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集錦六篇

【精華】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集錦六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作品分析:

《家》這首小詩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將幼兒所不熟悉的事物引入他們熟悉的經驗範疇。作者大膽地想象大海是珊瑚的家,雲朵爲大雨的家,地下是石油的家,森林是蘑菇的家。這就一下子調動起幼兒已有的經驗和親切的感覺,幫助他們從這樣的視角去看待和想象周圍的世界!

作者在結尾時用一句"小朋友到了動物園玩兒,可別忘了回家!"將幼兒想象拉回到現實,使他們更貼切地聯想到自己,更真實地感受到家的重要性。這樣的結尾給幼兒以有趣、有餘蘊的感覺。整首詩歌語句簡練明白,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於爲幼兒所喜愛和接受。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把握這首詩的內在情感脈絡。

(2)教幼兒學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教幼兒按照詩歌的重複結構仿編,將個人的經驗想象用 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根據詩歌內容,製作1幅教學掛圖。

2、水筆、油畫棒、剪刀、漿糊活動過程:

第一層次:學習作品教師主要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家"的含義和詩歌的詩文及畫面,弄清楚每段詩句中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初步感受詩歌中的內在情緒。

①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出學習的內容。如:教師問:你們都有家嗎?喜歡自己的家嗎?今天,老師請你們聽一首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家",你們仔細聽聽看,詩歌裏都說了誰的家,是怎樣說的?

②接着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聲音,朗誦1遍詩歌,給幼兒一個初步的印象。

③以對話的方式,讓幼兒講出詩歌中的主要內容,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幫助幼兒記憶詩歌。例如:藍色的大海,是誰的家?黑色的雲朵,是誰的家?深深的地下,是誰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誰的家?當講到最後一句時,教師要放慢速度,帶領全體幼兒一齊說完。

④教師以提問的方式,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每段詩句中事物之間的聯繫。如,教師問:爲什麼說,藍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爲什麼說,黑色的雲朵,是大雨的家?爲什麼說,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爲什麼說,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⑤最後,教師帶領全體幼兒朗誦兩遍詩歌,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幼兒,使幼兒初步感受到詩歌的.內在情緒,能正確地朗誦。

第二層次:進一步理解詩歌這個層次可採用多種活動形式進行,意在進一步感受,理解詩歌,以及由詩歌引發的,通過多種途徑去探尋相關事物的"家"。

(1)詩歌表演通過動作形態、語言等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2)到大自然中觀察,尋找相關事物的"家",並用語言表述出來。

(3)利用畫報、電視等知識媒介物,尋找相關事物的"家"。

第三層次:遷移詩歌的經驗這個層次,主要通過另一種活動形式,把幼兒從詩歌中猁的知識經驗,再現出來,爲第四層次的活動作準備。可以採取剪貼畫的形式進行 。教師從一些廢舊的畫冊上剪下圖案,由幼兒自由選帖,添畫,表現一幅"家"的圖畫。

第四層次:擴展想象,仿編詩歌"家"這個層次重點讓幼兒把獲得的大量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現出來。

(1)教師帶領幼兒回憶並複習詩歌。然後請全體幼兒一齊朗誦詩歌,並讓幼兒談談每段詩句事物之間的聯繫。

(2)激發幼兒講講,除了詩歌中說的,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誰的家呢?

(3)請幼兒用詩歌的語言,把想象的東西仿編成一首新的詩歌。教師可先示範,再請1名幼兒上來講。

教師要幫助幼兒掌握仿編的方法。然後請幼兒分組自由仿編,教師注意觀察,指導。最後,讓每位幼兒輪流說一句詩,組成一首新的長長的"家"的詩篇,以結束整個活動。

教學效果評價:

這是採用文學網絡活動的結構進行的,幼兒在掌握原詩的基本格式後又豐富了有關的大量知識經驗。因此在仿編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積極參與,各人將自己的經驗和想象編出一段"家"的詩歌。

最後全體幼兒"接龍",將各自的詩句連接起來,形成一首新的長長的"家"的詩歌。這首詩的內容和語言並不複雜,因此不需要用太複雜的教具材料,因爲幼兒已能根據詩歌語言較好理解詩歌內容了。是珊瑚的家。

教學流程圖爲;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動手操作---創編詩歌教學反思:

在實施過程中,我首先根據詩歌的內容製作了圖片來吸引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從活動的現場效果可以看出本節課教學與傳統的詩歌教學有着令人欣喜的變化。首先利用圖片進行教學,讓幼兒在視覺、聽覺上有新鮮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其次,幼兒在仿編詩歌時都能注意與詩歌情調和諧,幼兒想象思維活躍,整個活動都是主動、積極的,對仿編詩歌充滿了興趣。

附:詩歌作品藍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黑色的雲朵,是大雨的家。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小朋友到了動物園玩兒,可別忘了回家!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理解畫面的主要內容,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2、感受與體驗作品中主角樂於助人的好品質,鼓勵幼兒樂於幫助他人。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重、難點:

1、能理解畫面的主要內容,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2、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

活動準備:

課件、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

出示課件圖片: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片,請你看一看圖上都有誰?有什麼特點?

二、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說話。

(一)幼兒自主閱讀小書3--5分鐘。

(二)引導幼兒觀察和表達。

1、出示圖片1,提問: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河馬怎麼想的?

幼兒嘗試說,教師小結:正值豐收的季節,公雞正在啼叫,雞媽媽正在下蛋,羊兒與牛兒正在忙着割草,動物們都很忙碌,只有河馬弟弟正張大嘴巴打着哈欠。

2、出示圖片2,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中發生了什麼事?。

小雞怎麼辦?他們能得救嗎?

3、出示圖片3,猜猜“河馬會怎麼幫忙呢?”

(師:河馬用嘴含住小兔,躲過了餓着肚子的狐狸。)

4、出示圖片4——6,引導幼兒認真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用自己的`話講述畫面內容。

圖片4:小雞做遊戲時不小心掉進水裏,河馬用嘴馬接住小雞,幫助了小雞。

圖片5:牛兒的馬車拉不動了,河馬用頭幫牛兒頂着車,幫助牛兒回了家。

圖片6:小動物們開心地圍着河馬,向它道謝,說:“河馬你真棒!謝謝你的幫忙,我們今天真開心。”河馬也高興地說:“我也很高興能幫忙!”

三、完整看故事動畫。

這些圖片看完了,我們給這個故事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就叫《我想幫忙》,完整的看一看這個故事吧(播放故事動畫)。

提問:你們喜歡河馬嗎?如果你是河馬,你會幫助自己身邊的人嗎?

四、出示教師自拍的孩子們在平時生活中幫助老師和小朋友的照片,鼓勵幼兒樂於助人。

(幼兒幫老師擦桌子、某某幫 同伴穿衣服、幼兒幫老師整理書包……)

小結:希望小朋友在以後的生活中,做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讓愛永遠充滿在我們的身邊。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目標:

使幼兒初步瞭解祖國地域之遼闊廣大,激發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

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準備:

本市(縣)、中國地圖各1張。地球儀兩個。一朵小紅花。每個幼兒備一張自己的照片(不超過2寸)。

過程:

1、我的家在哪裏

教師出示本市(縣)地圖。並提問:“誰能從這張圖上找到我們的幼兒園?”當幼兒找到時,請用小紅花貼到幼兒園的位置上。再請幼兒繼續尋找“我的家在哪兒?”小朋友分組到地圖前找自己的家,找到自己家的小朋友,可把自己的照片貼到上面去。經過大家一番尋找和粘貼,一幅生動、親切的'“我的家”的地圖製成了。

2、我們的祖國——中國真大

教師出示地球儀,並提問:“誰能找到中國在什麼地方?”“我國周圍有哪些國家?”此時,教師出示世界地圖,引導幼兒在世界地圖上和其他國家比較,最後得出“我們中國在世界上是個很大的國家”的結論。

3、中國的南方和北方

教師引導幼兒用生動的事實(我去旅遊,爸爸出差……)說明我國南方和北方距離之大。

如“我和爸爸去南方(海口),坐了三天火車纔到。”“我和媽媽去北方(齊齊哈爾),坐了兩天火車纔到。以此說明中國之大。作爲一箇中國人,感到自豪。

課後反思:

課堂上,我讓幼兒觀看祖國插圖,瞭解祖國特點,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認識祖國各地不同的人的活動,感悟作爲一名中國人的自豪。

小百科:祖國首先是國家,其次自己對這個國家有歸屬感。這歸屬感,來自於民族文化的認同,家族祖先的傳承,生存生活的祖國既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更是一個法理概念。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傘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下雨了,人們可以在傘下躲雨,日曬了,人們可以在傘下遮陽。那麼,小動物呢,他們怎麼辦呢?這也是幼兒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因此,我爲幼兒選擇了一首有關《傘》的詩歌。這首詩歌意境優美而且充滿童趣,描述了小動物們用什麼來遮雨,喚起了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保護小動物的情感。同時,給幼兒創設更多的語言發展環境,我們可以在區角中爲幼兒提供更多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接觸的小動物及背景圖片,給幼兒提供更多的仿編詩歌的機會,豐富幼兒的詞彙和語言,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和句式結構,理解詩歌內容。

2、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按照句式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掛圖一張,光盤,背景圖一張,小動物圖片若干(小螞蟻,小青蛙,小喜鵲,蜻蜓,蝴蝶,瓢蟲,蝸牛小兔等)。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出一個謎語,看看誰最先猜出來。

"一根柱子許多樑,沒有門窗沒有牆,好像一座小亭子,用它遮雨又遮陽。

小朋友們:傘。

老師:小朋友們真棒。

二、複習傘的結構和用途

教師;那你們知道傘是什麼樣子的嗎?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傘,介紹傘的結構和用途。

傘是由傘面、傘柄和傘骨組成。傘骨把傘面撐起,所以才能遮雨遮陽。那麼,我們來看看小動物們用什麼遮雨呢?

三、看圖講述

1、 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

提問:圖上都有哪些小動物?幼:小喜鵲、小青蛙、小螞蟻。那麼,天氣怎麼了?

幼兒:下雨了。

師:下雨了,小動物要到哪去躲雨呢?爲什麼呢?(啓發幼兒說出誰是誰的傘)

幼兒:小喜鵲躲到大樹上了,大樹就是小喜鵲的傘。

師:哪裏的大樹呢?引導幼兒說出公路邊的大樹。

如: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哪裏的大楊樹呢?引導幼兒說出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

師:誰又是小螞蟻的傘呢。

幼:大蘑菇石小螞蟻的傘。

師:哪裏的大蘑菇?幼:山坡上、草地上。

師:請幼兒完整的說出一句詩歌,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螞蟻的傘。

師:誰又是小青蛙的傘呢?

幼:大荷葉是小青蛙的傘。

師:哪裏的大荷葉呢?幼:小河,池塘。

師幼共同完整的說出兒歌。

2、 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優美意境。

3、 啓發幼兒給詩歌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師:小朋友們,這麼好聽的兒歌,沒有名字,我們給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好嗎?

幼:好。

幼:《傘》、《小動物的傘》、《好玩的傘》。

師:小朋友們都很棒,這幾個名字都非常好聽。那我們就選一個吧,兒歌的名字就叫做《傘》。

四、幼兒大膽想象,仿編兒歌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下雨了,還有很多的小動物,它們的傘在哪裏呢?誰又是它們的傘呢?教師出示背景圖,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蝴蝶,蜻蜓。蝸牛。燕子等),請幼兒爲 小動物找出它的傘,並把小動物放在背景圖相應的地方,然後完整的說出一句詩歌,誰是誰的傘。引導幼兒仿編兒歌。

五、活動延伸

將小動物圖片,背景圖,兒歌掛圖,光盤,放在區角中,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優美,練習仿編詩歌。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最大的成功就是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大膽表現的機會,爲幼兒營造了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從分體現了《綱要》的'精神,幼兒能在詩歌的美妙的境界中去感受,體會,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同時,教師的鼓勵很重要,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語言,積極參與課堂發言。並在理解、閱讀兒歌的同時會仿編兒歌。區角活動也爲幼兒提供了練習的機會。不足的地方是,課堂上,不能兼顧每個幼兒,教師有點急於求成,忽略和孩子的交流,不愛發言的幼兒沒有表達的機會。希望在活動區中有彌補,給幼兒鍛鍊的機會。

附詩歌:

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

池塘裏的大荷葉是小青蛙的傘,

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螞蟻的傘,

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傘。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由於孩子父母工作都很忙,所以大部分孩子接送任務都落於爺爺奶奶身上,但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對待爺爺奶奶非常無理,書包老人拿着,出門老人揹着,有些過分的還會對爺爺奶奶無理取鬧,蠻不講理,老人對孩子的付出是無怨無悔的,不要回報的,但若問起孩子的最愛的人是誰,孩子都會說爸爸媽媽,而對於爺爺奶奶的付出,很少有孩子能體會和珍惜,針對孩子普遍對關愛老人情感的缺失,我設計並組織這一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將視線裝移到和自己生活最近但自己卻並不瞭解的老人身上,將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延續下去。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瞭解老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需要。

2.產生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自拍的採訪錄像。

2.製作七色花所需要的花瓣及吸管、膠棒等。

3.記錄表一張。

4.邀請幼兒的爺爺或奶奶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1.通過重陽節節日引出老人(爺爺奶奶)-你愛你的爺爺奶奶嗎?請幼兒都去擁抱自己的爺爺或奶奶。說說爺爺奶奶表情怎樣?爲什麼?

-爺爺奶奶愛你嗎?你從哪裏感覺到的`?

-小朋友每天都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你知道爺爺奶奶每天都做些什麼?他們有什麼心願嗎?

2.觀看自拍錄像-你聽了爺爺奶奶的話心裏有什麼感覺嗎?

-爺爺奶奶的心願是什麼呢?

-小結:爺爺奶奶辛苦養育了我們的爸爸媽媽,爲國家貢獻了自己力量,現在他們年紀大了,還要照片我們小朋友,其實他們也有需要別人對他們的關愛和幫助的。

3.請幫爺爺奶奶做事情-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每天可以爲爺爺奶奶做哪些事情,讓他們幸福開心呢?幼兒討論回答,教室記錄在記錄本上。

4.七色花的祝福-請幼兒說說自己對爺爺奶奶有什麼美好的願望。

-七色花可以幫助你實現這些心願,幼兒和爺爺奶奶一起製作七色花,將做好的七色花送給爺爺奶奶並送上自己的祝福,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準備時間還是挺長的,在拍採訪錄像是老人們既認真、興奮、又顯的緊張,活動邀請了所有小朋友的爺爺奶奶參與,活動開始當孩子們張開雙臂擁抱爺爺奶奶的時候,班上的氣氛很溫暖,我看到有些老人的眼睛溼潤了,我也很受感動,採訪錄像裏我設計了一些孩子們從來沒有關注過的問題,如"你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你以前是做什麼工作的?你白天都會做哪些事情呢?你最愛的人是誰?你有什麼心願嗎?等"所有的孩子都會看的很認真,這些普通回答讓孩子真實的瞭解到爺爺奶奶的生活,由於孩子們平時並不太在意爺爺奶奶,所以當孩子們說我能爲爺爺奶奶做的事情時,孩子們說的比較侷限。製作七色花的活動又將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整個活動充滿了溫情,但一次體驗是不夠,今後我將這一活動延伸下去,讓孩子真正的在生活中做到尊敬、關愛老人。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主要涉及領域:

語言

活動形式:

分組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圖片、探索與討論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初步學習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

2.能大膽想象並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並知道從同伴的交流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驗。

3.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四幅。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進行交流與講述。

(1)觀察教學圖片,自由講述。

★指導語:這些圖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的是誰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哪裏?

看一看、想一想,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逐一觀察圖片並理解故事的內容。

(3)和教師共同講述故事內容。

2.猜測、講述故事的結尾。

(1)大膽想象、猜測故事中老爺爺解決問題的方法。

(2)觀察圖片並講述。

★指導語:在這個故事中,老爺爺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3.師生共同完整地講述故事。

(1)看圖講述故事。

(2)給故事起名字。

延伸活動:師生共同製作道具,嘗試進行表演活動。

資料鏈接:猴子學樣

有位老公公挑着一擔草帽到城裏去賣。他走累了,坐在大樹底下睡着了。一羣猴

子看見老公公戴着草帽,就學他的樣子,都拿起草帽戴在頭上。

猴子在樹上又叫又跳,把老公公吵醒了。他睜開眼睛一看:哎呀,草帽不見了!老

公公擡頭一看:原來,草帽都給猴子拿走了。

老公公急得伸出雙手,說:“快把草帽還給我!”猴子也學老公公的樣,伸出手來,“吱吱喳喳”地叫着,就是不肯把草帽還給他。老公公急得脫下草帽,搔着腦袋想辦法。猴子也學着老公公的樣子,脫下草帽,搔起腦袋來。老公公看到猴子又在學他的樣了,忽然想出個好辦法!他把草帽往地上一扔,猴子見了,也都把草帽往地上一扔。老公公趕快揀起草帽,挑起擔子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