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目標

1.通過觀察發現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具有特徵的記號。

2.瞭解指紋的類型及指紋的用途,提高觀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準備:

1.佈置“指紋畫展”。

2.《黑貓警長》錄像片斷。

3.放大鏡,印泥,白紙,實物投影儀,硬卡紙等。

過程:

一、參觀“指紋畫展”,萌發探索興趣

1.今天我們要去看一個特殊的畫展,請你們仔細看。

2.幼兒觀看“指紋畫展”,教師提問:你發現了什麼?這些畫和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什麼不一樣?(這些畫是用指紋印出來的。)

二、觀察指紋,瞭解指紋的外部特徵

1.你有指紋嗎?指紋在哪裏?

2.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指紋,或是用印泥將指紋印到紙上進行觀察,並與同伴的指紋進行比較。

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你的指紋是什麼樣的?你每個手指的 指紋都一樣嗎?你的指紋和別的小朋友的指紋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3.小結: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每個人的特徵之一。

三、觀察指紋的類型

1.將幾個幼兒的指紋印放到實物投影儀上,引導幼兒觀察指紋的類 型。

2.找出三種指紋類型,分別給它們起名字。(第一種叫弓型紋,它的中心像一把彎彎的弓;第二種叫蹄型紋,它的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像馬蹄;第三種叫渦型紋,它的中心像小旋渦。)

3.各人統計自己各類指紋的數量,鞏固認識指紋的類型。

四、觀看錄像《黑貓警長》,瞭解指紋的'用途

1.幼兒觀看錄像《黑貓警長》。

2.黑貓警長是如何破案的?(通過罪犯留下的指紋找到罪犯。)

3.小結:指紋能夠幫助警察破案;因爲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具有特徵的個人記號。

五、想象指紋的用途

1.你們設想一下指紋還有哪些奇妙的用途?(指紋鎖、指紋門、指紋冰箱、指紋錢包、指紋手機、指紋汽車等。)

2.爲什麼這些物品上用上指紋會更好?(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就像身份證。)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四個“困難”的各自特徵,嘗試根據其特徵分組制定合理的解決;

2.能通過分組討論、合作體驗的方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學會遇到困難時可以尋求別人的幫助;

3.體驗“尋人”成功的喜悅,感受合作的力量及有不怕困難的勇氣。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四張“困難”圖(沙層、淤泥、岩層、岩漿)、圖片(挖沙隊用抽沙機工作、挖井隊用挖井設備抽水、鑽機工人用鑽機工作、消防員穿戴消防服耐高溫)、泡沫紙板、塑料鏟子、筆、草裙舞視頻。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激發當偵探的積極性

1.出示圖片並講述故事情節:黑人小朋友在沙灘上玩沙,突然,沙灘上出現了一個大坑,同時,黑人小朋友失蹤了。

2.教師提問引發幼兒猜測:咦!他們怎麼不見了,會去哪呢

二、清楚困難特徵,分組制定

1.教師展示尋找路線圖及四張“困難”圖,幫助幼兒瞭解四個“困難”特徵。

師:在尋找黑人小朋友的路程可不那麼輕鬆,從沙坑開始一路往下就會遇到重重困難,第一個是要越過厚厚的沙土,第二個困難是要穿過滲水的`淤泥,第三個困難是通過堅硬的岩層,第四個困難就是經過高溫的岩漿。你們有信心完成偵探任務嗎

2.鼓勵幼兒自由分組談論並繪畫解決。

師:小偵探們,時間緊迫,只有十分鐘來商量,所以今天我們分成四組,每組先制定一個困難的解決,然後我們再一起去尋人,這樣就會快得多。

師:(分別在四張桌子上擺放好“困難”圖)現在,請你們根據各個困難的特徵(沙土——厚、淤泥——有水、岩層——堅硬、岩漿——高溫)大膽地貢獻自己的想法,並把合理的想法繪在圖上。

3.教師巡迴觀察各組討論及記錄情況並適時參與交流。

三、集中交流討論,合作體驗尋找

1.邀請各組代表介紹該組。

師:每個小組請一名小偵探代表介紹下你們的解決,說說遇到這種困難時我們可以怎麼做(小組代表介紹)

2.情境體驗,合作尋人,並在“破案”過程中一起修改或豐富解決方法。

師:現在有了你們的解決,我們一起出發吧,在這過程中大家要團結合作、互相幫助,遇到困難不要害怕,如果遇到我們解決不了的困難時還可以尋求別人的幫助。

過第一關:厚厚的沙層阻擋了我們的路,我們該怎麼辦呢還可以找誰來幫忙(出示挖沙隊用抽沙機工作圖)

過第二關:滲水的淤泥阻擋了我們的路,我們該怎麼辦呢還可以找誰來幫忙(出示挖井隊用挖井設備抽水圖)

過第三關:堅硬的岩層阻擋了我們的路,我們該怎麼辦呢還可以找誰來幫忙(出示鑽機工人用鑽機工作圖)

過第四關:滾燙的岩漿阻擋了我們的路,我們該怎麼辦呢還可以找誰來幫忙(出示消防員穿戴消防服耐高溫圖)

四、收穫成功的喜悅,分享“尋人”收穫

1.出示圖片並講述故事:這裏,又有一個沙坑,我們一起爬出去看看吧(幼兒體驗爬的動作)!哇,你們看,黑人小朋友在那,我們終於找到了!

2.播放非洲草裙舞音樂視頻,集體跳舞慶祝。

師:黑人小朋友爲了感謝我們的小偵探,邀請大家一起跳舞慶祝呢。

3.引導幼兒分享“尋人”收穫。

師:在今天的偵探活動中,你有哪些收穫要跟呢(引導幼兒從解決困難的智慧、合作的力量、感謝別人的幫助等方面講述)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5—6歲的幼兒對周圍環境事物開始有了較穩定的態度和情感。但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仍然是零碎、粗淺的。以幼兒生活附近的橋爲主題與幼兒共同關注橋的演變。橋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作用……有利於幫助幼兒形成對家鄉橋的具體印象,萌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瞭解橋的演變。家鄉橋在城市中的大概分佈位置。

2、學習記錄、統計,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3、萌發幼兒親近家鄉,喜愛家鄉的情感。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尋找熟悉的家鄉橋在城市地圖上的大概位置(通過教學輔助課件和教師引導完成)。

活動準備:

1、幼兒知識經驗的準備。通過收集我家附近的橋。瞭解自己熟悉的橋座落在城市的具體位置。

2、能力準備:具備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3、心理準備:樂羣、樂學。

4、材料準備:

①橋的謎語課件

橋的演變課件

有代表性的橋在城市中的分佈位置課件

②畫橋、做橋材料

③統計表、家鄉橋樑圖片、自繪城市地圖

活動過程:

一、播放"橋"的謎語課件引入主題

謎面:駝背公公,力大無窮,駝的什麼?車水馬龍!幼兒猜謎底。

二、閉眼快速畫"橋"(粉筆畫)瞭解自己頭腦裏儲存的橋的印象。

三、講述"橋的演變"故事"課件演示"

師:很久、很久以前河上沒有橋。被風吹倒的大樹正好橫搭在河兩岸,人們從上面走過去很方便,這就成了最早的橋。接着人們試着用藤條、木板來做橋,於是有了懸在河上的吊橋。人們還試着用石頭壘成橋洞,石頭被擠成橋洞很牢固,這就成了石拱橋。後來人們又試着在河面上立橋墩鋪石板搭橋,於是在很寬的河面上也能搭橋了。現在人們已經會造各式各樣的橋啦。有聯結交通要道的石橋、鐵橋、鋼索橋;有緩解交通的立交橋、人行天橋;有休閒娛樂的風雨橋、涼亭橋、吊橋。

四、討論家鄉的橋

師:我們家鄉恩施也有各式各樣的橋

問題一:你知道我們恩施有哪些橋?你最熟悉的是哪座橋?你家附近有什麼橋?

問題二:尋找熟悉的典型的橋的位置。先找幼兒園附近橋的位置,再找幼兒最熟悉的橋在城市地圖中的具體位置。猜測自己不熟悉的橋可能在城市的什麼位置。課件一一驗證,並通過把自己熟悉的橋貼到城市地圖相應的位置,記錄、提升幼兒對家鄉橋的整體認識。

問題三:分小組統計"自己最喜歡的家鄉橋",說一說喜歡的.原因。

五、談話"家鄉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小結家鄉是中國健康旅遊基地。家鄉山高、水好、神奇美麗,爲了給來恩施旅遊的人帶來方便我們還會新建、改建許多橋。

六、一起動手做橋吧!

途徑:

①用身體搭橋

②用畫紙設計橋

③選擇材料搭橋

活動反思:

《家鄉的橋》是四(上)第六單元的課文,是一篇懷鄉之作。作者通過描寫家鄉小橋的造型、名稱和橋所帶來的樂趣這三方面表達對故鄉江南的熱愛和懷念。課文的最大特點是:文字優美、意境悠遠。在設計教學時,我以課文爲載體,既抓重點詞的教學,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去感受江南水鄉的那份意境,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那份情懷,讓學生得到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豐富精神世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欣賞小橋流水的江南風光,然後點出本文作者的家鄉就在江南,他離開家鄉一別幾十年,可他鄉音無改、相思不斷。家鄉的人,家鄉的情,家鄉的景,時時浮現在他的眼前,尤其是那家鄉的橋更使他念念不忘。這樣拉近了學生與江南、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距離,爲後面各環節的教學做好了情感鋪墊。

在學習第一個賞讀內容“家鄉的橋造型千姿百態”時,學生感受到過戶橋和單拱橋的造型。我引導學生把重點放在單拱橋上,看圖理解句中的“綴”字;看圖指導朗讀“夜裏,你撐條小船穿梭其間,那光景,會使你懷疑是不是進了月亮婆婆的家呢!”這句話,一開始學生很難讀出感覺,我適時出示圖片點撥,學生一下子就體會到應讀得輕些,讀出夜的寧靜和諧。學到這裏,學生也頓生疑問:作者說家鄉的橋造型千姿百態,卻只介紹了兩座橋,這是爲什麼?原來作者用了“抓典型”的寫法,這是我適時告訴大家這是“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爲下文的讀寫結合做準備。

在學習第二個賞讀內容家鄉的橋名稱充滿情趣時,通過出示王維的《歸嵩山作》,讓學生理解“擷取”的意思;通過出示篆隸楷草四種字體,讓學生理解“飄逸瀟灑”、“剛勁雄健”的含義,欣賞不同的橋名字體,感受中華書法的美妙,並積累一些描寫字體美的詞語;通過引讀震龍橋的故事,讓學生聆聽了橋的故事。一座橋一個橋名,一個橋名一種字體,一個橋名一個故事。學生走進了文本,內化了課文語言,真是入情入境。

第三個賞讀內容:家鄉的橋使人充滿樂趣。因爲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其他之樂,並用上“家鄉的橋是我們的樂園,我們可以 還可以 。”的句式說話,以課文爲載體,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上課時我也嘗試了“讀寫結合”,家鄉的橋是作者帶着他對家鄉深深的眷戀而寫出來的,學完課文請學生也帶着同樣的情感寫寫上海母親河上的橋,並出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橋的圖片,如:外白渡橋、豫園九曲橋、南浦大橋、盧浦大橋等,並要求大家按照“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寫。也許是鋪墊不夠,大家交流時發言並不積極,我想或許給予提示:用上“上海母親河上的橋造型千姿百態。”這個句式效果會更好些。

小百科:橋是一種用來跨越障礙的大型構造物。確切的說是用來將交通路線 (如道路、鐵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設施 (如管道、電纜等)跨越天然障礙 (如河流、海峽、峽谷等)或人工障礙 (高速公路、鐵路線)的構造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火柴、打火機、廚房竈具等用品使用不當會有危險。

2、不碰觸易燃、易爆的用具,不玩火。

3、練習遇到火險時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打火機、蠟燭、紙張等實驗用品一套。

2、一大鐵盆枯樹葉樹枝

3、多媒體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1、猜謎導入。

謎語:紅彤彤一大捧,見風它就逞兇狂,無嘴能吃天下物,單怕雨水不怕風。(火)

2、討論:火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危害。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邊進行小結:

好處:可以用它來做飯、取暖等。

危害:可以引起火災。

3、觀察小實驗“紙的燃燒”。

老師用打火機將蠟燭點燃,將一張紙放在蠟燭的上方,讓幼兒觀察紙的燃燒過程,幫助幼兒瞭解有些物品很容易被引燃。

4、讓幼兒說一說生活中的易燃物品和家中的主要火源。

教師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認識火源和易燃物品。

火源:有打火機、火柴、鞭炮等。

易燃物品:有紙、衣服、玩具、煤炭、汽油等。

教師小結:火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如果不會正確使用火,火娃娃也會生氣,給我們帶來傷害。所以小朋友不能玩火,也不要隨便碰易燃物品。

5、讓幼兒討論如果遇到火災應該怎麼辦?火場又應怎樣逃生?

教師小結:如果發現火災,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彎腰從安全出口逃離現場,再求救大人或撥打火警電話119。

6、播放警報音樂同時點燃枯樹葉樹枝發出煙霧,引導幼兒快速撤離到安全地帶 。

活動反思:

本活動通過讓幼兒瞭解有關“火”的知識,認識到了玩火的危險性,知道了不能隨便玩火,讓幼兒掌握了更多的自我保護、自救的方法。

(單位:東營市廣饒縣稻莊鎮實驗幼兒園)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火娃娃壞脾氣

(一)目標

1.樂意看看、聽聽、安全視頻,理解故事內容,增強防火意識。

2. 能結合生活經驗,說說對火的認識和玩火可能導致的後果。

重點難點:增強防火意識,說說對火的'認識和玩火可能導致的後果。

(二)準備

1.“火娃”圖片,幼兒安全視頻《不留情的大火》、音樂《楊基歌》。

2. 笑臉和哭臉標記牌、安全用火和不安全用火、玩火的圖片。

(三)過程

1.身邊的火娃

教師:這是什麼?(出示“火娃”的圖片),你的身邊有火娃嗎?火娃可以幫助我們做些什麼事情?

教師:對,火娃的本領真大,可以幫助我們煮熟東西、給我們帶來溫暖,我們的身邊離不開火娃,可是,你們知道嗎,如果人們沒有正確用火,或小朋友去玩火會發生事情呢?

2.不留情的大火

教師:是的,大火無情,我們一起來看看、聽聽故事《不留情的大火》——

教師:誰來說說故事裏發生了什麼事情?

教師:是的,如果人們不正確用火,小朋友玩火,火娃就會發脾氣!

3.安全闖關,對和錯

教師逐個出示安全用火和不安全用火、玩火的圖片,請幼兒辨別行爲的對錯,同時出示笑臉和哭臉標記牌,如果認爲是正確的就站到在笑臉前面,如果認爲是錯誤的就站到在哭臉前面。

4.遊戲:我是小小消防員

教師:如果萬一真的發生了火災,我們就要撥打電話“119”請消防隊員來,我們來做一個“小小消防隊員”的遊戲吧!聽——消防隊員們集合了!

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兒感受穩健、有力的音樂風格,帶領幼兒聽音樂做做消防隊員模仿動作(戴上消防頭盔,穿上消防服、消防膠靴,集合,開着消防車出發、使用水槍滅火、救援,等等。)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們都喜歡動物,也喜歡模仿動物的各種動作,有了解各種動物的願望,通過本次活動設計激發幼兒愛動物的情感,提高幼兒觀察動物的能力。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愛動物的情感,認識各種動物的名稱,特點及生活習性。

2.通過活動提高幼兒觀察動物的能力,喜歡與同伴交流。

3.學習動物名稱,會用句式“動物園裏有····”,發音準確。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5.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會用漢語說出各種動物名稱,會用句式“動物園裏有····”

2、難點: 瞭解動物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在活動前帶孩子看《動物世界》

2 手機各種動物圖片,把教室佈置成一個“動物園”

3 動物卡片(有動物居住環境及喜歡吃的食物)各6份

4 製作食物圖片或食物模型(各6份)

5 DVD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觀看DVD,瞭解動物園裏各種動物的名稱及生活習性。

(二)展開環節

1教師指着牆上的.動物卡片,用漢語說出動物的名稱,引導幼兒跟說。

2教師(出示一張動物卡片,如熊貓):“動物園裏有熊貓,熊貓喜歡吃竹子。鼓勵幼兒模仿用漢語說出來。

3表演遊戲:老師模仿動物讓幼兒猜一猜,並拿出該動物愛吃的食物,引出:“動物園裏有···喜歡吃···”。鼓勵幼兒上來表演該遊戲。

(三)結束環節

將幼兒分成六個小組,每組分好動物圖片及喜歡吃的食物圖片,讓每位幼兒模仿“4”中的內容。

(四)延伸環節

1繼續豐富“動物園”環境內容,添加新的“動物”

2 將結束環節的圖片放在區域中,供幼兒交流使用。

教學反思

1幼兒在本次活動中,積極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樂意瞭解各種動物的特徵並用漢語與同伴交流。

2 個別幼兒對句式的表達不夠準確。

3如果我重新來上這一課,我將會準備得更充分一點,例如把“雙語”表達的更好,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表達能力,完整的與幼兒交流。

小百科:動物是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爲食,能感覺,可運動,能夠自主運動。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交新朋友的願望,感受擁有新朋友的快樂;

2、進一步瞭解名片的作用;

3、能大膽想象介紹自己,與同伴分享、合作。

4、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5、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1、錄音帶、歌曲《好朋友》;

2、幼兒與家長一起製作一張名片,自帶一件物品。

活動過程:

活動前半部分分別在蘿蔔班、香橙班兩個班級上進行。

1、遊戲《猜猜我是誰》,引入活動

(1)剛纔參加遊戲的小朋友,蒙上眼睛,爲什麼都能很快猜出後邊的小朋友呢?(因爲我們都是一個班的同學,天天在一起,很熟悉了,我們都是老朋友了)

(2)我們菠蘿班的老朋友天天在一起,你們快樂嗎?

(3)爲什麼很快樂?

(4)那如果我們有了更多的朋友會怎麼樣呢?

(5)你們想認識新朋友嗎?

2、兩位鄰班教師(本班幼兒不認識的老師)帶着禮物出現。“噹噹噹”響起敲門聲,老師打開門說:真巧,一說到新朋友,現在就有新朋友來了,請進!” 新老師和小朋友打招呼,並分別做自我介紹。

3、幼兒做自我介紹

(1)剛纔我們認識了新老師,現在怎樣讓新老師認識我們呢?

(2)請幼兒分別用名片、口頭自我介紹。

(3)名片上面有什麼內容(姓名、電話、住址)

(4)教師小結名片上的作用。(名片能讓別人記得更清除、更長久)

4、自主交往活動

老師聽說香橙班的小朋友也在尋找好朋友,老師和他們約好了在音樂廳見面,現在讓我們帶上禮物和名片,一起去認識新的朋友吧

(1)音樂開始,兩個班的小朋友分別從兩個門進入。香橙班:你們好,我是香橙班的小朋友,香橙香橙,快樂心情!

菠蘿班:你們好,我是菠蘿班的小朋友,菠蘿菠蘿,健康快樂!

(2)幼兒自主交往

5、小結,請幼兒和自己新認識的朋友手拉手在一起。師:你認識了幾個好朋友?你是怎麼去認識的?你和新朋友一起做了什麼?你感覺什麼樣的?小結:和朋友在一起真快樂,朋友越多,我們的快樂也就越多。

6、音樂《找朋友》,結束

師:認識了新朋友真高興,現在仍讓我們和新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吧!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輕鬆的.環境有利於幼兒進入角色,體現了幼兒快樂學習的理念要求。我覺得最可取的是交往語在活動中的運用,既使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發揮也提高了幼兒語言交往的能力。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要不完善和運用。

但是,如果在活動中能夠將幼兒與好朋友一起活動的形式設計的再多一些,會更好的讓孩子們動起來。並快樂的接受對方,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一)內容簡介

貓媽媽又生了五隻小貓咪,小貓野田做哥哥了。媽媽總是忙着照顧弟弟妹妹,野田擔心媽媽不喜歡自己,產生了扔掉他們的想法……野田真的會這樣做嗎?又發生了什麼事情讓野田成爲好孩子、好哥哥呢?讓我們翻開圖畫書去尋找答案吧!

(二)主題分析

故事講述了小貓野田從討厭弟弟妹妹,到最後成爲弟弟妹妹保護者的心路歷程,讓孩子們懂得了要照顧年紀小的同伴與朋友,學會關心、幫助弱者。

(三)情節分析

"媽媽生弟弟妹妹啦!我要當哥哥啦!"這件開心的事情,卻讓野田愁腸百結:有了弟弟妹妹,媽媽還會喜歡我嗎?故事在矛盾的糾結中開始了。

野田怕媽媽因此不喜歡自己,在這樣的愁緒中,野田想把弟弟妹妹扔掉,小讀者禁不住爲他們捏了一把汗。

驚險百出的是弟弟妹妹遇到了各種危險,讀者的心也隨之懸在半空:怎麼辦?野田會來幫助他們嗎?

弱小的弟弟妹妹對野田的無限信任和依戀,讓他幡然醒悟,也喚醒了他心中的善良,使他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最後,野田成長爲好孩子、好哥哥,他發現媽媽更愛他了,他是快樂的、幸福的。故事的結局也是團圓美好的。

(四)角色分析

野田成爲哥哥了,他不斷變化的表情讓我們讀出他內心的矛盾。媽媽生弟弟妹妹的那一刻,野田歡欣雀躍,他也爲弟弟妹妹的出生而高興。那什麼使他表情發生變化的呢?

他看到媽媽忙着照顧弟弟妹妹,表情變得沮喪、無奈,甚至是妒忌,這讓我們讀出他的"不快樂"。野田的笑容怎樣纔會回來呢?是丟掉弟弟妹妹嗎?顯然不是,這種想法和做法反而讓他變得更焦慮和難受了。最後,他和弟弟妹妹都經歷了磨難,他終於擔當起了做哥哥的責任,媽媽也表揚他說:"你真是媽媽的好孩子,弟弟妹妹的好哥哥。"這讓他舒心、開懷地大笑,原來當哥哥也很有趣啊!

外表再陽光的孩子也會出現不良的情緒、陰暗的心理。故事裏,野田找回善良、重獲自信的經歷正是孩子們自我認識、自我修正的心路歷程,這也可能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成長磨難吧。

(五)圖畫分析

故事的畫面富有兒童的生活情趣,用寫實的手法描繪了自然景色,好像故事就發生在孩子們的身邊。畫面構圖簡單明瞭、畫法簡潔、勾線清晰、人物突出,增加了故事的可讀性,並能讓讀者比較容易理解故事情節。

畫面突出刻畫了主角--野田的神情和動作,從他的表情,可以讓讀者探究到他的心理,瞭解其情緒和心理變化。最後,畫面充滿絢麗的晚霞,野田沐浴在一片紅彤彤的陽光裏,讓我們看到一個陽光、快樂、充滿自信的孩子。

(六)語言分析

故事中運用了比較多的對話,不但刻畫了人物的心理活動,也營造了日常生活的故事氛圍。讓讀者感覺貓媽媽一家就生活在"我"身邊或者就是"我家",野田的煩惱、難過、快樂等情緒"我"也可能會有。幼兒可以通過模仿對話,用不同的語氣、表情、動作等嘗試表演,並理解詞義。故事結尾"做哥哥雖然有些煩惱,可也很有趣呀"、"雖然……可也……"等句式,可以讓幼兒進行模仿練習。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思路

野田的故事,也可能發生在許多幼兒身上,因爲生活總是有煩惱、有矛盾的。在遇到煩惱、矛盾時,怎樣把控自己、不迷失自我,怎樣把快樂和幸福找回來呢?在讀完故事後,可能會給幼兒帶來許多有益的幫助和啓迪。升入大班了,我們是幼兒園最大的孩子了,也要當哥哥姐姐了,讓我們帶弟弟妹妹一起遊戲、玩耍,做快樂的哥哥姐姐吧。

2、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中人物的表情和動作,感受野田的心理變化。

(2)嘗試幫助小班的弟弟妹妹解決困難,體驗當哥哥姐姐的快樂。

3、活動準備

PPT課件

幼兒人手一本圖畫書

錄像:小班幼兒生活片段紙、筆

4、活動過程

(1)升班儀式,引起興趣

①幼兒歌唱《升班歌》。

②談話:

一我們升班啦,現在是我們幼兒園裏最大的孩子了,是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了。當哥哥姐姐你喜歡嗎?爲什麼呢?(幼兒自由講講當哥哥姐姐的感受。)

(2)閱讀圖書,理解故事

①出示封面:

一有隻小貓叫野田,他也做哥哥了,他快樂嗎?

一你從畫面哪看出來野田不快樂呢?(引導幼兒觀察野田的表情,大膽猜想。)

一故事裏的小貓到底是怎麼想的呢?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圖畫書。

②出示第1~3頁:

一貓媽媽生了五隻小貓,小貓野田做哥哥了。媽媽總是忙着照顧弟弟妹妹,野田覺得媽媽好像不如從前那樣喜歡自己了。

一野田爲什麼會不高興呢?他心裏是怎麼想的?貓媽媽是真的不喜歡野田了嗎?

③出示第4頁:

一弟弟妹妹一天一天地長大了。媽媽說:"喂,野田,帶弟弟妹妹出去散散步!"

一你覺得野田能帶好弟弟妹妹嗎?(幼兒大膽猜想。)④自主閱讀(幼兒人手一本圖畫書):

一野田帶弟弟妹妹出去玩,遇到了什麼事情?他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

一仔細看看野田臉上的表情和身體的動作,這可以幫助你看懂故事。

一野田願意帶弟弟妹妹出去玩嗎?

一弟弟妹妹遇到危險了嗎?哪裏可以看出來呢?

一弟弟妹妹們遇到了哪些危險的事情呢?

一弟弟妹妹爬上了樹,他們害怕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他們害怕的樣子?(引導幼兒描述小貓們的動作和表情。)

一猜猜他們可能會對野田說什麼呢?野田是怎麼做的?

一大灰狼要吃小貓,野田怎麼辦?

一過不了獨木橋,小貓害怕嗎?野田又會怎麼做呢?

一這時候,野田是怎麼做的?你從哪裏看出來的?野田心裏又是怎麼想的呢?

一故事結束的時候,野田開心嗎?爲什麼?

小結:野田發現媽媽和弟弟妹妹們都是喜歡自己的,原來當哥哥照顧、保護弟弟妹妹會讓自己很開心。

(3)觀看視頻,情景體驗

一小班弟弟妹妹們剛進幼兒園,也會遇到許多困難,你願意幫助他們嗎?

一(觀看視頻:幼兒剛入園哭鬧、走路不穩、不會穿衣、不會吃飯等。)許多弟弟妹妹剛進幼兒園時會哭鬧,爲什麼會這樣呢?你有什麼辦法讓他們高興呢?

一弟弟妹妹走路搖搖擺擺,如果不小心摔倒了,你會怎麼做?

一在幼兒園遇到弟弟妹妹走過來,你又會怎麼做?

一弟弟妹妹不會自己吃飯,你有什麼好主意幫助他們呢?

小結:這些真是好辦法(好主意),你是好哥哥(好姐姐)!

(4)選擇任務,分組完成

①幼兒分組,選擇上述某一情景內容作爲任務,討論制定"幫助弟弟妹妹"計劃書。

②分組制定完成"幫助弟弟妹妹"計劃書,討論哪些是比較合適的辦法和做法。

⑧統計:哪組的好辦法最多。

(二)活動設計2

1、設計思路

升入大班,幼兒都爲自己成爲哥哥姐姐而自豪,都願意帶領弟弟妹妹進行活動。但是究竟怎樣做纔是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會照顧弟弟妹妹的好哥哥、好姐姐呢?幼兒可能並不知曉。

幼兒園的"大帶小"活動,讓幼兒在真實情景中完成帶弟弟妹妹參觀幼兒園的任務,體驗其中的快樂、樂趣,甚至是煩惱。通過制定"大帶小"計劃,增加任務意識,嘗試按照計劃完成任務。

2、活動目標

(1)討論"大帶小"活動,設計參觀路線,嘗試用符號、文字、圖畫等記錄。

(2)帶領弟弟妹妹參觀幼兒園,體驗當哥哥姐姐的責任感。

3、活動準備

記錄工具:紙、筆等

事先聯繫小班,預約活動時間,做好安排幼兒.園簡易地圖

4、活動過程

(1)導入:回憶故事

一(出示圖畫書。)還記得故事的名字嗎?故事講了什麼呢?

一野田是好哥哥嗎?爲什麼?

一你願意當哥哥姐姐嗎?小班小朋友剛來幼兒園,有許多地方都不認識,你願意帶他們參觀幼兒園嗎?你能像野田一樣照顧他們、愛護他們,讓他們快樂嗎?

(2)討論:大帶小

一剛進幼兒園的小班弟弟妹妹都非常小,還沒有習慣幼兒園的生活,許多事情都不知道、也不會做,要帶好他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一帶弟弟妹妹參觀幼兒園,要做些什麼事情呢?說些什麼話呢?(引導幼兒從安全、情緒等方面考慮。)

一可以介紹自己,知道弟弟妹妹的班級和名字。

一可以介紹幼兒園的設施,告訴他們活動室的名字以及可以在裏面做哪些事情。

一要保護好弟弟妹妹,不做危險的動作和事情。

(3)記錄:參觀路線

①出示幼兒園簡易地圖。一這是幼兒園的地圖,上面的活動室和教室,你都認識嗎?知道它們在哪裏嗎?

一請你設計一條"參觀線路"。(要求:能參觀到這些地方;不走重複路。)

②分組設計"參觀線路"。

一可以用符號、文字、圖畫等記錄,要簡單明白,讓別人一看就知道。

⑧交流討論,適當修正。

小結:按照設計的"參觀線路",帶領弟弟妹妹參觀幼兒園,讓他們知道更多幼兒園的事情。要像哥哥姐姐一樣愛護他們、保護他們,讓他們感到快樂!

(4)實踐:參觀幼兒園

①參考流程:

A.互相認識:大班幼兒主動介紹自己,詢問並知道弟弟妹妹的名字。

B.大班幼兒依次介紹帶弟弟妹妹可能去參觀的地方。

C.安全提醒。

D.大班幼兒帶弟弟妹妹參觀幼兒園。

②注意事項:

A.事先在走廊、樓梯等地方增加教師,以保護幼兒的安全。

B.提醒幼兒慢慢走。

(5)活動延伸

談話交流:

一在"大帶小"活動中遇到了哪些事情?

一談談你是怎麼照顧弟弟妹妹、幫助他們的?

(三)活動拓展

根據"幼兒園簡易地圖",設計能參觀幼兒園更多地方的線路圖。

(四)閱讀區的活動

1.表演區:提供頭飾、錄音、圖畫書等,幼兒可嘗試表演故事。

2.語言角:提供圖畫書讓幼兒繼續閱讀,並鼓勵幼兒根據畫面豐富故事情節。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設計意圖:讓幼兒知道小動物是人類的親密朋友,小鳥是師母的醫生,大樹是小鳥的家

目標:

1.培養幼兒愛護鳥類的意識。

2.引導幼兒用圓形制作小鳥。

準備:

1.在牆上畫出大地和天空的'背景圖,用紙揉搓,拉出樹幹。

2.彩色圓片、彩色筆、小鳥圖片、小鳥範例等。

過程:

1.出示小鳥圖片,進行有關愛護鳥類的談話。

2.引導幼兒學用圓形紙一次對摺折出小鳥的身體、兩次對摺折出小鳥的頭、三次對摺折出小鳥的嘴巴,掌握小鳥的製作方法。

3.幫助幼兒將做好的小鳥粘貼在大樹上和天空中。 請景表演:誰打了小鳥

提問:打小鳥的人對不對,爲什麼?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鳥?

教師小結:小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它,不能傷害它,有了小鳥和其他動物,大自然才能和諧相處,生活才能生機勃勃。萬物纔有生氣。

環保實驗課:愛護小鳥(評析)本次活動教師準備很充足,環境佈置很美,對教育效果產生作用,有自己特點的創意。通過引導幼兒談愛護小鳥的話題,再指導幼兒用紙、彩筆來製作小鳥,幼兒很感興趣,當把製作的小鳥掛到天空和大樹後很有成就感。然後再通過讓幼兒看情景表演,“誰大小鳥”讓幼兒產生對打鳥人的行爲的憤怒和要保護小鳥的願望,從而產生了好好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有保護鳥類和怎樣了保護犀鳥的想法。如:看見打鳥的人要制止不良行爲,給犀鳥製作房子,給小鳥餵食等等。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嘗試學習圍繞一個話題採訪別人。

2、知道在和他人的交談中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3、鞏固與他人交往的技能和禮儀。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紙、筆。

2、事先和幼兒園的其他教師及工作人員溝通採訪主題,請他們配合。

活動過程:

1、介紹記者和採訪工作,引導幼兒初步瞭解相關的知識。

幼兒自由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記者是專門採訪別人、採寫新聞的人;報社、電視臺、廣播電臺、雜誌社都有記者。

2、引導幼兒學習做小記者。

幼兒交流。

幼兒帶上紙、筆,單獨或結伴去採訪其他教師。班級教師分頭追蹤、瞭解幼兒的採訪情況。

3、回班交流,總結小記者的活動。

幼兒討論交流。教師注意分別邀請採訪成功和採訪失敗的幼兒代表發言。

幼兒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採訪時首先要自我介紹,對人有禮貌,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或問題,別人接受了採訪後要對他表達謝意。

4、幼兒模仿採訪。

幼兒分組制定採訪提綱。

在小組內模擬採訪一次,請小組成員觀察、指正。

5、幼兒再次採訪,並回班交流。

集體交流採訪內容,分享成功的經驗。

活動反思:

這節課屬於綜合探索課程。通過了解記者這一職業及記者工作的日常,瞭解新聞的表現方式,瞭解手抄報、報紙的結構,以及常用的幾種拍攝角度,嘗試製作報紙手抄報。以此來增加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對生活自然的'觀察以及對記者職業的敬佩之情。

課前我已讓學生提前蒐集有關記者、新聞圖片等資料,所以首先我通過提問來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多張新聞圖片結合講解,讓學生了解新聞的真實性、及時性等特點和基本知識。接着通過集體探究瞭解新聞表現的方式,有新聞照片、新聞漫畫和新聞圖表等。通過欣賞新聞圖片認識基本的拍攝手法角度:平拍、仰拍、俯拍。然後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手抄報報紙的結構:刊頭、日期、標題、內容、插圖等部分,爲學生接下來完成任務做好準備。最後通過教師示範講解步驟以及相關部分的要求,佈置本節課的學生活動。本次佈置的任務是完成一份手抄報或報紙的板塊設計,不需要大量的文字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排版分佈版塊以及圖畫標題文字的結合。因爲學生有了很多年辦手抄報的經驗,所以這次的學習任務並不難,整節課進行的也比較流暢,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完成的也很認真速度比較快,但是稍有不足的地方是學生的設計意識還需要培養,排版比較單一呆板,可以多讓學生欣賞借鑑優秀的作品來積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