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十篇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十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1.發現沾了水的“小船”會吸附在塑料板上的現象。

2.探索讓“小船”轉動的方法,發現塑料板傾斜時“小船”會出現轉動等現象。

準備:

1.將乒乓球對半剪開成半球形,可將邊緣修飾成花瓣的形狀。

2.塑料墊板,裝有水的容器,抹布。

玩法說明:

幼兒將乒乓球剪成的“小船”底部沾一點水,放在塑料墊板上。只要傾斜墊板,“小船”就會旋轉着向低處移動。

指導要點:

1.在材料投放初期介紹操作步驟,引導幼兒猜測可能出現的現象,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

2.觀察幼兒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果幼兒不能讓“小船”動起來,可引導其觀察學習同伴的操作方法,借鑑經驗。

3.引導幼兒觀察“小船”的移動方式,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在所有幼兒都嘗試過後,可用開放式問題如“你有什麼發現”引導幼兒在集體中表達、交流自己的發現。

延伸活動:

在塑料墊板上用即時貼貼出“迷宮”圖案,引導幼兒控制“小船”方向,使之走出“迷宮”。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石頭的作用。

2、會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探索石頭的作用。

活動準備:

1、提前讓幼兒感受、觀察石頭

2、各種各樣的石頭

3、圖片

4、成品石頭 比如:石臼、假山、磨輪。

活動過程 :

1、出示各種成品石頭。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好東西,我們一塊數三下,吹起神祕的絲綢打開看看吧!

2、欣賞各種成品石頭

(1)教師分別介紹石臼、假山、磨輪等等。

(2)教師提問:這些東西是用什麼東西做成的?

3、出示石頭

(1)昨天我們玩過的石頭都有什麼形狀的?

(2)昨天我們摸過的石頭有什麼感覺?(請每個幼兒都能感受石頭的`粗糙、光滑)

(3)石頭都有什麼顏色的?

教師總結:石頭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有三角形、長方形等等;顏色也有很多種有:紅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頭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討論

教師:石頭都能幹什麼?

5、出示圖片――幼兒欣賞圖片瞭解石頭的作用

6、出示石頭小路

(1)教師請幼兒在小路上走、跳、爬,使幼兒感受石頭小路。

(2)提問:你踩在小路上有什麼感覺?

7、遊戲:“小小建築師”

請幼兒用石頭搭東西什麼都可以發揮幼兒想象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蔬菜的外形特徵,按食用部分進行歸類。

2、知道蔬菜營養豐富,教育幼兒要多吃蔬菜。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重點:

知道從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較異同點,形成蔬菜概念。

活動準備:

1、與內容有關的課件

2、西紅柿、白菜、土豆、蘿蔔等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1、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們到多媒體教室一來上課,小朋友們高興嗎(高興)

2、剛纔老師接到了一個電話,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給老師打來的?(想)是蔬菜王國的國王給老師打來的,它告訴老師說他們蔬菜王國給咱們小朋友寄來了許多東西,放在了咱們教室裏,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麼?(想)那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3、實物(各種蔬菜):提問:小朋友看到了什麼?對,這些都是蔬菜,那小朋友喜歡吃哪一種蔬菜呢?有的喜歡吃…那小朋友知不知道你吃的是他的哪一部分呢?

4、我們先來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組成的?(大屏幕)(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5、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幾部分組成,那麼小朋友就該回答老師的問題了。

6、猜謎語:又紅又圓象蘋果,酸酸甜甜營養多,既能做菜吃,又能當水果。(西紅柿)誰能說一說西紅柿是什麼樣子的?(顏色、形狀、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們應該吃西紅柿的哪一部分?(果實)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還有什麼蔬菜是吃它的果實部分呢?(茄子、辣椒、黃瓜、南瓜、冬瓜、鬍子)。

7、老師這兒還有一個謎語猜猜看:一個胖娃娃,埋在地底下,頭頂綠巾穿紅褂,夏天播種秋天拔,我們人人都愛它。(蘿蔔)小朋友一起說一說蘿蔔是什麼樣子的?(形狀、顏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能助消化,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我們應該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8、看圖中有哪些蔬菜?(白菜、菠菜、油菜)老師可以說說白菜的'樣子。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還有什麼蔬菜我們吃它的葉。(青菜,包菜)

9、這是什麼?(土豆有好幾個名字,我們還可以叫洋芋也可以叫馬鈴薯。就像咱們小朋友也有幾個名字一樣,在家裏爺爺奶奶叫……在學校里老師叫……)土豆的樣子。土豆發了芽時有毒,不能吃。我們吃它的莖。老師還有一個關於土豆的兒歌:老師說一遍,下課後再教小朋友說。(土豆下蛋)小土豆,圓溜溜,藏進土裏不露頭,整天下蛋又忙活,累得葉兒精又瘦,老爺爺看見了,趕緊拿着钁頭摳,一窩全是黃皮蛋,個個都象小皮球。

10、我們剛纔認識了幾種常見的蔬菜,並且知道了該吃它的那一部分,現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對我們蔬菜的瞭解,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

考考小朋友:小朋友們,平時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11、(老師這兒還有幾個問題,還有小獎品呢,誰答對了給誰貼一個)看看都有什麼問題!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西紅柿,黃瓜蘿蔔)

(2)那些蔬菜吃他的葉子?(青菜,大白菜,菠菜,油菜,包菜)

(3)爲什麼土豆發芽了不能吃? (有毒)

(4)爲什麼要小朋友們多吃蔬菜?(蔬菜是人身體正常發育和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蔬菜中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會讓你的身體更健康。)

12、結束、做遊戲。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爲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徵,瞭解蜜蜂的生活習性。

2.知道蜜蜂對人類的貢獻,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學過程

 一、認識蜜蜂的外形特徵

教師說謎語:一隻小小蟲,飛到花叢中,又採花粉又採蜜,人人誇它愛勞動。

誰來告訴大家,這隻小小蟲是什麼?

二、課件演示

1.我們來看看小蜜蜂長的什麼樣呀?

幼兒觀察圖片並講述蜜蜂的特徵

(1)蜜蜂的身體分爲哪幾部分?

(頭、胸、腹)

(2)蜜蜂的頭上有什麼?

(眼睛、觸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幾對翅膀?(兩對)

(4)蜜蜂的有幾對足?看看三對足長的一樣嗎?

第三對足跟前面兩對有什麼不一樣?(三對足,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長什麼?

小結:蜜蜂的身體分爲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一對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兩對翅膀、下面有三對足,蜜蜂全身長着細細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導幼兒討論:

(1)蜜蜂是怎樣採蜜的?

教師講解:蜜蜂從植物的花中採取含水量約爲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個胃中,在體內轉化酶的作用下經過30分鐘的發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內溫度經常保持在35℃左右,經過一段時間,水份蒸發,

成爲水分含量少於20%的蜂蜜,存貯到巢洞中,用蜂蠟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裏?

(3)蜜蜂的.家族裏都有誰?

2.蜜蜂是人類的好朋友?知道它對人類有什麼好處嗎?

課件演示:蜂產品

四、認識蜂窩

課件演示

1.你們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麼樣的嗎?蜜蜂的房子叫什麼?

2.蜂窩是什麼形狀的?

3.蜂窩是蜜蜂用什麼造的?

知識講解:蜜蜂的蜂窩構造非常精巧、適用而且節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兩個房孔之間只隔着一堵蠟制的牆。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圓的,而是尖的。

這個底是由三個完全相同的菱形組成,

兩個鈍角都是109°而兩個銳角都是70°。

五、品嚐蜂蜜

六、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爲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爲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爲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爲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爲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爲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爲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爲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爲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爲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小花蛇、燕子動物在下雨前的特殊表現,知道動物是怎樣預報天氣的。

2、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並預報天氣。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重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了解動物與氣象變化之間的關係、奧祕。

難點:能運用新學的.知識判斷天氣變化。

活動準備:

1、《動物氣象臺》的PPT課件。

2、《動物氣象臺》情境圖及小花蛇、蜻蜓、蝴蝶、蟬、小猴、喜鵲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孩子們,今天天氣怎樣呢?那你知道明天的天氣怎麼樣?我們要穿什麼樣的衣服呢?明天還沒有到來?小朋友想一想怎麼提前知道天氣呢?引導孩子說出看天氣預報(聽廣播等)。

2、出示雲圖,講解天氣預報原理。

氣象專家通過衛星觀測雲象,利用專業氣象儀器測出氣溫、風速等氣象情況,由計算機處理製成雲圖。專家通過分析雲圖,預如天氣狀況,再由氣象員告訴大家,我們就知道了今天、明天的天氣情況。

3、講故事《動物氣象臺》,使幼兒瞭解動物會預報天氣。

人有氣象員,動物也有氣象員。它們是誰呢?它們是怎麼預報天氣的呢?請小朋友認真聽故事《動物氣象臺》。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的小動物在不同的天氣,就會有不同的表現,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小動物能夠早早的給我們預報天氣。

4、拓展幼兒經驗,開闊幼兒的視野。

教師講解各種動物預報天氣的本領,探索動物能預報天氣的小祕密。通過今天的故事,咱們要向小猴子學習,做個有心人。夏天是個多雨的季節,小朋友們多觀察小動物們的表現,看有沒有新發現。

5、遊戲"我是小小氣象預報員"。

遊戲玩法:教師戴烏雲頭飾,表示天要下雨,小朋友自由選擇頭飾扮演小動物並用肢體語言預報天氣。

遊戲規則:認清動物頭飾,表演時要注意安全;聽清老師的要求,快速用正確的方式預報天氣。(引導、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演小動物預報天氣的方法)活動延伸:

家長和幼兒一起查找資料,瞭解還有哪些動物會預報天氣,並和大家交流。

教學反思:

該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表現非常出色。原本我以爲對於故事中的諺語孩子們很難理解,記住也不會很容易,沒有想到看完第一遍課件幼兒就會說了,並且說的很到位。在基本部分的第二個環節請幼兒說說還知道哪些小動物能預報天氣時,孩子們發言都積極踊躍,說出了很多老師都不瞭解的動物預報天氣的方法。看到孩子們精彩的表現,我激動地忍不住去擁抱他們。

小百科:氣象臺,是指在某些國家、從事精確和詳細的氣象觀測,並有特殊科學設備從事大氣現象研究的機構。氣象臺負責天氣分析、預報,開展科學研究和服務的氣象機構,其中,大多數還承擔一種或幾種氣象觀(探)測任務。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尋找水果種子藏在哪裏的活動,知道種子都藏在果實裏,瞭解種子的用途。

2、幫助種子找到相應的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3、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認識、品嚐過秋天常見的水果。

2、幼兒收集各類秋天的水果;西瓜、蘋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種子;水果剖面圖若干張、種子食品若干種。

活動過程:

1、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引發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⑴、教師引導幼兒按水果的名稱、生長的地方、形狀、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紹果實。

⑵、教師出示部分果實的植物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帶來的都是植物的果實。

2、尋找水果裏的種子,瞭解種子的用途。

⑴、教師:你們在吃這些水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果實裏面的小祕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東西)

⑵、幼兒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果實裏的祕密,邊找邊交流自己的發現。(提供各類果實,部分水果已切開,中間用牙籤連接。)

⑶、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你在果實中發現了什麼?

⑷、教師:小朋友發現的這些都是果實的種子寶寶。種子寶寶爲什麼要藏在果實媽媽的肚子裏呢?

⑸、教師:種子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裏,它會慢慢地發芽、長葉、開花,最好會結出許多許多的果實。

3、遊戲:種子找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⑴、教師:我這有許多的種子寶寶,它們找不到自己的`果實媽媽了,你能幫他們找到嗎?看,果實媽媽都在前面的圖上,它們的肚子裏都有幾個種子寶寶,你要仔細的看清楚手裏的種子寶寶和果實媽媽肚子裏的種子寶寶一樣哦。

⑵、教師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的顏色、形狀、硬度、光滑度等做進一步地觀察與講述。

4、瞭解、品嚐常見的種子食品,體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教師出示其它的種子)

教師:看,老師還帶來一些東西,(瓜子、花生、黃豆、紅豆、開心果、核桃等)它們叫什麼呢?

教師:其實,這些都是植物種子。種子種子不僅能長成植物,而且還是我們人體的營養寶庫,所以,許多種子也被人們做成了食品。

幼兒品嚐種子食品。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水果的種子,還品嚐了一些種子食品,如果以後你還發現了其他植物種子的祕密,再來告訴大家。

活動建議:

自然角:每人選擇一種種子進行種植,並進行種子發芽的紀錄。

區角活動:學習剝各類種子的種皮,進一步探索種子的內部結構。

家長共育: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農作物的種子,豐富幼兒有關植物種子的知識經驗。

領域滲透:在美術活動中進行種子貼畫的活動,鞏固幼兒對種子外部形狀的認識。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爲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爲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爲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爲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爲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爲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爲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爲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爲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爲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本次活動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爲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個、筷子、沙子、鹽、玉米粒、糖、粘帖紙、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環節

一、認識實驗材料。

二、猜測:

三、認識活動標誌

四、操作活動

五、分類活動

六、交流總結活動

七、延伸活動

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哪些實驗材料?教師介紹所準備的材料。

幼兒思考:這些東西如果放在水裏誰會不見?誰放在水裏還存在?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四個有水的杯子裏,然後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攪拌,想想最後什麼東西不見了?什麼東西還存在?

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誌。

師:如果不見了,我們用這個符號來表示,(×)。還存在呢,我們就用這個符號來表示,( √ )

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沙子,鹽,糖,玉米粒,分別放到這四個杯子裏,用筷子進行攪拌,看看他們會怎麼樣的變化?哪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請你用標記記錄下來,(出示記錄表)

師:剛纔小朋友都做了實驗,都瞭解了,什麼在水裏會不見,什麼還存在,

你把會不見的物體與存在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見了我們給他貼上星星,存在的我們給他貼上花朵。

師: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像沙子和玉米放進水中,通過攪拌還是存在的,鹽和糖放進水中,通過攪拌就不見了。像這種現象,有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師: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師:這些東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爲我們沒有做實驗,小朋友們剛剛看到了,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有時候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亂猜,要進行實驗。剛剛小朋友們說了那麼多,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猜測活動(指導語:請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溶解,哪些不會溶解?)剛開始,教師爲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爲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認識活動(指導語: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在這裏,教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誌,爲接下來的操作記錄活動做好準備。

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分類活動(指導語:請你把會溶解與不會溶解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類活動,讓幼兒對物體的溶解現象有所鞏固。

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說說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麼。)在這裏,教師爲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延伸活動:(指導語:請幼兒回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中,哪些東西不會溶解在水中,並說說它們的原因。)在這裏,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此課設計意圖及對課堂環節的反思:

1、從幼兒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幼兒對於“水”一向來都是比較熱情的,所以我想這節跟“水”有關的內容應該不會出現冷門、不願參與的現象

2、從平常科學區情況的觀察來看,現在孩子接觸實驗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少,讓幼兒失去了自發探索的慾望。

所以我選擇了以實驗爲主的科學課,從課堂結果來看,我可以肯定幼兒對於課堂內容的選擇非常感興趣,參與也非常積極。通過第一環節的猜測,幼兒的注意力被教師吸引,沒有一位幼兒遊離,能夠盡情地猜測。這麼好的開頭給我對以下的環節有了信心,對於實驗任務及規則的'講解對於第一次做實驗又要學習記錄的幼兒來說是有難度,所以在實驗之前,我也詳細講解了實驗的步驟,要求5樣物質要分別放入5個不同的杯子裏,這樣幼兒在觀察的時候能夠一目瞭然,還便於後面的對比及分類,雖然課堂上還是出現了有幼兒將幾種物質放入同一個杯子裏,但是在教師的及時發現與提醒下,幼兒能夠馬上改正。

對於實驗的記錄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在設計課程之前,我也思考過很多,應該是能夠溶解的畫 “√”, 不能溶解的畫“×”好呢,還是能夠溶解的畫“×”,不能溶解的畫“√”。按照常理說,肯定是第一種方法纔是比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慮到了,孩子在做實驗時候根本還不瞭解物質放入水中是什麼反應,而且這些現象叫什麼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兒這樣交流:“當物質放入水中並充分攪拌,物質才存在或者是物質已消失。”幼兒習慣於從顯性的角度分析問題,所以能會看到物質還存在或消失的現象。所以對於還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樣的現象的時候,我們採用後面的記錄方式是比較科學的。同時,從同事的經驗那裏瞭解到,中班幼兒還不太會畫“√”,所以最後我對實驗的記錄解說是:如果物質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後物質還存在的請畫“O”,物質消失了的話請畫“×”,意象表示物質消失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從課堂上來看,幼兒對於這個記錄方式還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對杯子裏的物質一看就一目瞭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記錄顯得簡單很多。

但是,在幼兒瞭解了水的溶解的這個特性之後,知道物質消失表示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質還存在表示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們班區域活動中我繼續投放了這個實驗,幼兒在記錄時就發生了跟課堂上截然不同的結果,幼兒習慣在物質放入水中消失的後面畫“√”,而在物質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質後面畫“×”,其實看到這樣的記錄方式時我感到很開心,這表明幼兒已經很清楚物質是否能夠溶解的祕密。

從這個看似簡單的記錄方式來看,科學課不盡需要嚴密的課堂過程設計,教師嚴謹的教學語言,還需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換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方面。

第二個部分就是實驗活動。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孩子們在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活動重難點所在。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自己去尋找結果,在整個活動中需要老師幫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數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決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時做好正確的記錄。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還是不溶解一目瞭然,還爲後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在這個環節中,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實驗結果的講解對於實驗後的幼兒都能容易接受,因爲大多數幼兒都從自己的實驗中得到結論:紅糖和食鹽在水裏可以溶解,沙子、黃豆、玉米粒在水裏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實驗過程和記錄結果中,教師發現個別幼兒對於食鹽是否能夠溶解發生了一點小小的分歧:有個別幼兒認爲食鹽放入水中還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兒發現剛開始時食鹽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後來發現食鹽消失了。在分析結果的時候教師提出介意:請這位小朋友等會再去觀察一下放食鹽的杯子裏有沒有什麼變化,食鹽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鹽是否比剛纔變少了。(遺憾:課後沒有請這位幼兒觀察,在整理時發現這杯放了食鹽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質放在一起。在班級區域活動中,後來也有幼兒發現食鹽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話它就會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祕密還要孩子在課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動:在這裏,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講不同物質放如水中,觀察是否能夠溶解,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製作飲料,嚐嚐不同物質放入水中會變成不同的味道等等。並在活動過程中幫助孩子發現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怎樣可以加速物質的溶解速度……讓孩子在持續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對探索的熱忱!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

你們還認識什麼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麼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

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裏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裏面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將雞蛋打開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

(逐一打開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裏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

如:蛋黃怎麼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爲什麼蛋有大有小?

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區分上午、下午,並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上午我在幹什麼,下午我在幹什麼?

活動準備:紅、綠各一個小房子

幼兒一日生活圖片

幼兒一日生活的課件

活動重、難點:區分上、下午,並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

1、大胖子睡了,二胖子睡了,高個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公雞喔喔叫,太陽出來了,大胖子醒了,二胖子醒了,高個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

2、公雞喔喔叫,太陽出來了,是什麼時候?(白天)

二、談話導入

1、白天小朋友幹什麼?(上幼兒園)

2、上了幼兒園先幹什麼?(上課)

3、上完課了,我們坐的有些累了,我們要去幹什麼呢?(做早操)

4、做完操了,我們要幹什麼去了?(回教室)

5、這時候,我們覺得口渴了,要幹什麼呀?(喝水、看電視)

6、看完電視了,宋佳老師和大家一起幹什麼呢?(唱歌、跳舞)

7、這是,我們覺得肚子餓了,要幹什麼去呀?(吃飯)

8、吃完飯了,我們要幹什麼了?(睡覺)

9、睡醒後我們又幹什麼呢?(喝水、吃午點、滑滑梯、滾皮球)

10、玩的有些累了,我們去哪兒呀?(教室)

11、回教室幹什麼呢?(洗手、洗臉、喝水)

12、這個時候呀,你看誰來了?(爸爸、媽媽)

13、爸爸、媽媽接小朋友回家了,你跟老師說什麼呀?(再見)

二、觀看小朋友一日活動照片

1、小朋友在幼兒園一天的活動,老師把它變在電視機裏邊了,你們想不想看呀?(想)

2、出示PPT,介紹幼兒在園活動情況,並用完整的話說

三、變魔術

1、小朋友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帶來了什麼?(大大的房子)

什麼顏色的呀?(紅色的,綠色的)

2、小朋友在幼兒園又是做操,又是滑滑梯,有這麼多的事,現在呢?老師把它從電視裏變出來,信不信呀?

3、依次出示幼兒一日活動圖片

4、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上午小朋友上幼兒園

上午小朋友在上課

上午小朋友在做操

5、老師呀,告訴你一個祕密,睡午覺以前叫上午(把上午兩字貼在紅色的`房子上),那睡午覺以後叫什麼呀?(下午)

6、上午小朋友做了好多事情,下午,我們做什麼了?

下午小朋友在玩皮球

下午小朋友在滑滑梯

下午爸爸媽媽接小朋友回家

7、總結

剛纔,我們說了睡午覺以前是上午,睡午覺起來是下午。小朋友說說,現在是上午還是下午?爲什麼呢?

四、送圖片

每位幼兒一張圖片(上午或下午圖),先觀察,再說一說,圖片上的幼兒在什麼時候幹什麼?(大生的告訴爸爸媽媽,說對的小朋友把圖片送給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作爲新手的我,在教學方面沒有太多的經驗,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以下是我的幾點認識:

一、充分了解託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認識上午、下午的經驗

託班幼兒的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帶領幼兒回憶一天的生活情況,上午小朋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上午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跳舞……;下午小朋友滑滑梯、下午爸爸媽媽姐小朋友回家……學生有一些瞭解,這就是本課的一個知識基礎。

二、幫助幼兒構建知識框架

(1)學生的生活經驗一般是感性的、點滴的,老師需要通過一節課把這些點滴有條理有層次地串聯起來,爲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在這節課中,我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爲主,抓住幼兒感興趣的圖片,讓幼兒在圖文並茂的結合下,認識上午小朋友在幼兒園幹了什麼,同時,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表達。

(2)在逐步、具體的構建知識框架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幼兒認識下午。通過幼兒對上午的認識,大部分幼兒掌握了其特點,在表達下午小朋友將幹什麼時,不用教師提醒就可以較完整的說出,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把點滴生活經驗變成系統數學知識目的在於使其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爲主,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聯繫生活實際,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出自己上、下午在幼兒園分別幹了什麼。

時間概念的初步建立,這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活動中教師說出一個內容,請幼兒說一說是上午還是下午,但是籠統的描述孩子不好接受,感覺到區分上午與下午對於孩子來說有些難度,不能夠很好的進行區分,雖然告訴孩子們在睡午覺之前是屬於上午,睡醒覺之後是下午,但部分幼兒不能夠準確的說出來,所以活動中調整的活動形式,教師出示各種一日生活圖片,請幼兒爲圖片區分上午與下午,這樣孩子能夠較容易的分出上下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重點了解冬眠和換毛這兩種過冬方式,並知道這兩種過冬方式的代表性動物。

2、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自主探索的方式,初步瞭解動物們過冬方式的原因。

3、激發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和熱愛大自然和動物的情感。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跳舞的音樂一個。

2、自制小刺蝟的家、小青蛙的家

3、ppt:小刺蝟睡覺、小青蛙、小博士、小兔子、遷徙和儲存糧食

4、兩個房子的大掛圖:其中一個貼上刺蝟和青蛙。

5、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蛇、蝙蝠、刺蝟、蝸牛、蚯蚓、烏龜、獅子、狐狸、狗、羊、雞、鴨、兔)

6、小動物的圖片牌若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老師作小白兔的動作,提問幼兒:你喜歡什麼小動物?

2、在音樂中,跳一段動物舞蹈。

二、重點掌握冬眠和換毛的過冬方式:

1、出示下雪天的ppt,“哇,下雪啦!動物寶寶們,我們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們到小刺蝟家叫小刺蝟出來玩吧!”

教師做敲門動作:“咚咚咚,請問小刺蝟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再次出示小刺蝟睡覺的ppt,錄音“噓,別吵,小刺蝟在睡覺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兒呢!”

2、“哎,算了,小刺蝟在睡覺呢,我們還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兒吧!”教師敲小青蛙的門:“咚咚咚,請問小青蛙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出示小青蛙的ppt:“誰啊,別吵,我在睡覺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呢!”。

3、“哎呀,怎麼回事啊?怎麼都要睡覺啊?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教師拋出問題,請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4、“哦,原來他們是在冬眠啊!那他們爲什麼要冬眠呢?”請孩子說一說。

a、白天他們睡覺嗎?

b、他們在睡覺的時候吃東西啊?

c、他們要睡多長時間呢?

5、出示ppt,解釋什麼是冬眠。

老師:“那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冬眠?”放ppt

小博士:“大家好,我是小博士皮皮,你們知道嗎?小刺蝟和青蛙都是冷血動物,天氣越冷,他們的體溫也就不斷地下降。有的動物體溫只有幾度,甚至0度。爲了自己不被凍死,像青蛙、刺蝟這樣的冷血動物就鑽進泥土裏、洞裏,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個冬天。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來活動。你們明白了嗎?”

提問:請小朋友說說動物爲什麼要冬眠?(他們都是冷血動物;還有一個原因是什麼?)(聽一遍青蛙的話)

青蛙說:“真冷啊!我不像小鳥一樣有溫暖的羽毛,如果不冬眠,我就會凍死的!”

6、出示動物圖片,“又誰呢?請小朋友說一說他們當中什麼動物是通過冬眠的方式過冬的呢?爲什麼?並讓小朋友學一學動物冬眠的動作。

7、“小白兔,白又白·····”小朋友猜一猜小白兔是怎麼過冬的呢?

8、放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隻可愛又美麗的小白兔,冬天到了,爲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換上厚厚的毛,就像給自己蓋上了一層厚厚的被子,這樣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嗎?”

提問:兔子是怎麼過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脫落長成了長長的、厚厚的毛)

9、提問:還有哪些動物要像兔子那樣需要在冬天換毛呢?

10、請孩子上臺來把動物送到冬眠和換毛的家裏去吧!”(請個別孩子上臺送)

11、請幼兒思考除了冬眠、換毛,動物還有什麼過冬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12、觀看ppt:簡單瞭解另外兩種過冬的'方式:遷徙、儲存糧食。

三、結束部分:音樂遊戲。

孩子戴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牌,冬天來了,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就來到哪個家裏。

“春天來了,我們一起裏跳舞吧!”“冬天到了,小動物們快點選擇一個家吧!”請幾個孩子說一說,你是什麼小動物,我是怎麼過冬的?

“春天又到了,我們一起出去玩哇吧!”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