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集錦七篇

【必備】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集錦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集錦七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是xx幼兒園的小朋友,初步感受幼兒園景物、房舍的美,產生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2)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幼兒園,如很大、很美等。

(3)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幼兒園多美麗。

(4)培養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等好習慣。

(5)讓幼兒知道自己是一個生活在愛和美好的世界裏。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認識幼兒園的興趣

提問:誰知道,我們是哪個幼兒園的小朋友?我們的幼兒園是什麼樣子的?

2.知道自己是x x幼兒園的小朋友,尋找幼兒園的園牌,認一認園名

參觀幼兒園大門,告訴幼兒門旁牆上金光閃閃的字是我們幼兒園的名字。幼兒跟念幾遍“xx幼兒園”。

3.參觀幼兒園全貌,知道幼兒園很大、很美

(1)走進大門觀賞幼兒園的全貌,知道幼兒園很大、很美。

(2)找找幼兒園最漂亮的地方。提問:我們的幼兒園漂亮嗎?你最喜歡什麼地方?

(3)幼兒自由地在喜愛的景物、房舍前坐坐、玩玩、談談、說說。

(4)念兒歌(小結):我們幼兒園,又大又漂亮;我們小朋友,人人都喜歡。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班裏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

2、嘗試根據玩具標記圖,一一對應收拾擺放玩具。

3、願意參與集體勞動。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現生活中玩具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會發生的娃娃。

2、玩具標記圖,幼兒用書——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遊戲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將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個角落,帶領幼兒尋找發出哭聲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後關心娃娃爲什麼哭?家在哪裏?然後把娃娃送回家,並啓發幼兒想象自己找不到家會怎樣?懂得玩具玩好後要送回家。

2、認識玩具標記圖,初步學會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教師提問:我們還有哪些玩具?這些玩具的家在哪裏?怎樣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玩具和設計好的玩具標記圖,讓幼兒說說這些玩具找誰做自己的標記最合適。

◎幼兒自己手拿標記圖尋找,貼在相應的.玩具籃上。

◎根據玩具籃子的數量,選擇相同數量的幼兒將玩具根據標記放回玩具櫃裏。

2、遊戲“送玩具回家”,鞏固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將剛纔的玩具拿出來,一部分幼兒送,一部分幼兒評“什麼玩具走錯了家。

遊戲可重複若干遍,讓每位幼兒都參與。

【活動反思】

開學以來,我發現孩子們玩完玩具的時候,經常把玩具亂扔,掉在地上的就亂踢或就當沒看見,不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也不知道輕拿輕放。通過社會活動“玩具找家”對幼兒進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裏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然後通過幼兒的親身操作,讓幼兒知道了一些正確行爲:輕拿輕放,不亂扔,懂得了以後在遊戲活動中都應該好好玩玩具,收玩具。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裏面。

小百科:玩具,泛指可用來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類社會中常常被作爲一種寓教於樂的方式。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請幼兒看圖)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裏幹什麼?②小弟弟碗裏的飯爲什麼撒得到處都是?③大公雞來了說什麼?然後做了什麼?④大公雞爲什麼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麼兒歌?⑥小弟弟爲什麼哭了?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麼?⑧後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並富有重複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並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着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纔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爲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採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爲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爲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採用了PPT資料,並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於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於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於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麼在進餐的時候怎麼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爲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後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迴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爲切入,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後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

2、感知、瞭解各種糖果的特徵,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嘗試用糖果裝扮小屋,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小糖果若干,糖果PPT、布袋12個,糖果小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提問:小朋友吃過糖嗎?那你吃過什麼糖?最想吃什麼樣的糖?

(二)展開部分

1、出示圖片:糖果小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糖果,我們一起看一看,這是什麼?

這個房子和我們平時見到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有棒棒糖,水果糖.....)

這個房子有這麼多糖果裝飾,所以他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糖果小屋。這個小屋裏住了好多好多的糖果寶寶,糖果寶寶說我要看一看小朋友能不能叫上我的名字,如果你能叫上我的名字我就和你做好朋友,那我們來看看糖果屋裏都有哪些糖果呢?

2、出示糖果PPT,讓幼兒認識各種糖果。

①、棒棒糖(你們吃過嗎?有什麼味道的?)

②、棉花糖(是什麼樣的?吃到嘴裏什麼感覺?)不光有大大的棉花糖,還有小小的.棉花糖...)

③、彩虹糖(什麼顏色的?)

④、軟糖、橡皮糖(軟軟的彈彈的)

⑤、跳跳糖(吃到嘴裏什麼感覺?會跳會發出聲音)

⑥、巧克力糖

3、師: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糖果。糖果寶寶說我想和你們做遊戲,你想不想和我玩遊戲啊?可是這些糖果寶寶非常淘氣,他們喜歡捉迷藏,藏起來了,躲在哪裏呢,躲在了我的小袋子裏了。糖果寶寶說,一會小朋友眼睛不能看只能用手摸,摸一摸袋子裏的糖果寶寶是什麼感覺的?(每人椅子下一袋糖果)

請幼兒手摸糖果,觸摸糖果特徵並說出自己的感受,猜猜是什麼糖果。

糖果寶寶說現在可以看看我長什麼樣子啦,請小朋友把袋子裏的糖果拿出來,說一說你的袋子裏裝的都是什麼糖果呢?

(三)裝飾糖果屋

出示沒有裝飾的小屋,請幼兒用手中的糖果把小屋進行裝飾

師:這裏有一個孤獨的小房子,他沒有糖果寶寶的裝飾一點都不漂亮,想要小朋友幫幫他,讓我們用手中的糖果來吧小房子打扮的美美的。

小房子感謝你們幫他裝飾的很漂亮。糖果也感謝你們幫他們找到家,小朋友們真棒。

(四):結束

小朋友今天表現的都很棒,老師請你們吃糖,想不想吃?

每人拿一塊糖果,分享糖果帶來的樂趣。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就出示了一盤糖果,孩子一下子吸引了。團團地圍坐着,一起說說各種糖果的名稱,糖果必竟對幼兒來說是相當熟悉的,一下子孩子們說出了好多棉花糖、棒棒糖、牛奶糖等,爲了讓幼兒有更深地瞭解,我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感知糖果的形狀,糖果的軟、硬等特徵。有的幼兒說 “ 是棉花糖,軟軟的,有的說“ 是棒棒糖,硬硬的 ” 。接着,我讓每位幼兒去品嚐桌挑選自己喜歡的糖果品嚐,通過品嚐,孩子們聰明地發現糖果含在嘴裏會變小,味道 是甜甜的這些感知體驗。 今天又正好是我園園長來我班下班聽課,她聽後也給我提出了意見,我也感覺到了在品嚐這一環節中我在教學上有點倉促,疏忽了,我應該讓幼兒們從我的盤裏挑一顆,把糖果拿在手裏跟小夥伴們說一說,選的是什麼糖什麼形狀的糖味道是怎樣這樣活動的效果可能會更好。結果我是讓他們過去品嚐,回來時他們都快吃好了,我這時才問,因此孩子答不上來,吃到嘴裏早忘了糖的特徵了,的確這對小班孩子來說,有點困難,以後我會注意的。 最後,我分組讓幼兒們把糖果(糖紙)送回糖果小屋,這環節,孩子們 的表現非常棒。 糖果對小班幼兒的吸引力、誘 動2 / 2 中,幼兒在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品嚐糖果,製作糖果的過程中,好奇心、動手能力、語言表達力、想象能力得到了發展,也讓孩子們進行了大膽地探索、感知、想象。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二、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三、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請幼兒看圖)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裏幹什麼?

②小弟弟碗裏的飯爲什麼撒得到處都是?

③大公雞來了說什麼?然後做了什麼?

④大公雞爲什麼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麼兒歌?

⑥小弟弟爲什麼哭了?

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麼?

⑧後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

(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並富有重複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並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着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纔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爲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採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爲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爲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採用了PPT資料,並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於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於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於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麼在進餐的時候怎麼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爲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後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迴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爲切入,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後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準備:

1、幼兒準備:每人一份含有各種包裝的糖果、一次性口杯;每組一份可供選擇的動物貼紙。

2、教師準備:幻燈儀器、“生日歌”音樂磁帶、錄音機、“豬你生日快樂”歌表演VCD、狗寶寶家圖片、狗寶寶毛絨玩具一隻、裝有各種包裝的食品籃。

預設過程:

(一)“狗寶寶過生日”引入,帶出活躍熱烈的氣氛。

1、播放生日歌,引發幼兒的興趣。

2、出示狗寶寶,引入遊戲的主題。

(二)通過“狗寶寶送禮物”的遊戲環節,在嘗試中知道不同包裝的開啓方式。

1、出示禮盒,摸禮物。

①教師出示禮盒,引起

幼兒的好奇心。

②讓幼兒摸禮物,激發其積極參與的慾望。

2、說說禮物,嘗禮物。

①通過提問,讓幼兒說說他(她)得到的禮物,引導發現包裝的'不同。

②通過嘗試,讓幼兒自己打開禮物品嚐,探索不同的開啓方式。

3、討論嘗試結果,知道開啓方式。

①通過討論,讓幼兒說說怎麼打開禮物,從中學習科學的開啓方式。教師結合順口溜加深印象。

②通過比較,讓幼兒感受較好的開啓方法,從中學習較難的技能。教師結合講解示範正確引導。

教師小結,引出學習新詞“剝”(bāo)。

(三)通過“幫狗寶寶剝糖果”的遊戲環節,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1、教師講解示範遊戲的規則:幫狗寶寶招待小動物,幫忙剝開糖果貼上(請誰吃的)小動物頭像。要求幼兒數數剝了幾顆糖。

2、幼兒分組遊戲,教師重點指導能力差的幼兒。

教師總結幼兒的表現,繼續深化“自己動手”的思想意識。

(四)通過歌表演“豬你生日快樂”,體驗活動的樂趣。

師生共同參與歌表演,表演結束,與狗寶寶道別,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探索,學會打開幾種食品包裝,鼓勵幼兒積極動腦,解決問題,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2、繼續深化“自己動手”的思想意識,培養幼兒獨立、自信的優良品質

3、繼續培養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初步學習新詞“剝”(bāo)。

重點與難點:

掌握一些剝食品包裝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依賴別人,會自己動手剝。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幾種常見小動物的不同叫聲、動作及愛吃的食物。

2、能夠伴隨有節奏的語言模仿小動物,體驗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小狗、小雞、小鴨、小羊等小動物頭飾及它們愛吃食物的圖片。

2、《喂喂小動物》PPT。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創設情境,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收到了一封邀請信。原來動物園裏的飼養員阿姨要出去辦事,沒有人照顧小動物們。飼養員阿姨發來邀請信,邀請小朋友們幫助她,照顧小動物們,喂小動物吃飯。

(2)師:走我們去動物園。

(二)過程:

1、播放《喂喂小動物》PPT第一部分(逐圖出示),引導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動作,知道小動物們愛吃的.食物。

(1)師:動物園到了,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這些小動物吧。

(2)師:有誰認識這隻小動物呢?它是怎樣叫、怎樣走路的呢?誰來學一學?

(3)師:誰知道它最愛吃什麼?

(4)小結:小花狗,汪汪汪,吃什麼,吃骨頭;小小雞,嘰嘰嘰,吃什麼,吃小蟲;小小鴨,嘎嘎嘎,吃什麼,吃小魚;小山羊,咩咩咩,吃什麼,吃青草。寶貝們,太棒了。我們知道了小動物愛吃的食物,我們一起去喂喂小動物吧。

2、遊戲《喂喂小動物》,鼓勵幼兒大膽運用有節奏的語言模仿小動物,體驗遊戲的樂趣。

幼兒自選一個小動物頭飾戴好坐到小椅子上。老師將各種食物圖片擺在桌子上,一邊敲小鼓,一邊又節奏的說:“小花狗,汪汪汪,請問你想吃什麼?”頭戴小花狗頭飾的小朋友就站起來學小狗走路,一邊走一邊說:“小花狗,汪汪汪,吃什麼,吃骨頭。”然後從桌子上拿出骨頭的圖片回到自己的椅子上。

反覆遊戲多次,請幼兒分別模仿動物,找出小動物最愛的食物。

3、播放《喂喂小動物》PPT第二部分。

(1)師:飼養員阿姨,回來了,快聽聽她是怎麼說的吧。

(2)師:太高興了,飼養員阿姨很滿意,我們照顧的小動物,她說我們都是合格的動物飼養員了,歡迎我們經常去動物園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