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總六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總六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能夠積極地與教師、同伴討論,用流利的語言大膽猜測故事情節。

2、瞭解獅子和老鼠鮮明的個性特徵,並能用語言、動作創造性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3、在感受故事形象美的基礎上,結合日常生活經驗,懂得要善待別人,幫助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幫助的道理。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設置懸念,引導幼兒猜測故事情節,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畫面定格於老鼠出現6秒時)提問:畫面中有誰?想一想會發生什麼事情?(看圖導入活動)二、課件輔助,講述故事,採用關鍵中斷法,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

1、(畫面定格在獅子被老鼠弄醒了19秒),提問;獅子心情怎樣?它會怎樣做?怎樣說?獅子會吃了他嗎?爲什麼?如果獅子吃掉了老鼠,會發生什麼事情?

2、(畫面定格在老鼠感激獅子放走了它40秒)獅子真的把老鼠放了,老鼠心裏會怎樣?獅子相信老鼠會報答他嗎?爲什麼?你們認爲老鼠能爲獅子做些什麼?

3、(畫面定格在獅子被網在網裏46)提問:獅子被網住了,怎麼辦?誰能來幫助他?

4(畫面定格在老鼠出現,說要救獅子60s)老鼠會怎老樣救獅子?(引導幼兒想辦法)5。獅子得救了嗎?這是一隻怎樣的老鼠?1分18秒三、完整講述故事,深刻理解、體驗作品的形象。

提問:獅子得救了,獅子怎樣說的?

獅子爲什麼謝謝老鼠?

當時獅子爲什麼要放掉老鼠?

你喜歡誰?爲什麼喜歡?

四、引導幼兒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建立聯繫,將外在的道理內化爲自己的行爲。

提問:你們幫助過別人嗎?

你們被別人幫助過麼?

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心情怎樣?

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自己首先要怎樣做?

五談話結束活動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1.當別的小朋友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向小老鼠一樣主動幫助他。善待別人,幫助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2.獅子從輕視老鼠到被老鼠所救,告訴幼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不要輕視別人。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愛描繪大自然的優美散文,感受散文的畫面美和意境美。

2.瞭解春雨和某些植物的.特徵。

3.學習散文的抒情性語言。學習詞彙:落、淋、灑、滴、萬紫千紅。

活動準備:

1.準備表現散文內容的圖片,以及有背景音樂和配樂朗誦的錄音磁帶。

2.帶幼兒到戶外觀察春季花草樹木的色彩和形態。

指導要點:

1.教師邊指圖邊配樂示範朗誦,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感受散文優美的意境。

2.通過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幫幼兒理解作品的層次。

3.結合作品學習動詞"落""淋""灑""滴",知道動詞的豐富多樣性。

4.讓幼兒靜心欣賞一遍配樂朗誦後,在小組裏自由發言:聽了這散文,我好像看到了……我學到了動詞……學到了句子……5.引導幼兒用色彩畫出綠色的草地、柳樹、紅色的桃花、杏花,黃色的油菜花、蒲公英。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小熊砍樹》是一首融情境和教育意義於一體的兒歌,它的情節性較強,能爲幼兒提供一個較大的想象空間,同時,它又蘊涵着愛護樹木,保護環境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多媒體課件和圖譜的運用,使兒歌內容更加形象、生動,能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理解兒歌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朗誦。

3、初步建立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兒歌圖譜、錄音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課件,感知兒歌情境。

1、播放課件,幼兒通過觀看、傾聽、想象,感知兒歌情境並瞭解角色對話語言。

2、討論 :爲什麼樹木不能砍?

3、瞭解砍伐樹木的危害性。

二、藉助圖譜,理解兒歌內容。

1、嘗試看圖譜念兒歌。

2、完整欣賞兒歌。

3、分角色朗誦。

4、集體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三、分組討論,集中交流保護樹木的方法。

四、小結,建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與同年級其他班同伴進行交往。

2.能使用恰當的語言進行交往。

3.主動大膽的發起交往,提高交往的主動性。

活動重點嘗試與同年級其他班同伴進行交往。

活動難點能使用恰當的語言進行交往,提高交往的主動性。

活動準備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班幼兒各4名、幼兒自備禮物一份

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請大家互相看看今天上課的同伴和以前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幼兒自由說,教師

二、幼兒找朋友

嘗試與同年級組的同伴進行交往,在交往中使用恰當的語言

1.第一次交往:幼兒自由交往,教師觀察出現的問題

師:今天這裏有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還有大四班的小朋友,你們認識嗎,請大家自己去找一個朋友

(1)幼兒自己交朋友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交到的朋友

師:你們是怎麼認識的?

剛剛我們找得都是認識的朋友,這裏還有許多不認識的'朋友呢,我們怎樣才能認識呢?

(3)幼兒討論

(4)針對問題提出交朋友的要求

師:要告訴別人你叫什麼名字,幾歲了,在哪個班,住在哪裏?

2.第二次交往

師:剛纔有的小朋友已經互相認識了,還有不認識的,現在請你們再去相互認識一下。

(1)幼兒再次去交朋友

(2)在集體面前介紹今天剛認識的朋友

師:請你說說你是怎麼認識他的(誰主動、誰是被動的)你們都說了些什麼(交往中的語言)還有什麼約定。

3.與朋友交換禮品(事先做好的)

師:“現在小朋友們把你們自己準備的效力物拿出來送給你剛剛認識的好朋友。”

三、音樂遊戲《找朋友》。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散文詩所表現的父母的關愛之情和家的溫馨。

2.嘗試仿編詩句,能用詩化的語言表述家的溫馨。

3.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全家福"圖片展示板、掛圖、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看"全家福"照片,讓幼兒互相講述照片的故事,分享家的幸福,體驗爸爸媽媽的愛。

師:這裏有小朋友們帶來的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照片,現在請你們和好朋友一起說一說照片裏有趣的事。

二、結合課件,感受並理解散文詩。

(一)教師朗誦散文,讓幼兒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師:聽了這首散文詩你有什麼感覺?你想到了什麼?

(二)教師運用課件、結合圖片,讓幼兒用詩裏的語言描述家的溫馨。

師提問:1.散文詩裏說家是什麼?爲什麼這麼說?

2.有了燈、有了屋檐、有了牀小朋友就會怎樣?

(三)幼兒結合圖片、課件學習散文詩。

三、幼兒用詩化的語言表述家的溫馨、幼兒仿編個別詩句。

(一)師提問:家還可以是什麼?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二)幼兒嘗試用詩化的語言彷編詩句。

(三)結合幼兒創編提供相關圖片彷編散文。

【延伸活動】

語言區:提供有關圖片讓幼兒學習續編"家是什麼"。

美工區:繪畫"我的家"附散文:

家是什麼?家,是一盞燈、一個屋檐、一張柔軟的牀。

有了燈,不再害怕夜晚沒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屋檐,不再擔心風吹和雨打。有了牀,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覺,做個美美的夢。

家是太陽,爸爸媽媽的笑容,是溫暖的陽光。

反思:

綜觀整個活動,活動過程的設計始終圍繞目標,各環節緊密聯繫、層層遞進。教師採用直觀教學法,結合課件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聲情並茂地朗誦散文詩,並利用富有啓發性的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加深幼兒對詩歌的理解。並利用精美的掛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大膽的用語言表達畫面上的內容,感受詩歌所表達的語言美和意境美,並適時的運用富有啓發性的提問激發幼兒對"家"和"親情"的美好體驗和情感共鳴。

專家點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思路是比較清晰,從傾聽、欣賞--準確記憶--學習朗誦--脫離圖譜--自由創編--朗誦表演。從步驟上、難度上層層遞進,幼兒行爲積極,思維活躍,樂意參加彷編活動。整個活動,幼兒在審美中模仿、在模仿中創造、在創造中提升,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建構了自己的語言、創造了自己的文學,最後也實現了語言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並在活動過程中獲得了愉快的情感體驗。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瞭解老北京的特色叫賣吆喝,體驗生活,從中學會怎樣做人。

活動準備:

自制:糖葫蘆(山楂、草莓、橘子瓣、山藥等),相聲小品《賣冰糖葫蘆》視頻。

活動過程:

一、 甜甜糖葫蘆。

1、播放歌曲片段《冰糖葫蘆》,通過歌詞回憶提問,引出今天的活動,並出示自制山楂串葫蘆。

2、談話引導幼兒回想自己吃過或見過的糖葫蘆。(小朋友們還記得糖葫蘆除了山楂做的,還有什麼樣的嗎?橘子瓣、山藥。。。。)

3、根據幼兒回憶,出示其他品種的糖葫蘆,草莓、橘子瓣、山藥(豆)等。

二、 相聲小品《賣冰糖葫蘆》

1、教師扮演賣冰糖葫蘆的人,唱買糖葫蘆,引出相聲小品《買冰糖葫蘆》,幼兒觀看欣賞。

(我吆喝的像賣糖葫蘆的嗎?不像、像。那接下來請小朋友欣賞一段相聲小品《買冰糖葫蘆》,你們注意觀察小品中買糖葫蘆的是怎麼做的。)

2、幼兒欣賞小品後提問:

小品中都有誰?賣糖葫蘆的是怎麼吆喝的?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小姑娘是怎樣做的?

3、討論:小姑娘那樣做對不對?她爲什麼要那樣做?

假如你是賣糖葫蘆的,你會怎麼做呢?

三、我來演幼兒學習吆喝唱賣糖葫蘆,模仿小品中人物的語氣對話,並進行分角色表演。

("冰糖葫蘆、冰糖葫蘆,賣冰糖葫蘆嘞,又好吃又好看又便宜的冰糖葫蘆嘞"。)

延伸活動:

製作糖葫蘆串。

小品簡略內容:

"冰糖葫蘆、冰糖葫蘆,賣冰糖葫蘆嘞,又好吃又好看又便宜的冰糖葫蘆嘞"賣糖葫蘆的喊。媽媽給了小姑娘一元錢,小姑娘邊唱邊跳出門了。碰到一個叫賣糖葫蘆的,他想買,糖葫蘆一元一支,小姑娘還價五毛,賣糖葫蘆的不賣。一會又來一時髦女郎,賣糖葫蘆的急忙攬生意,時髦女郎給十元買一串,找9元,時髦女郎嘗過糖葫蘆後說酸,就隨手扔掉了。賣糖葫蘆的四處看沒人注意撿起來又重新賣,小姑娘發現後用1元錢買下後扔進了垃圾桶。

設計思路:我班主題活動爲"我愛北京",老北京吆喝是北京的一大特色,通過欣賞相聲小品活動,可以讓幼兒體驗感受叫賣吆喝的'藝術特色,對北京有另一面的認識。另一方面是學會做事、做人。

活動評析:

糖葫蘆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小食品,以糖葫蘆爲題材,幼兒的興趣點高。活動利用歌曲形式引出,主題,幫助幼兒回憶生活中吃過或見過的糖葫蘆,方式新穎。教具準備新穎,充分,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很好的帶動活動氣氛。活動中,相聲小品《賣糖葫蘆》利用多媒體形式,幼兒易於接受,聲、影結合,形式新穎。活動提問能抓住重點。一系列活動後,爲後面的學習表演做了很好的鋪墊。活動中滲透了10以內錢幣的換算,並教育幼兒不要亂花錢,並體驗社會中人與人的交往。還進一步讓幼兒明白生活中講衛生、不吃髒東西,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