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九篇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九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各種工具固定圖書的方法。

2、進行簡單統計,提高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記錄能力。

3、能積極參與裝訂圖書活動,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重難點

1、知道一些常用小工具的名稱以及用途。

2、學習探索常用小工具的一些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認識身邊常用的工具。

教師準備:朵拉手偶,圖片、回形針、訂書機、夾子、鉛筆、毛線、眉毛夾、固體膠若干,統計表、四個畫架和適合活動情境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老師出示朵拉手偶說:嘿,小朋友們好,我是你們的朋友朵拉,我家剛開了一家印刷廠,廠裏印了好多畫紙,我想把它們裝訂成圖書,但我不知道該用什麼工具裝訂,你們能幫我想到好辦法嗎?(請幼兒說出自己的辦法)

二、探索發現哪些小工具能夠幫助固定圖書

1、操作前的猜想

教師:我這裏有很多工具圖片(出示六張圖片),請你們把認爲能裝訂圖書的工具找出來。

2、幼兒操作

教師:每個小朋友都有這幾樣工具,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看看哪些工具能幫助我們裝訂圖書,請把每一樣工具都試一試。

(教師除了鼓勵幼兒各種工具都試一試之外,儘量減少直接指導、語言提示,讓幼兒在自己的探索中發現,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操作時間。)

3、交流經驗

教師:請做好的小朋友拿着圖書和筆,把你用了哪幾種工具記錄在統計表上。(一張大的統計表)誰能拿着圖書告訴大家,你用到哪些小工具裝訂圖書的?是怎麼做的?哪些工具能夠幫助我們裝訂圖書?

三、探索發現固定圖書本領最好的辦法。

1、幼兒的討論

教師:朵拉說,你們真有辦法,能用這麼多的辦法裝訂圖書。但是我的圖書應該裝訂得不容易散,你們覺得是哪一種辦法呢?誰來說說?有不同的想法嗎?

2、幼兒再次操作

教師:請孩子們選一種你認爲能裝訂得最結實的方法來試一試。(幼兒自由選擇一種工具裝訂另外一套圖書,裝訂好後按順序擺放在畫架上。)

3、得出結論

幼兒一一演示。演示完以後老師和幼兒一起得出結論:訂書機裝訂的圖書又結實、又牢固。

四、嘗試最好的辦法。

1、教師再次創設情境:朵拉說,你們真棒!幫他找到了裝訂圖書最好的`辦法,把圖書訂完就可以賣了。請不是用訂書機裝訂圖書的孩子可以試試用訂書機裝訂一本圖書。謝謝你們!

2、幼兒根據自己的裝訂情況改進裝訂方法。

教師小結:我們剛剛用到的回形針、訂書機、夾子、固體膠來固定圖書,有了這些工具,我們做事就會很方便。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真的很棒。其實這些工具還能幫助我們做很多的事情,以後我們慢慢去發現,它們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好幫手。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和爸爸媽媽做小人書,感受訂書機的用處。

2。請家長收集各種安全的、便於幼兒使用的工具,在活動區增設“小小工具箱”,供幼兒嘗試使用。感受工具爲生活帶來的便利。

設計反思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孩子去學習知識。”《指南》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爲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通過本次活動幼兒會認識一些常見小工具,知道它們的造型及用途,但是幼兒對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都不會很熟悉,動手操作機會少使用率也不會很高。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會沉浸在自由探索的氛圍中,在實踐操作中,幼兒動手能力會得到提高。在探索環節中,幼兒會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使自己的好辦法完全展示出來。本次活動我感受到一個好的活動是要建立在孩子們的興趣之上的。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貼近孩子實際生活的,那麼他們就會投入、充分展現自己,並伴隨着活動的一個個環節成長。我的活動設計還很粗糙,需要在今後的學習中不斷改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不同質地紙的觀察和比較,使幼兒感知紙的特徵及吸水性的強弱。

2.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和實驗能力。

[活動準備]

面巾紙、圖畫紙、包裝紙、手工紙、白紙、報紙、宣紙、糖紙、錫紙、盆、水、沙土。

[活動過程]

探究活動一

探究的問題:用紙做的紙花能開嗎?

幼兒討論。

(1)不能開,紙花是假花,它不可能開花。

(2)能開,因爲我們給花澆水,花就能開了

試一試:紙花在哪裏能開花?

幼兒分別把紙花放在土裏、水裏進行觀察。

(1)把紙花放在土裏。

(2)把紙花放在水裏。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紙花在水裏開了。

(2)小紙花太乾了就不開花;真花在土裏能開,假花在土裏開不了。

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將不同質地的紙花(包裝紙、手工紙、圖畫紙、報紙、面巾紙、宣紙、糖紙、錫紙)放入水中,哪朵開得快?

幼兒討論。

(1)厚的紙花開得快。

(2)報紙、面巾紙、宣紙做的紙花開得快。

試一試:放進去的紙花哪朵開得快?哪朵開得慢?

幼兒把各種材料的紙花同時放入水中並認真觀察。

說一說我的發現。

(1)包裝紙、手工紙、圖畫紙做的花開得慢。

(2)報紙、面巾紙、宣紙做的花開得快。

(3)開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紙做的,包裝紙做的花開得最慢。

(4)糖紙、錫紙做的花沒有開。

(5)面巾紙吸水最快,包裝紙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兒開了。

將不同顏色的紙花放到花叢中,帶領小朋友用噴壺澆花,紙花逐漸開放,體驗花開的快樂。

注意事項

1.教師在實驗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2.如幼兒園的條件較好,幼兒可分組進行活動,讓幼兒在充分玩的過程中感知體驗並得出結論,同時它還能便於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指導。

3.活動中最好讓孩子卷好袖子,帶上圍裙,以免弄溼衣服。

拓展思路

1.彩色水會不會順着小棒爬上來?

在兩個燒杯中分別放入顏色水(約2釐米高即可),將卷好的紙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別放在兩個燒杯的顏色水裏,觀察結果。

2.雨衣、雨傘、窗戶、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在運水遊戲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幼兒能認識和選擇在不同情況下適宜運水的工具、材料,並用語言表達出來。

3.幼兒在活動中充分感受玩水帶來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水、充氣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鏟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紙、海綿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水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玩過水嗎?""水是什麼樣的?""玩水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不能把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弄溼)

二、通過玩水,自由探索。

1.徒手運水。

(1)角色扮演,完成任務。

師:孩子們,我們今天接到一個新任務,就是把這邊的水運到那邊的水箱裏去。我們一起用手把水捧過去吧。

(2)幼兒徒手運水。

(滲透教育"水是很珍貴的,別把它漏到地上了。"引導幼兒發現把手指閉得更緊,水就漏得少些。)

(3)教師小結用手運水情況,鼓勵幼兒尋找更好的運水方法。

師:孩子們,來看看我們的水運得怎麼樣了?(引導幼兒在說用手運水的困難時,進一步感受水的流動性。)用手運,水容易漏掉而且很慢。有其他好辦法嗎?(用 工具運)

2.活用工具,巧妙運水。

(1)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並自由選擇工具運水。(增添教師語言)

(2)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選擇和判斷出適宜且高效的運水工具。

教師參與到運水中,鼓勵孩子們敘述他們做的事,並與孩子們分析爲什麼有些工具更有效。("這個水桶好大,可以裝那麼多水!""這個工具有洞,水都漏掉了"……

(3)水越來越少了,觀察幼兒是否會轉換工具運水。

(原本高效的大工具變得不適用了,觀察幼兒是否用小工具操作。)(開始拿着小工具運水的.孩子會發現,此時手中的工具比那些大工具更能舀起水來)(用小工具舀起來就運會很累,孩子們會用小工具舀起水裝進大工具中再運)

(4)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用吸水材料運水並用語言說出吸水材料是怎樣運水的。

師:水只剩一點點了,我們要把水池裏的水運得一滴也不剩。看看還有哪些材料我們沒有用過?

("我一壓海綿,水就跑到裏面去了,再擠,水就流出來了""紙也是這樣""毛巾也可以"……)(孩子們在之前小工具和大工具合作中積累了經驗,現在也知道把水吸進材料裏擠在大工具裏再運)(有的孩子還是堅持用小工具舀,他們會把充氣水池按住,這樣水會方便舀起來些)

三、師幼互相交流探索結果。

1.請出勤勞的工具。

師:水終於運完了,我們坐下休息一會兒吧!剛纔運水,寶貝們用了哪些工具呢?說給大家聽一聽。

(有目的地引導孩子說出爲什麼有的工具不可以運水;吸水材料是怎樣運水的)

2.工具寶寶細分類。

師:工具寶寶們幫我們運了那麼多水,也累了,他們想回家休息了。看,可以運水的工具寶寶的家在這裏,不可以運水的工具寶寶住在這個房子裏。請小朋友們把他們送回家。

3.檢查工具是否擺放正確。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的任務都完成得很好。下一次,我們還要想辦法把這些漏水的工具改裝成可以運水的工具。

活動反思:

玩水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感興趣的事。利用孩子這一天性,在運水活動中,爲幼兒營造了輕鬆、愉快、自主的運水氛圍。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運水活動中來,盡情地表達着、思考着、表現着。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玩水、運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帶來的樂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選擇最適合的工具和材料來運水。從而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體驗,並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通過此次活動,給我最大的啓示是:讓孩子們在探索的世界中得到自由和快樂,少一些約束,少一些畏懼。架起一座幼兒嬉戲與學習之間的橋樑,讓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動物和孩子天生就有一分緣,探究動物世界的奧祕也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一件事。如今,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佔據71%的海洋是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世界,而且海洋環境已日趨惡劣,因此保護海洋的生態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瞭解海洋動物的食物鏈對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是很有意義,也是很有必要的。況且,孩子們在瞭解陸地上一些常見動物的食物鏈後,對海洋動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爲此,我延伸生成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海洋動物的食物鏈,感知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

2、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的慾望。

3、萌發幼兒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電腦、錄音機、圖片、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播放錄像:海底世界。

幼兒交流:看到了什麼?它們吃什麼?

(評:奇妙的`海洋世界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觀看的聚精會神,活動室裏靜極了,爲下面的活動開好了頭。)

二、自由探索動物間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鏈

1、幼兒分別採用操作電腦、聽錄音、觀察圖片、詢問老師等方法進行自由探索,初步感知海洋食物鏈。

2、幼兒交流通過探索獲得的信息。

(評:這個過程一改以往老師講幼兒聽的傳統教學方法,而是在活動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蒐集相關的錄像、圖片,並把有關的內容、知識做成課件、錄好音帶,讓孩子們自由選擇獲取知識的方法。孩子們有的認真地查找圖書,有的聚精會神地觀看着錄像,還有的在電腦上操作,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獲取相關信息,這遠比孩子靜靜地聽知識有意義的多。探索後的交流,又爲孩子提供了整理信息、共享成果的機會。因爲這些知識信息是孩子們通過親自實踐得到的,所以介紹起來特別有勁,口語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第二次探索並記錄,初步瞭解食物鏈

1、操作記錄:二個幼兒結成一對,合拿一套卡片和記錄紙。

2、瞭解食物鏈,感知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

師生小結:這些動物你吃我,我吃它,一環扣一環,象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構成的鏈條叫食物鏈。

(評:讓孩子帶着問題進行第二次操作,會使孩子的探索更具目的性。讓孩子二二結對操作記錄,又培養了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在記錄的過程中,還能相互交流,相互調整,使操作結果更準確。孩子們對這一環節可認真了,有的孩子記錄好以後,還到電腦裏去核實一下,這種精神真是令人高興。這不,大多數小朋友都得出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蟹,蝦、蟹吃小蟲,小蟲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腐爛的死魚初淺結論。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形成了海洋動物的食物鏈。)

四、瞭解食物鏈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萌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討論:食物鏈斷後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2、相互講述:海洋裏沒有了鯊魚,又會發生什麼事情?

3、課件演示:感知食物連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師生小結:原來呀,食物鏈上的動物一樣都不能少,缺了一環,大海就會生病,海水就要變得又髒又臭,其他的小動物也不能生活了,面且還要危害到我們人類。

(評:當老師指着幼兒記錄的食物連循環圖,對小朋友說:“這些動物你吃我,我吃它,多殘忍,這些動物中間你們最討厭誰?爲什麼?”時,善良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道:“大鯊魚最兇猛,我們不要它。”老師說:“好的,讓大海里永遠沒有大鯊魚”。孩子們就從食物連的循環圖上把鯊魚拿掉了。此時,老師又及時地請小朋友講講,沒有了大鯊魚會發生什麼情況?大部分孩子都說小魚安全了,他們沒有危險了等等。老師沒有表態,讓孩子盡情地講述,然後課件演示,請孩子們看一看,事情到底會變得怎樣。孩子們經過課件中畫面、音樂的渲染,他們又情不自禁地喊道:“大鯊魚回來吧,大鯊魚回來吧。”所以當最後老師說到“鯊魚雖然兇猛,但它也有好的地方,它還是海洋中的清潔工,有了它,海洋會變得乾乾淨淨”時,孩子趕緊把拿掉的鯊魚圖片重新貼上去,對鯊魚的喜愛之情又溢於言表。這一過程,使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昇華。)

活動延伸:

進一步探索其他食物鏈。

這條食物鏈上的動物,它們都是靠自己捕捉才吃到食物的,所以叫捕食性食物鏈。除了捕食性食物鏈以外,還有其他的食物鏈,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繼續探索,老師會支持和幫助你們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思考幼兒園爲什麼“出汗”,瞭解室內潮溼的基本原因。

2.知道處理潮溼的簡單辦法。

活動準備:活動前幼兒看過、摸過幼兒園“出汗”的地方。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外面的太陽好烈啊!看,你們的額頭上都有什麼了?爲什麼會出汗呢?

2.師:人熱了就要出汗,你們有沒有發現幼兒園也會“出汗”?在哪裏發現的?它的“汗”跟我們的一樣嗎?

總結:幼兒園的牆上、地面上,甚至我們的'桌子上都有“汗”,還會有黏黏的感覺。

二.展開

1.師:爲什麼會這樣呢?難道幼兒園也熱了嗎?

2.師:其實這是因爲春天比冬天暖了一些,空氣中就有了很多我們看不到的小水珠,它們飄到地上,飄到牆上,落到我們的桌子上,上面就像“出汗”了一樣。

3.師:有什麼辦法能讓空氣乾燥一點呢?(可以多通通風、換換氣,過一段時間,幼兒園就不會“出汗”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鵪鶉蛋在鹽水中能浮起來。

2、學習用猜測、實驗、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驗證,進一步感知鵪鶉蛋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實地記錄自己看見的東西。

活動準備:

透明塑料杯如干個藍色、紅色瓶子(鵪鶉蛋、水、鹽、記錄表)攪棒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我這裏有一個蛋寶寶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這個蛋寶寶放在水裏,會怎樣呢?"(出示實驗的材料,直接揭示課題並質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出示表格並介紹"請你們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問號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裏。再把動手實驗的結果記錄在小手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裏。"(把整個記錄表格先完整地講解了,然後再指導幼兒先猜想了記錄,再進行實驗記錄,這樣效果就比較好,幼兒基本上都掌握了這樣的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記錄四、簡單小結幼兒記錄結果。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通過比較讓幼兒明白猜想和結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實驗課題

1、"剛纔小朋友將蛋寶寶放在藍色的`清水瓶子裏,發現蛋寶寶是沉在水底的,現在再給你們一個紅色的瓶子,還有一小杯鹽,怎樣讓紅色瓶子裏的水變成鹽水呢?"(這裏沒有直接出示鹽水,而讓幼兒自己來製作鹽水,給幼兒一個運用生活經驗的機會,並且可以觀察到鹽溶解的過程。)

2、幼兒操作,將清水變成鹽水。

3、"如果把蛋寶寶放在鹽水裏,蛋寶寶會怎樣?請你們先猜一猜,還是將你們猜的結果記錄在問號旁邊的紅色瓶子裏,再去做實驗,然後把結果記錄在小手旁邊的紅色瓶子裏。"

六、小結幼兒記錄結果。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在上一次的記錄中,還是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差錯,在第二次的記錄中,幼兒全部都記錄正確了。)

七、總結,活動延伸

1、"剛纔,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蛋寶寶放在清水和鹽水裏有什麼不一樣?"(將幼兒所做的兩種實驗結果展示出來,進行總結,讓幼兒在視覺上再次用語言來表述,加深概念,也爲下一步進行經驗的遷移作鋪墊。)2、出示兩瓶水:一瓶鹽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鹽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這裏讓幼兒充分想象,可以說出不同種區分的方法,可能幼兒對這方面經驗不多,基本上幼兒沒能說出多種方法來,不過有了上一個環節的鋪墊幼兒還是說出了用蛋寶寶放在兩杯水中以沉浮來分辨清水和鹽水,我覺得幼兒能想到用這個方法說明他們已經有了這個經驗。)3、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東西放在清水裏沉下去,放在鹽水裏卻會浮起來?請你們回家後試一試,再把你發現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瞭解動物耳朵的特性

2、說說自己的想法,並能較連貫地講述

活動重難點:瞭解動物耳朵的特性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圖片、小動物圖片

前期經驗準備:瞭解過一些小動物的特徵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東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見(耳朵)

重點提問:

小動物也有耳朵,你見過哪些小動物的耳朵,它們長什麼樣?

你知道小動物的耳朵有什麼本領?

小結:小動物耳朵各種各樣,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都能聽見很遠傳來的聲音。

二、聽故事,理解故事情節

1、教師講述故事

重點提問:

公雞有耳朵嗎?公雞的耳朵怎樣的?

小公雞帶不了眼鏡,你幫它想個好辦法?

小結:公雞有耳朵,但是它沒有像我們一樣的耳廓,它的耳朵只是一個小洞洞。

2、教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

我們來聽聽小公雞是怎麼做的

重點提問:

小公雞都向誰借耳朵了呢?它們有沒有借給它?爲什麼?

小動物的耳朵有什麼用?

小結:小動物都沒有把耳朵借給小公雞,因爲它們的耳朵都有自己的作用。

3、幼兒說說自己耳朵的作用

重點提問:

我們的耳朵本領也很大,誰能說說你的耳朵有什麼本領?

我們怎樣保護耳朵?

小結:我們的耳朵可以聽到各種聲音,它是非常有用和重要的,所以要保護好我們的耳朵。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影子的祕密》是通過教師講故事《樹蔭》,激發孩子探索影子活動的興趣,在請孩子們動手操作進一步去了解影子的奧祕,有助於拓寬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覆操作和比較中,使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道產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瞭解影子是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3、激發幼兒對於"影子"這一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重點:知道影子產生必須有光的照射;影子會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

活動難點:通過做影子小實驗,發現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方向。

活動準備:小電筒每人一個、鏡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主題,激發孩子探索影子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樹蔭》

2、師:爲什麼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

小熊後來被什麼東西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

二、教師實驗,孩子觀察,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以及初步瞭解影子是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着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3、教師小結:影子產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會隨着光線的移動而移動。

三、運用各種操作資料,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

1、分組請幼兒操作

2、教師巡迴指導3、操作要求:

(1)用手電筒從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觀察影子的變化。

(3)交換操作材料。

四、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五、遊戲:捉影子帶領孩子們到戶外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牆上、地上,幼兒用手捕捉,用腳踩影子。

六、延伸活動:

佈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遊戲,使孩子們能發現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教學內容附錄:

樹蔭火辣辣的太陽,涼爽爽的樹蔭,小熊躺在樹蔭裏,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小熊跳起來,揉揉眼睛一看:喲,樹蔭跑開了,誰在開玩笑?小熊很生氣,他問小樹,小樹說:"我不知道!"他問小鳥,小鳥說:"我沒看見!"一隻小狗走過來,小熊問小狗,小狗說:"自己想想!"小熊擡頭望望太陽,太陽嘻嘻笑;小熊低頭望望樹蔭,樹蔭跑到另一邊去了。小熊拍拍腦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陽在開玩笑。"小熊找來木樁,找來繩子……他把樹蔭牢牢釘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樹蔭裏,睡得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小熊又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

小熊跳起來,對着太陽揮揮拳頭:"你真壞,你真壞!"

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浩瀚的大海撿拾起其中小小的浪花,都值得我們細細把玩,慢慢體味。影子,常見又易忽略,用心探研,卻又是奧妙無窮。活動中,孩子們在“找、玩、講、用”中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小問號緊緊地攢着孩子的眼球,引得他們一頭鑽到裏面欲罷不能、興致盎然。

對於幼兒來說,科學知識的獲得必須在親身活動中去嘗試、去體驗、去發現、去收穫;而我們成人需要做的,是爲孩子們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小燈珠和鈕釦電池連接後會亮起來的現象。

2、在觀察、操作中讓燈珠亮起來,願意表達自己的發現。

3、對燈珠發光的現象產生興趣,體驗動手動腦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玩過電動玩具。

2、操作材料:教師一個“大蛋糕”,人手一個"小蛋糕";鈕釦電池,小燈珠,硬幣等若干;集體記錄表及圖標。

活動過程:

一、出示亮着的蛋糕,引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收到一樣禮物,猜猜是什麼?蛋糕上什麼在亮着?爲什麼會亮?

二、探索蛋糕亮起來的祕密。

1、引導幼兒觀察小燈珠。

教師:小燈珠是什麼樣的呢?

小結:小燈珠有兩條腿、一條長、一條短、它的身體有各種顏色:紅色藍色和黃色。

2、引導幼兒觀察鈕釦電池。

教師:電池又是什麼樣的呢?它像什麼?它和我們以前見過的`電池有什麼不一樣?(可以及時拿出硬幣和電池比較一下)

教師:看一看它有幾面?上面有什麼?

小結:是的,鈕釦電池有“+”號面和光面2個面。

3、探索並交流如何讓燈珠亮起來。

第一次操作幼兒自由探索,重點引導幼兒嘗試讓燈珠亮起來並觀察亮起來的方法。

教師:小燈珠和電池怎樣連接才能亮呢?你們試試看。

教師:你的小燈珠亮起來了嗎?你是怎樣做的,讓小燈珠亮起來的?

教師聽幼兒表述並記錄。

小結:當我們把小燈珠的兩條腿騎在鈕釦電池上的時候,小燈珠就能亮起來了。兩條腿並排放在鈕釦電池“+”號面和光面都不能讓小燈珠亮起來。

第二次操作幼兒有目的的嘗試四種連接方式,幼兒再次發現、感知燈珠亮起來的祕密。

教師:原來小燈珠和鈕釦電池的連接有這四種方法,我們自己再試試,看看小燈珠什麼時候亮?什麼時候就不亮了?

小結:小燈珠長腿碰“+”號面,短腿碰光面,小燈珠就能亮起來。

三、感受動手帶來的樂趣

第三次操作遊戲:小蛋糕亮起來。

教師:今天我給每個小朋友也帶來了小蛋糕,我們一起動手讓小蛋糕的燈珠亮起來吧。

教師:小蛋糕的燈珠亮起來了,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真漂亮!還有哪些地方有小燈珠會發亮呢?我們一起回去看一看找一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