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經驗。

2、指導幼兒嘗試觀察記錄的方法,養成細緻觀察的習慣。

3、培養幼兒對“轉動”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小陀螺、紙花片、長方形小積木、風車、球形插塑每組一份、記錄表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這兒有五種不同的物體,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

這小陀螺會怎樣?

這幾種物體都會轉動嗎?

二、幼兒預測結果

請幼兒把你自己認爲轉或不轉的.想法記錄在表的第一行格子裏。

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怎樣記錄的?

三、幼兒操作,驗證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並及時進行記錄。

要求幼兒動腦筋仔細觀察它們是怎樣轉動的?

四、討論記錄結果

請幼兒告訴大家玩的結果與開始認爲的一樣嗎?你又是如何記錄的?

五、找一找生活中常見的轉動物體。

六、再次探索物體轉動的現象。

請幼兒再玩一次,仔細觀察它們轉動時有什麼不同?

活動結束:

製作風車,玩風車。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2

設計意圖:

玩降落傘是我園小朋友很喜歡玩的一項戶外體育活動,幼兒沉醉在物體緩緩落下的情景中。於是,就借用降落傘……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科學活動,體驗玩降落傘的樂趣。

2.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探索降落傘降落速度快慢與垂吊物重量之間的關係,大膽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並記錄結果。

3.提高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自制降落傘若干個、重量夾子若干、勾叉記錄標誌若干、記號筆若干,

活動重點:

喜歡參與科學活動,體驗玩降落傘的樂趣。

活動難點:

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探索降落傘降落速度快慢與垂吊物重量之間的關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觀察"降落傘",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師:小朋友見過各種各樣的傘,今天啊洪老師也帶來了一頂奇怪的傘,看是什麼?(出示降落傘圖片)降落傘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大大圓圓的布、還有線)那個大大圓圓的叫傘面,傘面還有方的、長的,下面還有一根根傘繩。那你知道什麼時候要用降落傘呀?(幼:從飛機上跳下來的時候、飛機出事的時候)降落傘還可以用來做什麼?(飛機在一個地方不好降落時人們也要用降落傘)師:你們喜歡玩降落傘嗎?

師:今天洪老師也爲大家準備了簡易的降落傘我們一起來玩玩吧。

(二)第一次嘗試玩降落傘引導幼兒通過操作,感知、探索、物體下落這一自然現象。

1.請幼兒拿着降落傘,把它們輕輕地往上拋,看看它們會怎樣。

2.剛纔我們玩了降落傘,不管它被扔得多高,它總要掉下來、你有什麼發現?它是怎樣落下的?

(三)第二次探索"降落傘"。(引導幼兒感知降落傘降落速度快慢與垂吊物重量之間的關係)

1. 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引導幼兒進行猜想。

師:大夾子寶寶看到小夾子玩的這麼高興也很想來玩一玩,我們也請它一起來玩玩吧?你們覺得大夾子坐着降落傘下來是怎樣的呢?跟小夾子的降落傘會一樣嗎?哪一個會比較快(引導幼兒猜想,大夾子的降落傘和小夾子的降落傘速度有什麼不一樣)老師這兒有一張表格請你們看看,想一想那一種降落傘落下的.速度是比較快的呢?(大夾子、小夾子)把你認爲會落得比較快的那個在裏面畫給較慢的降落傘打X。

根據幼兒的猜想情況作小結。引導幼兒動手實驗。

2. 介紹實驗及觀察要求。

(1)自己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進行試驗。

(2)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比較

(3)根據比較的結果,給較快的降落傘打上∨,給較慢的降落傘打X。

3. 幼兒自主探究,教師指導。

4. 結合記錄表進行梳理小結。

(1)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實驗過程和結果。

師:誰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有的降落傘落的快,有的降落傘落的慢呢?

(3)教師梳理小結。

師:掛小夾子的降落傘輕,降落傘落的慢,掛大夾子的降落傘重,降落傘落的快。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降落傘,也觀察探索了一下,不同重量垂釣物的降落傘降落的速度,還知道了降落傘對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回去以後可以跟你們的好夥伴還有爸爸媽媽他們一起分享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3

一、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時間順序排列圖片,學習用“首先……然後……最後……”講述圖意。

2.認識漢字:羊、狗、袋鼠。

二、準備

圖片三組,漢字卡:羊、狗、袋鼠

三、過程

(一)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三封好朋友的來信,我們來看看是哪些好朋友。

(二)排圖講述

1.第一個朋友

(1)猜謎:年紀不算大,鬍子一大把;不論見了誰,開口叫媽媽。(幼兒猜出後出示“羊”,讀準“羊”字的後鼻音)

(2)出示三幅圖。老師:“咦,小羊的信裏沒有字,你們來猜猜小羊信裏說了些什麼?”

(3)引導幼兒按時空順序排圖片,並講出爲什麼這樣排?(用“先……然後……最後……”講述小羊先撒種子,然後種子發芽了,最後長成三棵大青菜)

2.第二個朋友

(1)猜謎:從小愛啃肉骨頭,長大能把家門守;看見朋友汪汪叫,你來猜猜它是誰。(出示字卡“狗”,讀準字音,並請幼兒組詞。)

(2)出示圖片:幼兒排圖講述。(引導幼兒排順序時注意太陽的'變化)

3.第三個朋友

(1)猜謎:有個媽媽真奇怪,胸口有個大口袋;不裝吃的和用的,生下寶寶隨身帶。

(2)出示字卡“袋鼠”,讀準“鼠”字的翹舌音。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中小袋鼠身體的變化並進行講述。

(三)強化鞏固

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規則:幼兒按順序摸字,如老師可命令:“請先摸×字,然後摸××字,最後摸××字。”

四、提示與建議

本活動旨在發展幼兒的時空知覺,只有當幼兒理解了各幅圖片的內容,才能正確地按照事情發展先後進行排列,最後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本活動中,理解圖意、口語表達、認識漢字三者是層層遞進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瞭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學會區分生熟西紅柿。

3.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水桶。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裏?"教師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去栽西紅柿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吃自己種出來的西紅柿了。你願意去栽西紅柿嗎?

二、栽西紅柿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範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爲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延續活動:

鋤草(西紅柿成活後進行)

1、引導幼兒認識雜草,學會從根、莖、葉的不同來區分雜草與西紅柿。

2、組織幼兒爲西紅柿鋤草。(提醒幼兒不要弄斷西紅柿的枝和葉、不要弄髒衣服和鞋子)

四、採摘西紅柿。

1、引導幼兒觀察西紅柿的果實。

師:"西紅柿的果實是什麼形狀的?什麼顏色的?它們的顏色爲什麼不同?"

2、採摘西紅柿。

提醒幼兒要摘熟的西紅柿,別把生的西紅柿摘下來。

3、品嚐西紅柿。

將採摘下來的西紅柿帶到教室裏清洗乾淨。

師:"西紅柿有那幾種吃法?"(幼兒自由討論並交流)將西紅柿切成片狀讓幼兒品嚐,師:"今天吃的西紅柿是誰種出來的?西紅柿吃在嘴裏是什麼滋味?好吃嗎?"記錄活動:

從移栽到收穫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將西紅柿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活動反思:

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勢利導地進行隨機教育,是教師比較難以把握的`。往往會將自己的猜測和推想強加於幼兒,使組織和安排的活動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符合。細心觀察幼兒的好奇心及興趣,及時給予支持、合作、引導。抓住孩子的興奮點實施教育,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5

設計思路:區域工作時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紙杯吸引,他們把紙杯變成機器人,又把紙杯變成很多東西,我看到孩子們對紙杯變化那麼感興趣。所以設計這節活動,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想象進一步探索紙杯的變化。

教學目標:

1、通過想象探索用各種方式或使用各種輔助材料是紙杯變化。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1、用紙杯接一杯水喝,問:我剛纔幹什麼了?用什麼喝的水?

2、紙杯除了喝水還能幹什麼呢?

3、幼兒操作,教師引導。

4、評析。

5、教師總結:“生活中有很多可變的'東西,只要我們愛動腦子,一定會讓更多可變得垃圾變得有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顏色變化的興趣。

2.幼兒通過操作,知道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並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塗有紅、黃、藍顏色的小手掌;魔術箱;紅、黃、藍顏色的水:裝有紅、黃、藍顏料的瓶蓋。

活動過程:

一、遊戲:《碰一碰》,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顏色碰在一起會發生變化

1.幼兒隨音樂《碰一碰》進入活動室。

師:咦,小朋友,你們的小椅子上都放的什麼呀?看一看你的小手掌上都有什麼顏色?(紅色、黃色、藍色)

請幼兒自由回答並提問。如:你在哪裏見過紅顏色的東西?鼓勵幼兒關注周圍生活中有顏色的東西。(以此形式再提問黃色、藍色)

2.開始遊戲

請小朋友隨音樂《碰一碰》找一個跟自己手掌顏色不一樣的好朋友來碰一碰,並提問:“小朋友,你的小手掌顏色有什麼變化?(變色了)。讓小朋友隨音樂再找一個跟自己顏色不一樣的.朋友碰一碰,再次感知兩種顏色碰在一起會發生變化。

二、魔術表演,瞭解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今天,老師不僅給小朋友帶來了好玩的遊戲,還給小朋友準備了神奇的魔術呢!小朋友要瞪大眼睛,看看魔術到底是怎麼樣神奇的呢?

教師準備三個瓶子,裏面分別裝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每個瓶子裏插上兩根帶有開關的塑料管。音樂響起,教師進行魔術表演。表演完後提問幼兒:“瓶子裏的水有什麼變化?(變小了)到哪去了呢?(流到魚缸裏了、不見了等等)有的小朋友說是流到魚缸裏去的。瓶子裏裝的是紅色、黃色、藍色的水,爲什麼魚缸裏卻沒有紅色、黃色、藍色的水呢?魚缸裏現在是什麼顏色?這是怎麼回事呢?此過程讓幼兒各抒己見。

“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魔術的祕密吧。(教師拉開簾子)哦,原來水是順着管子流到下面魚缸裏去的,看一看每個魚缸裏都有幾根管子,管子裏有什麼顏色?”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並能說出:紅色碰上黃色就會變出橙色,紅色碰上藍色就會變出紫色,藍色碰上黃色就會變出綠色。

三、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兩種顏色配色後神奇的變化

“剛纔這個魔術不僅老師能變出來,小朋友也可以變出來,小魔術師們,你們試試吧!”

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瓶子裏有一種顏色,請小朋友找一個相同顏色的即時貼貼在瓶子的身上,記住它就是瓶子裏現在水的顏色。還有的顏色藏在瓶蓋裏,請小朋友找一個跟自己瓶子裏顏色不一樣的瓶蓋蓋上去,擰擰緊。

此時,教師爲幼兒準備了三張桌子,第一張桌子上放有瓶子裏是紅顏色的水,並配有黃色和藍色標誌的瓶蓋;第二張桌子上放有瓶子裏是黃顏色的水,並配有藍色和紅色標誌的瓶蓋;第三張桌子上放有瓶子裏是藍顏色的水,並配有黃色和紅色標誌的瓶蓋。

小朋友,快到老師這裏來!我們的魔術表演馬上就要開始了。變魔術要有神奇的咒語呀,跟老師一起唸咒語吧:“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讓我們一起來變魔術吧。

播放音樂,幼兒隨音樂晃動瓶子裏的水,讓兩種顏色碰在一起。小魔術師們快看,你手裏的水變成了什麼顏色?是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通過提問,鞏固哪兩種顏色碰在一起分別會變成橙、紫、綠三種顏色。

四、幼兒噴色,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魔術師們可真厲害,變出了這麼多漂亮的顏色!小朋友,看,這裏有什麼?(大樹、小草)大樹和小草都是什麼顏色的呢?(綠色)以同樣的形式出示南瓜、桔子、葡萄等。現在就讓我們用手中的顏料來給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幼兒進行噴色活動,體驗顏色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五、結束部分

顏色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的樂趣,讓我們到外面去尋找更多有顏色的東西吧。幼兒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7

活動目的:

1. 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區分泥土,石頭,瞭解它們的性能用途。

2. 通過嘗試,激發幼兒觀察、瞭解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石頭、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動過程: 區分泥土和石頭

1. 幼兒嘗試區分泥土和石頭。

師:這是什麼?請你們試着把他們分開。

2. 老師巡迴指導:瞭解幼兒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區分?

3. 引導幼兒邊分邊講,鼓勵幼兒講述。

4. 說一說你是怎能麼發現這裏有泥土和石頭的。

5. 老師歸納小結不同的區分方法。

6. 讓幼兒再嘗試的分找泥土和石頭。

一、 給泥土石頭洗澡

1. 師:給石頭洗澡,看看石頭有什麼變化?

2. 試說給石頭洗澡後的結果。

3. 給泥土洗澡,觀察泥土的變化和洗後的結果,引導幼兒將兩種物體作比較,並小結。

二、 做泥團

1. 能不能試着把泥做成團?

2. 引導幼兒嘗試泥幹了怎麼辦?溼了怎麼辦?

3. 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成功地把泥團起來的?

4. 觀察泥土在水裏的變化。(變混合)

三、 介紹泥土和石頭用途

1. 請幼兒試說石頭的用處。

2.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造橋、鋪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請幼兒試着說出泥土的用處。

4.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種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頭和泥土的本領。等我們長大,我們要讓石頭和泥土爲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比比、嚐嚐、數數等活動,瞭解牙齒的一些簡單的特徵工功能。

2、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瞭解換牙的一般常識。

3、發蔚縣幼兒的感官,培養探索自身奧祕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鏡子人的手一個、食品若干。

2、牙齒模型一個,有關牙齒三兄弟(門牙、犬齒、臼齒)形狀、功能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出主題;"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嘴巴里的牙寶寶。"

(二)運用感官進行探索,瞭解牙齒的一些簡單的特徵、功能。

1、數一數(知道牙齒的數量)。

(1)"知道你嘴巴里有多少牙寶寶?讓我們請鏡子幫忙,照一照、數一數。"(幼兒自己數,同伴之意相互數)

(2)"你們嘴巴里上面有幾顆牙?下面呢?一共有幾顆牙?"

2、比一比(知道牙齒的名稱)

(1)"你們嘴巴里的牙寶寶模樣長得一樣嗎?張大你的嘴巴看一看,比一比"。

(2)"守在門口的叫什麼名字?有尖尖的頭的呢?最裏面肥肥胖胖的又有什麼名字?"

3、嘗一嘗(知道牙齒的功能)"牙寶寶模樣不一樣的,名字不一樣,它們的本領也不一樣,讓我們來嘗一嘗,看看它們的本領到底有什麼?"給舍圖片、模型小結:現在我們小朋友嘴巴里的牙齒有差不多有20顆,每天你開口笑的時候,第一個看到的是門牙,它負責將食物咬斷,門牙旁邊有尖尖的頭是犬齒,它負責將食物撕碎,最裏邊肥肥胖胖的叫臼齒,它負責食物過口腔的最後一關將它們完全磨碎後吞進肚子裏。

(三)瞭解的換牙的一般常識。

1、剛出生的嬰兒有牙齒嗎?你有沒有的換過牙?

教師小結:剛出生的嬰兒沒有牙齒,這樣,吃奶時就不會咬痛媽媽的了。大約長到七個月大小時,小寶寶就開始要吃些主食了,這時,也開始長牙了。我們稱它爲"乳齒",到六歲開始換牙,新長成的稱爲"恆齒",全部長成有32顆呢。

2、人會的是牙,那動物會不會的換牙呢?

豐富知識:動物也會的`換牙,馬和獅子一生的換一次牙,蛇和鱷魚則一生的是好幾次牙。

(四)瞭解護牙的一般常識

1、假如人沒有牙齒會怎麼樣?

2、牙齒會生病嗎?我們怎麼樣保護牙齒?

師生共同小結:當我們牙齒痛、有蛀牙時就必須去找牙醫治療。不過最重要的是平時的保健,吃完東西要立刻刷牙、漱口同,纔不會蛀牙喔!

活動延伸:

1、回家找資料查查還有哪些動物也要的換牙,它們一生換幾次虎?

2、看看老爺爺、老奶奶的牙,想一想爲什麼他們又要掉牙了?掉了還會再長嗎?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在猜猜、想想、找找、說說的過程中知道動物尾巴的各種功能。

2、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大膽想象,能發現問題並提出疑問。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猜猜我是誰,兔子舞的flash。

2、情景設置:樹林。

3、動物和動物尾巴的圖片,動物胸飾人手一份,幼兒遊戲用錄音磁帶等。

4、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的圖片,積累一些粗淺的動物尾巴功用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1、師:最近,我們一直在和動物交朋友,現在,我的電腦裏有幾隻小動物想和大家捉迷藏,請你們猜猜它們是誰?

2、課件

由局部觀察到整體聯想猜測。

3、師:你們發現這些小動物都有什麼?它們爲什麼要有尾巴呀?(幼兒自由講述)

二、找一找,說一說。

1、師:那邊樹林裏還有許多小動物想和你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呢?你們快去找找吧。(幼兒尋找小動物)

2、師:你找到了哪個動物朋友?你發現了什麼?(沒有尾巴)

3、這些小動物沒有了尾巴,它們都怎麼了?它們爲什麼要(着急)呀?(幼兒自由講述)

4、師:哎呀,原來動物的尾巴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來幫助逃跑,有的可以當成武器,有的可以纏繞,有的可以當成被子,還有的可以用來報警、儲存脂肪、趨趕蚊蠅……它們的尾巴有這麼大的用處,我們快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尾巴吧。(幼兒尋找動物朋友的尾巴)

5、師:你的動物朋友的尾巴找對了嗎?請你和你的朋友看一看,都找對了嗎?

師:有誰找錯了嗎?它的尾巴應該是怎樣的?

6、師:動物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尾巴可高興了,我們和它們一起慶祝一下吧(看flash舞蹈)。

活動反思:

1、從課題選擇上來說,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都特別強,加之他們又都非常喜歡動物,但通過了解我發現,孩子們對動物的某一身體部位,比如說“尾巴”的瞭解就比較少。我選擇這一課題,就是爲了滿足幼兒對這方面的探究慾望。

2、從設計思路上來說,《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的好奇心。因此,在本節活動課的設計上,是以猜測、觀察、描述、遊戲爲主體組織教學。作爲教師,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做好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另外,在整個活動中,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手段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幼兒從中知道各種動物尾巴的用途,同時克服活動難點——瞭解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通過觀察、描述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遊戲環節裏,讓幼兒在合作參與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提升幼兒熱愛科學,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10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水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發現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小容器、蠟燭、顏料等若干份,圖書《小水滴旅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螢火蟲”畫叢)。

活動過程:

活動(一)凍冰花

1.帶領幼兒在院子裏或幼兒園附近尋找結冰的地方。師生一起在一塊平坦的土地上潑一些水,建造一個小小滑冰場。

讓幼兒在自己建的小冰場上滑冰、拉冰車,充分地感知冰的.特性(涼、滑、硬、脆),享受冰上游戲的快樂。

2.請幼兒用一個小容器盛上水,在水中放些顏料或彩紙屑。將盛滿水的小容器放到室外。

第二天早晨,讓幼兒看看自己的小容器中的水發生了什麼變化。取出自己凍的冰,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水爲什麼會凍成冰。

活動(二)小實驗

1.將幼兒分成小組,進行小實驗。鼓勵他們用各種辦法把冰塊變成水。如太陽曬、暖氣烤、開水澆、涼水泡等。讓幼兒比較哪種方法能讓冰融化得快一些。

引導幼兒發現溫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2.當冰化成水後,再向幼兒提出新的問題:水還能變成什麼?怎樣才能讓水發生變化?鼓勵幼兒繼續進行實驗,用各種辦法將水加熱,觀察水變成蒸氣的過程。

以上實驗結束後,教師可繼續向幼兒提出問題:水蒸氣還會變成什麼呢?讓幼兒自己去觀察、思考。

活動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冬季進行。如果在其它季節進行,可以重點放在“小實驗”上。或利用冰箱來製冰。

平時可指導幼兒閱讀圖書《小水滴旅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豐富關於水在自然界中循環的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嚐嚐的活動中探究水果變成水果乾後的不同滋味。

2、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經驗,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新年好音樂。

2、共同收集幾種常見的水果及它們製成的水果乾(獼猴桃、蘋果、香蕉、菠蘿、芒果、葡萄、龍眼、金橘)

3、盤子、勺子或筷子、牙籤;垃圾筒、溼紙巾等。

配套課件:中班科學課件《水果和水果乾》PPT課件

活動過程:

二、觀察討論

PPT2(一籃水果)

1、你們看到了哪些水果?

2、你最喜歡吃什麼水果,爲什麼?

3、小結:水果的營養真好,有豐富的維生素,吃了以後還能美容的。

4、這麼新鮮的水果吃不完怎麼辦,過兩天就壞掉了,聰明的'叔叔阿姨們想了一個好辦法,知道是什麼嗎?

PPT3(葡萄乾)

1、你們認識它嗎?它是什麼水果變成的?

2、小結:原來叔叔阿姨們把新鮮的水果變成了水果乾,讓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了。

3、你們知道還有哪些水果也能變成好吃的水果乾嗎?

三、出示水果盆(實物),配對活動

1、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乾,請你們看一看、聞一聞,猜猜它們是由哪種水果變成的?(5-6名幼兒回答)

2、有沒有你不認識的水果乾?

3、幼兒自主操作,把它們送到相應的水果邊,師觀察。

集體驗證:有異議的水果,可以請幼兒自己驗證,也可以由家長或老師給予驗證。

小結:原來水果在變成水果乾之後,它的顏色、形狀、味道有時是會變化的。

四、延伸。

《新年好》音樂響起:

今天我們認識了那麼多水果乾寶寶,讓我們請爸爸媽媽一起來嚐嚐味道吧,說一句好聽的話謝謝爸爸媽媽對我們的關心。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進一步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知道螞蟻是羣居的,在地下過冬。

2、初步學會觀察、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學會協商解決問題。

3、體驗與同伴共同協作完成任務的成功感和快樂感,激發幼兒親近自然的願望。

二、活動準備:

收集的螞蟻過冬資料、看圖講述圖片或小故事等、螞蟻頭飾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一天早晨,小螞蟻跟着媽媽來到樹林裏找東西。樹林裏變了樣,樹上的葉子都掉了下來,只有光禿禿的樹幹,一陣風吹來,它感到很冷。小螞蟻奇怪地問媽媽:“怎麼我的好朋友燕子,大雁,青蛙,烏龜他們都不見了,他們到哪裏去了呢?”

“螞蟻媽媽會什麼說呀?”

媽媽說:“冬天到了,燕子大雁都飛到南方去了,青蛙烏龜到洞裏冬眠了。”

小螞蟻又接着問媽媽:“那我們螞蟻怎麼過冬的呢?”

“誰來告訴小螞蟻呀?”

螞蟻和青蛙都是在洞裏過冬的,他們的過冬方式一樣嗎?

青蛙是冬眠過冬,螞蟻是躲藏過冬。

風越刮越大,螞蟻媽媽馬上帶着小螞蟻到螞蟻奶奶的洞裏去躲藏。

2、觀察討論:

(1)螞蟻奶奶的洞在哪裏?地面上有些什麼呢?

(2)螞蟻的地下通道是寬寬的還是窄窄的?通道象什麼?(四通八達)

(3)那些寬大的地方是幹什麼用的?有幾個儲藏室?裏面藏些什麼東西?

3、相互交流:

過一會兒風小了,螞蟻媽媽帶着小螞蟻鑽出了洞口,他們也準備挖洞過冬,可是天很冷他們人又少,怎麼辦呢?

幫小螞蟻挖四通八達的螞蟻洞,使螞蟻舒舒服服地在洞裏有吃有玩高高興興地生活。

4、教師小結:

螞蟻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裏都在辛勤地勞動。那麼到了嚴寒的冬天它們又到哪裏去覓食呢?它們是如何過冬的呢?原來聰明的螞蟻在入冬之前早有準備。它們首先搬運雜草種子,準備明年播種用;同時搬運蚜蟲、介殼蟲、角蟬和灰蝶幼蟲等到自己巢內過冬,從這些昆蟲身上吸取排泄物做爲食料(奶蜜)。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遊戲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13

活動目的

1、探索感知相同的物體、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的滾動速度。

2、嘗試用記錄表的方式表現實驗的結果,初步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資源準備教師演示包:(1)實物:能滾動的物體,高矮不一的斜坡兩個。(2)記錄活動表格

(一)幼兒資源包:(1)實物(各種能滾動的物體,高矮不一的斜坡兩個。)(2)記錄活動表格

(二)親子活動包:(1)提供三種不同的斜坡:(高的斜坡、矮的斜坡、帶絨布的斜坡)(3)記錄活動表格

(三)自行準備:(1)課桌。(2)示頻儀、電源插座。(3)黑板。

2、經驗準備教師:需要了解斜坡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幼兒:幼兒收集各種能滾動的物體,會填寫簡單的表格。

3、環境準備在科學區準備各種各樣的能滾動的物體和高矮不同的斜坡。

科學詞彙斜坡:

就是一個斜的面。

方法詞彙觀察:

觀察滾動的物體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快慢。

操作:在活動中讓幼兒把能滾動的物體在不同坡度的坡面上滾動。

記錄:記錄不同高度的坡度物體滾的快慢。

活動建議

1、導入活動實物導入:讓幼兒觀察斜坡,說說斜坡像什麼?

2、問題引導讓幼兒說說小球等一些可以滾動的東西放在斜坡上,輕輕地把手鬆開,它們會怎麼樣;再出示另一個斜坡,請幼兒觀察比較兩個斜坡有什麼不同;如果把兩個一樣的玩具分別放在高矮不同的斜坡上同時滑下來,誰會跑的快一些。

3、幼兒作業先猜想,並將猜想的結果用"√"表示在"我猜想"這一欄裏。

我猜想哪個滾的快先讓幼兒想一想,猜一猜物體從哪個斜坡上滾下來快,然後讓幼兒自己去試一試,然後把自己把自己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最後利用滾的快現象,進行滑坡比賽。

4、過程關注。

在幼兒進行比賽時,教師要關注幼兒是否選擇兩個一樣的物體;操作時是否同時放手;提醒幼兒滑坡比賽時是否用相同的`斜坡。

5、教師小結。

這次遊戲活動讓我們知道了在生活中有不同的斜坡,知道了不同的斜坡,物體從上面滾下來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這個斜坡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多的幫助。如搬運工人從上面往下面搬東西時就可以用這個斜披幫忙,可以減少很多的力氣。

6、活動延伸

(1)區域延伸在科學區提供多種滾動的物體:感知不同的物體在相同高度的滑坡上滾動的快慢,並記錄於下表。

(2)家庭親子活動延伸提供能滾動的物體;不同的斜坡(坡度高、坡度矮、坡度上有絨布)。與父母一起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三種不同坡度的斜坡上滾動的快慢。並作記錄。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14

活動名稱科學——怎麼會有聲音活動目標:

1、使幼兒獲取震動物體會產生聲音的具體經驗,知道不同物體震動產生的聲音各不同。

2、教育幼兒注意保護聽力,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3、教會幼兒分辨不同物體德爾聲音,發展幼兒聽覺分辨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能震動併產生聲音的物體:橡皮筋、紙、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現在你們能聽到什麼聲音?這些聲音是哪裏來的?(汽車喇叭、風聲、鳥叫聲、琴聲、講話聲等)那小朋友,我們自己能不能發出一些聲音來呢?你能夠發出什麼聲音來?(拍手聲、跺腳聲、口哨聲…)

二、引導幼兒探索聲音的產生。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從哪裏來的嗎?它們怎麼會有聲音

呢?(幼兒討論、猜測)現在請你們自己來試一試,你用桌子上的東西怎麼能發出聲音?知道幼兒用各種材料發出聲音,如用手輕輕撥拉橡皮筋,或者用手抖動紙張等。你們發出了什麼聲音?你們在做試驗的時候還發現了身?(有東西動就會有聲音)請你們再來試一試,看看聲音出來的時候,還會產生什麼現象?(振動現象)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探索並感知物體的振動,可用手輕輕觸放在物體上(打擊大鼓)剛纔你們把手放到鼓上的時候還發現了什麼?(有振動的感覺,鼓不振動,聲音也就會停止。)幼兒表達、討論。

 三、引導幼兒探索自己講話的聲音。

教師:是不是所有的聲音都是有東西在振動而產生的`呢?(是的)我們

在講話的時候哪裏在振動的呢?(喉部聲帶)引導幼兒討論並做發聲試驗,啓發幼兒把手放到喉部感知聲帶的振動。

 四、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聲音產生的祕密,我們在振動的物體的時候,就

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喜歡聽什麼樣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如果聽到了很響的、很刺耳的聲音時應該怎樣做?(捂住耳朵,保護好耳朵。)

活動延伸

1、玩發出各種聲音的遊戲。

2、組織幼兒討論哪些是好聽的聲音,哪些是噪音?

3、組織幼兒到大自然聽各種的聲音。效果分析:

幼兒園中班科學課教案15

活動目的:

1.通過看看、品品、聽聽、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場地佈置(花仙子的花園)

金銀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薰香用品、乾花袋、花朵裝飾品、春姑娘圖片、花朵頭箍、紙、記號筆。

活動流程:

觀察環境,引出主題—觀察嘗試,操作發現—自我創造、描述構思—情感激發

一、觀察環境,感知花的美

1、帶入場地:今天我們去花仙子的'花園玩,好嗎?

2、觀察環境:你們覺得花仙子的花園怎麼樣?爲什麼漂亮?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觀察、品嚐、發現、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禮物:花仙子還爲我們準備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2、幼兒觀察、品嚐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是怎麼用的?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嚐嚐、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禮物。

3、逐個提問:這是什麼?可以用來做什麼?

4、小結花的用途

提問:花還可以做什麼?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仙子的花朵頭箍:花仙子的禮物你喜歡嗎?我也用送點禮物給花仙子。我的頭箍是用什麼做的?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後面老師準備了紙筆,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等下說給大家聽,你做了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情感激發

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環保教育)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