怎麼跳的?

(評析: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加以鞏固動物的跳法)

3、學習雙腳併攏連續向前行進跳

4、師:我是袋鼠媽媽,你們想做我的寶寶嗎?袋鼠媽媽是怎麼跳的呢?

5、邊示範邊講解動作(雙腳併攏、小手放在胸前、腿稍微彎曲、輕輕地一蹦一跳向前跳)(評析:幼兒的模仿能力較強,教師在邊講解時邊示範,幼兒可以進行模仿練習

6、引導幼兒觀察、模仿,小兔跟袋鼠都是雙腳併攏跳的。

7、幼兒練習雙腳併攏向前行進跳

8、提出要求:小袋鼠們真能幹,現在請小袋鼠們去幫媽媽把糧食運回來好嗎?(每人拿一個雪花片)

9、幼兒進一步練習雙腳併攏行進向前跳,(評析:在創設遊戲情境中讓幼兒輕鬆、自主地、有目的去練習雙腳併攏向前行進跳)

三、遊戲“袋鼠一家去旅行”

(播放音樂:兔子舞)

1、教師邊講解邊與配班教師示範,一個人在前面當小袋鼠,一個人在後面把手搭在前面一個人的肩膀上,然後雙腳併攏一起向前行進跳。

2、鼓勵幼兒兩人合作一起雙腳併攏向前行進跳(評析:這個遊戲主要體驗同伴之間合作的意識,同時也能增進同伴之間的相互協調能力,通過“兔子舞”音樂更能激發幼兒有節奏地跳和合作的意識。)

3、遊戲可以反覆練習,同伴之間增加人數合作遊戲。

(評析:在這個環節中可以挑戰難度,讓幼兒之間自由搭配去組建自己的家庭成員,使自己的家庭隊伍增加,變成一條長龍,一個接一個去旅行。)

四、放鬆運動

(播放音樂:雪之夢)

1、師幼聽音樂做放鬆運動

2、師幼共同收拾器械送回家(評析:活動結束後,培養幼兒與老師一起收拾活動器械並送回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嘗試用身體不同部位表現各種刷刷子的動作。

2、能大膽在集體面前表演,體驗共同遊戲的的樂趣。

3、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4、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設計思路:

《嘻刷刷》這是一首比較歡快的歌曲,深受幼兒所喜愛,同時結合本班幼兒活潑好動的性格,在這樣動感的音樂中,幼兒樂意用不同的方式去進行表達表現。小刷子也是孩子們生活當中經常接觸的,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讓幼兒在說說、跳跳中獲得多方面的感受。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感受歡快的同時,提升表達表現的能力。

準備材料:

1、歌曲磁帶《嘻刷刷》

2、各種刷子(馬桶刷、鞋刷、眉刷、牙刷、沐浴刷、洗衣刷……)

3、海綿塊和幼兒人數相等。

4、幼兒初步認識一些刷子,知道刷子名稱和用途。

活動流程:

引出興趣----認識不同的刷子-----用肢體動作表現刷

刷子的動作----集體遊戲------拓展經驗

活動內容:

一、以“摸箱形式”認識各種刷子名稱及作用

(1)出示“魔術箱”引出興趣,請個別幼兒摸一摸,說說裏面有什麼。

引導語:

張老師請來了一個神祕的小客人,他就藏在這個小箱子裏呢,想知道他是誰嗎?請小朋友來摸一摸,說一說你摸到的是什麼?

(2)出示沐浴刷

引導語:

張老師要把我們的小客人請出來了,小眼睛看仔細了,是誰啊?(沐浴刷)

提問:

1、沐浴刷是做什麼用的?(洗澡)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隨着音樂一起動起來---做洗澡的動作。

(3)逐一出示箱子裏各種刷子,說說這是什麼刷子,它可以幹什麼用呢?並嘗試用動作表現刷刷子的動作。

引導語:

今天,這個小刷子還請來了它的很多好朋友呢,我們一起把它們請出來吧,(鞋刷、眉刷、洗衣刷、馬桶刷)

二、跟着音樂《嘻刷刷》,嘗試用身體不同部位有節奏的表現各種刷刷子的動作。

(1)出示“神奇刷”,並分發給幼兒

師:剛纔小朋友認識了這麼多刷子,老師這裏還有一種“神奇的刷子”,爲什麼叫它“神奇刷子”呢,因爲你想讓它變成什麼刷子它就可以

成爲什麼刷子,你們想不想要阿?

(2)將各種刷子逐一掛於黑板上,按照其順序幼兒

嘗試用身體不同部位表現各種刷刷子動作

牙刷--眉刷--鞋刷--洗衣刷--沐浴刷--馬桶刷

三、幼兒嘗試爲同伴用沐浴刷刷身子,體驗爲同伴幫忙的樂趣。

(1)師:剛纔寶寶們都爲自己刷了很多東西,你們願不願意爲別人爲你的好朋友來刷一刷呢?

(2)找到一個好朋友,跟着音樂,嘗試爲同伴洗刷。

(3)送“神奇刷”寶寶回家。

四、拓展經驗,引發對其他刷子的探索認識。

師:剛纔我們寶寶認識了那麼多刷子,那麼除了這些刷子你還知道其他刷子嗎?我們回家再去找找看還有那些刷子,它有什麼用呢?

嘗試用身體不同部位表現各種刷刷子動作。

教學反思:

《嘻刷刷》這是一首比較歡快的歌曲,深受幼兒所喜愛,同時結合本班幼兒活潑好動的性格,在這樣動感的音樂中,幼兒樂意用不同的方式去進行表達表現。本次活動中,有成功之處,也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首先,教師的肢體語言,語氣語調能更好的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老師從始至終積極的狀態下,幼兒的活動情緒一直很不錯,能在不同的環節中產生新的探索的慾望,教師更好的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

其次,整個活動的過程很清晰,一環扣一環,緊緊相扣,層層遞進,爲幼兒獲取知識鋪墊了階梯,使幼兒能更有層次的去學習。再次,活動內容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取幼兒感興趣的,又是幼兒熟悉的`事物作爲教學的對象,能更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並又爲幼兒的知識經驗作了一次梳理。同時活動中也出現做的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在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上,沒有合理分配時間。其次,個別幼兒展示的機會比較少,在做動作的時候,基本上是孩子隨着我來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沒有展現出來,遊戲化的成分還不夠.在今後的活動中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對飲料所產生的氣泡產生好奇心。

2、初步感知氣體會使物體變輕並漂浮起來。

活動準備

1、小熊玩具,掛圖。

2、在兩隻透明的杯子裏分別倒入汽水、礦泉水。

活動過程

一、有氣的水。

1、教師將汽水、礦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裏,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區別。

2、教師:汽水有泡泡,喝道肚子裏會有氣,會打嗝。礦泉水沒有氣,喝了不容易打嗝。

二、小熊喝汽水。

1、教師出示小熊玩具。

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超級汽水。結果會怎麼樣呢?

2、啓發幼兒大膽設想小熊和可超級汽水的結果。

3、結合掛圖,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小熊喝了超級汽水,怎麼了?

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體驗重點理解小熊喝了超級汽水,肚子裏全是泡泡,會變得像氣球一樣輕,

在房子裏飄來飄去。後來,小熊打了嗝,冒出氣,才降了下來。

三、小熊冒泡泡。

1.幼兒邊翻閱活動材料,邊聽教師講述。

2.教師以較慢的.速度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啓發幼兒把自己想像成小熊吉米,用動作來表達自己

對故事的理解,重點表現小熊變輕、漂浮,最後打嗝降落的過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面部器官,能準確指出五官的位置。

2、喜歡唱問答歌,能隨歌曲內容做相應動作。

3、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重難點:

認識並能準確指出五官位置。

能與老師配合唱問答歌。

活動準備:

1、小鏡子人手一面。

2、《好寶寶》歌曲磁帶。

3、五官圖片分別藏在教室的角落裏。

活動建議:

一、《指五官》引入

二、出示圖片,認識五官

老師今天帶來了幾樣寶貝,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啊?老師已經偷偷的把它們藏在我們的教室裏了,我們一起找找吧!幼兒一起拍手說:“寶貝寶貝在哪裏,出來和我們做遊戲”引起幼兒好奇並把五官圖片一一找出,出示在黑板上,並幼兒說出寶貝的名字,摸一摸自己的寶貝在哪裏,看看你身邊小夥伴的寶貝在哪裏,你能看見自己的嗎?請鏡子來幫助我們吧!

三、請幼兒照鏡子、找五官。

1、幼兒照鏡子,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小臉,看看臉上的“寶貝”。

2、指出“寶貝”的位置,認識“寶貝”的名字(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四、問一問,答一答,幫助幼兒熟悉歌詞。

1、教師問幼兒:寶貝我問你,你的鼻子在哪裏?

幼兒答:謝老師,告訴你,我的鼻子在這裏(邊說邊指出鼻子位置)。

2、將“你的鼻子在哪裏?”替換成“你的眼睛、耳朵、嘴巴在哪裏?”繼續回答。

五、完整教唱回答歌,幼兒能隨歌曲做相應動作。

1、教師也彈琴也唱歌向幼兒提問,幼兒也隨着琴聲應答。

2、將:“眼睛、耳朵、嘴巴”分別替換進歌曲,進應答演唱,幼兒能隨音樂做相應動作。

活動延伸:

還有幾樣寶貝藏在花園裏,我們一起找找吧!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把眼睛、鼻子、嘴、耳朵這幾個器官藏到教室的各個角落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找寶貝並認識這幾個寶貝,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認識面部器官,並知道這幾個器官在臉部的.位置,老師以一問一答的形式準確指出五官說出名稱,在幼兒掌握問答後,很輕鬆的過度到學唱歌曲,記住歌詞,並在這裏突破本次活動重點。在記住歌詞的前提下,變化歌詞內容,如:把“好寶貝我問你,你的鼻子在哪裏”,變成“XXX我問你,你的鼻子在哪裏”。讓幼兒再一次被歌曲吸引,從而再一次達到本課時的小**,突破難點,最後隨鋼琴伴唱並變換提問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來加強歌曲的難度,讓幼兒理解歌曲並掌握歌曲。

小百科:五官,特指人的外貌長相。人們常說的“五官”,指的就是“眉、眼、耳、鼻、口”五種影響容貌面部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