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10篇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玩泥巴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10篇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1

一、設計思路

我班幼兒對音樂有一定的興趣,他們能按音樂的節拍和內容做簡單的舞蹈動作和模仿動作。很喜歡音樂和舞蹈,具有強烈的表現慾望。爲了進一步培養他們對音樂,舞蹈的興趣,我選擇了旋律優美,節奏鮮明,形象生動的《玩泥巴》這首音樂作品,採用現代化教育手段,試圖能夠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用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二:活動目標

1.在舞蹈中培養幼兒的動作協調性,節奏感;培養幼兒根據音樂的性質和內容創編動作的能力。

2.在活動中體驗愉悅的情緒,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三:重點與難點

幼兒把握動作的多樣性和活潑俏皮的特點

四:活動準備:

1.電視機,攝像機

2.錄音機,磁帶,鼓

五:活動過程:

(一)雙圈集體舞。

(二)跟着鼓聲有節奏的走,調節小朋友之間的.距離,鼓聲停止,幼兒席地而坐。

(三)欣賞歌曲

1.欣賞第一遍。提問:這首歌叫什麼名字?你聽了有什麼樣的感覺?

2.欣賞第二遍。提問:歌曲裏唱了什麼?請幼兒根據歌詞說出歌曲內容。

3.討論小結:歌曲裏唱的那個小朋友爲什麼不想彈琴畫畫?你們有什麼心裏話會對誰講?

(四)師生共同創編舞蹈。

1.教師示範創編歌曲前面部分。

2.跟着音樂,師生完整表演前半部分。

3.根據歌曲內容引導幼兒創編玩泥巴的舞蹈動作。

4.觀看錄像互相觀看模仿。

5.逐句依次請2—4名幼兒展示自己的創編動作,然後幼兒一起學動作。

6.隨教師將提煉的動作完整連貫的跳一次。

(五)幼兒表演舞蹈

1.全體幼兒隨音樂表演。

2.看錄象,比比誰的動作最美。

(六)邀請舞

鼓勵幼兒大膽邀請客人老師一起跳舞。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摸、捏、聞、聽、做,豐富對泥巴的感知,瞭解泥巴的可塑性。

2、通過聽說交流,豐富對泥土的聯想,建立對泥土的情感,對大自然的熱愛。

3、通過玩泥巴,刺激泥塑慾望,鍛鍊動手能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瞭解,並初步認識體驗泥巴的特性,感受捏泥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2、教學難點: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動、形象、有趣,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準備:

師:泥巴、教學課件一個、泥塑工具五套(教師一套,學生每組一套)、水桶

生:圍裙、毛巾

七、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感知泥性

老師在你們的抽屜裏放了一樣挺好玩的東西,找一找。每人拿一塊放在桌上,看看誰先和泥巴成了好朋友。

2、體驗泥性,探究方法

(1)摸摸揉揉泥巴,用你的感覺去體驗,把你的感覺告訴同學。

(感覺:冰冰的,涼涼的,涼爽,很舒服,很柔軟。)

(水多了很沾手,水少了太硬)??

班級交流對泥巴的手感,再互相說說自己的感覺。

(2)用鼻子聞一聞,體會、想像泥巴散發的氣味。(器官體驗,逐漸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和情感參與體驗)

用鼻子聞時,一定要用心去體驗。

聞聞泥巴,把聞到的氣味告訴小朋友。

班級交流:你聞到了什麼味?(泥土味、臭味、草根味、青草味、泥土的香味,還有稻香、菜香、果香味??)

(3)親親泥巴,用小耳朵聽一聽,體會、想像泥巴在說什麼?親親泥巴,可以縮短學生與泥巴的距離,讓學生喜愛泥巴。(思維與想像體驗,培養學生對泥巴的情感,逐步認知泥土與人類的關係) 小組、班級交流:用小耳朵聽聽泥巴在說什麼?

a教師引導:從泥巴與水、泥巴與陶器、泥巴與植物、泥巴與環境的關係去討論、思考和體驗。 b小組討論:你聽見泥巴在說什麼。

c班級交流:我聽見泥巴說??

親近泥巴,探究使泥巴聽話的方法。

玩玩泥巴,可以使用泥塑工具。你用哪些方法讓泥巴聽話,泥巴願意做我們的好朋友,你多親近親近它,讓它聽話,看誰的辦法多,先試一試再與同桌同學互相說說。

班級交流,展示讓泥巴聽話的方法:搓、揉、壓、團、沾、捏、切等方法。

3、自主選擇內容,體驗泥塑方法

(1)老師這裏有一個事先做好的小泥人,你們想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教師示範怎樣做泥人。除了做泥人以外,還可以做小動物,器皿都可以做。課件展示一些泥巴做出來的作品。

(2)小組討論準備做什麼作品,動手嘗試。可以獨立完成,可以小組合作。

4、展示作品,觀摩評價

告訴大家你們組的作品什麼地方最豐富,最有創意,最精彩。你認爲別人作品中有什麼地方最有創意?你能給今天的泥塑課作一個小結嗎?

與同學互相觀摩討論,找出有新意的地方。

評出興趣獎,情感投入獎,合作學習獎,學習習慣獎,作品製作獎

(造型獎、精美獎、創意獎??)

5、課後延伸

“泥彩繪”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

今天同學們用了這麼短的時間,用一雙靈巧的小手,製作出了自己喜歡的作品。時間雖短,但收穫卻不小,老師希望同學們把今天的活動作爲一個起點,以後可以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和同學們結成興趣小組,在業餘時間創造主題作品來提高技能、總結一些經驗,如果有同學想在這一領域有所成就還可以通過學習、深造來繼承泥塑這一民間藝術,在這一基礎上不斷的去探索、創新,將它發揚光大,一代代傳下去。

教學反思:

泥巴對於我們農村的孩子並不陌生,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我們從小和父母在田間與泥土打交道,挖泥土、捏泥巴、玩過家家,對泥土的可塑性及其用途有一些實際生活的知識。我記得我小時候就經常和門口的幾個小孩一起用水和泥巴,玩過家家,可以說泥巴至少和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本課採用體驗性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觸、嗅等體感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泥巴的體驗與感悟中去,形成了學生體驗、情感投入的專注態度,促進了思維的發展。通過操作、製作而學習,貼近生活,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做中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剛開始,我事先在學生的抽屜裏放了一塊泥巴,讓學生找,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摸、聞、親、聽來探究泥巴的特性,特別是聽

這個環節充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在學生基本掌握了泥巴的特性以後,我再來讓學生利用泥巴做一件喜歡的物件,題材不限。當然,我事先肯定先示範,然後讓學生欣賞一些其他的小朋友製作的泥巴作品,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動手製作 ,最後評價作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通過激發興趣,感知泥性,體驗泥性,探究方法,欣賞作品,自由討論。動手嘗試展示作品,觀摩評價,體驗泥塑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文化的`情感和弘揚民間藝術的願望,培養了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協作品質。教學本身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過程,產生優質教育的前提應該是讓教材去合理、優化地適合學生,而這中間的紐帶就是教師。新課程改革主要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應該創造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創造個性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提供展現自己以及和同伴交流的平臺。爲學生提供更大的空間,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而教師在研究教學的同時,也應該不斷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創造性的組織課堂教學。

《聽話的泥巴》這節課的內容安排稍覺過多,學生的激情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被充分滿足,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沒有很好的參與進來,教師應該鼓勵創造、大膽誇張,讓學生享受創造的樂趣,快樂的投入角色。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泥土的種類及作用;知道人和動物都需要泥上;

2、對幼兒進行初步的生態和環境教育。

活動準備:

1、在本園天台及種植園地。

2、在天台佈置一堆摻有許多塑料袋、一次性使用飯盒等雜物的`泥上。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到種植園散步,並提出觀察要求: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散步,你們要仔細看看,泥上上有什麼?

2、來到種植園,讓幼兒自由觀察後,教師提問:泥上上有什麼?

3、瞭解泥上的種類及作用:

①再看看我們幼兒園周圍的泥上跟種植園的泥上有什麼不同?

②原來泥土有很多種,有肥料的土叫有機上,混有沙子的土叫沙土,路上、操場的上叫硬土。你們知道這幾種土有什麼用嗎?

4、泥土有這麼重要的作用,你們想一想,如果沒有泥上,植物、動物、人類會怎麼樣?

5、教師與幼兒一起挖掘泥土:現在請你們挖鬆一小堆土,看看泥土裏有什麼?再找找,泥土裏有洞嗎?如果沒有土,它們會怎麼樣?

6、教師與幼兒一起上天台觀察有垃圾的泥土: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堆土,它與我們剛纔看的那些土有什麼不同?爲什麼它上面什麼也沒有長出來?種植園與天

臺比,你喜荒個地方?爲什麼?

7、瞭解泥土被污染的後果,進行初步的環境教育:

①爲什麼這堆土會變成這樣?

②如果你扔垃圾,他也扔垃圾,滿地都是垃圾,蓋住了泥土,會變成怎樣?

③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保護我們的土地?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4

設計意圖:

陶藝在我國有着濃厚的文化底蘊,幾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藝術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馬俑”讓世人驚歎。而現代陶藝讓藝術的門檻大大的降低了,並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創作不再是陶藝家的專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過的事,而陶藝又是一種具有深厚內涵又易於掌握、便於普及的藝術形式。這麼簡單的活動卻能啓發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培養孩子一種終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讓孩子們開始懂得美,開始喜歡藝術。在幼兒期進行陶藝教育不但有教育意義,更是孩子們快樂的載體,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戲中的寶貝。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讓幼兒能夠感受陶藝的魅力,並結合課件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感受陶藝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3.培養幼兒對陶文化的熱愛。

準備:

陶泥、陶藝、課件、陶藝實物、陶藝工具、若干背景音樂

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入活動室。

二、教師逐一出示課件,幼兒欣賞並進行發散性思考。

1、出示課件一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像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課件二

現在又像什麼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3、出示課件三

現在有變成什麼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它是裝飾在什麼物體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麼它會有什麼樣的罐口呢?獸脖子長長的;大大的;還是小小的呢?

教師小結:哦,原來陶罐上還可以裝飾這麼漂亮的.花紋啊!

三、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感受陶藝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藝實物,讓幼兒去看;去觸摸;去欣賞。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兒有很多的陶藝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你最喜荒個作品?它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從形狀和花紋去觀察和欣賞)

2.出示陶藝課件,幼兒欣賞精美的陶藝作品。

你們瞧,我這兒還有更多的陶藝作品。(教師介紹個別作品)

四、幼兒創造性地裝飾陶藝作品(加背景音樂)

1、師: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現請你們來裝飾一下,讓它們變的更漂亮!

2、幼兒分組合作裝飾陶藝,教師鼓勵幼兒用上陶藝工具。

活動結束

你們真棒,作品太美了!現我們拿着我們的作品請其他小朋友來欣賞!

自評:

優點:

1.教師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想象和表達的空間,幼兒們在本活動中能盡情地想象、猜測、描述、表達。

2.本活動的各環節都很清晰,層層遞進,讓幼兒們從欣賞圖片到欣賞事物到欣賞大師作品再到動手操作。陶藝的魅力不斷影響着幼兒,從而培養了幼兒對陶文的熱愛。

3.課堂氣氛較好,幼兒、教師、陶文很自然和諧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處:

1.由於準備不是很充分,將欣賞大師作品這一環節漏掉了,所以只能將它移到最後一環節。

2.大師作品的圖片不夠豐富與美觀。

3.裝飾材料不夠豐富。

建議:

可收集製作陶罐過程,將它與欣賞陶藝作品相結合。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5

活動目標:

1.喜歡玩泥,能愉快地學做泥球。

2.瞭解泥的顯著特徵,感受溼泥的粘性。

活動準備:

用細泥鋪成一泥地,人手一瓶水,(上面開一小孔)一個小盆,圍兜,各種泥製品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受幹泥

1.帶幼兒到泥地前,一起來玩泥巴。

2.引導幼兒用手摸一摸,抓把泥吹一吹,用腳在泥裏踩一踩,比較不同。(知道幹泥是鬆鬆的,軟軟的.。)

二.嘗試做泥球

1.讓幼兒自己嘗試做泥球,發現做不成泥球,引出要加水。(將水放在一邊,不做提醒。)

2.幼兒加水繼續嘗試,觀察幼兒是否加了適量的水。(不做指導)允許個別幼兒嘗試失敗。

3.請做成的幼兒來演示,講解用什麼辦法,如何做成泥球。

4.請幼兒用語言講述如何做成泥球,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做泥球。故意加過量的水引導幼兒觀察。從而引導幼兒發現要加適量的水,才能做成泥球。

5.幼兒再次嘗試:教師引導幼兒感受泥溼了就會粘在手上,粘在一起。

6.請幼兒將自己做好的泥球放在自己的小盆子裏,比一比,看一看誰做的泥球最多,最圓。

三.嘗試討論

1.你還在哪裏看見過泥?什麼東西長在泥裏的?

2.泥可以做泥球,種樹,花,西瓜等東西以外,還可以做什麼?

(讓幼兒欣賞泥娃娃,泥做的花盆,磚等)

四.延伸活動

1.請小朋友回家去一起和爸爸媽媽媽找一找,還有什麼別的東西是用泥做的,帶來給小朋友看。

2.引導小朋友用泥做其他事物。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膠泥的特性。

2、通過遊戲掌握摔泥、團泥、捏泥、壓扁等基本技能。

3、在玩泥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紅色膠泥若干,一處供幼兒玩耍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玩泥,體驗玩泥的樂趣。

1、教師隨意取泥放於手中,通過看、揉、捏,說出自己的感覺。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麼感覺?捏一捏,有什麼變化?

2、幼兒自由玩泥,鼓勵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間遊戲:摔泥巴

1、教師邊念兒歌邊摔泥巴,引起幼兒的'興趣:"東窪裏,西窪裏,都來看我放啪哩!"教師將涅好的泥巴甩下,發出"啪!"的響聲。

2、師生共同遊戲,啓發幼兒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狀,用力快出手。

(教師巡迴指導,活動中注意良好衛生習慣的教育滲透。)

3、與幼兒一起討論:怎樣才能讓泥巴發出響聲?發出響聲的泥巴,會在頂部出現一個大洞。打響的幼兒要再次說兒歌:"東胡同,西衚衕,都來給我補補丁。"其他幼兒要從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塊,捏扁把洞補上。如果泥巴未發出響聲,對方幼兒要從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兒兩人一組玩遊戲,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

(1)在未摔之前,檢查泥巴窩窩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兒應儘量將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補住泥巴窩窩的破口。(補泥的幼兒,將泥壓扁、壓薄,能補起破口即可。)

三.遊戲結束:整理場地。

小百科:人們對五光十色的裝飾材料的硬性充塞和過度表現財富的浮躁心態已逐步擯棄,轉而崇尚自然、樸實的風格,着重裝飾的文化內涵,希望進一步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關愛。 “泥巴”塗料與衆不同、返璞歸真的個性特點,受到了各地消費者的喜愛。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7

一、課題:寶貴的泥上(適用於4-5歲兒童)

二、活動目標:

瞭解泥土的種類及作用;知道人和動物都需要泥上;對幼兒進行初步的生態和環境教育。

三、活動準備:

1、在本園天台及種植園地。

2、在天台佈置一堆摻有許多塑料袋、一次性使用飯盒等雜物的泥上。

四、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到種植園散步,並提出觀察要求: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散步,你們要仔細看看,泥上上有什麼?

2、來到種植園,讓幼兒自由觀察後,教師提問:泥上上有什麼?

3、瞭解泥上的種類及作用:

①再看看我們幼兒園周圍的泥上跟種植園的`泥上有什麼不同?

②原來泥土有很多種,有肥料的土叫有機上,混有沙子的土叫沙土,路上、操場的上叫硬土。你們知道這幾種土有什麼用嗎?

4、泥土有這麼重要的作用,你們想一想,如果沒有泥上,植物、動物、人類會怎麼樣?

5、教師與幼兒一起挖掘泥土:現在請你們挖鬆一小堆土,看看泥土裏有什麼?再找找,泥土裏有洞嗎?如果沒有土,它們會怎麼樣?

6、教師與幼兒一起上天台觀察有垃圾的泥土: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堆土,它與我們剛纔看的那些土有什麼不同?爲什麼它上面什麼也沒有長出來?種植園與天台比,你喜歡哪個地方?爲什麼?

7、瞭解泥土被污染的後果,進行初步的環境教育:

①爲什麼這堆土會變成這樣?

②如果你扔垃圾,他也扔垃圾,滿地都是垃圾,蓋住了泥土,會變成怎樣?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8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

2、通過幼兒探索與嘗試,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形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重點難點

1、使幼兒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

2、通過幼兒探索與嘗試,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形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生泥、竹籤、泥塑盤等、火柴棒若干、葉子等裝飾材料。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生共唱《餅乾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3、提醒幼兒在玩時應注意什麼?

二、動手操作

(幼兒自由選擇泥塊玩泥。)

1、鼓勵幼兒嘗試泥的玩法,引導他們團圓、搓條、壓扁。

2、引導幼兒捏出自己喜歡的造型。(根據老師提供的模型試着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樂

1、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捏的是什麼?怎樣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紹自己的經驗。

2、幼兒相互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是幼佈置小小的泥塑展,組織幼兒欣賞。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9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用刻刀在陶土上作畫。

2、體驗陶土作畫的樂趣,並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重點】

嘗試用刻刀在陶土上大膽作畫。

【活動難點】

印畫時,畫紙要壓均勻。

【活動準備】

陶土、刻刀、顏料、毛筆 、圖畫紙、墊板、滾子 、錄像機、電視機 、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利用歌表演(玩泥巴)引入課題。

提問:歌曲裏邊的小孩是怎樣玩泥巴的'?

二、基本部分

1、幼兒通過錄像觀看作品,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幼兒邊看錄像,邊聽教師講解刻畫,印畫的方法。

1)用手壓和用滾子推的方法將陶土推平。

2)運用刻刀在陶土上作畫。

3)塗色時不要把顏色塗在刻線裏。

4)印畫時,要一點一點地挨着壓紙,用力均勻。

3、幼兒互相討論作品內容。 (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想刻什麼?)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指導幼兒把陶土推平,運用刻刀大膽作畫,刻線要寬,深,塗色均勻,色彩豐富,不把顏色塗在刻線裏;印畫時,要一點一點的壓紙。用力均勻,突破重點難點。

三、結束部分

1、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2、師生講評作品。

幼兒園玩泥巴教案10

設計意圖:

泥,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與衆不同的玩具。泥到處可見,在我們幼兒園圍牆外的社區裏就有一塊很好的泥土地。每次我們去散步,總有些小朋友蹲在地上玩泥。撿根樹枝在泥地上畫畫,用腳重重地在泥地上踩上幾下……對於在城市裏生活的孩子來說,很少能接觸泥。爲了能讓城市裏的孩子也來玩一玩泥,我特意安排了大班科學活動《玩泥巴》這個活動。《綱要》中提出: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因此,我通過此活動,讓孩子們從中體驗創造和接觸大自然的樂趣。

目標:

1.辨認顆粒、粉末等泥土狀態,樂意在玩中瞭解泥土的特點。

2.會用自制的粘土,塑一件器皿,感受嘗試的快樂。

3、萌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準備:

幼兒自備挖泥工具;教師備篩泥盒、水、幹泥土等。

過程:

一、感知泥土

1.教師組織幼兒來到社區的.空泥地,請幼兒仔細觀察、感知。

2.小朋友請你們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看看泥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氣味?

二、說說用途

1.你覺得泥是什麼樣的?它們都一樣嗎?

2.師生討論:泥有什麼用處?引導幼兒自由發言。

泥土可以用來種花、種樹等,還可以蓋房子,像小螞蟻、蚯蚓這些小動物都生活在泥土裏,使幼兒瞭解泥土對人及動植物的重要性。

三、玩玩泥土

1.給幼兒一個相對寬鬆的室外操作空間,鼓勵幼兒自由結伴(2—3人),除自帶泥土外,允許幼兒到環境中自取泥土開始玩泥。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往幹泥巴里加水,觀察泥巴的變化,引導幼兒比較水量的不同讓泥土產生的不同變化。

3.鼓勵幼兒邊和泥,邊互相交流和泥感受。

如:泥土太溼,就會因太軟而不易成形;泥土太乾,就會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交流玩泥經驗,梳理泥土特點。

四、簡單塑形

1.幼兒分散玩泥,學習整理泥土、糊泥、敲打成土胚。

2.讓幼兒再玩“塑形”,教師據情況可提供備好的幹泥,給泥糊得過爛者調整溼度而用。

3.要求幼兒用自制的粘土塑一個簡單的器皿,裝入紙盒放在陰暗處。

活動反思:

《綱要》中明確提出: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初步瞭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係。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前三個環節充分感知、瞭解了泥土,並讓幼兒在玩泥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加入不等量的水後泥土將有什麼不同的特性表現,從而進一步瞭解水、土之間的直接關係,最後在簡單塑形中將活動推向高潮。活動中因爲班級人數較多,教師沒能顧及所有的孩子。幼兒拋過來的“球”,有時也沒有很好地給予迴應。在泥塑創作中,細節部分的創作不夠到位,教師應充分啓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